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Ⅱ+读懂散文的技法(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1页
现代文阅读Ⅱ+读懂散文的技法(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2页
现代文阅读Ⅱ+读懂散文的技法(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3页
现代文阅读Ⅱ+读懂散文的技法(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4页
现代文阅读Ⅱ+读懂散文的技法(题组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现代文阅读Il读懂散文的技法

二轮复习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

真题回顾

一、(202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一位远征的友人

——给到X北工作的的L

方龄贵

来信说:“……是时候了,我要去了。我来自遥远的北方,还要回北方去。……祖国喂养我二十年,是

为她出力的时候了。我决定二次北征。……如果我倒下来,请为我的光荣欢喜,节制你的悲哀,并设法通

知我远在松花江边的家,告诉他们我躺在祖国的原野上了……”

寄来这么短短的一章,你就毅然去了。

朋友,眼看你回到北方投身在这神圣的斗争中了,而我还在这边荒的一角,寂寞地活着。我心里有许

多话却一时无从叙说。我于是把想象放在一个辽远的地方,你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屈起手指头,已

经不多不少五个年头了,自从我们背起行囊走出那个地方。

当我们跳下车,在北平城里停下我们脚步的时候,发觉这里并不如我们所想象。它太沉闷,太无生气。

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关山以外的土地,被膏药旗子压得喘不过一口气来。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一个破碎的

祖国,苦难的祖国。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来是为了受苦,为祖国受苦。当整个国家在苦难里挣扎的时

节,一切轻蔑,损害,污辱都算不了什么。给家里去信,只说:“这里很好,只是太好玩,恐怕心野了收不

回来,将来不想回家了。”故意把话说得那么轻松,想减少文字在老人心中所掷放的分量,自己却不敢再看

第二遍。

两年的时光消度过去了,我们到了南京。落日黄昏,山边水崖,你总是惆怅地向远遥望着,怀念烽烟

的北国。江南的山水,你一点也不留恋,你只想呼吸离家较近一点的地方的空气。你不能安于这种平静的

生活,终于在一个迷雾蒙蒙的早晨,又背起你的小行囊,向北迈开你的步子。回北平不久,信来了,仿佛

生活得非常痛快,如心。接着来了“七七”。七月二十八日北平失守,你被困在里面了,情形混乱,敌兵到

处搜查,拘捕,风声鹤唳。你呢,家里的接济断了,两个铜板,到街上换一个烧饼,不是为了果腹,只是

为了运动嘴唇,慢到不能再慢地咀嚼着。有时连这也得不到,便只有硬呷两口白开水。……读到这个地方,

我用尽所有的力量抑止我眼泪的外流也不可能了。我们无愧于我们的祖国,不是为了她,在家里我们并不

缺乏温饱。你嘱我不要为你的贫苦伤心,这对你是一种磨练,一种经脸。你那故作宽慰的苦心双倍加重我

的悲哀。没有比有心地隐藏自己的悲哀更可悲的了。

你已经不能安心读书。祖国在呼唤你,战争呼唤你。你为她的远景所吸引,控制不住自己的热情,随

着XX训练班去了。彼此都无消息,完全隔绝在两个世界里。你在哪里呢?到底还是你自己,把这个谜底

揭开了。一封信从黄河边上飞到我的手里来,原来你到离炮火最近的地方找工作。信上充满了战斗的热情,

说从早到晚都可听到炮火和炸弹爆裂的声音,并不惮烦琐地描绘着,描绘着你怎样在炮火和炸弹的空隙处

理你的工作。还说,北方,我歌颂她,她有多么美丽,健康!每天有小米饭吃,像回了家。……

然而你不满足,说自己太年青,做事的力量不够,你还想学习。像从天上飞下来一样,在一个春天的

下午,我又握到了你的手。

那是一双多么粗糙有力的手!完全失去了以前的光滑和纤弱。你脸上蒙上一层风尘的颜色,似乎有一

点苍老。在那狭小的旅店里,对着酒我们尽情地诉说。夜晚来时,望着满天星月,向我叙说北中国的消息,

或者忘情地唱起救亡歌。我就像从前听老人讲故事一样地听着。年余没见,你的胸襟更扩大了。

你住下来,你想学一点专门的技能,到敌人后方去工作。你兴奋,你即刻要去长沙,然而问题发生在

钱上。那使我一生也忘不了的一天!落着小雨,我们捡点了几件衣服,到街上换钱。那该多么难为情!自

己觉得脸上发烧,把慈母的手缀旧转让给别人。我们低着头,把衣服的面积折成最小,怕的是遇见熟人。

秦琼卖过他的黄骡马,我们现在卖衣服。我们装作买东西,走进店铺里,怯生生地把衣服拿出来,(好像偷

来的一样)低声地问他们:“买衣服么?”那声音模糊得几乎连自己也听不清楚。真想一转身,收起衣服跑回

去。然而没有,我们忍住了。一家不成,又走一家,为的是多争几毛或几分。那条二里长的小街被我们走

到尽头。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的衣服换了主人,像离别一位患难中的朋友,接过手中的几张票子,头也不回

我们走出来了。……外面落着小雨,感觉一阵空虚。一转身我看见你偷偷用手巾擦眼泪。……我把头转到

另一方向,我瞩望阴沉的天空。天空怎么那样暗呢。

你到了长沙。你学习怎样运用你的“武器”。而现在,你是向北方去了,你所怀念的地方。

我不留恋,也不伤感。我为你欢喜,为你祝福。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忧患,感情脆弱得像一支绷紧的

弦。这不成:时代不容许我们。你劝我要坚强,现在我自己勉励自己。别以为我们的苦难是偏得的不幸,

我们不过是苦难的祖国的一个小小章节,放开眼睛,有多少人失掉乡土,拆散了家,有多少灵魂,为我们

的祖国,把血洒在大地上。我们,后死者们,得接替上去,继续把血液输送给祖国的土地,滋养她,肥沃

她,使自由在这上面生长。

朋友,你放心去吧,祖国正需要你。我们来自北方,北方有我们祖先的坟墓,有我们的家乡,还有慷

慨悲歌的英雄。朋友,你去了,珍重你自己吧,莫忘记时常给我捎几个字来。我祝福你,愿你平安。

(选自1940年2月25、27日《大公报》,有删改)

[注]手缀:此处指母亲亲手做的衣服。

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

答:.......................................................................

参考答案:手法:①动作(细节)描写。如低头、折衣服、怯生生拿衣服、偷偷擦眼泪等。②运用典故.

如秦琼卖马。③比喻。如将卖衣服比作离别患难中的朋友。④心理描写。如“真想一转身”。⑤环境描写(融

情于景)。如“外面落着小雨”。⑥象征手法。如“天空怎么那样暗呢”。

心情:①被迫卖掉母亲亲手做的衣服的不舍、羞愧但又决绝的心情;②个人压抑低沉的情绪和对民族

前途的忧虑。

二、(2018•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

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

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

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

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

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

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

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与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

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麻I,

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根,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

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二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

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

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

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

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

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

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

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

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

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

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

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

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

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

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

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

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

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

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

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

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

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

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

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

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

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答案:.............................................................................

[参考答案]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

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模拟练习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抬头见喜

老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

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

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

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

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

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

——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

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

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

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

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

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

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

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

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

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

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

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

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

“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

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

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

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

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

我只静静地猫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㈤,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

[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

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请分析第2段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

答:.........................................................................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如“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将账条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被债务所

逼的情形;②运用反语,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惦记”一词,具有讽刺意味,

写出催债人的催逼之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水

李广田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

的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

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

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

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

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

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

古道鞍马更为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听闻的。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

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是多么愚,我想同你开一口玩

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

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数十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

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粽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

们爱惜清水。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涧,一旦大

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他们在有积水的地方做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

觉得一点儿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

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

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

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

变幻的云彩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许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

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

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

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

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

是梦想,也就是梦吧,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

么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

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

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

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想

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

工作时间,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锹,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

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