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年月真题

0003720224

1、【单选题】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个伪命题的美学家是

黑格尔

杜威

A:

维特根斯坦

B:

马克思

C:

答D:案:C

解析:语言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

命题,美的本质问题无法用经验材料证实或证伪,因而是无意义的。P42

2、【单选题】下列关于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先有审美关系才有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

A:

审美活动是通过审美关系而建构起来的

B: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关系

C:

答D:案:B

3、【单选题】“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构成“霜叶”之美的物质因素是

线条

形状

A:

色彩

B:

音响

C:

答D:案:C

解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里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

丽;在满怀离别愁绪的崔莺莺的眼里则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这里秋

天的枫叶就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令人伤感醉心;在满腹忧国情思的戚继光眼里又是: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这里秋天的枫叶又呈现岀豪迈悲壮的色彩。

P61

4、【单选题】马克思说:“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

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这说明影响主

体审美趣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个人所处的家庭条件

个人的职业选择

A:

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

B:

个人的天赋资质

C:

答D:案:C

解析: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马克思说过,

“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

取决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P58

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审美理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自然天赋和资质

个人爱好和倾向

A:

家庭背景和交往

B:

人生修养和境界

C:

答D:案:D

解析: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主体的人生修养和

境界。P57

6、【单选题】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主观爱好和倾向

客观态度和立场

A:

总的原则和尺度

B:

人生理想与信仰

C:

答D:案:A

解析: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

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P57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美形态划分标准的是

普适性

统摄性

A:

历史性

B:

正统性

C:

答D:案:D

解析: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需要以下几条基本标准。第一,广泛性或普适性。第二,

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第三,历史性。P101

8、【单选题】在西方美学史上,优美演化为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这种现象发生在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A:

近代

B:

现代

C:

答D:案:C

解析:作为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所以在西方早

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

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所以,在近代崇高范畴出现以前,对美的

问题的探讨,其实大多是对“优美”形态的研讨,把优美作为狭义的美加以阐释。直至近

代,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随

着对崇高形态研究的深入,对优美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P110

9、【单选题】审美形态具有

贯通性

永恒性

A:

一元性

B:

主观性

C:

答D:案:A

解析: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

态的统摄性。P102

10、【单选题】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悲剧

喜剧

A:

荒诞

B:

崇高

C:

答D:案:C

解析:加缪的《局外人》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谬感受。P149

11、【单选题】《丑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

康德

A:

恩格斯

李斯托威尔

B:

罗森克兰兹

C:

答D:案:D

解析:1853年罗森克兰兹在《丑的美学》一书中明确提岀,丑虽然“不在美的范围之

内”,“但又始终决定于美的相关性,因而也属美学理论范围之内”。P137

12、【单选题】“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优美

婉约

A:

中和

B:

崇高

C:

答D:案:D

解析:崇高艺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自然和社会中雄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

为千古壮观”。这里他从外在形式上分析了崇高的内涵,也就是表现为语言的奔放、色影

的强烈、画面的雄阔、线条的粗犷等特点。P119

13、【单选题】在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感知

想象

A:

情感

B:

理解

C:

答D:案:A

解析:经过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长期探索,感知活动在审美经验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

公认。尽管各派美学家在美的本质等问题上存在着广泛的分歧,但他们都认为主体的审美

感受只有通过对于对象的感知才能够产生。正如美国当代美学家帕克所说:“感觉是我们

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究其原因,是因为感知活

动在一切经验行为中都处于基础地位,审美经验自然也不例外。P169-P170

14、【单选题】夏夫兹博里认为审辨美丑的能力依赖于

视觉器官

听觉器官

A:

内在感官

B:

外在感官

C:

D:

答案:C

解析: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

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P152

15、【单选题】屈原常以香草喻君子,这类现象被概括为

畅神

缘情

A:

比兴

B:

比德

C:

答D:案:D

解析:屈原在《离骚》中更是集中使用了这种艺术手法,比如他常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

喻小人,如此等等。P159

16、【单选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现的联想类型是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A:

关系联想

B:

创造联想

C:

答D:案:B

解析: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人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

也与此相关。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便是以此为基础。皎然在

《诗式》中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正是把比兴建立在事物外在特征和内在意义的

相似之上。P173

17、【单选题】审美感知体现了审美经验的

超越性

直观性

A:

非功利性

B:

功利性

C:

答D:案:B

解析: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成了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P163

18、【单选题】模仿说和表现说对艺术进行定义的角度是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起源

A:

艺术的功能

B:

艺术的存在

C:

答D:案:A

解析: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艺术有:1.模仿说。2.表现说。3.有意味的形式说。4.符号

说。P193-P194

19、【单选题】意象往往要借助于形式符号层的指示,才能在鉴赏者心中形成

感性的表象

明确的逻辑

A:

实存的物象

B:

纯粹的判断

C:

答D:案:A

20、【单选题】模仿说的合理性在于

始终肯定人的主体因素

始终抓住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A:

始终注重艺术的情感因素

B:

始终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

C:

答D:案:B

解析:模仿说在西方雄霸两千年,影响极大。其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

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因而把握到了艺术产生的源

泉。然而,其根本缺陷在于,一方面它把艺术本质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论范围,而

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

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21、【单选题】提出“诗意是表现心灵状态的”这一命题的理论家是

柏格森

克罗齐

A:

叔本华

B:

狄尔泰

C:

答D:案:A

解析:德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说:“诗意是表现心灵状态的。”P194

22、【单选题】在感性形态上与对象相似的意象类型是

兴象

仿象

A:

喻象

B:

抽象

C:

答D:案:B

解析:仿象。它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

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

仿真性上。P211-P212

23、【单选题】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的理论家是

布隆博格

英伽登

A:

汉斯力克

B:

海德格尔

C:

答D:案:B

解析: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则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

客体层。P207

24、【单选题】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意象的重建

意象的创造

A:

内容的理解

B:

形式的分析

C:

答D:案:A

解析: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

建。但这种重建,是受艺术家的意象创造所限制的。P214

25、【单选题】从历史上看,艺术天才是

不存在的

客观存在的

A:

与先天条件无关的

B:

C:

与后天实践无关的

答D:案:B

解析:艺术天才是客观存在的。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创造

的作品超绝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

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P202

26、【单选题】王国维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为“四育”的著作是

《论教育之宗旨》

《人间词话》

A:

《<红楼梦>评论》

B:

《宋元戏曲史》

C:

答D:案:A

解析: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在1903年8月第56号《教

育世界》上,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

育”。P233

27、【单选题】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学者是

鲁迅

朱光潜

A:

梁启超

B:

蔡元培

C:

答D:案:D

解析:蔡元培是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美学家,也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

学者。P231

28、【单选题】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A:

席勒

B:

苏格拉底

C:

答D:案:A

解析: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P234

29、【单选题】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了

“审美教育”的概念

“趣味教育”的概念

A:

“人格教育”的概念

B:

“寓教于乐”的原则

C:

答D:案:D

解析:将艺术陶冶心灵的作用与道德教育区别开来,对古罗马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

定的影响。P235

30、【单选题】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说明美育的特

点是

诉诸感性

强制性

A:

被动性

B:

无目的性

C:

答D:案:A

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审美活动的过程,就

是美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对人进行感化的过程。因此,审美享受的过

程就是美育的过程,而不是在审美活动之外利用审美对象进行有意识的教育。为着研究的

方便,我们通常在强调真、善、美的区别,实际上在现实中真、善、美常常是融合在一起

的,是互相促进、互为推动的。美育在积极地推动着认知和道德的发展和实施,但它本身

有着感化心灵、陶冶心灵的更高目标,而不只是推动认知和道德实现的工具。P242

31、【多选题】审美理想集中反映了主体的

生理需要

艺术修养

A:

审美趣味

B:

人生修养

C:

人生境界

D:

答E:案:BCDE

解析:审美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内在关联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

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

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主体的人生修养和境界。P57

32、【多选题】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

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超越

理想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A:

超验世界对经验世界的超越

B:

生活世界对艺术世界的超越

C:

真实世界对虚拟世界的超越

D:

答E:案:ABC

解析: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2)

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3)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33、【多选题】空间艺术主要包括

建筑

雕塑

A:

绘画

B:

音乐

C:

文学

D:

答E:案:ABC

解析:我们可以把艺术作品划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前者包括了音乐、戏

剧、舞蹈、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后者包括建筑、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P223

34、【多选题】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认为,审美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

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

A:

国家关系的和谐

B:

民族关系的和谐

C:

阶级关系的和谐

D:

答E:案:AB

解析:到了先秦儒家,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目的,则多指实现以下两种和谐:一为天

人关系的和谐,一为人际关系的和谐。这在《乐记》中点得尤其明显。《乐记》则把天地

的阴阳化生视为宇宙间最大的乐。“天地诉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乐记-乐

情》),乃说天以气育(煦)万物,地以形覆育(妪)万物。由此推及音乐对人的感化,

也与天地(包括阳光、水分和养料)覆育万物一样,使之生机勃勃,健康成长。这种以情

动人的音乐感化作用便是美育。在天人关系上,本来乐所表现的是天地之和,并“与天地

同和”。《乐记》首先认为,天地的自然相合,阴阳的有机统一,进而覆育万物,是人间

最大的“乐”,可促进万物随之生长、勃兴。而人作为天地整体中的有机部分,从本质上

与宇宙精神是一致的,是天地和谐的一部分。因此,人们作乐,首先就是为了体现天地之

和,并使人自身得到调节,从而“合同而化”。以这种天人关系为前提的人际关系,通过

乐化,可以调节人们的心理,使“刚气不怒”“柔气不慑”,从而达到一种异文合爱的和

睦状态,并使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P230

35、【多选题】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理解正确的有

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喜剧具有净化作用

A:

净化与美育无关

B:

净化是情感的陶冶

C:

借助怜悯与恐惧可以使情感得以净化

D:

答E:案:ADE

36、【简答题】简述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

答案:(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的实践概念。(2)马克思认为实践具

有生成性,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的生

活世界。(3)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37、【简答题】简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特征。

答案:(1)审美形态是历史生成的,许多审美形态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

(2)审美形态是在个体审美经验中生成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38、【简答题】简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答案:从人生实践的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

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它理应包含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

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它既包含有肯定性的一面,即对美的发现

欣赏,也有否定性的一面,也就是对于丑的揭露鞭挞等。(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

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

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①审美活动、审美主

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就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审美对象也

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分裂的孤立的对象,审美主体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永恒的人,丑

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之中。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

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对的,另一方面,对丑的揭露鞭挞也是

体现美的人生境界之一。③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

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④西方非理性主义心理分析等哲学的兴起,都为

丑进入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⑤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的审美成

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近代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

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

实基础。P140-P141

39、【简答题】简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1)第一阶段是观,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

意象。(2)第二阶段是品,指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经验,发挥想

象力,充实、丰富和发展意象。(3)第三阶段是悟,指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

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40、【简答题】简述艺术意象的虚拟性。

答案:(1)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

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2)艺术意象可以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的,甚至不

可能有的东西,不必是符合实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