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即可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可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C.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需要创新性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喜爱松、竹、梅,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的内在品格的欣赏。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卖馄饨的夫妻张子影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我上小学,我们家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一根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女人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女人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一个碗里有九只馄饨,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上下起伏。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儿驼,是出生时就有的;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操作,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女人则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一条街以及附近隔着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都愿意弯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再上班或者上学去。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大人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没有人带。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半上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大学第一年暑假我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卖馄饨,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结婚的第一个春节,我回家,父亲母亲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吃那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出了什么事?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时,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随后,男人出了院,虽然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是伤了一条腿。伤得厉害吗?我问。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过马路也只能慢慢地走了。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挺沉重。但是那天在路口,意外地,我又看见了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碗热乎乎的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色的头发在冷风中飘着。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儿都没有变。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了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个大广告牌,临街的路口,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明天早上来吧。我说。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男人跛着腿,背好像更弯了,女人用胳膊挽着他。他们的头发也全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的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昭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米“挽住男人的路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尊严的思考。3.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领域。《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跨界”文学领域,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史记》虽被替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其审美观有“爱奇”倾向。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说《史记》“爱奇之甚”。认为司马迁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是司马迁选择大量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汉文学史纲委》说,《史记》创作目的是要“传奇人于千秋”。“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人,或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在逆境中奋发有为,或有理想作为却落得悲剧结局,或出身卑贱又有出众之处。正是他们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尤其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候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爱奇”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搜求历史资料,更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美之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具有文学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后世文学家把《史记》作为创作标本进行借鉴,古代大量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亦见其对后世之影响。《史记》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心理等细节描写充实人物个性: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运用对比描写,显示人物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尤其是个性化语言,这是历史跨入文学的一道槛,司马迁的努力创造,使《史记》迈过了这道槛。从某种意又上说,典型化、个性化是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因为这是经过对生活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史记》中还有一些想象、心理刻画,也具有文学品质。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要揭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史记》在“实录”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内心世界;适当进行艺术夸张和艺木想象。更重要的,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后世文学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的例子不胜牧举。文学阐释和评论,是连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解开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密码”。《史记》在汉魏六朝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关注。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以“雄深雅健”“峻洁”等评价《史记》。宋代形成评论《史记》的风气,欧阳修、“三苏”等从古文角度评论《史记》,如苏洵首次发现《史记》叙事写人的“互见法”。文学评点到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广泛涉及《史记》叙事写人的结构、线索、层次、情节、段落、语言、风格等方面。近现代许多学者评论《史记》文学特征。内容愈未愈丰富。1910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教材,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影响至今。自此,《史记》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摘编自张新科《<史记>何以“跨界”文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中所写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具有文学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B.某种意义上,对生活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典型化、个性化特征是《史记》文学上的灵魂。C.是否秉笔直书,有无分明爱憎及强烈感情色彩是区别《史记》与其他历史著作的标志。D.历代评论家对《史记》的文学阐释和评论都集中在叙事写人的文学特征上,内容丰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提出问题之后再进行分析论证,结构清楚,层次清晰。B.论述《史记》“跨界”文学,第2、3段是“内在原因”,第4段主要是“外部因素”。C.第2、3段分别是从司马迁“爱奇”审美观和《史记》的文学品质角度加以论述的。D.文章引用刘勰和鲁迅的有关评论既有力支撑了分论点,也印证了历代评论家的阐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它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领域,与历代文学家创作实践中能在内容或形式上接受《史记》有关。B.《大英百科全书》说:“传记艺术家在展现年代范围和形象立体化时要凸现人物内心主要行为形式。”《史记》做到了这点。C.如果1910年林传甲在《中国文学史》教材中没有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史记》就很难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殿堂。D.《史记》被文学家从诸多方面予以学习模仿,不仅显示了《史记》的文学品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徕宁果木记昆仑踞西域之胜,世传为仙人出入之所,嘉树珍果,萃于其地。徕宁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桃、杏、葡萄、梨、枣、苹婆①、林檎②、樱桃,俱极香美,无论矣。桑椹大可径寸,色白如玉,味甘如蜜。冰苹婆尤为异品,形如内地苹婆,而莹然无滓,表里照彻如水晶,味香烈而极甘,别城无此种。又有所谓瓯桲者③,似山东木梨而大,香如木瓜,以蜜渍之,甘酸如山查而香过之,真异种也。呜呼!以此珍果,如生于中土,移入神京④,必能贡明堂⑤,飨清庙⑥,供上方之馔,擅华林之春⑦。其次亦得为卿士大夫所共尝,文人学士所争赏。乃生于穷荒回纥之地⑧,食之者不知其味,嗅之者不闻其香,甚且珍品与羊胛同烹,名园与马枥为伍⑨,物之不得其地,至此已极,大不可痛惜乎哉!或曰:“八埏之外⑩,人蠢而物灵,山川清淑之气多钟于草木,以补人之不足。”是说也,余姑存而不论云。(选自铁保《惟清斋全集·梅庵文钞》)(注)①苹婆:苹果。②林檎:即沙果。俗称“花红”。③瓯桲:即“榅桲”,又名木李,味甘酸。④神京:京城。⑤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之所。⑥清庙:即太庙,帝王的宗庙。⑦华林:这里泛指帝王宫苑。⑧回纥:古代少教民族。唐以后散居新疆一带。⑨马枥:马棚。⑩八埏:八方的边际。1.徕宁“果木之盛甲于天下”的原因是。2.第一段举“桑椹”、“冰苹婆”与“瓯桲”为例,在文中有何作用?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昆仑山高踞于西域中的胜地之上,世代相传是仙人出没的地方。B.徕宁的桃、杏、葡萄、梨等八种水果,都很香美,就不用说了。C.徕宁珍果生于穷荒回纥之地而未生于中土,那是不值得痛惜的。D.对边地“人蠢而物灵”的说法,姑且放在一旁,不加评论吧。4.文中画线处以喻,表达出作者的不平之慨。5.本文与龚自珍《病梅馆记》都运用了“借题发挥”的写法,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诗。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3.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________________”。(2)韩愈《师说》冲,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8、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请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D3.B【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决定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中“决定”一词用得不正确。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表述绝对化。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那中“并列结构”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分析错误,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C项,“决定了……”分析错误。“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错误。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1.B2.C3.①说明“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②寄寓“我”的怀旧情绪。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一起营造出平凡生活的诗意。4.①从小摊到小铺,夫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②三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③做到“一直是那个样子”并不容易,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不变的温暖和亲情更令人感动。【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进而选出答案。B项,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要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这句话错误,主要原因是馄饨好吃。根据原文“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可以看出来。故选B。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选项,结合原文的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将选项和文本内容仔细对比分析。C项,“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错误。根据原文“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可见不是叙述不严谨,而是确实来晚了,得知他们早晨开门,现在他们已经打烊了。而不是说他们早晨来的,看他们走进暮色。故选C。3.本题考查小说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设计小说情节的目的有哪些。小说情节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答题角度一般可以从人物与主题的关系角度分析。首先,表达出小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卖馄饨的夫妻俩相亲相爱,性情温和,做馄饨的食材也很新鲜,非常好吃。其次,通过这些情节的反复描写能够展现出作者是一个怀旧的人。在文章结构方面与下文多次出现相似情景相呼应,一起营造出卖馄饨夫妻俩在平凡生活中的诗意。4.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要根据该句所在文章的位置以及语境进行分析,还需要结合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一直是那个样子,可以有多重含义。一种是说他们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一种是说他们夫妻俩一直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周围的环境快速变化着,而他们的馄饨依然是那样,夫妻俩依然没变,给人展现出一种温情。3、1.B2.D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史记》中所写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错误,第二段“‘爱奇’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搜求历史资料,更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美之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具有文学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可知选项对象扩大,原文是“所写的奇特之人”;C项,“是否秉笔直书,有无分明爱憎……的标志”错误,无中生有,选项中“是否”“有无”,原文只强调《史记》的“是”“有”,没有否定其他历史著作;原文说它们的区别时用的词语是“重要方面”,而非“标志”;D项,“历代……都集中在叙事写人的文学特征上”错误,整体代局部,有的朝代是,有的朝代不是,原文第四段“《史记》在汉魏六朝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关注”,可知“汉魏六朝”只是关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引用刘勰和鲁迅的有关评论……也印证了历代评论家的阐释”错误,第二段“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说《史记》‘爱奇之甚’。认为司马迁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是司马迁选择大量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汉文学史纲委》说,《史记》创作目的是要‘传奇人于千秋’”,可知选项扩大了论据的功能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C项,“如果1910年林传甲在《中国文学史》教材中没有把《史记》写入文学史”错误,第四段“1910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教材,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影响至今。自此,《史记》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可知原文是正面陈述,此项转述为假设逻辑关系,使文意发生了变化。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4、1.地近昆仑而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2.通过着力描写其色、香、味,突出徕宁异品珍果甲于天下。3.C4.物人5.(1)本文借为徕宁的果木生非其地鸣不平,旨在为有才能而未处于适当地位的人抱不平。(2)《病》文借反病梅,旨在批判社会束缚个性、摧残人才的陋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干指向第一段第二句“徕宁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由“以故”可知,“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交代了“盛甲天下”的原因。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与之相关的重要语句进行具体筛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在“无论矣”之后,列举“桑椹”、“冰苹婆”与“瓯樟”为例,并着力描写三种水果的色、香、味,其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它们的奇异之处,突出了徕宁异品珍果甲于天下。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本题中,C项,“未生于中土”无中生有,原文是“乃生于穷荒回纥之地”。故选C。4.本题考查鉴赏文言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手法,再结合文句,分析作用。划线句虽是写物,但结合全文可以体会到,珍品即为人才,作者采用了“借题发挥”的写法,以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平之慨。5.本题考查鉴赏文言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涉及到了古典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本题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进行辨析,即可分析出两篇文章的不同。本文所写之物为“珍果”,强调的是地域不同,其价值也不同,比之于人才的地位不同,其价值也不同;《病》文所写之物为“病梅”,旨在批判对人才的束缚、摧残的陋习。【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昆仑山在西域,是风光胜地,世代相传是仙人出入的所在,好的树木珍贵的水果,荟萃于那里。徕宁县界靠近昆仑山,得到他余下的仙气,此地温暖不冷,因此果木繁盛天下第一。桃、杏、葡萄、梨、枣、苹果、沙果、樱桃,都非常香美,这是不用说的了。桑椹大的可到直径一寸,颜色像玉一样白,味道甘像蜜一样甜。冰苹果尤其是绝品,形状像内地的苹果,果肉却莹洁无比没有渣滓,里外透彻像水晶,味道香浓而且非常甘甜,别的城市没有这种品种。又有所说的榅桲,像山东的木梨却更大,香甜像木瓜,就像用蜜泡过的一样,酸酸甜甜像山查香味却超过山楂,真是特异的品种。唉!凭这种珍贵的水果,如果生于中原地区,移种到京城,一定能成为朝廷的贡品,成为太庙的祭品,供给帝王的饮食,专占帝王宫苑的春色,退一步的话,(起码)也能成为朝廷重臣们所共同品尝的佳果,文人学士们所争相品赏的佳果。但是它却生于荒僻的回纥之地,吃的人不知道它的味道,闻它的人闻不到它的香味,甚至珍品与羊前腿肉一同烹制。著名园林与马槽安排在一起,事物没呆在它应该呆的地方,到这种境地已经到极点了,真是太让人痛惜了!有人说:“天地四方之外,人最愚蠢而物最灵秀,山川清美之气多集中在草木身上,来弥补人的不足。”这种说法,我姑且存而不论。5、1.律(或近体、今体)2.D3.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特征的分辨能力。律诗在形式上有一定要求。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首诗共八句,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综上分析,应为律诗。且每句为五字,故为五言律诗。本诗八句,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每联最后一个字押韵,由此判断应是律诗。律诗和绝句都属于近体诗或今体诗。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有误。“落日恐行人”中“恐”,用了使动用法,落日可以让出行在外之人惊恐,炼字精巧,表达生动。语言平实和是否炼字并不矛盾,平实,是朴实的意思,语言不浮夸,求真,平实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而生动是要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让文章有趣味,不枯燥。平实而不失生动就是要在语言真实的基础上增加色彩。所以平实生动并不矛盾。故选D。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种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从诗歌中依据相关内容进行赏析。题干要求通过景物描写的变化来表现诗人的心理变化。首先在诗歌中找到景物描写的部分,全诗有多处景物描写,既然说是“变化”,前后的描写就有所不同。前面“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写的是景物是“寒水”,颔联和颈联里的景物有怪禽、旷野、落日、初月、边烽等,尾联写桑柘、烟火。随着景物的变化,诗人心情也随着改变。首联的“寒”既是景物的寒冷,也有内心的寒冷。颔联的“恐”直接点名心理特征,尾联的“亲”直接点名心理特点。这是心理上的变化。答题时只要把景物变化的过程和心理变化过程说明白,分析透即可。【点睛】古诗词鉴赏之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委婉含蓄、深沉隽永、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简练生动、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平字见奇、准确精练、色彩丰富……常见错误: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译文: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6、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解析】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糅”“智”“霜”,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7、例文①“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例文②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③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走进《边城》吧,你定会获得极美的享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50字左右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或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考生如果选择①,要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为“家庭聊天场景”,且要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第二,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三要表达明确的主题。考生如果选择②,首先要明确写作任务,即致敬疫情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其次要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最后力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考生如果选择③,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即“推荐阅读”;其次,必须要结合作品内容片段;最后要明确推荐理由。【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8、《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宝库,历来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人也很多。首先红楼中的很多诗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各种情况:其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准都极高,基本达到了对诗词的基本要求。再者,里面的回文诗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就拿林黛玉来说,我觉得当今社会正是缺少她这样的让人,以前读的时候很不理解她,觉得她很小气,甚至有点过敏。但随着社会经历和专业的积淀,觉得他才是那种思想单纯,善良的女子,小小年纪何必都想薛宝钗那样。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她那样,但最起码我们还需要一点自己的本色和单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题干要求“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考生可以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红楼梦》中的内容分析这些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如“饮食”,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贾母地位至高无上。贾府的晨昏定省、人情往来、大宴小宴、饮酒赏花、看戏打牌,都得围绕着这位“老祖宗”进行,林黛玉这一顿饭,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规矩;如“建筑”,《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绝对不能逾越,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孙女,是老祖宗的心头肉,但是她初次进贾府,也不能走正门,只能从西角门而进;王熙凤到贾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从后房进来。“角门”“后房”这些建筑称谓不同,象征的意义也各异,门的名称、方向,房子的位置,这些都是封建时代等级秩序的象征,可以说展现出秩序之美。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9、例文黑夜骑士,逆风前行亲爱的快递骑士们:你们还好吗?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黑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塔。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我们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大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个钟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又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快了些。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秉承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的人流都纷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当话尚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正确风向标。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们辛苦了!此致敬礼一青年学生2020年4月8日【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