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重庆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当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下,有一片全世界罕见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多达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景迈山所在的西南地区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山茶属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作为茶叶祖先的山茶科树木在这一区域于第四纪的多次冰期中遗存下来,而后演化成今天纷繁多样的现代茶组植物。“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林下茶”种植模式的实物例证,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为了有效处理和森林、茶林的关系,合理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景迈山世居民族探索形成了自然和文化融合的村寨建设技术,也构成了景迈山独特的古茶林文化景观:最高处是高山和森林,村寨在海拔1400米左右,位于云海高度之上,古茶林在村寨周围,水田则靠近海拔较低的河谷。构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要素即5片古茶林,9个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其中村寨的布局及设计都是世居民族与自然长期和谐发展的结果。在当地,茶文化无所不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茶,当地人其至将茶的元素做到屋脊上、服饰上和歌谣中。比如坐落在景迈山半山腰的芒景村是一个布朗族村寨,村寨屋顶上的图腾“一芽两叶”,讲述着村民与茶的渊源。(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8日第8版)材料二:古茶林的“古”和“林”中国茶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景迈山古茶林则因其“古”和“林”而独树一帜。景迈山古茶林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五代时期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据说在一次迁徙途中,布朗族族群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瘟疫,处在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这时,族人无意中发现了茶树,这种植物的特殊功效拯救了病疫中的布朗族人,他们从此认识并铭记住了这一神奇的植物。随后一代代的布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栽培、驯化、选育茶树。原本以狩猎为生的族群,渐渐将茶树种植作为主要的生产活动。至清代,普洱茶被确定为进献给皇室和朝廷大臣饮用的贡茶,景迈山古茶林进入繁荣发展时期,至今仍保持稳定发展。早在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景迈山的先民已经利用有限度的林下开垦,为茶树生长创造了理想的光照条件。林下茶种植形成了景迈山古茶林的三层植物分布特征,乔木—灌木和茶树—草本植物构成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垂向层次。茶树种植于高大乔木下,避免了阳光直射。古茶林内分布着约1500种当地原生种子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古茶林内还有很多国家保护动物,特别是一些鸟类和昆虫。鸟类可以为茶树除虫,昆虫的传粉能力对茶树生长也是非常有用的。原生态理念更是充分体现在树木的种植上,人们利用古茶树与其他树种之间的竞争或依存关系,有选择地保留或栽植有益树种,清除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树种。例如,在古茶林中保留或栽植桂花树、多依树、樟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同时也会抑制某些病虫害。冬季是为茶树锄草的“专属时间”,在古茶林中有很多当地居民除草,遵循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古老节律。这些智慧和劳作确保了普洱茶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料,保障了普洱茶的品质。景迈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保护在景迈山,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体系是人们为了适应山里潮湿多雨的气候,合理利用山间土地而不断改进完善的,充分彰显了世居人民的智慧。景迈山现存传统民居大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居住要求的逐步变化。景迈山降雨量较多,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用茅草和竹子搭建,采用歇山式屋顶,坡面陡峭且出檐很深,可以防止雨水积攒、防风;因为气候潮湿,民居分为两层,一楼用来养牲畜或者堆放杂物,二楼用于居住;建筑主体使用圆柱,可以有效防蛇。早期民居多为稻草顶,二层墙面基本不设窗户。由干稻草顶易燃.容易失大,在景迈山申遗过程中,村寨中每家都安装了消防管线,增加了消防栓和灭火器。在解决火灾隐患的同时,二层围板逐渐加高、增设窗户,室内也出现了实质隔断。当然,那些适应当地气候、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及信仰习俗的民居形式仍然延续下来,比如歇山式大屋盖、底层架空、堂屋设火塘处设晒荟台屋顶设民族脊饰等。此外,景迈的传统村寨,无论新旧,都保留了两个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村寨中央位置都有寨心、民居建筑围绕寨心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人们将寨心作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在这里进行集会、祭祀等活动。寨心对寨子来说非常重要,有造迪上的向心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其次,家家户户都会在屋内设置一个火塘,而且内部空间主要围绕火塘布置。家人活动都是围绕在火塘旁,而且建设新房时,居民都会请家庭美满的人进行火塘选址。火一年四季都不会熄灭,也不能随便跨越。火塘的长年熏烤,也让老房不易生虫。在申遗过程中,当地在进行民居修缮时重点强调了保留火塘,因为这是景迈山人民非常重要的特色。(摘编自单霁翔《万里走单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茶叶祖先的山茶科树木在第四纪冰川中遗存下来,自然进化为现代茶组植物,景迈山古茶林是其实物例证。B.景迈山古茶林的培育肇始于五代,经布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栽培、驯化、选育,至清代进入繁荣发展时期。C.景迈山传统民居体系是世居民族与自然长期和谐发展的结果,其选材和样式均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深刻影响。D.为处理好与各种林地资源关系,景迈村落和古茶林的海拔在1400米左右,粮食种植和茶林培育都很便捷。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说中景迈茶的功效是救治病人,随后布朗族人发现并赋予了其作为饮品的巨大价值。B.用茅草和竹子搭建房屋容易失火,但这也是景迈先民在考虑自然气候因素后的选择。C.景迈古茶林的植物垂直分布科学合理,乔木和草本植物层均对茶林生长有辅助作用。D.寨心是一个村寨的中心,具有精神上的向心力,而火塘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与之类似。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撰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是以“倒金字塔”结构组织撰写的新闻报道,其中第一段是其导语部分。B.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部分重合之处,但也存在宏观和微观介绍的区别。C.材料二引用布朗族祖先传说以论证景迈古茶的悠久历史,但用词十分客观严谨。D.材料二第一部分以并列结构展开论述,论证景迈古茶林的发展历史和种植模式,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村寨屋顶的民族脊饰,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5.有学者指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申遗”主要得益于“资源好、生态好和保护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好清好清的杉木河何立伟祭屈子,杉木河每年端午有龙舟看。岸上人把无数粽子,丢到碧波里去。狗崽那天对做木匠的爹说:“带我去看赛龙舟!”爹默神一想,也好,细伢子,让你去看看场面。放下斧子同刨凿、换件干净衣衫,第二日黑早就往杉木河去这一路,要翻过一十二座山岭。不晓得经过几多岁月,杉木河将障路的一脉大山哗啦锯成两片,就清粼粼地在那里伸屈,清粼粼地在那里唱歌。夹岸高山生寒树,生奇石,皆著得满身苔衣,绿莹莹站着蹲着俨然听一段远古传说,态度上极肃穆极认真,很有意思。爹问:“狗崽,看那山峰,象什么?”狗崽摇头。“那叫做‘美人梳头’。”果然就极象。满山青柏是她长长秀发。“那边呢,是‘玉女吹箫’,看见么?”山如玉女;斜生一树如箫。狗崽好象听得那箫声了,①袅袅如烟。到一个峪口要过渡。撑渡船的,是个老爹。嗓子好低沉。要他们坐稳。狗崽只觉得老爹那声音仿佛是从深谷中浮上来的,因此想听他讲话。然而讲话的不是他,是对血坐着的一个汉子。船在河里走,水一尺一尺为船头所裁开、复又愈拢。有细鱼跃起又跌落、轻轻开一朵碧色花。那汉子模样不好看,说话又大声气,尽对着一个女人讲。女人生得几多美丽。石毛扯成极细。软软的耳垂上有银坠子晃眼,太阳光又正移到她那发髻边,有如斜插一朵艳山红,汉子噼里叭啦说的是甚么?狗崽听不懂。爹呢、却装做看云看鸟,牙齿又咬不紧一些含含糊糊的笑意。女人红了脸目,默默把头低下去,②无意掬一掌窝河水,又无意从指缝间将它一颗颗滑落。狗崽情绪暖暖的,心跳得紧。因为马上要看到赛龙舟了;因为远远地听到那边响锣鼓了。锣鼓响得好急!杉木河从窄谷中绕过来,到一个地方就宽了,缓了。浅滩又多雪白卵石,正映得那河水好清好碧。夹岸早有无数人、在那里挤来挤去、在那里嗡嗡嘤嘤。隔河喊对岸熟人名字,熟人并不答应。因为听不见。背后竹背篓里的细娃嫩崽、或哭或笑。狗崽同爹钻到前边去看。水面上,龙舟正开始竞赛。为锣声鼓声所激,为无数人喝彩所激,比的正是一种力量,一种勇敢同顽强,以及一种对赢取荣誉的自信与渴慕。一个村寨有一只龙舟,划桨人著一色的无袖短褂,故就有了青蓝红紫之异。清清楚楚晓得哪一寨会赢又哪一村会输。龙舟将头昂起,汉子奋力划桨。手臂一律健实如古铜;动作一律干净目索利。船首又一人舞旗喊号子,舟中人愈发嘿哟嘿哟地努力。③行水如飞。忽又空前的一片喝彩。二十只龙舟看看就定了胜败。其实无所谓胜败,一前一后相去也不过是动动眼皮子工夫。赢家固然威武,输的却不服气.竟至吵闹起来.“你算么子;不过头划了一桨!”“你就欠这一桨,气不气?”“老子气?老子气个屁!”其实愈加地气,却做出样子什么也不气。两岸人喊:“吵么子?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双方于是安静下来,满脑壳去抹咸汗。爹同狗崽说:“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龙舟赛毕,人并不散去。因为有高潮在后头。高潮即水中抢鸭子。那鸭子已丢在水中了。清清水面四布着它的惊叫与惶恐。几乎晓得自己的命运,是作了某种原始勇力的牺牲。爹问狗崽:“有味么?”“嗯呐!”将眼珠鼓大如牛,看龙舟击桨夺鸭。龙舟如梭,直逼得那鸭子贴着水面扑扑乱窜。遂使船头要不断变更西北东南。二十只龙舟于是搅成一团,全使不出力来。这时看的便是灵活同应变了。有的龙舟上已捡得三五只,有的则一只也未逮着。船首相撞时,难免碰出些火气同狂躁来。“你拦得我的路!”“阿吔,是我拦你还是你拦我?”。“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你莫要发输气!”狗崽想,“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又不晓得是什么意思。看二十只龙舟挤在一起,舟中人全站了起来划脚指手;有帮著青短褂的,有帮穿红短褂的,胜负不可分。惟有杉木河不急不躁,稳当当从远方绕来,复又稳当当绕到远方去,全不理会这些。许或是百千年来这等场面看得多,并不讶异。岸上人喊:“吵么子?不羞?丑不?把猪尿泡罩得脸上去!”有几个好看的黄花女子收拢来阳伞,转脑壳就走。那舟上红脸发急的后生汉,正有同她们在月下对过歌的.④唉,那一双麻耳草鞋,算是白白送了!果然就不吵了。却气冲冲地把龙舟划开,又气冲冲地把上面的战利品扔到河心任它嘎嘎唱生。白云在头上与水中走。船散去了,岸中人也慢慢散去。全不理会那些灌了酒的水鸭子,其中一只竟歪歪扭扭顺水浮到狗崽脚边。爹说:“狗崽,去把它捡上来。”狗崽想,捡它做甚么。然而还是捡了。在怀中抖动,又屙了一泡稀屎在他新衣上。狗崽骂:“要死,要死,你这斫颈根的!”翻山过岭回家去。过渡船的时候,那撑船的老爹要他们坐稳,就不再多言。那嗓子几多低沉几多好听。偏偏那多嘴多舌的汉子,又同那耳朵上垂银坠子的美丽女人坐在对面,噼里叭啦。汉子从自己手指上抹下一个金戒指,又大胆拿过来那女人的藕手,套在她的中指肚上。女人也不说话,举起那指头看戒指在日头下奇焰如炬。然后慢慢将它蜕落,只轻轻一扔,那青波里,就起了一朵同她一样美丽的小花。几个水圈儿漾开去,复又一切归于无。剩篙声与淙淙水响了…越是远远的山,越是显得青。上岸在路上走。爹叹一回气说:“那老爹,是个孤独人。”孤独人,就是一个人吧?余剩狗崽皆不晓得。剩狗崽跟在爹屁股后头,沙沙沙沙听足跟响。山里头有回音。那水鸭子醒了酒,嘎嘎乱叫乱扇。狗崽他捉不稳了,好重!1983年7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狗崽提出要去看龙舟,爹“放下斧子同刨凿,换件干净衣衫”,说明了父子生活质困,也说明当地人对龙舟民俗的尊重。B.渡船之上,狗崽只想听撑船老爹厚重低沉的嗓音,偏偏那个大声气说话的同船男子多嘴多舌,因而产生了一股失落之感。C.划龙舟输了的汉子与对方发生口角,被两岸人劝解开后又要做出不气的样子,可见当地民风中健勇好胜与耿直坦荡并存。D.回程路上,爹感叹说“那老爹,是个孤独人”,既有自己知音难求、孤独无友的感慨,也不乏对男子求爱失败的惋惜。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以“袅袅”箫声写狗崽的陶醉与幻想,产生了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B.句子②中女人用掌窝掬起河水又从指缝滑落,是为了缓解此时紧张与羞怯心情。C.句子③四字单独成句,以简洁的笔调凸显了龙舟行船之快,胜负分晓之快。D.句子④是男子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黄花女子“转脑壳就走”的失望之情。8.小说三次直接描写“杉木河”,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主要叙述爹带狗崽去看龙舟的见闻,又大荒插入多嘴男子和美丽女人的故事。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材料二:曹操既得志,士人靡然归之。自荀文若盛名,犹为之经营谋虑,一旦小异,便为谋杀,程昱、郭嘉之流,不足数也。孔文举奇逸博闻,志大而才疏,每所论建,辄中操意,况肯为用,然终亦不免。桓温谓孟嘉曰:“人不可以无势,我能驾驭卿。”夫温之才,百倍于嘉,所以云尔者,自知其阴贼险狠,不为高人胜士所比数尔。管幼安怀宝遁世,就闲海表,其视曹操父子,真穿窬斗筲而已。既不可得而用,其可得而杀乎!予以谓贤于文若、文举远矣。(苏轼《管幼安贤于荀孔》)材料三:东汉中兴二百余年,处士之盛卓冠前古。其整领清议,激扬颓波,振起末俗,以卫宗社,固自有力。而其激怒召乱,与宦、戚相轧,而卒成党锢,亦皆自夫处士。独建武之初,会稽严子陵抗志绝俗远引长往不为汉之三公激成一代风节。建安之末,北海管幼安离群高蹈,肥遁居贞,不为魏之三公,以全一代名义。得处士之道者,惟兹二人。然而君子当出而处则失义,当处而出则违道。子陵之不侍莽[注],得其处矣。有君如光武而亦不事,当见而飞,乃潜以遁,高则高矣,于义未尽也。幼安生于桓、灵之际,出于党锢之余,董、吕、袁、曹哄起而亡汉,而社稷卒为操有,欺遗孤,杀母后,贼义士,动以诏旨行事,而终身不受禅代,则有奸甚于莽。当是之时,处而不出可也,不受其三公可也。故东汉处士之盛,节高而道全者,惟先生一人焉。(郝经《汉高士管幼安碑》)[注]莽,指王莽。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会稽严子陵A抗志B绝俗C远引D长往E不为F汉之三公G激成一代风节。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营,指谋划管理,此处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同义。B.斗筲,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文中用来形容曹操父子的器量见识的狭隘。C.桓、灵,指东汉桓帝和灵帝,都是《出师表》中刘备“叹息痛恨”的昏君。D.禅代,指将皇帝之位让给别人,文中指的是汉朝皇帝要将皇帝之位以上给曹操。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文若为曹操效力,因为有异心而被曹操谋害;孔文举见识广博,但他志大才疏,总能揣摩出曹操心意,所以也难逃一死。B.管幼安与那些为曹操奔走效劳的士人不同,他看不起奸诈的曹氏父子,主动怀才隐居于海外,因此也逃避了被杀害的危险。C.东汉一代,隐士之盛超越前朝,隐士们在激浊扬清、改变社会风气方面功劳甚大,但他们与宦官、外戚的斗争也造成了祸患。D.管幼安生于东汉末年,经历了党锢之乱、群雄并起和东汉灭亡的过程,他遇到的权臣曹操弄权欺主,奸诈之处远超前朝王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知其阴贼险狠,不为高人胜士所比数尔。译文:(2)当见而飞,乃潜以遁。译文:14.材料三中将管幼安和严子陵的事迹作对比,可以论证材料一中的什么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杜甫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浮查[注]并坐得,仙老暂相将。[注]浮查,指海上漂浮的木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极夸张的手法将画中景与画外物联系起来,意在表现高浪崩崖的惊骇感。B.颔联描绘画中的野桥和沙岸,突出画工之精,取景之细,与首联形成映衬对比。C.颈联用色彩描绘画面带来视觉冲击,特将“红”和“青”二字提到句前,尤其醒目。D.作者观图经历了由粗看到细观、由现实到想象的过程,题咏的顺序也与之一致。16.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表达了杜甫的隐逸思想,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不少知识分子在总结秦灭亡教训时都归结到“仁爱”这一角度。贾谊在《过秦论》中就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进一步假设“,”,谁又能让秦灭亡呢?(2)苏轼《赤壁赋》中“,”以夸张之辞还原了曹操当年率领八十万大军“会猎东吴”的磅礴气势。(3)小刚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每次游赏时都为过去的人物与事迹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叹息不已,正如古人所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日,有关“吸氧提神”的说法被炒得(),有网友将氧气瓶称为打工人“必备神器”:工作(),吸一口氧就能大大提神。在电商平台上,一款10多元的便携式氧气瓶销量高达20万+。无论是网友推荐还是商家广告,“吸氧提神”“医用级”等关键字都非常()。不过专家提醒,这可不能盲目听从,“吸更提神”的说法只是一种炒作,还会操作不当有生命危险。医疗人员指出,吸氧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心脑血管病等。而靠吸氧来提神益智不仅没有科学依据,、如氧中毒、呼吸抑制、细胞器官的代谢障碍、肺损伤等。因此,②,即使有部分正常人群使用氧气瓶或吸氧机后有()的表现,一方面不排除心理暗示作用,另一方面深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即使是吸入正常空气,③。18.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沸沸扬扬B.面有菜色C.吸睛D.神清气爽19.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