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_第1页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_第2页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_第3页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_第4页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原卷+解析)(部编)25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岔气(chà)戗金(qiāng)逛园子(ɡuànɡ)秋爽斋(zhāi)

B.砒霜(pī)潇湘(xiāo)发怔(zhèng)惟妙惟肖(xiào)

C.促狭(cù)丫鬟(huan)蓼溆(liǎo)大摆筵席(yàn)

D.麈尾(lù)撮起(cuō)一径(jìng)惹人注目(r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琥珀银箸撑船入不敷出

B.嘱咐鸳鸯侍立炯乎不同

C.恻隐规矩告磬所向披靡

D.殒落赡养岔气弯腰屈背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B.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4.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________;梵·高的破碎,_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_。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6.根据《红楼梦》相关知识填上空。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弄权、逼死、破坏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瑕”指的是。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7.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给出的这段情节。

8.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9.刻画刘姥姥运用了哪些方法?并分析刘姥姥的形象

10.通过这场笑剧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细节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画线句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一说主要人物的笑各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2.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13.请概括选文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过程。

14.阅读选文,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5.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4分)

(2022·河南信阳潢川县期末)(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怪老头

①进入伏天,桐镇三天两头下雨。这雨,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猛。桥断,路毁,水田淹没,屋舍漏雨,桐镇村村告急。

②早饭后,天色骤然暗下来,如墨似的云团,搁在山头上,好像伸手捏一把,就能攥出一场雨。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

③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和他一起来小镇支教的还有一个白生生的双眼皮姑娘。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

④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白姑娘离开的那些日子,柳老师每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拉小提琴。悠悠的琴声,随风飘荡,搅得大柳树心烦意乱,叶子哗啦啦响。后来,小提琴坏了,柳老师走出院子,爬上学校的后山,站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出神远眺,直到太阳跌进山窝里。

⑤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

⑥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

⑦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诸如此类,如数家珍。

⑧柳老师说话字正腔圆,播音员似的。旁人根本无法插话。间或有人说,门墩的官做大了,不认乡亲。柳老师立马翻脸,脖子更歪。“门墩不是李家庄的门墩,也不是咱小镇的门墩,他是一县人的门墩。”众人不再言语。

⑨柳老师端起茶杯,抿一口,嚼着流进嘴里的茶叶,悠悠地说:“富贵上学时,也是个勤奋上进的孩子,只是家庭负担太重,两个娃上高中,读大学,爹病、娘病、媳妇病,三个人赶趟似的进医院。”柳老师再抿一口茶,歪着脖子看天,天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风。

⑩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

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老师,这是前些日子的事,道路不通,报纸送迟了。”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

后来,人们整理柳老师的遗物时,发现一份遗书: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我走之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

(:王宇宇。有改动)

16.这篇小说的题目为“怪老头”,通读全文,细数怪老头的“怪”。

17.身为老师,怪老头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柳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8.品读小说,回答问题。

(1)作品构思巧妙,尺幅之间,尽显主人公的一生。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组织材料的手法。

(2)品味加点词语,并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

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

19.小说结尾聚焦“一份遗书”,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探究。

★素养拓展

(2022·河南驻马店汝南县期末)20.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

名人主张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①_____________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_____________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法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仿写:一本好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片段练笔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大的场面,如运动会、演唱会、演讲比赛……请模仿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出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300字左右)25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岔气(chà)戗金(qiāng)逛园子(ɡuànɡ)秋爽斋(zhāi)

B.砒霜(pī)潇湘(xiāo)发怔(zhèng)惟妙惟肖(xiào)

C.促狭(cù)丫鬟(huan)蓼溆(liǎo)大摆筵席(yàn)

D.麈尾(lù)撮起(cuō)一径(jìng)惹人注目(rě)

B

A,“戗”应读“qiànɡ”;C,“筵”应读“yán”;D项,“麈”应读“zhǔ”。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琥珀银箸撑船入不敷出

B.嘱咐鸳鸯侍立炯乎不同

C.恻隐规矩告磬所向披靡

D.殒落赡养岔气弯腰屈背

A

B,“炯乎不同”应为“迥乎不同”;C,“告磬”应为“告罄”;D,“殒落”应为“陨落”。故选A。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B.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D

D项全句不表疑问,所以最后的问号应为句号。

4.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D

D项,“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与语境不符。故选D。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________;梵·高的破碎,_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_。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准确、连贯。细读文段和文段后的三个句子,找到其相应的联系即可作答此题。不难发现,“三毛”与“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相对,“梵·高”与“金黄的刀子”相对,“贝多芬”与“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相对。故应选C项。

6.根据《红楼梦》相关知识填上空。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弄权、逼死、破坏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瑕”指的是。

(1)《石头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王、史、薛(2)王熙凤相思局、铁槛寺、尤二姐、宝黛(3)林黛玉贾宝玉。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7.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给出的这段情节。

8.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9.刻画刘姥姥运用了哪些方法?并分析刘姥姥的形象

10.通过这场笑剧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细节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画线句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一说主要人物的笑各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7.刘姥姥进大观园。

8.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

9.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绝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贾母开心,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此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10.表述了对刘姥姥的同情和尊敬;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11.①句写出了湘云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②句黛玉想笑又极力控制,反映了她含蓄、有教养又小心谨慎的性格。③句惜春的笑反映出她的娇气、年龄小,还有很多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选文取自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主要讲述了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行为和事情。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淳朴,善良,聪明,智慧,隐忍,察言观色。

8.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根据第一段的“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可知,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

9.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根据“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可知,刻画刘姥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据此可以看出刘姥姥的隐忍;刘姥姥是丑角,但她绝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贾母开心。据此可以看出刘姥姥的淳朴,善良,善于察言观色;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此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据此可以看出刘姥姥的聪明,智慧。

10.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刘姥姥进大观园后,为了哄贾母开心,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得到些恩惠,不得不装疯卖傻表演了一场“笑”剧。在这场“笑”剧的背后表述了对刘姥姥的同情和尊敬;从“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等语句可以看出,小说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人物形象。(1)“发怔”的“怔”读作zhèng,注意与形近字“征(zhēng)”的读音区分。“笑岔了气”的“岔”注意不要写作“叉”。(2)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如从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可看出湘云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2.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13.请概括选文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过程。

14.阅读选文,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5.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4分)

1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势。说明她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13.(示例)先是恭维,接着是同情,最后是关心。

14.个性泼辣,爱慕虚荣;普于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

15.林黛玉体弱多病,做事小心谨慎,多思多虑。

12.选文开篇交代王熙凤的出场,极具个性,这和她在贾家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13.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从选文来看,王熙凤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先是夸赞林黛玉长得标致,接着“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感叹林黛玉命苦,表示同情。最后又问一些问题,表示关心。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1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段主要从肖像、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王熙凤,概括其性格特点,应结合这些具体的描写来分析。从对王熙风出场的言行的描写,可见她的美丽和泼辣;从她对林黛玉赞叹、可怜、关心的态度变化,可见其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喜欢彰显权势。

15.选文在刻画林黛玉时,主要写了她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概括时,要把握住这几个方面的特征。

(2022·河南信阳潢川县期末)(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怪老头

①进入伏天,桐镇三天两头下雨。这雨,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猛。桥断,路毁,水田淹没,屋舍漏雨,桐镇村村告急。

②早饭后,天色骤然暗下来,如墨似的云团,搁在山头上,好像伸手捏一把,就能攥出一场雨。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

③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和他一起来小镇支教的还有一个白生生的双眼皮姑娘。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

④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白姑娘离开的那些日子,柳老师每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拉小提琴。悠悠的琴声,随风飘荡,搅得大柳树心烦意乱,叶子哗啦啦响。后来,小提琴坏了,柳老师走出院子,爬上学校的后山,站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出神远眺,直到太阳跌进山窝里。

⑤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

⑥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

⑦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诸如此类,如数家珍。

⑧柳老师说话字正腔圆,播音员似的。旁人根本无法插话。间或有人说,门墩的官做大了,不认乡亲。柳老师立马翻脸,脖子更歪。“门墩不是李家庄的门墩,也不是咱小镇的门墩,他是一县人的门墩。”众人不再言语。

⑨柳老师端起茶杯,抿一口,嚼着流进嘴里的茶叶,悠悠地说:“富贵上学时,也是个勤奋上进的孩子,只是家庭负担太重,两个娃上高中,读大学,爹病、娘病、媳妇病,三个人赶趟似的进医院。”柳老师再抿一口茶,歪着脖子看天,天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风。

⑩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

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老师,这是前些日子的事,道路不通,报纸送迟了。”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

后来,人们整理柳老师的遗物时,发现一份遗书: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我走之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

(:王宇宇。有改动)

16.这篇小说的题目为“怪老头”,通读全文,细数怪老头的“怪”。

17.身为老师,怪老头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柳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8.品读小说,回答问题。

(1)作品构思巧妙,尺幅之间,尽显主人公的一生。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组织材料的手法。

(2)品味加点词语,并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

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

19.小说结尾聚焦“一份遗书”,画龙分析,升华主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探究。

16.(1)衣着形象怪。总是穿着一身旧得泛白的中山装,打补丁,缝口袋;歪着脖子。(2)生活方式怪。不用手机,不接电话,很少看电视,只写信看报,融入不了现代生活。(3)性格脾气怪。独身不婚,面对介绍对象的翻白眼。(4)称呼学生怪。习惯说小名,对当县长的学生也不例外。(5)奖励方式怪。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家境贫困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总得奖。

17.(1)习惯穿着洗得瓦蓝瓦蓝的旧中山装,柳老师平凡朴素、注重仪容。(2)会拉小提琴,说话播音员似的,啥课都能教,柳老师素质很高、知识广博。(3)上课自带威严,学生成绩好,教课有板有眼,柳老师严格认真、教学有方。(4)开口闭口学生,建档跟踪,当县长的和兜底贫困户都在心里,柳老师极端负责、公平方正。(5)奖励表现好的和上大学的学生,柳老师富有爱心、待生如子。(6)熟知政策法规,监督校长权力,柳老师坚持原则、耿直不阿。

18.(1)①叙事线索清晰。小说以柳老师扎根边远小镇、献身山乡教育为线索,串起了他支边初到小镇、四十几年如一日潜心从教、直到退休,乃至逝于此地一生的故事。②叙事方法独到。倒叙开篇,以极端天气下柳老师拨不通县长学生电话而气得栽倒不省人事入笔,设置多重悬念,接着大篇追叙,述说柳老师几十年桐镇支边从教的点点滴滴,层层揭开悬念。补叙结尾,洞见人物心灵。(将追叙答为插叙也可)③前后照应严谨。开篇柳老师拨不通县长学生电话而气得病危,结尾看见学生一身泥泞来到身旁,他消除误会含笑而逝,结构严谨,内容完整。④详略安排得当。详写白姑娘走后柳老师忍受孤独而不婚的坚守,略写两人在一起的光景;详写柳老师平时将学生挂在嘴边、记在心上,奖励学生,略写课堂教学情况。⑤人物映衬巧妙。白姑娘忍受不了风沙而离开,映衬柳老师坚守的执着;县长学生门墩直接间接的出现,映衬柳老师对学生的真爱与期盼,推动情节发展。

(2)①“也许”“不经意间”表明柳老师不在意环境恶劣,不把病痛放在心上。②“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运用比喻,形象写出柳老师的顽强与坚守。

19.①“无怨”“无憾”是柳老师的心灵独白(也是对“怪”的诠释)。他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扎根小镇、支边从教而不计荣辱、甘愿奉献,令人赞叹,点明主题。②“一生跟党走”,身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是柳老师潜心教学,爱生如子的精神源泉。他献身教育,以自己无私磊落的人格,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的赤胆忠诚,令人仰慕,升华主题。

1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⑥⑩段“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可知,柳老师衣着形象怪,穿着打补丁,缝口袋的旧得泛白的中山装,脖子歪了;

根据第段“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可知,柳老师生活方式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用手机,不接电话,很少看电视,只写信看报;

根据第⑤段“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可知,柳老师性格脾气怪,他独身不婚,总向介绍的对象翻白眼;

根据第⑦段“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可知,柳老师称呼学生怪,习惯叫学生小名,对当县长的学生也不例外;

根据第⑩段“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可知,柳老师奖励方式怪,将衣服破损处缝成口袋来装钱,大小不等,家境贫困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总得奖。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⑩段“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可知,柳老师习惯穿着旧中山装,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可见柳老师平凡朴素、注重仪容;

根据第④段“柳老师每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拉小提琴”,第⑥段“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第⑧段“柳老师说话字正腔圆,播音员似的”可知,柳老师说话播音员似的,会拉小提琴,啥课都能教;可见柳老师素质很高、知识广博;

根据第⑥段“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可知,柳老师自带威严,学习成绩好,讲课认真;可见柳老师教学有方,严格认真的对待工作;

根据第⑦段“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可知,柳老师为学生建档,开口闭口学生,不区别对待,当县长的和兜底贫困户都记在心里;可见柳老师极端负责、公平方正;

根据第⑩段“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可知,柳老师奖励表现好的和上大学的学生;可见柳老师富有爱心,关心学生成长;

根据第段“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可知,柳老师喜欢阅读,熟知政策法规,监督校长;可见柳老师坚持原则、耿直不阿。

18.(1)本题考查小说组织材料的特点,可从叙事线索、记叙顺序、表现手法、详略安排等角度分析。

叙事线索:

根据第③段“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第⑥段“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第段“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的内容可知,小说以柳老师扎根边远小镇,为山乡教育献身为线索,串联起柳老师支边初到小镇,数十年如一日专心从教直到退休,甚至逝于此地的故事,叙事线索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记叙顺序:

第②段“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第③段“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和他一起来小镇支教的还有一个白生生的双眼皮姑娘。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写极端天气下柳老师拨不通县长学生电话而气得栽倒不省人事,接下来叙述柳老师刚来时的场景,可见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中间回忆刘老师在支边时的故事,采用了追叙的记叙方式;第段“后来,人们整理柳老师的遗物时,发现一份遗书: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我走之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补充交代柳老师离世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书信,采用补叙(插叙)的方式,表现了柳老师伟大的人格。

表现手法:

前后照应;第②段“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与第段“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老师,这是前些日子的事,道路不通,报纸送迟了。’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文章先以柳老师拨不通县长学生(门墩)电话而气得病危开篇,结尾写县长学生(门墩)一身泥泞来到柳老师身旁,消除误会,柳老师含笑而终;首尾照应(呼应),内容、结构完整。

巧用衬托;第④段“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第段“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写白姑娘忍受不了支教之地的环境选择离开,柳老师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这里,以白姑娘来衬托柳老师的坚守与伟大;

第②段“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第⑩段“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第段“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等语句可知,门墩是在刘老师的资助下读完大学的,柳老师为了学生成才可谓是用心良苦,在临终前想念门墩,见到门墩后含笑离世;县长学生门墩直接间接的出现,映衬柳老师对学生的真爱与期盼,推动情节发展。

详略安排:

根据第③段“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第④段“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后来,小提琴坏了,柳老师走出院子,爬上学校的后山,站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出神远眺,直到太阳跌进山窝里”,第⑤段“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可知,文章略写柳老师与白姑娘来一起来支边的情景,着重写了白姑娘走后柳老师忍受孤独而不婚的坚守(独身不婚,面对介绍对象的翻白眼);

根据第⑥段“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第⑦段“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诸如此类,如数家珍”,第⑧段“柳老师说话字正腔圆,播音员似的。旁人根本无法插话……众人不再言语”,第⑩段“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可知,小说略写课堂教学情况,详写柳老师关爱学生、资助学生,把学生挂在嘴边的内容;小说详略安排得当。

(2)本题考查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许是”有“也许、大概是”之意;“不经意间”指在没意识到、没察觉到(不注意,不留神)的情况下。根据“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联系第④段“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可知,支边之地环境恶劣,常有风沙,柳老师未将病痛放在心上,结果脖子歪了;写出了柳老师不惧恶劣环境,甘愿坚守桐镇,体现了柳老师无私奉献、顽强的品格。

修辞手法:“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