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四处不给分。(4分)故得士A则谋不困B体C不劳D名E立而功成F美章而恶G不生H则由得士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在古代可以指店铺、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无,无论。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无”意思相同。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4分)译文:(2)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4分)译文:14.当有人询问使贤才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才增多?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答案解析】10.BDFH(“谋不困”“体不劳”句式一致,其后都应断开;“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都是由“而”连接的并列结构,中间不可断开。)11.C(“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无”是“没有”的意思,但“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中的“无”是“不会”的意思。)12.B(“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错误,根据原文“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可知,应是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13.(1)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2)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任用他,没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解析】(1)采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众”,使动用法,使…增多;“奈何”,怎么办;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2)采分点:“有能”,有才能的人;“举”,任用;“下”,使动用法,使…居于下位。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使贤才富裕、显贵,尊敬贤才,赞誉贤才;②使贤才拥有行使政令的权力。(答对1点计1分,用原句作答不计分)【解析】首先在文中找到有人询问使贤才增多的方法的相关内容,然后找到墨子的回答,最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第二段中“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由此可知,答案就在后面墨子所说的话中。如“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等,由此可知。【参考译文】墨子说:“现在治理国家的天子、诸侯、贵族,都希望国家富裕,人口增多,刑法和政治治理得好,然而结果是国家不能够富裕反而贫穷,人口不能够增多反而减少,刑法和政治不能够治理得好反而混乱,那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想要的,而得到他们所讨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治理国家的天子、诸侯、贵族,不能够以推崇贤才、任用有才能的人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因此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越多,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得到增益;贤良之士越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衰微。因此执政者要做的事,将在于如何使贤才增多罢了。”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将是怎么办呢?”墨子说:“譬如要使一个国家善于射箭和驾驭车马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显贵,使他们得到尊敬、赞誉,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和驾驭车马的人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更何况德行深厚、能言善辩、博学多才的贤良之士,他们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也必须使他们富裕、显贵,使他们得到尊敬、赞誉,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将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任用有德行的人,推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使是农业和工商业者,有才能的就任用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尊重他;如果积蓄的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敬畏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按德行安排位次,按官位从事公职,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因此官吏不会永远显贵,百姓不会自始至终卑贱,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任用他,没有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提拔公正正义的人,避开有私人恩怨的人,就像这话说的一样。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划得以成功;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恭敬慎重而警惕的;即使是农业与工商业者,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