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书笔记4_第1页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书笔记4_第2页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书笔记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一、书目简介《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作者张祖庆,2020年4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二、读书笔记近日,拜读完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要说是建议,倒不如说是祖庆老师的专业成长史。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好的书,就应该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看到那时的作者,甚至那时的自己。祖庆老师的书,就是如此。好汉不提当年勇,名师不提那年败。但在祖庆老师的著作中,这些素材都成为他笔下流淌的汩汩清泉,汇成真实的成长之河。这一点,在第一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我的听课史”呈现了祖庆老师“好课观”的演变:从好玩到有味,从行云流水到细节亮了,从诗意到真实……“好课观”的演变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演变。从初为人师的懵懂探索到学习之路的跌跌撞撞,我们何尝不是在万千世界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一隅?还好,我已经在“乱花迷人眼”的教学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我的仿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作为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而不断模仿、不断追求的经历。读着这段文字,内心不住感叹:这难道不是我当老师的头两年?那段时间,我痴迷于名师的课堂不能自拔:看邓剑东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推销从心开始》,我意识到习作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性;看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穷人》,我意识到教师魅力以及解读文本的重要性;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高山流水》,我领略到老师博古通今、诗情画意的魅力……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对我说:“彭老师,我怎么觉得你每节课上的感觉都不一样呀!好像不像以前那样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所有的“看似不错”不过是“空中楼阁”,画猫不成反类犬。个人认为,“我的磨课史”和“我的裸课史”最能反映祖庆老师的成长,应该也是祖庆老师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从最开始上公开课的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磨课磨到再也不想上,到后来直接大大方方上裸课,背后是祖庆老师对传统磨课说“不”的勇气,更是祖庆老师专业发展精深化的底气。记得第一次上区公开课的时候,我硬着头皮磨了7遍,加上正式上课,一共上了8遍。磨第一次的时候差强人意,磨第二次的时候感觉还不错,磨到第三次也还过得去,磨到第四次、第五次……感觉上课的已经不是我自己。这样的经历我有过两次。两次经历让我坚定了想法:以后磨课不过三。后来的公开课磨课,我一直恪守这样的做法,实践证明于我而言是正确的。“我的说课史”“我的评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专业学习的执著和韧劲。任何事情,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呢?但是要从会到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了。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看了祖庆老师的说课史和评课史,我冒出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专业,学得多了,练得多了,也就成了专业。“我的辩课史”呈现了不同人对语文的不同理解,这个“辩”有价值;“我的换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临机应变的智慧以及对真实课堂的追求;“我的败课史”是祖庆老师的教学反思,读起来有滋有味。看了祖庆老师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我仿佛也看到了职初的自己:还记得以前每看了一节公开课后都会拍手叫绝:这些老师怎么上得这么好?还记得以前看到那些专家名师们提出的“XX语文”模式,忍不住反问:怎么我就想不到?还记得以前看到哪位名师哪节课上得好而恨不得据为己有,结果东施效颦。还记得以前备课先上网,看看别人有什么好想法的日子……文字里的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