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增强材料之间的界面结合力。硅烷偶联剂可以与无机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合,同时其有机部分又能与有机基体相容,从而在无机和有机材料之间架起“桥梁”,显著溶于丙酮、苯、乙醚、四氯化碳,与水反应。闪点:88℃,含量为≥剂已相当普遍,用于这一方面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善工艺性能和提高填充塑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耐气候等性烷偶联剂的这一特性最早应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上,作材料、壳型造型、轮胎、带、涂料、胶粘剂、研磨材料(磨石)及其烷作处理剂时,胶接剥离强度为07公斤/cm2,若用氨基硅烷作处理剂,则胶接的剥离强度为7公斤/cm2。橡胶胶接时,若不用硅烷作处理剂,胶的剥离强度为224公斤/cm2,若加硅烷时,剥离强度则为26公斤/cm2。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Y一4310)可使聚乙烯与铝箔相粘合;用丁二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可使硅橡胶与金属的扯离强度达到6~4公斤将硅烷偶联剂配成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氧基硅烷选择甲醇,乙氧基硅烷选择乙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调至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1~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2%)、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于乙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值至4~5,氨基硅烷型固体搅拌机等),并将上述硅烷溶液直接喷洒在填料上并搅拌,转速越高,分散效果越好。一般搅拌在10~30分钟(速度越慢,时间越长),填料处理后应在120摄氏度烘干(2小时)。(玻纤表面处理剂):玻纤表面处理剂常含有:成膜剂、抗静电量的3%~2%,将5倍水溶液首先用有机酸或盐将PH值调至一定值,浸渍处理基材表面,取出室温晾干24小时,最好在120℃下烘烤15硅烷可直接喷洒在混料中。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填料用量的1%~2%,(根据填料直径尺寸决定)。然后将加过硅烷的树脂/填料进行模塑(挤出、压塑、涂覆等)。底中。产生防水、防Cl、抗紫外线的性能且具有透气性。可有效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