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如梦令李清照【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教学重难点】1.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2.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2.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它独特的节奏美、音韵美)3.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4.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老师范读)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自己先想一想词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两个人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师生共同解疑)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个字?是的,33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来体会体会。2.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师: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配乐写)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描绘出的画面?(生配乐读,教师相机点评)3.师: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四、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1.师: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写在黑板上。(“醉”)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2.师: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五、移读,领悟文字的真情1.师:李清照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学者李格非,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经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游山玩水,看,一次秋游后,她写下了这首词: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师:连眠卧在沙滩的鸥鹭也埋怨词人抛下这无穷好的美丽景色,早早归去。多么快乐的一次郊游啊!谁来快乐地读一读这首词?(生读)2.师: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色彩。18岁时,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研习钟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师: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幸福!此时李清照会向丈夫讲述自己曾经的快乐:“常记溪亭日暮——”(生诵)3.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假如这时她想起那首如梦令,她会无限伤感地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生诵)4.到李清照43岁这一年,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5.北宋灭亡,沿途的风霜劳顿,使丈夫赵明诚旧病复发,病死于南京。此时李清照已经四十五岁了,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流落到江南。元宵节,李清照的朋友接她去观灯。可她拒绝了,她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容颜憔悴,害怕见人。倒不如偷偷地,从帘子底下,静听人家欢歌笑语。此时的李清照,如果想到了那首《如梦令》,只能带着怀念之情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6.由于四处漂泊,李清照病倒了。这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大献殷勤,后来他们就结婚了。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他娶李清照是为了侵吞她的财产和文物,财产到手,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李清照只好向官府申诉,好不容易才离婚。在这首《声声慢》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悲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是的,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出示这几首诗词)读了出现在李清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几首诗词,你有什么发现?(反映出词人的命运,时代的苦难,家国的不幸)所以说:诗词即生活,生活即诗词。我们品读一首诗词,就是在品读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8.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文物丧失,再婚受辱,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但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继续编修《金石录》,一直活到了72岁!9.师:孩子们,人生无常,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甚至是残酷的打击,但是我们心中一定要留下那最美的回忆,要永存那最美的梦想。让我们永远常记那美丽善良的、和谐安详的传世之作——《如梦令》。(全班配乐齐读)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第二课时童趣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理解、背诵全文。

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此预计课堂应该生动活泼。

3、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课文内容充满趣味,理解文意不难。新课标要求尽量避免讲到用法,着重放在积累词语、人文体验上,所以避免搞通译。一定要当堂成诵,分段进行较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背得最好的一段来试背,有助于提高背诵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课文学习

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一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二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三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细察

想象

夏蚊——雷——群鹤

——怡然称快

丛草——林

虫蚊——兽

土砾——丘、壑

——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四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五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训练要求是不难的。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讨论:

1、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与反思)

4、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多角度思考:

1、“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珍惜生命,处置有度,本性善良。

2、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什么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第三课狐假虎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学习“行、走”古今义的不同。理解古文大意和积累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诵读领悟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3、情感与价值: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流利、古色古香地朗读《狐假虎威》。【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看清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说)来,老师这里带来两种动物,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画面出示狐狸和老虎)一、导入课题: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四分五裂,群雄纷争,齐楚燕赵韩魏秦战国七雄各霸一方。为了让各国诸候听信自己的主张,出现了像苏秦、张仪等许多纵横家,这些纵横家的游说之词,人们把它记录了下来,西汉时的刘向将它们编辑成一本书《战国策》,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看一看这部书中第十四卷《楚策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请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齐写课题《狐假虎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假托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读:(自由读)从课题我们可以看到“狐”和“虎”这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提个小小的要求:1、读准字音,特别是文中的多音字。2、拗口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二读:(学生读)古文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要想读好古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个同学第一个吃螃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真不错,每个字都字正腔圆,特别是他读准了多音字:子以我为(wéi)不信、吾为(wèi)子先行、虎以为(wéi)然、以为(wéi)畏狐也。(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读:(节奏读)古代诗文有着音乐的韵律、节奏美。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知道断句,准确读出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意思大有帮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划好了节奏,请同学按照节奏停顿,停顿处可以拖长一点音,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有信心读一读吗?谁来读一遍?(学生读)四读:(教师范读)不错,这样读就有板有眼了,古文还得古色古香、摇头晃脑地读。请听老师为大家读一遍。(配乐、摇头晃脑读)老师读得怎样?大家得鼓励一下我吧?五读:(配乐诵读)来,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读一遍。(学生配乐齐读)三、诵读并理解品读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古文要读懂它可得花一番功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和后面的大意,互相对照,看看你读懂了哪句。(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大意)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A.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请比较:和“刻舟求剑”的求?(寻找)古文简洁明了,短短9个字就写出了事情的起因,如果加上你的想像,这段话你会怎么说?此时,饥饿难耐的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心情是怎样的?把老虎的欣喜读进文章里,齐读。B.子无敢食我也!狐狸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来,谁来读一读?“狐曰”曰得有点突然,谁能想象一下,“老虎一下子抓住了狐狸,狐狸地说”加上狐狸的神态、动作,把故事铺阵得详细些。(学生说)C.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以我为不信”上“认为我不相信”吗?(认为我的话不值得相信)“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是什么句?(反问句)反问句为什么用感叹号呢?(强烈地肯定)说明了什么?(狐狸很有把握)你能读出狐狸的信心吗?(读)谁能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句式?(观百兽之见我皆走。观百兽之见我不敢不走。)你觉得改成哪名好?为什么?(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百兽见了它们是在慢悠悠地走吗?这里的“走”表示什么?(逃跑)“走”的意思在古文中用什么词来表示,请在这句中找出。(行)百兽见之皆走了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兽见之皆走)D.虎以为然。狐狸的一番话唬住了老虎吗?“以为然”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还有个词“不以为然”。看到百兽皆走后,虎不知……(学生接)百兽怕的是老虎,可老虎却认为怕的是狐狸,这是因为狐狸()了老虎的威风(板书“假借”)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狐假虎威”的意思,谁来说说?(狐狸假借考虑的威风吓走百兽)四、理解寓意前面我们说了,这些纵横家们是借寓言故事来说生活中的现象,狐假虎威说的是生活中的怎样一种现象呢?(凭借别人的威风来欺负别人或抬高自己)你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1、仗着有个高年级的哥哥,经常欺负小同学。2、凭着家里人的权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多让学生说,教师适时评价。讨论:狐狸是想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百兽吗?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狐狸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自己能活命)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人。五、课堂延伸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则寓言故事,齐读。(齐读课文)我们相信,如果这只老虎再次抓住这只狐狸,也许情况又会发生变化了,请同学们课后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古文的寓言故事韵味十足,大家对画蛇添足的故事,老师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古文版《画蛇添足》出示: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第四课野菊花一、开启诗。二、复习诗。1.自由读。2.点名读。3.合作读。三、新诗。1师范读。2.生自由读。3.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理解花美。读出美。(齐读、指名读)仿写。(2)、学习第二节:理解花蕊很开心,带着微笑读出它的心情。(齐读、指名读)(3)、学习第三节:理解花舞姿的美,带着欢快的语气读。(齐读、指名读)仿写。(4)、学习第四节:理解花美,了解他迎霜开放,真了不起,读出它的伟大来。(齐读、指名读)。师:进入深秋季节,其他花草都枯萎了、凋谢了,可菊花正是开放的季节,没有勤劳的小蜜蜂传播花粉,没有花蝴蝶在上面停留,孤孤单单,真可谓:飒飒西风满园裁,蕊寒香冷蝶难来。老师相信,现在我们对菊花多了积分爱意,更增加了一份敬意。来,带这份情谊,让我们再次读。4.把我们对野菊花的种种感受读出来,齐读。5.合作读。6.出示寄语。结束课堂。补充:《寨儿令·夏日即事》豆角儿香,麦穗儿长,响嘶啷茧车儿风外扬。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红石榴花满西窗,黄蜀葵叶扫东墙。泥金团扇影,香玉紫纱囊。将,佳节遇端阳。此曲是写作者对夏天的所见所闻。把碗豆荚、小麦穗、蚕茧、青杏、小鸭、雏燕、石榴花、黄蜀葵、纸扇、纱囊等进行生动的描写,语言清新活泼,饶有生活情趣。第五课冬日的林子赏析:在艾青的诗作中,有不少著名的长歌。像《火把》、《向太阳》等。这些长歌,犹如长江大河,奔腾起伏,一泻千里。又犹如连绵不断的山峦,纵横捭阖,气象万千。在艾青的诗作中,也有不少著名的短章。这些短章,犹如春天的花朵,清丽委婉,婀娜多姿。又犹如山间的涓涓细流,清沏明亮,甘冽香纯。1939年2月15日写于桂林的短章《冬日的林子》,就是这些著名短章中的一首。这首短章人们不太提到,但确实是艾青短章中的精品,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也应该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在诗歌创作中,短的诗看来似乎容易写。因为它句子少,结构不太复杂,容易把握。这有一定道理。但短的诗要写好也决非易事。因为这些诗短,句子少,结构简单,要描述或刻划某一形象,要表达某一情绪,要有深切的有意思的含意,就受到很大局限。如何能掌握好这些短章的创作呢?除了其他条件之外,这些短章创作的秘诀之一就是单纯。这单纯不仅是一种风格色彩,而且是一种美学要求。如果这单纯能够掌握得好,短章的创作就容易成功。当然,单纯是不能与单一、单薄、单调相提并论的。单纯是诗的一种优势,而单一、单薄、单调,则是诗的一种败笔,是写诗时极力要避免的。艾青对于单纯有过这样的解释,他说:“单纯是诗人对于事象的态度的肯定,观察的正确,与在事象全体能取得统一的表现。它能引导读者对于诗得到饱满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冬日的林子》这首短章,就写得很单纯。这是此诗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是结构上的单纯。这首短章在结构上,可以说是再单纯不过了,几乎到了让人觉不出有结构的地步。“我欢喜走过冬日的林子”,“冬日的林子里一个人走着是幸福的”。这首短章的结构就是这样简明。其次,是诗句的单纯。诗人这样写道:“我欢喜走过冬日的林子——/没有阳光的冬日的林子/干燥的风吹着的冬日的林子/天像要下雪的冬日的林子//没有色泽的冬日是可爱的/没有鸟的聒噪的冬日是可爱的”我们看,这些诗句朴素平易,几乎没有什么修饰。而且,这些句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些句子中有一部分还是反复使用的。前四句,每一句后面都是“冬日的林子”。使人觉得这些句子越发单纯了。这首诗一共才九句,其中还有不少句子这样叠用,真是单纯到了极致。第5句第6句,诗人同样使其中的后面部分叠用:“冬日是可爱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诗人“我”要走过的这片林子,是冬日的林子,冬日的林子其环境是单纯的,不像夏日那样色彩纷繁,鸟儿繁飞繁鸣。除此而外,还因为诗人“我”的心境是单纯的,诗人“我”喜欢这“冬日的林子”的单纯。因而,诗人对于诗句的选择,完全是为了写出这“冬日的林子”的环境气氛,用来衬托“我”的心境。决不是无目的地在词句上做游戏。第三,这首诗的含意也很单纯。诗人写道:“我将如猎者般轻悄地走过/而我决不想猎获什么……”这首诗清楚地告诉读者:“冬日的林子里一个人走着是幸福的”,“而我决不想猎获什么……”就是说,诗人“我”喜欢在冬日的林子中走,这就够了,这就是幸福了。当然,这首诗的含意,远不止如此,还可以使人想得更多。但就诗所表述的意思来看,已十分清晰了。自然,单纯不只是对于短章的要求,对于较长的诗,一般来讲,也应该要求单纯。因为单纯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一种提炼,是酿酒一样经过多次处理之后的一种净化,是诗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在创作《火把》、《向太阳》等这些长歌的时候,也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的,写成了的《火把》、《向太阳》等长歌也确实表现出了这种素质。单纯,是对于芜杂的一种摒弃。单纯,也可以说是诗歌创作上成熟与否的一种标志。第六课思乡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赏析: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所爱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人几乎会献出一切,包括肉体,它本身就是赚钱的资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水调歌头(见五六年级教案)第七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

板书:思乡

念亲

2、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两遍)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全诗

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

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