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拜物教的性质论述_第1页
资本拜物教的性质论述_第2页
资本拜物教的性质论述_第3页
资本拜物教的性质论述_第4页
资本拜物教的性质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资本拜物教性质分析资本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自我运行机制和过程以与关于这种整体社会结构的观念表达。正如资本是商品、货币的完成形态,资本拜物教也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成熟形态。从商品拜物教到资本拜物教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以其他社会生产关系的灭亡和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提。在资本拜物教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关系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上被一层层的遮蔽,一步步转换成为资本自行增值的魔力。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实代表者,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上全面控制着人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而且从感觉到精神上形成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作为永恒的自然存在的意识形态幻象。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志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资本独特属性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力量的历史和逻辑轨迹就构成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全部内容。〔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剩余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剥削关系本质表现为货币在流通中自行增值的能力。商品流通形式:W—G—W体现了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分离的、随机的交换轨迹。但是如果以货币持有者、以货币为考察对象,商品流通形式就成为:G—W—G′,货币从流通手段变成了流通目的,这个目的是为了更贵地把商品出售,得到比预付货币更多的价值的货币。这里就出现了货币的形而上学的怪诞:只要买进的商品被卖掉,回流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就会出现变化:G′=G+△G,价值变成了进行自行增值运动的实体。这个实体就是资本,增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资本的剩余价值不是流通过程本身产生,这是因为商品流通过程就其社会流通的总体形式而言,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部分人的贱买贵卖等违背交换价值相等原则的行为只是引起全社会价值总额的分配变化,而不会导致价值总额的增加。资本增值的秘密就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劳动的对象化形式,只有劳动力进行劳动才创造价值,因此价值的增值只能是来自于作为商品而与货币交换的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这也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从历史来看,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进程客观地造成大批无产者,他们除了拥有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自由支配权之外一无所有。于是,劳动的物的条件与劳动者相分离转化成为商品市场上的货币持有者和劳动力商品持有者相对立。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自由的工人——从而货币所有者和劳动能力所有者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一显然是已往历史发展的产物,结果,是许多经济变革的总结,要以其他社会生产关系的灭亡和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提。"《1861-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1998年,第32卷第42页。一旦完成了对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的购买:G—W,双方签订了劳动买卖的契约并进行劳动,预付资本就转化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和劳动力商品的对立就成为预付资本人格化的雇主和劳动力商品人格化的雇佣工人的对立,以与生产的物的条件作为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货币的社会权力就转化为预付资本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形式上的合法权和强制权,表现为雇主对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即新商品W′〕的支配权力。按照劳动契约,雇佣工人从事约定时间的雇佣劳动,生产出蕴含新价值的商品〔W…W《1861-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1998年,第32卷第42页。〔2〕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生产方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中,资本自行增值的能力进一步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最初表现为强迫工人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资本论《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583页。〔3〕在资本周而复始的再生产过程中,资本的生产力进一步表现为生产和再生产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前提是劳动的物的条件和劳动本身的分离,起点是以商品或者货币形式存在的价值的占有人同价值创造实体占有人的对立。一经进入生产领域,商品等价交换规律就作为了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起作用,资本生产的前提和起点通过生产过程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结果,在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再生产中被不断重复生产出来并被永久化了:全部的预付资本都"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作资本,当作同他相异己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产,而资本事同样不断地把劳动力当作主观的、同它本身对象化在其中和借以实现的资料相分离的、抽象的、只存在于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一句话,就是把工人当作雇佣工人来生产。"《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59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78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66-667页。〔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关系的剥削本质。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一方面表现为作为资本关系抽象代言人的资本所具有自我增值和生产力,还表现为对被"颠倒"表现着的资本关系剥削本质的一层又一层的遮蔽。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的区分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所掩盖。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等形式存在的、自身价值在多次资本循环中分多次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包括劳动力以与生产资本中诸如燃料、原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自身价值在一次资本循环中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商品中的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可以看到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但是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那里,只能够看到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抹煞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中以原材料、燃料等形式存在的流动部分的区别,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而也掩盖了资本关系的剥削本质。"在这里,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形式预付到生产中去的资本价值,都同样再现在产品的价值中。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幸运地变成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了,产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的起源,也就完全被掩盏起来。其次,资产阶级经济学特有的拜物教也就由此完成了。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像被打上烙印一样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例如,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这个定义,是一个引起矛盾和混乱的经院式的定义。"《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20xx,第251页。其次,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被劳动的价格所遮蔽。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资本家支付给雇佣工人的报酬,即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13《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13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270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19页。第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彻底抹煞了资本剥削的本质和表现。对资本家而言,新商品的全部价值在扣除剩余价值后,就是补偿新商品使资本家本身耗费的东西,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k〕。成本价格就其量的规定性而言等于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c+v,但是就质的规定性而言,可变资本部分在这里被作为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中的流动部分等同起来,价值的增值过程也就被掩盖起来。另一方面,全部预付资本是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构成,尽管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在物质形态上都是全部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他所预付的全部资本都想获得回报,因此,"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p〕这个转化形式。"《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43-44页。进而,利润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p《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43-44页。《1861-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1998年,第32卷第435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10页。最后,利润在各个资本主义部门之间被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利息、股息等等,在资本身上,所有的独立性、统治权、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商业利润仿佛是商业经营资本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增值,与产业工人的从事剩余价值生产的劳动再也没有关系。利息直接表现为生息资本自身的增值,脱离了产业经营资本和商业经营资本的运动形式,在生息资本身上"资本关系取得了它的最表面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G—G′。是生产更多货币的货币,是没有在两极间起中介作用的过程而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440页。利息虽然本质上是资本家榨取的工人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但是现在却反过来表现为资本的原初的东西。地租尽管表现为由自然而不是由劳动决定的价值,但是其实质仍然"只是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440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693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923页。二、资本拜物教意识与资产阶级的拜物教观念〔一〕资本拜物教意识与其表现资本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核心关系。就社会存在而言,资本关系的核心性质表现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与人对自身的关系都是以资本增值为存在依据,整个的社会结构的演变是以维持资本的规模不断膨胀的累积为动力机制。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找不到不受资本关系影响的人的存在,甚至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作为资本增值的一个或许积极、或许消极的因素而存在。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的意识必然表现为资本拜物教意识。资本拜物教意识是资本关系的当事人对自身和自身生活场景以与两者关系的直观感受。作为从个体考察的社会意识,资本拜物教意识是狭隘的、受个人在资本生产庞大有机体中所扮演角色的限制的意识。因此,在资本关系中,资本家想到的是更多地获取利润,工人想到的是更多的赚取工资。"实际的生产当事人对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些异化的不合理的形式,感到很自在,这也同样是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们就是在这些假象的形态中活动的,他们每天都要和这些形态打交道。"《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20xx,第940-941页。〔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观念特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每一个过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都不遗余力地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最适合人的天性的生产关系,但是又几乎在每一个过程都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这种情况表现在其学说中存在的以表象掩盖实质、以观念本质代替现实本质的拜物教观念特征,这与其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立场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只是以对社会经济进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经验描述,因而得出了金钱等同于货币、土地视为价值来源的错误结论。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天然存在的制度,自觉地忽视了对价值形式的研究,因而在研究价值量的问题上陷入同义反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更是为了充当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辩护士而只是流于表面现象的联系,对问题做出纯粹是牵强附会的解释,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讨好资本家阶级。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研究中,往往存在共同的倾向,当面临与自己的已有理论矛盾的时候就用纯粹的数据分析例证,当面对用现有理论无法说明的时候,就回避问题或者对问题做一定的假设和简化,直到能够说通为止,这在李嘉图的理论中尤为多见。例如,当涉与到剩余价值来源时,"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他看来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他在谈到劳动生产率的时候,不是在其中寻找剩余价值存在的原因,而只是寻找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原因。相反,他的学派公开宣称,劳动生产力是利润〔应读作剩击价值〕产生的原因。……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嘉图学派也只是回避,而没有解决。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际上具有正确的本能,懂得过于深入地研究剩余价值的起源这个爆炸性问题是非常危险的。"《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590页。当分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时,"在李嘉图那里,投在劳动材料〔原料和辅助材料〕上的那部分资本价值,不出现在任何一方。它完全消失了。……因为这样一来,从亚当•斯密那里继承下来的、并不声不响地沿用着的那种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对立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对立等同起来的做法,就会站不住脚。李嘉图凭丰富的逻辑本能,不会不感觉到这一点,所以,这部分资本就在他那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资本论》,《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590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20xx,第242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616页。《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20xx,第93页。〔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资本拜物教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资本拜物教也表现为制度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以与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化的思想观念体系。这个体系的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