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SSDG04—2024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甘薯种植期、收获期、加工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档案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甘薯生产全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796农药包装通则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场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GB/T22529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管理规范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9171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GB/T39196废玻璃回收技术规范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HJ2042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NY/T500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NY/T525有机肥料NY/T741深松、耙茬机械作业质量NY/T742铧式犁作业质量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NY/T30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packagingwasteofsweetpotatoproductionmeans甘薯生产所需投入的农药、肥料、种薯、地膜、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后被废弃的与甘薯生产资料直接接触或含有内容物残余的固体包装容器、材料或成分。注:通常包括瓶、罐、桶、袋以及废旧地膜等。[来源:GB/T42550-2023,3.2,有修改]2T/SSDG04—20243.2甘薯生物质废弃物sweetpotatobiomasswaste甘薯种植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质。注: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等。3.3甘薯加工废弃物sweetpotatoprocessingwaste甘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物质。[来源:GB/T42546-2023,3.2,有修改]4种植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1基本要求4.1.1甘薯种植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肥料包装废弃物、农药包装废弃物、农机具包装废弃物、种薯包装废弃物等。4.1.2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应采用减少厚度、薄膜化、削减层数和大容量包装物等方法从源头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4.1.3宜采用绿色包装,采用在环境中易降解的包装物,减少铝箔、塑料、玻璃等包装物使用。4.1.4对包装废弃物实施分类贮存、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回收利用。宜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以外的应进行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4.1.5可将包装废弃物运送至集中回收站(点)、资源化利用单位及危险废物持证单位等进行集中处理4.2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4.2.1收集4.2.1.1农业园区、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宜布局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废弃物回收站(点),远离热源、水源和生活区。4.2.1.2农药在使用过中,使用者应通过反复冲洗等方式充分利用内容物和清除残余物,冲洗废水和擦拭纸应采取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置。4.2.1.3甘薯生产资料使用者宜及时收集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交至收站(点)或营者不应随意丢弃,避免二次污染。4.2.1.4塑料、玻璃、木质等可回收的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收应符合GB/T39171、GB/T39196、GB/T22529的相关要求。4.2.2贮存4.2.2.1不同种类的甘薯生产资料废物应分区贮存、分别堆放,农药等有害包装废弃物在存放前应进行捆扎、打包(袋装、桶装等),堆放整齐,应在贮存设施或容器醒目位置进行危害性标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警示牌按照GB15562.2执行,标识部位按照GB3796执行。4.2.2.2贮存的包装废弃物应及时转运,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年。4.2.3资源化利用4.2.3.1应委托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优先以回收方式进行综合利用。4.2.3.2资源化利用宜通过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等技术与方法进行,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废弃物应优先加以利用,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应采用合理的技术与方法进行再生处理。4.2.3.3资源化利用后的产物应根据GB34330、GB5085.7确定其属性,按照相应的属性进行管理。4.2.4无害化处理3T/SSDG04—20244.2.4.1资源化利用以外的甘薯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应进行焚烧、填等无害化处置,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4.2.4.2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附录中规定的处置豁免环节实行豁免管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其按照生活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烧处置,填埋技术应符GB50869的要求,焚烧污染控制应符GB18485;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焚烧或填埋时,预处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应符合HJ2042,焚烧污染控制应符合GB18484,填埋污染控制应符合GB18598。5收获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1基本能要求5.1.1甘薯收获期废弃物主要是甘薯秧等甘薯生物质废弃物。5.1.2强化源头减量和管控,减少甘薯生物质废弃物的产生。5.1.3甘薯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宜优先考虑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优先考虑肥料化等利用方式,在满足种植业需求的基础上,拓展能源化、原料化等利用途径。5.1.4遵循分类利用、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甘薯生物质废弃物的来源和特点进行分类,并选择适当的技术和方式合理利用。5.1.5遵循当季利用、尽早利用的原则,以减少甘薯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本和环境危害。5.2甘薯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5.2.1收储运5.2.1.1宜利用机械化手段开展甘薯秸秆收储运。收集时应避免带入泥土、沙等杂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潮、通风。5.2.1.2秸秆收储运全程应注重消防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5.2.1.3秸秆收储运技术应按照NY/T3020的规定执行。5.2.2肥料化利用5.2.2.1甘薯秸秆可直接还田或粉碎后还田,应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秸秆粉碎:当甘薯秸秆含水量适宜时,采用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质量应符合NY/T500的要求;——覆盖还田:秸秆量较少、均匀覆盖地表后对后茬作物播种质量无明显影响的地块,可采用均匀覆盖方式。秸秆量较大、均匀覆盖地表后严重阻碍后茬作物播种的地块,宜通过秸归行处理,采用条带覆盖方式;——翻埋还田:采用铧式犁对土壤进行翻耕作业,将覆盖于地表的秸秆翻埋入土。机械作业深度根据农艺要求确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742的要求;——旋混还田: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旋耕作业,将覆盖于地表的秸秆旋混入土。机械作业深度根据农艺要求确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499的要求;——耙混还田:采用耙地机对土壤进行耙地作业,将覆盖于地表的秸秆耙混人土。机械作业深度根据农艺要求确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741的要求。5.2.2.2甘薯秸也可进行腐熟堆肥,使用的微生物菌剂应符合GB20287的规定,选址和布局应符合GB/T36195的要求,堆肥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秸秆预处理:秸秆长度粉碎至10cm以下,测定秸秆和辅料的碳氮含量,调节堆肥物料的碳氮比(C/N)至25:1,混合物料中每吨添加2kg腐熟菌剂,水分调节至55%~65%;——翻堆控制:一般采用条垛式和槽式堆肥,含水率控制在55%~65%,每3d~5d翻堆1次;——温度监测和控制:应每天定时进行温度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应满足GB7959的要求;——质量要求:腐熟后的堆肥成品应混合均匀,颜色为褐色或黑褐色,呈粉状或疏松的团粒结构,手感松软,无霉变和结块,无臭味,不招引蚊蝇;堆肥产品的有害生物和污染物限值应符合NY/T525的规定。6加工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T/SSDG04—20246.1基本要求6.1.1加工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加工过程产生的薯渣、废水等甘薯加工废弃物。6.1.2应减少或避免二次污染,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应合理处置并符合行业或地方规定。6.1.3应根据农产品加工的特点,依据原料和加工工艺及组成、性质、特征等,进行分类利用。6.1.4应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宜在园区内或一定区域范围内循环利用。6.1.5应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生态安全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和技术。6.2甘薯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6.2.1饲料化利用甘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淀粉渣和酒精渣等可按一定比例添加用于饲料,用作饲料的甘薯加工废弃物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6.2.2基质化利用6.2.2.1基质化利用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粉碎、调节配比、堆积或灭菌处理等。6.2.2.2用于基质生产的薯渣应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基质和蔬菜栽培基质:——用于作物栽培的基质,可与泥炭、草炭、椰糠、珍珠岩石、蛭石等混合,适当加入一定的化学肥料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作物栽培基质应符合NY/T2118的规定;——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基质,应根据食用菌的生长要求调节碳氮比(C/N)至25:1~40:1,食用菌栽培基质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6.2.3肥料化利用6.2.3.1甘薯加工废水还田利用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絮凝处理、汁液分离、计量、输送、缓存、施用等。6.2.3.2处理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还田利用的薯类加工肥水应采用离心、过滤等预处理,去除分离汁中的小颗粒淀粉和细纤维等颗粒物;——预处理后的分离汁液应进行酸热絮凝处理分离蛋白质;——絮凝反应完成后,应对分离汁液进行降温后再利用;——宜充分利用薯类加工肥水的余热,降低能耗;——用于还田利用的肥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6.2.3.3还田量应遵循“以氮定量”的原则,即根据肥水的氮含量、土壤中氮含量和种植农作物的氮吸收量,综合确定单位面积土地的施用量。综合考虑农业生产需求和环境风险。有机氮废水年施用量不宜超过100m3/667m2。6.2.4甘薯蛋白回收6.2.4.1甘薯蛋白回收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絮凝、分离、浓缩、干燥等。6.2.4.2蛋白提取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用于蛋白回收的分离汁水应清洁,从产生到回收时间不超过8h;——加工仪器、设备、水等原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或饲料卫生要求;——饲料级蛋白回收采用热絮凝法,回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离心分离小颗粒淀粉和细纤维、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