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练习一、单选题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于是日本政府实行()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建立政教合一2.晚清西学东渐围绕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等主题展开。下列符合当时“民主革命”主题的报刊是A. B.C. D.3.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4.1920年3月,甘肃籍旅京学生在北京创办《新陇》月刊。《新陇》发刊词对其创刊缘由介绍道:“人则一日千里,我犹故步自封;人则采摘精华,我犹株守旧物。……输入适用之知识于本省,传播本省之状况于外界。”由此可知,《新陇》月刊的创办(

)A.助推新文化运动兴起 B.动员了学生革命力量C.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 D.推动了社会思想启蒙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事件,这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而言,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6.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 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7.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宫廷画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鲁埃为蓬帕杜尔夫人画的最后一张肖像中,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8.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9.明末,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 B.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C.旨在丰富天主教的文化内涵 D.反映了中西文化一体化趋势10.《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明代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共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铺陈展开。可见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A.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B.婚姻自主日渐流行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思想影响很大11.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

)A.兼济天下 B.和合共生 C.为政以德 D.天人合一12.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漆器及其制造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C.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13.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统治阶级的排斥 B.东西方文化的差异C.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D.经济基础的不同14.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强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价值,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得到确立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 D.传统文化影响较大15.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扩大,儒教的笃敬思想、节欲思想及修己治人精神等使其拥有了勤劳的工人、快速的资本积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促使韩国在短时间内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该学者意在说明儒家的优秀思想(

)A.重新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B.帮助韩国渡过了经济危机C.有利于促进韩国的经济建设 D.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6.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C.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7.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三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他认真研究了了中国的儒家思想,热情歌颂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力量,古老的中国文明也是他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此外,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学使这位大文豪的身上更显智慧。中国的古老文明,包括文学、哲学、思想、宗教,全方位地影响伏尔泰的思想,是这位智者前行路上的镜囊,更是他竖起启蒙大旗的思想武器。——王佳静《浅论伏尔泰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说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3)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方面例举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1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阅读材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明恰似江河,如果渊源深远,那么只有在前进的流程中得到足够的川流的汇注,才有可能越来越宽阔、丰富,形成不竭的长流。——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日本遣唐使学习隋唐政治文化,并在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于是日本政府7世纪中期实行了大化改新,B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改革,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改革,与“隋唐时期”不符,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日本遣唐使学习隋唐政治文化,并在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建立的并不是政教合一国家,D项错误。2.B【详解】《民报》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B项正确;《国闻报》和《时务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创办的,二者均宣扬君主立宪思想,故A、D两项排除;《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机关报,不属于晚清时期,故C项排除。3.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同时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B项被排除;C、D两项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人则一日千里,我犹故步自封;人则采摘精华,我犹株守旧物。……输入适用之知识于本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给甘肃传播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促进甘肃地区的进步,其结果必然会推动社会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已于1915年兴起,A项时间不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不涉及动员学生革命力量,排除B项;《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给甘肃传播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促进甘肃地区的进步,不仅仅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促进民众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来,使其比辛亥革命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是客观因素,不是导致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更广泛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B项错误;1921年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领导之前的五四运动,C项错误。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是明末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的著作,体现出当时在文化知识层面部分国人呈现出对西方科学文化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度,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文化,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与“东西方碰撞交融”无关,C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态度,D项错误。7.A【详解】材料“蓬帕杜尔夫人”“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体现的是当时中国文化对法国上层社会服装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代言东方产品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大规模”,仅流行于法国上层社会,排除;材料与学习中国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断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间的发展,B项正确;AC项只是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D项体现外来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9.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末传教士为了博得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价值观、基督教的认同,把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相结合作为传教方法,故材料中传教士们入乡随俗的做法,减少了中国士大夫的反感情绪,客观上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传教士们在对中华文化了解过程中,虽发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并没因此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有优势,他们入乡随俗的做法只是为了博得中国士人的好感,是传教的手段,且明末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方面已相对落后,排除A项;传教士们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天主教),不是丰富天主教的文化内涵,排除C项;中西文明间相互借鉴不代表“中西文化一体化趋势”,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从材料信息“前世姻缘、今世烟缘”“人生业果、冤仇相报”可知这体现了佛教因果轮回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A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D项。11.B【详解】依据材料“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和谐共荣,国际合作,共同生存与繁荣,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和谐共荣,和合共生,未涉及兼济天下,为政以德以及天人合一,排除AC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给出的时间段是13-14世纪,属于宋元时期,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A项正确;漆器及其制造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是在汉代,排除B项;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是在16世纪以后,排除C项;海禁政策的推行在明清,宋元不存在开放海禁一说,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制度等称道不已”可知,18世纪的西方很多人对中国制度表达赞赏之情,但却并未转变为现实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不一定适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当时中国处于封建时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封建制度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社会上层也属于统治阶级,他们对中国制度表达了赞赏,排除A项;文化差异不是决定性因素,且西方人士心理上接受了中国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文化认同,排除B项;18世纪英美等国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影响很大,且材料也未说明社会上层和知识界就是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与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人价值不同,新文化运动把救亡图存当作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据所学,民主共和制度已经确立并非新文化运动强调民族意识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而非结果,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传统文化影响较大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并非新文化运动强调爱国救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根据材料“儒教的笃敬思想、节欲思想及修己治人精神等……促使韩国在短时间内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可知,儒家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式的政治秩序和社会传统使得国家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并在强有力的资源动员和调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家的家族共同体主义、重视诚信道德等传统伦理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韩国经济建设受到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韩国民族文化被重塑,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可知,孟席斯的著作证实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输出对西方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否定达.芬奇自身创造性,所谓模仿证据不足,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发生是西方社会内在发展的结果,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17.(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详解】(1)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对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发展。(2)根据材料“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可分析出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根据材料“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可分析出郭嵩焘认为西方政教是“本”,西方技术是“末”;根据材料“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可分析出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根据材料“(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可分析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18.(1)特性:连续性、变革性(创造性)多样性、统一性(交融性)(任答3点)影响: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2)原因: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启蒙思想家提倡的理性吻合,有利于反对天主教神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3)举例: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3点,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详解】(1)特性:依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得出连续性、变革性(创造性)多样性、统一性(交融性)。影响:依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得出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依据材料“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得出有利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2)原因:依据材料“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学使这位大文豪的身上更显智慧。中国的古老文明,包括文学、哲学、思想、宗教,全方位地影响伏尔泰的思想”,得出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启蒙思想家提倡的理性吻合,有利于反对天主教神权;依据材料“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力量,古老的中国文明也是他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3)依据所学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分析,得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19.侧重一:“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侧重二: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