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运营部2017年03月08日饱和蒸汽压定义: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强称为饱和蒸气压。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汽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汽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汽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当汽相压力的数值到达饱和蒸汽压力的数值时,液相的水分子仍然不断地气化,汽相的水分子也不断地冷凝成液体,只是由于水的气化速度等于水蒸汽的冷凝速度,液体量才没有减少,气体量也没有增加,液体和气体到达平衡状态。3目录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LNG卸车误差的成因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LNG卸车的原理一三二一:LNG卸车的原理LNG槽车与LNG储罐压力平压后,略微对LNG槽车增压〔LNG槽车高于LNG储罐压力0.05MPa〕,使得LNG槽车的液体流入潜液泵,同时启动潜液泵往LNG储罐卸液,保持LNG槽车与LNG储罐的气相连通,直至潜液泵卸车完成。1、潜液泵式卸车潜液泵卸车方式一:LNG卸车的原理LNG槽车与LNG储罐压力平压后,关闭平压阀,对LNG槽车增压〔保持LNG槽车高于LNG储罐压力0.2MPa以上〕,利用压力差使得LNG从LNG槽车流向LNG储罐,直至卸车完成。2、自增压式卸车自增压卸车方式自增压卸车操作流程1、引导车辆进入卸车位,垫上三角木,连接软管及静电夹子;2、观察槽车压力表、液位计等,三根卸车软管依次置换空气;3、关闭储罐增压系统,停止增压,连通储罐与槽车气相进行平压,储罐与槽车压力差小于0.1MPa时停止平压;4;依次翻开卸车自增压液相及气相,槽车开始增压;5、槽车压力到达0.6MPa以上并确保槽车与储罐的压力差到达0.2MPa以上时,开始卸液,此时必须采取上进液模式;6、全程观察,各个连接点无泄露,确保槽车与储罐的压力差保持在0.2MPa以上,且槽车的压力小于过平安阀整定压力0.04MPa以上;7、槽车液位450mmH2O左右时,关闭卸液阀门,让槽车重新增压,增压至0.65MPa时再翻开进液阀门;8、槽车液位150mmH2O左右时,关闭顶部进液阀,开启底部进液阀;9、槽车压力小于0.3MPa,关闭底部进液阀,检查槽车压力及液位是否正常,卸液结束;10、关闭槽车所有阀门,增压汽化器的残气直接进入BOG管道使用,液相软管放空或者使用;11、拆卸三根卸车软管,马上依次盖上盲板,防止空气进入软管;12、撤除三角木及静电夹,引导车辆离开站区;13、翻开储罐增压系统,确认无憋压管路,检查各个开启过的阀门是否关闭。一:LNG卸车的原理1〕两种卸车方式都是产生压力差,才使得LNG流向可控;2〕潜液泵式卸车需要浪费电能,很少使用LNG槽车内的液体,但必然会残留局部液体〔潜液泵气液混合无法打压〕;3〕自增压式卸车不需要电能,需要使用LNG槽车内的液体进行自增压,卸车不会残留液体,自增压后产生的多余气体也可以利用压力差进入LNG储罐,直至压力持平;4〕故一般卸车以自增压卸车为主。3、两种卸车方式比较8目录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LNG卸车误差的成因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LNG卸车的原理一三二二:LNG卸车误差的成因1〕LNG槽车的液体过热,导致LNG槽车和LNG储罐平压后压力过高〔高过0.55MPa〕,使得槽车增压的空间过小〔槽车平安阀气体压力为0.65—0.78〕,LNG进入储罐后无法使得储罐内气体液化,无法降低储罐内的压力,LNG槽车压力与储罐压力快速持平,导致LNG无法卸净或卸车结束后LNG槽车压力过高〔高于0.5MPa〕;2〕LNG槽车屡次多地卸车,LNG槽车在剩余8吨以下时增压困难,5吨以下时常态LNG场站无法增压,致使卸车不净;3〕LNG槽车处于低液位时,压力与储罐持平,LNG储罐不进行卸压处理,导致卸车不能继续;4〕LNG槽车运输距离过远,装车与卸车时间间隔过长,压力超压排放。1、管理方面的原因二:LNG卸车误差的成因1〕卸车场地受限,LNG槽车车头低于车尾,此种情形卸车自然无法卸净,此地势应该绝对防止;2〕LNG汽化器地势过高,增压困难,特别是处于半液位时无法增压;3〕LNG储罐本身空间太少,无法容纳整车LNG液体;4〕LNG槽车装载太满,平压太快;5〕LNG增压汽化器位置不合理〔距离卸车点20米以上〕,增压困难。2、设备方面的原因二:LNG卸车误差的成因1〕卸车方式的选择:全程潜液泵卸车,必然残留局部液体;2〕无法防止的误差,卸车后LNG槽车内的低温气体,正常卸车后压力为0.3MPa,LNG槽车带走的重量为〔〔〕*10*56*293/173〕/1.420=67kg,也就是说如果槽车带走的全部是气体,多带走0.1MPa,就是多带走至少67kg天然气————0.2MPa是液厂对于LNG槽车的压力要求3〕LNG槽车增压到位后卸车过快,槽车自增压赶不上卸车后的压力损失,特别是LNG槽车半罐之后的压力差过小;4〕LNG槽车半车后,LNG槽车与储罐的压力差太小,最终在导致低液位时无法增压;5〕LNG卸车一直从LNG储罐底部进液,导致储罐的压力上升太快,半车后压力差快速消失。3、技术方面的原因12目录LNG卸车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LNG卸车误差的成因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LNG卸车的原理一三二二: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1、根本原那么1〕LNG贸易行规:LNG卸车误差在±200kg内,以LNG装车单为结算标准;2〕LNG卸车是卸车场站的责任,卸车要卸净也是场站的责任〔液体和气体流经管道的声音差异非常大〕。二: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2、管理方面的对策分析1〕LNG槽车的液体过热。。。。;对策:防止LNG液体过热,如果需要紧急应急,那么要与客户协商气损归属,加气站客户协商不成,放弃便是;汽化站客户假设协商不成,剩余的压力及液体可以直接让客户使用2〕LNG槽车屡次多地卸车,LNG槽车在剩余5吨以下时增压困难,3吨以下时常态LNG场站无法增压,致使卸车不净;对策:尽量防止两地卸车,假设需要两地卸车,那么后一次LNG槽车预留量必须超过8吨,否那么有大量卸不净的风险;假设汽化站是此种情况,可以利用汽化站储罐自增压汽化器给储罐及槽车同时增压,压力到达0.5MPa后,关闭储罐与槽车的BOG联通阀,使用储罐的BOG降压,压力差到达0.2MPa以上后再卸车。3〕LNG槽车处于低液位时,压力与储罐持平,LNG储罐不进行卸压处理,导致卸车不能继续;对策:卸车时候,保持LNG槽车与储罐0.3MPa以上的压力差,假设压力差过小,当槽车液位为450左右时停止卸车,等槽车增压到平安阀起跳压力附近后再卸;4〕LNG槽车运输距离过远,装车与卸车时间间隔过长,压力超压排放。对策:LNG槽车装车与卸车间隔不超过5天。二: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3、设备方面的对策分析1〕卸车场地受限,LNG槽车车头低于车尾,此种情形卸车自然无法卸净,此地势应该绝对防止;对策:根据现场情况,LNG停靠卸车时,要车头高于车尾,至少保证车头车尾齐平;2〕LNG汽化器地势过高,增压困难,特别是处于半液位时无法增压;对策:垫高LNG槽车停车点,假设无法垫高,保持LNG槽车与储罐的压力差大于0.3MPa,过小就停止卸车,继续增压,特别是半车后保持槽车压力在平安阀起跳压力附近〔控制槽车压力小于起跳压力0.03MPa〕3〕LNG储罐本身空间太少,无法容纳整车LNG液体;对策:防止此种场景,假设存在,LNG加气站需要客户承担相应的损耗,汽化站直接使用4〕LNG槽车装载太满,平压太快;对策:装车时候按照槽车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极限不得超过槽车几何容积的95%5〕LNG增压汽化器位置不合理,增压困难。对策:外加一个增压汽化器二:LNG卸车误差的对策分析1〕卸车方式的选择:全程潜液泵卸车,必然残留局部液体;对策:采用自增压式卸车2〕无法防止的误差。。。。。。对策:开始的时候使用顶部进液,槽车液位150mmH2O时采用底部进液,直至直接用气3〕LNG槽车增压到位后卸车过快,槽车自增压赶不上卸车后的压力损失,特别是LNG槽车半罐之后的压力差过小;对策:阀门小开,控制压力差不降,压力差降低过快那么停止卸车,等增压后再卸车4〕LNG槽车半车后,LNG槽车与储罐的压力差太小,最终在导致低液位时无法增压;对策:当槽车液位为450左右时停止卸车,等槽车增压到平安阀起跳压力附近后再卸5〕LNG卸车一直从LNG储罐底部进液,导致储罐的压力上升太快,半车后压力差快速消失。对策:在LNG槽车半车之前必须从储罐的顶部喷淋进液,后半车才可以翻开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