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第1页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第2页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第3页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第4页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纲考情三年0考(1)两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1)西方先进: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__________。英国不断向海外扩张,建立起在东方的殖民体系。(2)中国落后:政治腐败,_________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_________,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工业革命自然经济贸易逆差3.经过:(1)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_________,攻占定海,到达天津_______。(2)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_______,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清政府屈辱求和。广东海面白河口香港岛4.结果:(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_________》。(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和《虎门条约》。(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_________》和《黄埔条约》。5.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国家。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望厦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_________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战争爆发。(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3)沙俄趁火打劫,乘机强占中国_____大片领土。修订条约广州圆明园北方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_________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_____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_________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_________》有效九龙司沿海沿江天津外国公使天津条约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2)中外_________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加深了。反动势力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空前激化。2.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_________。(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_____,定为国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太平天国天京3.全盛:(1)北伐:由于_________,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_______创造了有利条件。(2)西征:西征军不断胜利,太平天国进入_________。孤军深入西征军全盛时期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1)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_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1)向西方学习,__________,由公众选举官吏。(2)发展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3)设_________等目的建立“___________,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中国发展_________评价(1)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_________。(2)局限性:体现的_____________思想,根本无法实现(1)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______的设想。(2)局限性: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人口国库以法治国工商业新式学堂无处不均匀资本主义思想结晶绝对平均主义资本主义5.后期斗争:(1)组织:重建领导核心。(2)政治:颁布《_________》,重建纲领。(3)军事:组织军事防御战。1864年_________,运动失败。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四、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_________,日本乘机入侵,蓄意挑起战争。农民起义2.进程:(1)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2)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_________,日本乘机控制黄海_______。(3)辽东战役:日本占领_____、旅顺等地。(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_________全军覆灭。保船避战制海权大连北洋舰队3.结果:《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______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害赔偿日本军费_______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_____、苏州、_____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_________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免收_______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辽东半岛台湾二亿两重庆中国内地投资设厂内地税资本输出杭州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当时台湾爱国军民为了反对割让,保卫国土,邱逢甲等创议组织台湾抗日政府,并推举原任台湾巡抚唐景崧主持,统一部署兵力。5.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_________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_________了。瓜分中国大大加深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_________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_________”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___________,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_____、北京。民族危机扶清灭洋镇压义和团天津3.结果:《辛丑条约》。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地。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_____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__________”,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_________之下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_________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__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_________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税收使馆界国中之国武装控制反帝性质帝国主义外务部外交途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国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虎门销烟仅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二者所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在封建主义的范畴内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后者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怎样正确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提示:不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而是西方列强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仅是一个借口。以文释图:(1)两次鸦片战争:一方面,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掀起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2)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主题1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史料探究】1.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然而自律劳卑失败以后,对华贸易已陷入不稳定的、无保护的状态。……(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探究1】有人认为没有中国阻挠英国人来华贸易及中英之间的贸易纠纷,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观点。提示:(1)这一观点未真正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内在原因。(2)从材料看,因为对华贸易对于扩大英国殖民地产品市场,支撑其制造业,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其商业利益。战争的爆发实质上是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因而不能容忍中国的“禁阻”。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探究2】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提示:(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2)“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3)这些言论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扩大侵华权益。【探究3】两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提示:(1)英法等国为打开市场和获得原料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政治上中国主权受侵犯。(2)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中国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甲午战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驻朝公使密令“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日本)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力量。”——列宁【探究】结合以上三段材料,为什么说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提示: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国力逐渐强盛,统治集团急需对外侵略以扩张势力。日本利用朝鲜问题蓄意进行战争挑衅。其他列强的默许纵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三次“灾难”及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各有何表现?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1)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3)认识: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名家评史】

【观点】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解读】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其时被称为“康乾盛世”。但是面对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闭关锁国。最终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历史的自我发展进程,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主题2太平天国运动

【史料探究】1.爆发原因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马克思【探究】从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提示:鸦片战争使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了中国社会原有的阶级矛盾;而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均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第一次以磅礴的气魄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变成了具体的政策规定。”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探究】据材料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和社会经济方面主张上的不同之处。提示:(1)《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人间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2)《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名家评史】

【观点】中国是被异族王朝统治着。既然已过了三百年,为什么不来一个运动推翻这个王朝呢?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但这是一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

【解读】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希望寄托在受资本主义压迫的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将使中国发生伟大变革,并且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促使欧洲新一轮革命的爆发,因此对中国革命充满希望与赞美。可是实际上却让马克思失望,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依旧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他们产生于封建落后的“停滞的社会”,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知道自己负有什么使命”,用“毫无建设性的破坏”来改朝换代,建立的依然是落后的小农国家。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主要手段;(2)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时期阶段特征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2)国家:除英法等国外,后起的德日意也加入(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典题例证】(2013·上海单科·T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选A。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标准。

【史料链接】中国不同阶层对八国联军侵华的态度按照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克林德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用拉丁、德、汉各文列序中国皇帝惋惜此等凶事之旨”①。联军入京之时,京官朝贵中众多人“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鼓乐燃爆竹,具羊酒以迎师”……种种媚外之名词,指不胜屈②。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秋瑾《宝刀歌》)于是,“自亡清义和团之变,而革命党始兴”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不同阶层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①说明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强迫下被迫谢罪,反映了列强要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民族精神,使清政府成为其在华的统治工具。

(2)史料信息②反映了士大夫的心态,说明了士大夫阶层在国难临头时的道德沦丧。

(3)史料信息③反映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的否定,提出了用民主共和革命来拯救中国。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1.背景: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

2.起义形式: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先进思想: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太平天国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6.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典题例证】(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选A。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不是主要原因;D不是原因。

【史料链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以磅礴的气魄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变成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充分显示了这场革命的历史进步性①。——崔之清等《天国悲歌·太平天国兴亡实录》“(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②。”——马克思

【解读】上述材料揭示了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①说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土地,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利益要求,触及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2)史料信息②说明,在马克思看来,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他认为“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高频点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2013·北京文综·T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解题提示】本题首先要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两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利用排除法逐一排查选项。【解析】选D。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D符合题意。A权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应为英、法两国获取,B、C侵略权益则分别出自后来的《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故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2.(2013·浙江文综·T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题提示】解答本题要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门户开放”等重要的历史概念。【解析】选B。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的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A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在材料中并未反映。D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材料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错误。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题提示】外交制度是为适应外交形势和规范外交行为而设立的制度,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领事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的标志之一。【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4.(2012·北京文综·T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故选B。5.(2010·江苏单科·T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选A。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刘公岛”,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高考揭秘——巧闯关】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考查角度有:1.通过新的材料情境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款的准确再认(例T1、4)。2.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一些侵华特权概念的准确理解与领悟(例T2)。3.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近代的外交文明及晚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举动(例T3)。4.中国人民的抗争(例T5)。总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列强在侵略奴役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和理念,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2013·南京盐城一模)《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解析】选B。“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扩大了范围,故A有误。“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当时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2.(2014·南京调研)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故选B。3.(2013·宿迁徐州三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解析】选D。材料中“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当时对西方及其他民族的轻蔑的认识有所改观。也就是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加固训练】(2013·东城联考)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点的正确表述是(

)A.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B.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C.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D.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解析】选D。《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排除A。《资政新篇》并未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并非无法实现的空想,排除B、C。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4.(2013·广州模拟)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解析】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形式和内容……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