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历史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60分)【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全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在编制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对其中一部分的政权更迭设计了如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①和图②处应填入的朝代分别是()A.西汉、西晋 B.东汉、隋朝 C.西晋、隋朝 D.唐朝、元朝2.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运河的开凿与哪位皇帝密切相关()A.汉武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D.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4.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曾经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两个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同点是()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②政治比较清明③经济繁荣发展④国力强盛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中间为一男性胡俑正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朝农业比较发达C.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D.唐朝胡汉交融6.六月二十日下午,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欢呼雀跃,南京市2021年中考顺利收官。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开创于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A.隋朝;九品中正制 B.隋朝;科举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唐朝;科举制7.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如下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历史是()1、文成公主。金城公主2、唐器会盟3、宣政院4、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云南8.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削弱相权③在各州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加快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彻底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11.下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A.辽、金、元 B.金、元、辽C.元、辽、金 D.辽、元、金12.《清明上河图》(如下图,局部)反映了宋代()A.对外开放 B.资本主义萌芽C.商品经济繁荣 D.手工业兴盛13.王二不小心穿越到了宋朝,想到当地的娱乐场所去打探情况,你觉得他应该去哪里()A.军机处 B.白虎堂 C.太学 D.瓦子14.《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朝“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三司 B.行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1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驻藏大臣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1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论表述,史实与结论关联最恰当的一组是()选项史实结论A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只有皇室能使用纸张B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昇结束没有印刷术的历史C《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北宋末年海船装备有指南针D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阻碍欧洲社会的变革A.A B.B C.C D.D17.“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B.由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C.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没有什么参考价值18.“文体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了埋首于空洞(僵化)的形式……,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以)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闭塞。”材料反映了()A.宋朝重文轻武的不足 B.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C.清朝文字狱的危害 D.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19.“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20.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21.雍正四年,因江西主考官查嗣庭出试题“维民所止”,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本案说明清朝推行()A.严刑酷法政策 B.言论自由政策C.文化专制政策 D.科举选官政策22.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应是()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23.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使劳动力没有空闲的,土地没有闲置),与之相应的措施是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24.下图对联赞写的是()建永乐、承元明、兴康乾、继国共,前后十甲子改大都、立高墙、修长河、筑宫殿,动土千百亩A.都江堰 B.故宫 C.大运河 D.秦长城25.罗贯中《三国演义》叙述了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但此事在史书《三国志》中不见记载。由此可知()A.《三国演义》完全脱离历史事实 B.《三国志》的记载有失偏颇C.罗贯中不了解三国的真实历史 D.文学作品可能存在艺术加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1)材料一表明唐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这一盟约签订后,宋辽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茶、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摘编自《中国民族史纲要》(2)材料二中的“这一盟约”是指什么?该材料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材料三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五·四学制)(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元朝时期怎样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前提是什么?材料四

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根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乾隆皇帝特别颁发两个金瓶,一个放在雍和宫,一个送往拉萨,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坐床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五·四学制)(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2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栏目一】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①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②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1)栏目一的①、②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栏目二】

伟大的发明创造下图人物发明了这项技术。13世纪时,这项技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栏目二中的上图人物是谁?“这项技术”指的是什么?【栏目三】

光辉的科技巨著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3)根据栏目三指出,李时珍编写的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栏目四】

优秀的长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何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4)栏目四《红楼梦》是谁的毕生创作?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28.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联系和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材料四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4)材料四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魏国灭了蜀国后,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图①和图②处应填入的朝代分别是西晋和隋朝,C项正确;西汉时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排除A项;东汉是三国之前的朝代,排除B项;唐朝是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结束的是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局面的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3.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618年,李渊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的消息后,便把杨侑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历史上称他为唐高祖。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D项符合题意;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所以,其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排除ABD项。故选C项。4.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著名的治世时期,表现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强盛,②③④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标志唐朝进入了唐朝的全盛时期,是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①错误。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5.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但没有体现唐朝的农业发展状况,B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乐舞队成员由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反映了唐朝胡汉交融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开放的社会特征,排除A项、D项。故选B项。6.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用人制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政治制度,与考试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发展,而不是创立,排除D项。故选B项。7.B【解析】唐朝时期与吐蕃实行和亲的正常,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交往;唐蕃会盟见证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册封达赖、班禅与“金瓶掣签”都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因此,历史笔记本关注的是西藏,B项正确;新疆、台湾和云南与材料中主旨都不符合,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8.C【解析】据题意可知,唐朝出现了外国货币,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存在商品贸易,而且十分繁盛,C项正确;唐代有统一的货币,排除A项;这些金币都不是中国自己发行的货币,排除B项;这些金币来自波斯和古罗马,因此不能证明唐代与日本、新罗交往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赵匡胤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北宋巩固政权的措施有: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B【解析】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与长江流域的开放无关,排除A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宋朝都是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双方政权的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11.A【解析】依据题干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形成并立局面,此后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崛起,先后灭亡辽与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南宋后期,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崛起后,先后灭亡西夏与金等政权,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位后改国号为元,元军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辽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①②③分别代表辽、金、元。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C【解析】根据材料“《清明上河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C项正确;材料信息描绘的是汴河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于明朝末期江南手工业部门,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仅仅反映手工业情况,还有商业,社会习俗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13.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项正确;军机处是出现在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军事机构,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故选D项。14.B【解析】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负责处理地方事务,重大事情需上报中央,B项正确;三司不是管理地方机构,排除A想;中书省负责中央事务,排除C项;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5.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C项正确;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中书省是中央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6.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中国海船上使用指南针大概始于北宋末年,C项正确;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纸张不仅仅只有皇室能使用,排除A项;在活字印刷术之前,有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B项正确,排除A项;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排除C项;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排除D项。故选B项。18.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体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了埋首于空洞(僵化)的形式……,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以)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闭塞。”可知,这一内容体现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只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宋朝重文轻武与八股文不符,排除A项;清朝文字狱与八股文不符,排除C项;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属于典型的朝贡贸易,没有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故A项符合题意;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和平和友谊,排除BCD。故选A项。20.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为满洲;后金为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B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C项;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项。故选B项。21.C【解析】分析题干“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可以看出,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推行严刑酷法政策,排除A项;清朝时期没有实行言论自由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推行科举选官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是指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雅克萨之战”是指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不符合图片信息,排除B项;中外友好往来与图片史实不符,排除C项;君主专制强化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3.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4.B【解析】根据题干对联的关键信息“建永乐”“改大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明清北京城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朝、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称为故宫。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因此题干对联赞写的是故宫,B项正确;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C项;秦朝修建长城,排除D项。故选B项。25.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罗贯中《三国演义》叙述了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但此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却不见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但文学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D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说法表述错误,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答案】(1)和亲(或联姻)、会盟。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澶渊之盟。战和并存,以和为主。(3)民族交融。元朝国家统一。(4)西藏。册封达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5)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解析】(1)材料一表明唐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2)材料二中的“这一盟约”是指澶渊之盟,该材料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前提是国家统一。(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