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

阿拉伯帝国1.建立:7世纪初,①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2.统一:7世纪上半期,②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鼎盛: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4.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二、

奥斯曼帝国1.强盛(1)1453年,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2)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1)

最高统治者是③

苏丹⁠。(2)

经济繁荣,帝国控制了连接④

亚欧⁠的商路,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苏丹亚欧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

孔雀帝国a.兴起: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崛起于⑤

印度⁠北部,一度统一南亚大部分地区。b.结果:孔雀帝国衰落后,印度再度分裂。印度(2)

笈多帝国a.兴起:4世纪初,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b.统治: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⑥

藩王⁠,政令不够统一。(3)

德里苏丹国a.建立: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b.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重要职位由⑦

穆斯林⁠担任。藩王穆斯林2.东亚(1)

日本a.大化改新: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⑧

中央集权⁠国家。b.12世纪末,日本进入⑨

幕府⁠政治时期。(2)

朝鲜a.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b.10世纪初,王建建立⑩

高丽⁠王朝。c.14世纪末,李成桂改国号为⑪

朝鲜⁠。中央集权幕府高丽朝鲜

1.(2022·山东淄博高一期中)下面是某同学课堂笔记的一部分。其中文字描述的政权是(

A

)·在与唐帝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中取得了胜利。·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君主拥有独裁权力,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在世界性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独特的桥梁式作用。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笈多帝国D.德里苏丹国A12345678910111213142.(2023·浙江精诚联盟高一联考)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D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融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D12345678910111213143.(2023·河南南阳高一阶段测试)伊斯兰教纪元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把耶斯里卜改名为“麦地那”,发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号召,呼吁所有人打破过去部落、氏族的界限,放弃仇视,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做法(

D

)A.加速了宗教改革历史发展进程B.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形成C.推动了麦地那商业贸易的发展D.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开辟了道路D12345678910111213144.(2023·广东广州高一联考)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非穆斯林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这反映了奥斯曼帝国(

C

)A.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B.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伊斯兰教地位的衰落C12345678910111213145.(2022·甘肃张掖高台高一段考)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印度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B

)A.伊斯兰教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佛教B.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C.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实力弱D.穆斯林人口已经占印度人口的大半B12345678910111213146.(2023·浙江湖州高一段考)“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以上材料意在说明日本(

D

)A.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通过学习中国实现了制度、文化变革C.善于模仿、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D.不是简单复制别国文化而是适当改造D12345678910111213147.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根据考古发现,庆州(曾为新罗首都)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人们又在庆州月城附近的瓦窑遗址中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蔚山广域市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调露”“仪凤”和“上元”都是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B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仿效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B12345678910111213148.8世纪中叶,新罗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788年,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当时的新罗(

B

)A.民族意识淡薄B.仿效唐朝制度C.重视制度创新D.对外交往频繁B1234567891011121314

9.(2023·河北邢台高一段考)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文献进行翻译。柏拉图、托勒密等人的哲学、科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D

)A.推动了亚非间文化交流B.反对基督教在境内的传播C.传承了古希腊所有文化D.推行务实开放的文化政策D123456789101112131410.奥斯曼人接受伊斯兰教之后,就以“苏丹—哈里发”制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经济上采用拜占庭帝国完整的税收制度,宗教上构建了划分四种信仰臣民的“米勒特”制度,并吸收了欧洲的治理结构和方法。这种国家治理模式(

A

)A.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B.完全继承被征服地区的制度C.反映出奥斯曼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D.充分体现了政教分离的特征A1234567891011121314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地从中东各地前来,与伊斯兰教的基督教敌人作战。而信仰基督教的农民因受到不法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也大为不满,他们接受这些奥斯曼人,甚至向奥斯曼人欢呼致贺,将其当作把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救助者。这说明(

B

)BA.奥斯曼帝国矛盾重重B.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C.查理曼帝国分崩离析D.罗马天主教众叛亲离123456789101112131412.(2023·河南洛阳高一联考)由于伊斯兰教宣扬人人平等,规定主人必须善待奴隶,与奴隶同衣同食,所以在德里苏丹国时期,苏丹和穆斯林贵族通常会赋予一部分表现出色的奴隶一定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一部分奴隶被主人解除奴隶身份,晋升为军事首领、宗教圣人、手工业者、宫廷艺人或文人等。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D

)A.推动了南亚大陆的统一B.对种姓制度产生了冲击C.融合了东西方宗教文化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繁荣D123456789101112131413.(2022·河南平顶山高一期末)高丽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的贵族政治体制,进行了以国王为主导的儒礼制度建设,确立儒家礼法的君臣尊卑观念和宗法等级制,改变佛教一统的文化局面。此举意在(

D

)A.实现意识形态儒家化B.确立国王文化主导权C.改变佛教一统的局面D.强化王权和中央集权D1234567891011121314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他们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使节、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234567891011121314(1)(史料实证)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的先进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