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四省联考平行模拟卷(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数字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吸引各方关注。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数字化进行总体部署,
并要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文化数字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化的过程。文
化数字化依托各类文化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及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文化传播与内容升级,是一
种具有创新性、体脸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文化数字化离不开互联网等工业技
术与产品的支撑,属于先进工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过程中,云端博物馆、云端电影院等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展现出强
大的成长潜力。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经济结构转
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将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
能。
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首先要有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
产权制度体系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加快数据产权确权、流转、安全治理等
基础制度建设步伐,解决数据产权保护的难点,有助于提升社会创新能力,可为包括数字文
化产业在内的数字经济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借助数据产权制度体系,把数字文化融入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有利于从基础制度层面筑牢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
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离不开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相互交融和集成创新。近年
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创
造出令人耳目一新、内涵丰富的文化表现新形式、新产品、新服务,同时也关联起经济社会
各领域的众多产业。一批市场反响良好的数字文化产品,如数字工业博物馆、数字文化街区
等,充分发挥出文化在激活动能、提升品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脸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能为
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何映昆《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材料二: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
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
这一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
上新台阶,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重视内容创新,使文化产品更有内涵、更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数字化领域涌现了诸多形式上融通古今、视听上虚实联动、审美
上雅俗共赏的优秀产品。一些产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意来源,通过5G、3D打印、AR
(增强现实)、数字建模等技术,让诗文、戏曲、绘画等古代文艺作品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
前。实践表明,数字文化产品要始终坚持内容为本,让数字化手段为内笈服务,不断增强影
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
数字技术的持续渗透,不仅促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而且提高了文化创
新的效率和深度,不断激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潜能。中力、、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
展规划》要求,“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
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影院放映、影视摄录、电影特效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攻克瓶颈技
术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顺应移动化、可视化趋势,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
探索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表达新路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云端”构筑起文化发展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数字技术
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推广普惠、
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摘编自陈可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一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三:
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可以理解为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
术引入语言文字应用,形成产品、流程或模式,通过各类数字终端提供语言服务。语言文字
数字化成果已快速进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寻常百姓家。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融媒
辞书的出现,让文字检索更便捷;“语言扶贫App”“普通话小镇游戏”寓教于乐,提升了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效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平台的搭建,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
用。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为语言服务赋能提质、实现区域语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发挥了支撑
保障作用,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基础。
语言文字数字化以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阶段。信息
技术的发展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如自然语言理解)、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
等数字化进程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
语言文字数字化也正逐步把语言文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
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好地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摘编自陈丽湘《数字化引领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并不是静止的、单一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B.5G、AR、数字建模仅是手段,只有以内容为根本,我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数字文化产
品。
C.数字技术的持续渗透,既有利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又能促进文化创新,激发创新潜能。
D.“语言扶贫App”是将前沿数字技术引入语言文字应用的产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语言服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不能健全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就可能会减弱社会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B.数字工业博物馆是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发挥出了文化在经济领域中应有的作用。
C.集成运用新技术更加直观地呈现古代绘画作品,这是文化数字化建设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数字化,使我国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水库管理所负责人说:“一旦出现降雨量和渗流渗压的异常参数,我的手机能实时告
警,不用再每天花两个小时巡查水库。数字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B.清华大学杨永恒教授说:“数字技术在内容建设、展示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丰富了用
户的真实体验,使得数字技术日益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C.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表示:“科技只是助力,用科技助力展览的关键点是有利于观
众更好地认识文物,观众的获得感才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
D.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认为:“博物馆行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开展观众和市场调研。
生活已经离不开高科技,博物馆也要跟上时代,积极拥抱新技术。”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我国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显著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ɪ.A2.D3.C4.先直接提出文化数字化方兴未艾这一现象,再阐明为什么
要推进文化数字化,接着论述如何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最后再谈加强数字文化
建设的意义。5.①国家对文化数字化的重视和支持,推动了语言文字数字化的发展。②
信息技术为语言文字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③服务人民的落脚点促进了
群众的积极参与,加速了语言文字数字化进程。④我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的完善为语言
文字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偷换概念。由材料一可知“创新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是“文化数字化”的特点,而非“文化
数字化的过程”的特点。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强加关系。由材料三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语言文字数字化的基础。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化数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说的不是文化数字化问题;
B.强调的是数字技术的作用;
D.强调的是文化应该结合新技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
第一段“近年来,数字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吸引各方关注”先直接提出文化数字化方兴未艾这
一现象;
第二段“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的重要引擎。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将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能“再
阐明为什么要推进文化数字化;
第三、四段“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首先要有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
度”“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离不开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相互交融和集成创新”接着
论述如何推进文化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第五段“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
能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最后再谈加强数字文化建设的意义。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
文化数字化战略”……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知,国家对文化数字化的重视和支
持,推动了语言文字数字化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数字技术的持续渗透,不仅促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而且提高
了文化创新的效率和深度,不断激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潜能”②信息技术为语言文字数字
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
结合材料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
面,数字技术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
够推广普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知,服务人民的
落脚点促进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加速了语言文字数字化进程。
结合材料三“语言文字数字化以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阶
段”“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语言文字数字化也正逐步把
语言文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可知,我国语言文字规范
标准体系的完善为语言文字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摸灯
宋以柱
宋学利,淄博人士,生长在沂河岸边。外地人都管淄博人叫“淄博鬼子”,这个称呼的
意思里,至少有鬼点子多这一点。宋学利就属于鬼点子多的人,而且是从小就鬼点子多。
宋学利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人多地少,地少人就穷,吃不
饱饭的家庭也比比皆是。宋学利家里就经常断顿,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往上看,宋学利抢
不过姐姐;往下看,有弟弟妹妹,照顾不到自己。宋学利就只有自己想办法,把自己的肚子
喂饱。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只考虑一件事,怎么弄到吃的,不论生的、熟的、活的、死的,
都能往肚子里塞。
宋学利上到小学三年级,就坚决回家了。至今,宋学利对自己幼年失学还耿耿于怀。当
时,不去学校半年了,爹娘还不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根本就坐不
住,怎么学字?不去读书,时间多了,就有的是机会把自己的肚子填满,田野里的瓜果梨枣,
山上的蚂蚱蝎子蛇兔子老鼠,河里的鱼鳖虾蟹,统统往肚子里寒。别人说不能吃的,他也给
自己找一个能吃的理由,想尽办法把它吃进肚子里。
“老鼠肉酸唧唧的,不好吃。”宋学利说的时候,还龊牙咧嘴的,好像那年的老鼠肉还
没有咽下去。
每年过年之前的那一两个月,还有过了年清明节前后,是最挨饿的时候。因为人口多,
家里的粮食得计算着吃。加之隆冬时节,白茫茫或者黑乎乎的大地那么干净,肚子里就越发
空得慌。这时候,就显出宋学利鬼点子多了。年前那一段时间,宋学利基本不在家。一大早,
吃上一碗黑乎乎的地瓜干子饭,挎着提篮,扛着糠头,专去田间地头。干吗?地里可没有丁
点粮食,比和尚头还干净。哪里有?老鼠窝里。宋学利聪明不?找到一个老鼠洞,只管往下
挖,时间不长,就有老鼠吱吱叫着,从不远处的另一个洞里窜出来。高粱、地瓜干、地瓜、
玉米、豆子、豆角,就是一个小粮圆。宋学利一点也不客气,扒拉扒拉,全装篮子里。家里
人没有一个嫌脏的,几个姐姐也悄悄地跑野地里挖老鼠洞。一家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别
人知道。可是能不知道吗?村里人也开始去野地里挖老鼠洞。
宋学利带头挖老鼠洞那一年,沂河两岸的老鼠几乎绝了种。
有时候,能挖到冬眠的蛇,一家人都不敢吃,嗷嗷叫着跑开。只有宋学利一手逮着蛇头,
一手一撕到底,剥了蛇皮,整条整条地提到锅里煮,快到熟的时候,撒上一把盐粒,白花花
的大半锅,冒着香气。宋学利一个人把头埋进锅里,一个劲地吃。直到最后,只剩下几条蛇
骨,在锅里刷啦刷啦响。日子慢慢地往前挨。
挨过年,宋学利又瞄准了清明节。
每年的清明节,是必须要去给祖上上坟的。清明节这一天,一个家族的后辈,总要在家
族的祖坟那儿集合,一块给先人们上酒上菜压坟头纸添新土,如果有谁家的后辈不到,总会
被别人指责一年。没有儿子的家庭,闺女也要从婆家赶来,代使男孩的义务,上香磕头压纸
添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先人们上灯。
黎明即起,去地窖里取胡萝卜、青萝卜,洗净,男主人用一把小刀,又割又雕,做出一
个个精致的胡萝卜灯、青萝卜灯,中间插一根缠满棉花的灯芯,倒满豆油,备用。讲究的人
家,还要割花边,从有花边的灯沿往下,还要割出类似女人腰的弧度,极漂亮。不管家里有
多困难,女主人总要想办法弄一点白面,做面灯,和做馒头一样和好面,用手制成有腰有底
座有花边的面灯,上锅蒸熟。等晚上上灯的时候,顺灯芯倒油。油燃尽后的面灯,是美味。
尤其是在几乎见不到白面的年代。
家里门口上灯,可以用胡萝卜灯、青萝卜灯。到天黑下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派出一
个成年人去祖坟上上灯,就必须是面灯。沂河西岸有一片坟地,是村里大户人家的祖坟。宋
学利瞄准了这块坟地里的灯。黑天半夜,宋学利不敢去。第二天早起,还黑着天,宋学利就
提了一个破竹篮,深一脚浅一脚,往坟地那儿跑。
到坟地那儿,天还没露亮,对面看不清人脸。宋学利连摸了几个坟前的供桌,都是空的。
他就感到纳闷,老规矩定好的,给先人上的灯,是不准往回拿的。怎么会没有呢?宋学利脑
子快,他立刻就知道,早有人来了,或许还没有走呢,他悄悄蹲下来,等着看个究竟。
天渐渐变成灰白,他才看清,在坟地深处,有一个穿白色上衣的人,正在挨个坟前寻找。
那是一个不久前死了丈夫的女人,身前大大小小四个孩子。宋学利叹了口气,悄悄地离开了。
“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他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
手里把玩着一个灯,青铜的,有很好看的花边,花边以下有女人腰身一样的曲线,灯碗中央
是一根灯芯,也是铜的。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宋学利的外号“淄博鬼子”,既表明他的籍贯,也突出他鬼点子多的特点。
B∙小说交代宋学利的家庭情况,孩子一多,父母不重视他,他辍学半年多父母还不知道。
C.宋学利和家人挖老鼠洞找粮食,开始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但后来大家还是跟着学会了。
D.小说写宋学利看清坟地深处的女人的“白色上衣”,这和她“死了丈夫”的身份相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宋学利的故事,全面客观。
B.小说善于描摹细节,如“黑乎乎的地瓜干子饭,挎着提篮,扛着锹头”等,细致形象。
C.小说写清明节上坟给先人上灯,男人雕萝卜灯、女人做面灯等内容,体现了民情民俗。
D.小说语言平易质朴,有口语气息,如“宋学利聪明不?”“嗷嗷叫着跑开”,活泼有趣。
8.小说的标题是“摸灯”,为什么小说前半部分却一直在写宋学利的“吃”?(6分)
9∙小说的最后一段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6.B7.A8.①体现了世事艰难,为故事提供了时代背景。
②表现人物鬼点子多、聪明机灵的特点。
③和后文宋学利的悄悄离开做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暗示主旨。
④把吃写得趣味盎然,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9.①由前文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拉近
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②揭示了主人公悄悄离开的原因,也表现了他的善良温厚。
③有助于凸显主旨,表现了在尘世艰难中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暧。
④青铜灯和灯芯照应了前文的面灯,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今昔对比,让小说余味无穷。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父母不重视他”说法有误,原文为“往下看,有弟弟妹妹,照顾不到自己“,孩子多父母照
顾不到,不能说明父母不重视他。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宋学利的故事,全面客观”
说法错误,根据最后一段“他和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以及前文的“至今,宋学利对自己幼年
失学还耿耿于怀”“宋学利说的时候,还龊牙咧嘴的,好像那年的老鼠肉还没有咽下去'',小
说并非第三人称讲述,只是“我''的第一人称视角被弱化。再者,从最后一段看,小说应该是
宋学利对“我”讲述的回忆,应该是倒叙过去的事,不能算“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情节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宋学利家里就经常断顿,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只考虑一件事,
怎么弄到吃的,不论生的、熟的、活的、死的,都能往肚子里塞”,体现了世事艰难,为故
事提供了时代背景。
“宋学利就属于鬼点子多的人,而且是从小就鬼点子多”“不去读书,时间多了,就有的是机
会把自己的肚子填满,田野里的瓜果梨枣,山上的蚂蚱蝎子蛇兔子老鼠,河里的鱼鳖虾蟹,
统统往肚子里塞。别人说不能吃的,他也给自己找一个能吃的理由,想尽办法把它吃进肚子
里,,“哪里有?老鼠窝里。宋学利聪明不?找到一个老鼠洞……就是一个小粮囤。宋学利一点
也不客气,扒拉扒拉,全装篮子里”,表现人物鬼点子多、聪明机灵的特点。
“那是一个不久前死了丈夫的女人,身前大大小小四个孩子。宋学利叹了口气,悄悄地离开
了”“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和后文宋学利的悄悄离开做
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暗示主旨。
“田野里的瓜果梨枣,山上的蚂蚱蝎子蛇兔子老鼠,河里的鱼鳖虾蟹,统统往肚子里塞。别
人说不能吃的,他也给自己找一个能吃的理由,想尽办法把它吃进肚子里”“只有宋学利一手
逮着蛇头,一手一撕到底,剥了蛇皮,整条整条地掘到锅里煮,快到熟的时候,撒上一把盐
粒,白花花的大半锅,冒着香气。宋学利一个人把头埋进锅里,一个劲地吃“,把吃写得趣
味盎然,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由前文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揭示了主人公悄悄离开的原因,
即不能与寡妇抢吃的,也表现了他的善良温厚。
“再怎么着,我也不能欺负女人,和寡妇家的孩子抢吃的“,有助于凸显主旨,我悄悄离开,
不与寡妇抢吃的,表现了在尘世艰难中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
“青铜的,有很好看的花边,花边以下有女人腰身一样的曲线,灯碗中央是一根灯芯,也是
铜的”“做面灯,和做馒头一样和好面,用手制成有腰有底座有花边的面灯,上锅蒸熟。等晚
上上灯的时候,顺灯芯倒油”,青铜灯和灯芯照应了前文的面灯,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今
昔对比,让小说余味无穷。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珍苜;孽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锚,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装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
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骑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T李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材料二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
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古虽七十人,特备员帛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成,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脸辄死。然侯
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
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
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之
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
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
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询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日:“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
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诸A生B皆C诵D法E孔F子G今H上I皆G重K法L绳M之N臣O恐P天Q下R
不S安T唯U上V察W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B.山东,指靖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
C.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中”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
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
就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为人残暴。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
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
D.秦始皇独断专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
谏而被调派到北方。
1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14.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3分)
【答案】10.GNT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11.D12.C13.(1)就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2)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来加重我的无德。14.①始
皇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自古无人能及己;
②始皇重刑尚杀,天下莫敢尽忠,不敢言过;
③始皇贪于权势,天下事皆决于己。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
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y中,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两个"中'’都是“合乎”的意思。句意:阅读达不到定额,
就不能休息。/木材笔直,合乎墨线。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错误。由原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
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可知,
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
--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来惩戒以后的人。由此可知,是“派
御吏去一一审查''后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而不是“不经查问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北”,到北方;“藩篱”,边疆,边疆上的屏障;“却”,使……退却。
(2)“尊”,尊重;“乃”,竟然;“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重。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原文“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可知,始
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
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由此可知,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自古无人能及己。
由原文“上乐以刑杀为成,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侯星
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可知,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
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
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
都是良士,然而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上的过错。由此可知,始
皇重刑尚杀,天下莫敢尽忠,不敢言过;
由原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
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可知,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
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
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由此可知,始皇贪于权势,天下事皆决于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
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宸慑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
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
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
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
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
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
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
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
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迂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
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
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
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
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靖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材料二
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
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
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只不过用来充数并不任用。丞相各位大臣都只
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
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
果方术不能应脸,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然而由
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上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
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
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于是就逃跑了。始皇听说二
人逃跑,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
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
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不再还报,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
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
谤我,来加重我的无德。这些在咸阳的人,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
于是派御吏去——审查,这些人辍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
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来惩戒以后的人。征发更多的流放
人员去戌守边疆。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
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
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徐孺子祠堂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②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生刍一束:郭泰母丧,徐孺子往吊,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人不知其意,泰曰:
“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生刍,新
采的草。②黄堂:太守办事的厅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题,“乔木”写出了祠堂周边的环境,直接刻画出徐孺子的形象。
B.第二句使用问句,使语气起伏,叙事之中也写出了诗人来祠祭奠的心情。
C.五六句中“白屋”“黄堂”两相对照,引人思考,在议论之中抒发感慨。
D.本诗融景情议于一炉,有对历史的评说,又含现实的寓托,得老杜遗韵。
16.吊古咏怀诗通常借对古人古迹之题咏而“自吐胸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15.A16.①对高洁之士的缅怀、敬仰和赞美之情。(“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
一束”,“湖水年年到旧痕”)②无人倾诉的郁闷之情。(“向谁论”)③对小人得意的愤慨之情。
(“藤萝得意干云日”)④高洁之士未被发现的不满之情。(“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
蕃“)⑤高洁之上被冷落的失望之情。(“箫鼓何心进酒尊’"'古人冷淡今人笑”)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直接刻画出徐孺子的形象”错,首联描写祠堂树木高大笔直的环境是侧面衬托徐孺子的形
象。
故选Ao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这两句是在称赞徐孺子的品质高洁。幽人指的是
隐士,徐孺子虽然名声大噪,但却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所以并没有为官。“三亩宅”是指地方
小。“生刍一束据《后汉书》记载,徐孺子去凭吊郭泰母丧,在灵堂前放了--束新割的青
草,然后就离开了。典源出自《诗经》中的“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生刍指的是新割的青草,
赞美人的品德如美玉•殷。因此首联是对徐孺子这一高洁之士的缅怀,并表达对其高洁品格
的赞美。
而“向谁论”的意思是说“向谁诉说”,诗人想称赞徐孺子,却找不到人倾诉,所以这里也表达
了无人倾诉的郁闷之情。
颔联“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这两句描写祠堂的环境,借此来讽刺现今的官场。
乔木高大参天,那些藤蔓依附在乔木上,也是干云蔽日。这里“乔木”比喻"君子”,“藤蔓”比
喻“小人”,小人依附君子而得意。徐孺子的祠堂建立之后,人们是用什么心态来拜祭的呢?
是当作神明来拜祭,是来求福的。而不是以他为榜样,不是敬佩他的为人而来的,那些真正
的祭礼之声少的可怜。诗人感叹,那些新晋官僚攀附向上,得意一时,可那些真正的人才却
得不到重用。因此颔联是对小人得志的讽刺、愤慨之意。
颈联“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白屋”指的是平民百姓的屋子,古代平民的屋子
不施彩。“黄堂”指的是太守之堂。陈蕃曾为豫章太守,特意设立了一塌,用来接待徐孺子。
平民之中并不是缺少像徐孺子一样高洁的人,太守之中也不缺像陈蕃一样礼贤下士的人。可
惜伯乐却见不到千里马,诗人自比高洁之士,却遇到不赏识他的“陈蕃因此颈联表达了诗
人对于高洁之上未被发现的不满之情。
尾联“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徐孺子祠堂在南昌,南昌城外有一座东湖,就是
现在的青山湖,徐孺子祠堂就在湖南边的小洲上,这个“湖”指的就是青山湖。现今社会的风
气很坏,功利性太强,像徐孺子这样高风亮节的人,他的淡泊名利,为今人耻笑。今人笑古
人淡漠,但诗人虽是“今人”,却学习古人的淡泊,这样的话,他也是在被嘲笑的范围。但那
又怎么呢?他们的高风亮节,会像东湖水一样,波痕不减,万古长存。因此尾联表达对高洁
之士被冷落的失望之情。
(H)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阳货》中孔子论及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认为《诗》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
一句是:“。”可以增长对自然认知的一句是:“。”
(2)古诗文中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动人的音乐,如苏轼《赤壁赋》中的“”
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的。
(3)“铁衣”在古诗词中既可用来指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可用来代指将士,作者们用这一
意象来表现边塞战士们不畏严察、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如“,
【答案】可以群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铁衣远
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己合数重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幽”“壑”“潜”“蛟”“戍”“箸”“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二两黑土一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一直以来,人们都这样描述黑土地的肥沃,称
其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的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她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以
说,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黑土区—①;把中国人的饭碗牢
牢端在自己手中,黑土地责任重大。卫煲"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等侵
害影响,导致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保护
黑土地,—②—»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近年来,我国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
纲要和任功社划、,国家黑土迫像上工槎簧,一统爰推i⅜土壤候蚀区捡、.农.田基网设施建设、肥
沃耕层培育。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让依法保护黑土地的观念—③—、深入人心。过去,不
少地方对于黑土地的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私挖滥采黑土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要形成全民保护
意识,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一方面要形成对盗挖、滥采和非法
买卖等破坏黑土地行为人人喊打的氛围;另一方面更要让尽心呵护、科学使用黑土地的人获
得相应的回报,推动黑土地保护蔚然成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18.①功不可没
②刻不容缓
③家喻户晓19.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将“黑土地”比作“大熊猫”,突出了“黑土地''的稀有和珍贵,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0.近年来,我国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
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等,统筹推进土壤侵蚀防治、农
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层培育等工作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指黑土地养活人口功劳大,可用“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功劳极大,不可抹灭。
②处,语境指保护黑土地形势紧迫,可用“刻不容缓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
允许拖延。
③处,语境形容让依法保护黑土地的观念人人都知道,可用“家喻户晓家喻户晓:家家户
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黑土地”,喻体是“大熊猫”。
表达效果:比喻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大熊猫”的稀有和珍贵人所共知,
把“黑土地”,比作“大熊猫”,表现黑土地的肥沃,突出其稀有和珍贵,也使语言形象生动,
形象上产生联想,使人们对黑土地重要性的的认识更加具体。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结构混乱,“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为中心”句式杂糅,可删除“为中心”或改为“以……为中心”。
成分残缺,“统筹推进”后面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培育”后加上“等工作”。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捣练”是一种用草木灰水或贝壳灰水等碱性溶液浸泡织物并使用砧杵反复捶打使生
丝或葛麻等植物纤维以及它们的织成品脱胶的工艺。若是留心古人的诗作,你或许会发现
“捣练”活动似乎总是固定在秋季的夜晚,即“秋夜捣练”。秋季天气逐渐转寒,妇人们要
准备御寒的衣物,以便能及时寄到戍边的丈夫手里。因此,“捣练”活动多在秋季进行。但
令人费解的是,_①_?有人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妇人们白天要在地里做农活,无
暇顾及“捣练”之事,因此选在晚上进行。唐代诗人王建善于写宫词,“玉钗低昂”的宫廷
女子,也会选在“夜深月落冷如刀”时进行“捣练”活动,因此—②—O“捣练”是一种
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相结合的加工工艺。“捣练”过的衣服面料,特别是葛、麻等植物纤维
面料,往往容易变得松散、不耐用。这时候,对“捣练”温度的控制就比较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临床经验课件
- 2025版电子产品销售代理权转让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保安公司专业巡逻外包服务合同
- 2025储油罐租赁合同:智慧储油罐租赁及智能监控系统协议
- 2025崇明危化品运输合同运输工具维护与保养服务范本
- 2025版全新网络安全检测企业员工保密协议与网络安全技术保护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彩钢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样本
- 2025版二手房买卖合同汇编:合同标的、租赁与转租条款解析
- 2025年防护栏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专业保安服务合同标准模板
- 校园天眼平台建设方案
- 山东省技能大赛青岛选拔赛-世赛选拔项目61样题(健康和社会照护)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管理常识》试题解析(2023年)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办理宽带拆机委托书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2024建筑工程监理表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 空乘服务语言艺术与播音技巧全套教学课件
- 小米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