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_第1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_第2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_第3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_第4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4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作为经济学家来说,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口的数量,预测房价的走势,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简卢陟[注]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注]卢陟:人名,韦应物的外甥。作者做此诗时,安史之乱余波未平,又有节度使反叛,不久后蜀之乱又起。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即书简,作书信之意。本诗是诗人写给他外甥卢陟的,全诗简朴而高古,平淡却情深。B.诗人起笔以“阳春白雪”喻外甥之才,曲高和寡,难遇知音,表达了对外甥的认同与宽慰。C.颔联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曾在军旅中恓惶不安,在淮海边流落失意的经历,只为自伤身世。D.颈联笔锋一转,着力描绘暮春之景,看朝雨春树,听山鸟啼鸣,超然旷达,别有一番境界。7.诗歌尾联被称为“治愈系”经典名句,请结合“风尘”一词的含义,赏析尾联表达的情感。(6分)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个人在广阔宇宙中的弱小卑微。(2)荀子《劝学》中,用蚯蚓的生存方式来说明学习要心思专一的道理,又用“,”两句表现心思浮躁的危害。(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现了沦陷区的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仇恨。【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为邦本”,即肯定民众是邦国基础,是君主废立和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国家财税的来源;“本固邦宁”,即认为在民众的安居乐业基础.上获得君主政权的稳固,二者之中,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治民得民的政治措施,包括富民、安民、保民等。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较,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一,恩赐式的重民主张。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灭亡的异己力量,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所谓重民,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墨子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二是要惜用民力。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醒统治者注意节约费用,爱惜民力,役使百姓,不违农时。三是要重视民生。即通过休养生息、整饬吏治、宽刑缓政和轻徭薄赋等措施,来富民养民。重民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制统治的严酷性,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君主为民作主,重民的措施是君主施行仁攻;而民众只是被重视、被怜悯对象,在他们之上,站着一个普施雨露的救世主。由此可见,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其二,隆君的政治目的。如上所述,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主张通过重视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来确保君主统治地位的稳固。历代民本论者虽然认识到民与君之间对立的关系,并承认君权的相对性,但是,他们并不抛弃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关系,而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和民与君之间的矛盾,期望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民与君之间纷争的“灵丹妙药”。可见,民本思想中的种种重民措施,都是作为君主的牧民之术而提出来的。说到底,重民是手段,隆君才是目的。孔子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孟子也说过“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之类的话。就连激进的唐甄也明确表示,他的学说是为了“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即为统治者献计献策。其三,人治的治国方式。在如何实现民本政治的理想问题上,历代的民本论者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同小异,无外乎君主修德、招贤纳良、节己顺民等,他们把政治理想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的身上。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民本思想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能否得到实施完全取决于君主的良心发现。因此,民本思想的治国方式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其历史发展也同封建王朝的更替一样,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每当阶级矛盾激化,新王朝建立的时候,明君当政,民本思想甚是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明君谢世,昏君奸臣当道,民本思想便日渐式微,乃至销声匿迹。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以及对限制君权提出种种设想,但是,它本质上不是君主政治的对立物,而是一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节选自刘敏军《论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与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肯定了“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B.重民的政治主张让君主施行仁攻,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它是现代民主的基础。C.君主时代,只有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才能有效解决民君之间的纷争。D.历代的民本论者把传统民本理想实现的希望无例外地都放在了圣君贤相身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现代民主思想作为参照,论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局限性。B.文章以民众政治权利为视角,得出了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的结论。C.文章对“隆君的政治目的”的论证采用了类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D.文章讨论了民本政治的治国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还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封建君主能清醒认识民众革命的巨大力量,就可能“重民”,实行仁攻。B.唐甄的民本思想比孔孟思想更为激进,但仍然是为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服务。C.只要封建王朝变“人治”为“法治”,就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D.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但不过是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节选自《北史·裴侠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B.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C.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D.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菽,五谷之一。关于五谷,古代一般认为是黍、稷、麦、稻、菽,或是黍、稷、麦、麻、菽。F.五鼓,即五更。古代人把黄昏到天亮平均分为五个更次,文中特指第五个更次,即天将亮时。G.第,是指古代按一定等级为大臣们建造的宅院。考中科举也会被赏赐宅院,所以叫“及第”。H.缙绅,原意是指古代官员上朝时把所执的手板插在腰带上,后常用来称呼官员或做过官的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侠禀赋异常,具有传奇色彩。裴侠七岁以后,看到成群的乌鸦从西边飞来才能说话,其后便博闻强识,聪慧异常。B.裴侠清俭自修,爱民如子。他不愿以口腹之欲役使百姓,所以每日粗茶淡饭,且不取丁庸,人们称赞他为人间楷模。C.裴侠揭发贪腐,执法严明。他在户部任职期间,大力惩处不法官吏;调任工部后,李贵因惧其清严之威而悲伤哭泣。D.裴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皇上了解他生活清贫后,为他建房屋,赏赐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以他为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84练)【基础训练】1.C2.B3.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4.示例:(1)语句:;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2)语句:;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5.示例:2020年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6.C【解析】作者自述经历,旨在劝慰卢陟,不要因为一时失意而放弃希望,并不是只为自伤身世。7.①“风尘”可指行路的艰苦劳顿(1分)。作者致书卢陟,希望与之把酒言欢,以安慰他在尘世间奔波劳顿的灵魂,故而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外甥的深挚的精神慰籍(2分);②“风尘”也暗指国家战乱、兵祸(1分)。本诗不仅写给卢陟,也写给诗人自己,作者心忧国家,生活困顿,需要知音人,胸中郁结亦需疏解。杯酒慰风尘显露出诗人看破人生起落和穿越人生困境后的旷达悠远的境界(2分)。8.(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综合训练】1.D(A.“肯定‘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错,原文有“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B.“是现代民主的基础”错原文有“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C.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非根本改变,也不可能有效解决。)2.C(没有“类比论证”)3.C(“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错,国家兴亡有多种因素,这种说法绝对)4.C5.C【解析】“及第”是科举考中后要张榜公布,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第”是等级次序的意思。和“宅第”的“第”意思不同。6.B【解析】“不取丁庸”不是“不愿以口腹之欲役使百姓”的结果。7.(1)天下正乱,不知道乌鸦会落在什么地方,不如向东回到妻子儿女身边,慢慢地选择栖身之地。(评分标准:“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各1分,)(2)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评分标准:“笃”“不废”“因”“愈”“勤恪”各1分)【参考译文】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县人。七岁的时候,还不能说话,后来在洛城看到成群的乌鸦从西边飞来,举起手来指着这些乌鸦就说话了,后来就博闻强识特别聪明,跟一般儿童不同。十三岁,父亲去世,他悲哀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像成年人一样。魏正光年间,逐渐升迁至义阳郡守。武卫将军向魏帝推荐了他,授予他左中郎将。等到魏帝西迁,裴侠将要动身而妻子儿女仍然在东郡。荣阳郑伟对裴侠说:“天下正乱,不知道乌鸦会落在什么地方,不如向东回到妻子儿女身边,慢慢地选择栖身之地。裴侠说:“既然吃着人家的傣禄,怎能因为妻儿的缘故就改变方向呢?”于是就跟着入关了。后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只有豆麦咸菜而己。官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