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_第1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_第2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_第3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_第4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表是1870—1913年德意志帝国的人口与军队编制人数。表中现象反映出,德意志帝国A.结束政治分裂的局面较艰辛 B.军国主义扩张势力不断增强C.民主政治的极端虚伪和表面 D.宪政体制的形成过程极漫长2.下图是2009年2月12日发行的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纪念银币。该银币背面刊达尔文30岁和60岁时的肖像,正面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达尔文如此受重视,主要是因为他提出的进化论A.为战胜神学世界观提供了锐利武器B.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世界的途径C.推动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D.为启蒙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科学武器3.综合下表可知,文艺复兴期间的作品(

)代表人物作品主题思想乔托《犹大之吻》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但丁《神曲》表达了善恶标准和对天主教公的厌恶薄伽丘《十日谈》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的桎梏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洋溢着对人类才智的赞美,以及对贪婪自私的诅咒A.旨在反对宗教信仰 B.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C.宣扬新的时代精神 D.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时,必须得到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该宪法A.赋予了皇帝专断权 B.仿效了英国的君主制C.意在维护国家统一 D.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5.1873年,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法国总统。1877年,他解散众议院,但再次选举的议会共和派仍然保持多数,最终麦克马洪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体制”。这体现出当时法国A.总统常有违宪行为B.总统丧失制衡议会权力C.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议会必须对总统负责任6.英国史学家在论及本国某次革命时,指出这次革命“解决了国王权力及议会权力的上下问题,它决定议会权力居上;此举使英吉利得有一个可和握有主权的立法机关相融治的行政权力”。关于这次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使国王逐渐成为无权的虚君 B.践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尚未确立议会高于王权原则 D.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7.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时指出:“对殖民地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这主要是因为美法革命(

)A.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理念 D.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8.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在贴出后仅两个星期就传遍了德国;1517~1520年,仅路德一人的著作便在德国销售了30多万册。这反映出A.印刷术决定人文主义传播 B.马丁·路德具有崇高威望C.宗教改革根植于群众基础 D.德意志民众文化水平较高9.据统计,1516--1546年期间,仅马丁·路德一个人的著作的发行数就达到310万册,还不包括路德所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在内。再加上其他新教改革家出版的书籍,30年间新教的出版物达到了600万册以上。这些出版物的发行A.利于恢复《圣经》权威 B.扫除了封建专制的障碍C.丰富了基督教的教义 D.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B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以微弱多数通过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C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D“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A.A B.B C.C D.D11.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魁奈将古代中国的统治方式当作一切政治社会的典范,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法律开明、道德淳朴的国度,并据此提出“合理专制”的概念。魁奈此举的初衷是(

)A.推动制度文化变革 B.学习中国的政治文明C.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D.维护法国的封建专制12.“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B.工业化提供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14.马丁·路德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虚假的善功称义,认为称义不在于善功,而是上帝白白地给人的恩典,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人人皆祭司,均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主要目的是(

)A.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B.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D.使人们获得宗教信仰自由15.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这说明(

)A.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认识 B.历史研究不能达成共识C.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D.历史事实决定研究方法16.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2)美国与德国确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在一战中它们分属于什么联盟?(3)陈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开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监察制度的先例。汉代,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辅助宰相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因此,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台谏本以主持公议为要义,然而,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遭到破坏,监察权也失去了尊严与认同。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但明代仍让权能极重的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摘编自柳诒徵《国史要义》材料二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围绕中国的监察权传统,钱穆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中对监察权的基本原理及其宪制精神展开了系统性的新诠释:“中国传统政制,因由此制度之存在,故虽不能如西方之不能有国会与政府为对立,而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监察权内化于政府体系,这与西方追求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对垒牵制的制衡原理泾渭分明。议会制政府中,民众与政府之间有一国会,民众对于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的获取均以国会为中介。“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圣君贤相,常为中国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希望。信托政治的传统是以治理人的职权规定与政治责任是否匹配为核心,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不是以克制人性为中心,而是更为注重德望与实责的相辅相成。显然,相对于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中国监察权传统则更为重视国家治理者所具有的学识与道德如何转化为治理效果。——摘编自胡云《风宪再造:钱穆政治思想中的监察权理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监察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的不同表现。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材料三: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哪一部文献?英国议会颁布这部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是一个对延绵不绝、高峰迭起的发展系统,它处于一种不停息的“自组织”运动之中,不断与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条件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这个文化系统的内结构与外结构保持动态平衡,相与和谐。——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B【详解】表格数据显示德意志在1870—1913年中,军队编制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充分说明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扩张势力的不断增强,B正确;1871年德意志已经完成统一,A错误;表格主要体现出的是军国主义扩张势力发展,不能说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就标志着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表格数据都是在1870年之后,立宪政体形成过程漫长的说法错误,D错误。2.A【详解】《物种起源》阐述的进化论观点戳穿了上帝造人说,为战胜神学世界观、深入探究自然科学规律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A项正确;B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世界的途径是相对论的意义,C推动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意义,D项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武器不正确,进化论产生于启蒙运动之后。【点睛】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世界)。由图表中“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提倡个性解放”“以人的眼光”“对人类才智的赞美”等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强调人的价值,这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由图表中“对天主教会的厌恶”“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等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强调人性和世俗生活,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强调现世生活的幸福,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贪婪,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赋予联邦主席即德意志皇帝以内政、外交上的较大权力,说明该宪法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D项正确;1871年宪法并未赋予皇帝专断权,A项错误;1781年德意志宪法从本国国情和历史出发,其规定的君主制与英国的君主制有很大区别,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目的在于打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C项错误。5.C【详解】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总统对议会负责,故BD项错误;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并没有违宪,故A项错误;从麦克马洪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体制”等信息可知,保皇派复辟帝制的梦想已经破灭,这也反映出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曲折艰难,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特点6.A【详解】材料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原则,使国王逐渐成为无权的虚君,A正确,C排除;践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美国与法国。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都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法国本身就是独立的国家,排除A项;美国并没有封建专制的传统,排除B项;美法革命并没有冲击殖民主义,他们本身就是殖民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九十五条论纲》的快速传播和路德著作的销售情况,表明宗教改革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宗教改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A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在宗教改革开始时,《九十五条论纲》的快速传播无法说明马丁路德具有崇高威望,故排除B项;近代教育在西方的普及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9.A【详解】材料反映出马丁·路德宗新教通过书籍得到广泛传播,因其思想的主张之一是强调《圣经》是最高权威,因此春作品的传播有利于恢复《圣经》的权威,故A项正确;B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其教义,排除C;宗教改革并不是要人们不信宗教,排除D。10.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所以也就使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而其他几个选项的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法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魁奈推崇中国社会制度与文化,提出“合理专制”的概念,他利用中国文化以批判法国的专制王权、等级制度、教权统治等,目的是推动制度文化变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如何学习中国的政治文明,强调对中国政治文明的借鉴促进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排除B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属于其意义,不是目的,排除C项;提出“合理专制”的概念说明魁奈要求限制王权,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B【详解】“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说明了工业发展和煤炭资源对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性,即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B;A项是表面现象,排除;CD没有体现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13.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有世俗化的倾向的《清明上河图》和《蒙娜丽莎》,创作的共同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社会思潮的变化和社会上层的倡导只适用于《蒙娜丽莎》,传统文化的影响只适用于《清明上河图》,BCD三项说法都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14.C【详解】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体现因信称义,认为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人人皆祭司,否定教会的权威,目的是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故选C;A不是主要目的,排除;马丁·路德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排除B;宗教改革使人们获得宗教信仰自由,但这不是宗教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排除D。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西欧。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启蒙运动出于批判封建专制的需要否定中世纪,而浪漫主义学者从反思与批判现有社会状况的角度肯定中世纪的贡献,这说明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认识,A项正确;研究可以达成共识,排除B项;历史评价是有统一标准的,排除C项;历史事实并不是决定研究方法的关键性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试题分析:从“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到“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的变化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B项错误,宗教改革最终大都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信仰自由;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17.(1)确立政体:英国1689《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权力中心:英国议会、德国皇帝(2)美国独立战争、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美国协约国、德国同盟国。(3)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德国权力中心是皇帝。(2)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德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美国属于协约国、德国属于同盟国。(3)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有四个阶段,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1)特点:监察与行政分离,监察机构日趋独立;监察体系日益严密完备;台谏分行,相互配合;以维护君主与政府的一体结构为目标;监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答出三点即可)评析: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君主的规范和约束;维护了君主与政府一体格局的稳定和协调;在维护国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减少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体制下,受制于皇权,是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不同表现:中国传统监察权的功能体现在促进政治体制内部的协调贯通方面,而非制衡牵制;近代西方立宪制政府表现为国会与政府的分权与制衡。【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与之前比,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可知,监察与行政分离,监察机构日趋独立;根据“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可知,监察体系日益严密完备;根据“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可知,台谏分行,相互配合;根据“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维护君主与政府的一体结构为目标,监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评析:根据材料一中“(汉代)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可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君主的规范和约束;根据“(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可知,维护了君主与政府一体格局的稳定和协调;根据“(明清时期)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古代监察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减少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体制下,受制于皇权,是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2)不同表现:根据材料二中“(中国)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分权制衡)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结合材料一中“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可知,中国传统监察权的功能体现在促进政治体制内部的协调、贯通方面,而非制衡牵制;根据材料二中“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国会与政府为对立”等信息可知,近代西方立宪制政府表现为国会与政府的分权与制衡。19.(1)文献:《权利法案》。目的:限制王权。(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回答其中两点即可)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方式: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4)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详解】(1)“文献”,依据材料一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得出:《权利法案》;“目的”,根据所学知识从限制王权的角度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