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教材第8页1.根据地图和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食物交流一、新航路开辟前的物种交流美洲物种在欧洲的传播美洲物种的外传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马铃薯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种又传回美洲。15世纪末辣椒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美洲物种在中国的传播美洲物种的外传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嘉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甘蔗牲畜家禽:牛、驴、马(役畜)猪、羊、鸡(食用)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禽畜在美洲的传播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5c末16c初16c中叶16c末17c18c中叶18c末玉、马、甘、番、辣、南由西、葡带入欧洲后传入亚非玉米在南欧广泛种植,辣椒传入欧洲马铃薯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传播缓慢玉米成为南欧主要粮食番茄由西班牙带入欧洲,开始食用,19c中期玉米种植遍布全中国欧洲番茄品种传回美洲玉米、辣椒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等欧亚作物以及鸡、牛、驴、马等禽畜传入美洲小麦第一大作物、水稻第二大作物2.根据时间轴指出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①交流范围扩大②物种种类多,过程曲折③双向交流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③①②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人民版必修二第80页课前提示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材料一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在欧洲,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化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7分)。变化过程:误会排斥——庭院观赏——种植推广(3分)原因:战争、工业革命、思想观念转变、科学技术发展特点2:物种种类增多,过程曲折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较发达中部:农业发达,小麦、玉米运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稻米烟草供应欧洲市场
①不同的物种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③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②提高粮食产量,人口激增
④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积极消极特点3:双向交流其他地区物种在北美推广的特点:种类丰富:粮食、水果、牲畜;移民带入;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例举教材事例证明?不同区位分布不同区位分布物种交流的特点课堂探究2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解题思路:①新世界与旧世界交流联系的表现?②促成因素(为什么?)③影响(怎么样?)1.哥伦布大交换中的代表性物种⑴让世界上瘾的烟草:产自美洲的烟草在新航路开辟后传播到整个世界。⑵养活了世界的土豆:产自美洲的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被引种到旧大陆,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养活了更多的人口。1845-1850年爱尔兰因土豆欠收而引发大饥荒就是最好的证明。⑶导致人类大迁徙的甘蔗:产自亚洲的甘蔗被欧洲殖民者引种到美洲,由于美洲的人口被大量屠杀,殖民者用罪恶的三角贸易将非洲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从事种植园生产。⑷掀起两场战争的茶叶:产自亚洲的茶叶在新航路开辟后大规模进入欧洲,成为获利重要商品。英国为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1773年通过《茶税法》,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由于中英在长期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贩卖鸦片,并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①不同的物种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材11页
①不同的物种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材11页荷兰画家梵高1885创作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
“他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上面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摘自《梵高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吃土豆的人(传记③改变人们饮食习惯
④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教材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