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妤”,还有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等,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妆造典雅,发型设计是“双环望仙髻”,是在史料基础上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妆容上使用的黛眉、斜红、莲花形花钿、桃花妆容,则还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女俑妆容。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由此观之,“苏东坡数字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的整理和研究。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始于颜值,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因为人们开发数字人,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使用。如在传统戏曲领域,数字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京剧领域已出现“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粤剧界已诞生粤剧数字人“小勤”,而“秦筱雅”则是秦腔数字人的代表。“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甚至还现身梅兰芳大剧院,并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60多年,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那一刻,数字人不仅复原了梅兰芳先生的形态、声音及面部表情,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的希望。数字人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是,数字人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内容生态是制约数字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即使只是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化身,也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比如,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为此中华书局专门建设了“苏东坡专题数据库”,并陆续开发了多个维度的“苏东坡主题知识图谱”。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可以生成各个维度的知识图谱,相当于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翻译成一张彼此关联的数据网络,并将其放进“苏东坡数字人”的脑中,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俞国林、王建《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文本二:面对多才多艺的“数字人”,有人开始担心:AI连极需创作能力的画画都会了,那还有什么是它们不能的?将来像记者、画家、作家等是不是要失业了?实际上,这种担忧大可不必。毕竟,人工智能的目的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创造出更大价值。人类科技的进步史,其实就是一部“代替”史。从机械帮助人类劳动,到电脑帮助人类收集、查询、筛选、整理、分析信息,这些改变本质上就是科技与生俱来的功能,也是它之于人类的意义。因此,人类也在不断地探索,力图以人工智能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60%的职业、3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的岗位有客服、秘书、翻译、会计、交易员,还有仅仅从事法律咨询的律师”。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取代”,谨慎而乐观地对待人工智能,而不是逃避,或者“回到过去”。因为,你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能够被Al替代的文字工作,大都具有重复性、有相对的标准答案、流程相对固定、有具体的规则。这是件好事,它可以极大节省一些机械的、重复的文案工作,把人的双手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不仅有利于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更有价值的东西。(摘编自《如何看待“数字人”的多才多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人的本质是虚拟人,集合了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往往多才多艺。B.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应用场景丰富,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C.“苏东坡数字人”这种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应用性,因而比纯学术研究更有价值。D.数字人技术不断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多个行业,有人担心像记者、画家、作家等将来有失业的可能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书局通过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图像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赋魂,从而实现了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B.京剧、粵剧、秦腔等戏曲领域的数字人尝试为原本依赖从和舞台的传统戏曲的振兴带来广阔的发展和无限可能。C.数字人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可促进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D.大类科技的讲步史,就是一部“代替”史,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终将取代绘画、写作等文化行业。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身着汉服的“艾雯雯”在国家博物馆上岗。她穿梭于国博各展厅,为慕名而来的全球游客介绍着国博140多万件馆藏文物。B.以“天好”为主角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圈粉无数,观众领略了即将失传的巾舞的无穷魅力,见识了传说中“反弹琵琶”的精妙绝伦。C.戏曲《四郎探母》遵循中国特有的审美文化,在服饰装扮上,“杨家将”穿明式官服,而“铁镜公主”踩花盆底、戴旗头,俨然是清代后妃的打扮。D.承载杭州深厚底蕴的亚运数字火炬人“弄潮儿”踏浪而来,以世界首创且科技感满满的方式点燃“钱江潮涌”主火炬塔,这出场成为亚洲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经典时刻。4.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类数字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的现象。5.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需要打造一个“数字人”,除了平时在各大博物馆提供讲解、导览服务,还要担任“文博虚拟新闻官”,跟随展览出海,传播中华文化。请结合材料概括打造该数字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答案】1.C2.B3.C4.①谨慎乐观的态度、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②立足文化本体,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5.①技术支撑、文化打底: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结合;②始于颜值、终于价值:能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③既要凝神、又要赋魂:既有好看的皮囊(外表),也要有丰满的灵魂(加强人工智能训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因而比纯学术研究更有价值”强加因果。原文“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是说二者的研究结果不同,没有比较二者的研究价值。并且由材料一第三段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赋魂,从而实现了”错误,未然变已然。原文是“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C.“数字人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法错误,有原文“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可知,选项范围扩大。D.“终将”错,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有人担心“AI连极需创作能力的画画都会了,那还有什么是它们不能的?将来像记者、画家、作家等是不是要失业了?”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四段的观点是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人们开发数字人,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使用。C.没有数字科技人,无法体现第四段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一“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和材料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武汉东的说法“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取代’,谨慎而乐观地对待人工智能,而不是逃避,或者‘回到过去’”可知,应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②由材料一“……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应立足文化本体,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可知,技术支撑、文化打底:材料一“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要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结合;②由材料一“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始于颜值,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因为人们开发数字人,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使用”可知,始于颜值、终于价值:材料一“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③由材料一“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可以生成各个维度的知识图谱……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可知,既要凝神、又要赋魂:材料一“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既有好看的皮囊(外表),也要有丰满的灵魂(加强人工智能训练)。(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倒流河贾平凹有一条倒流河,河北是两个镇,河南是三个镇。河北、河南的要往来了,没有桥,只有老笨的一条船,那就得去搭船,搭吧。搭船的人往船上来,老笨认得邻村的顺顺,顺顺头上新别了一个发卡,绿莹莹的像落上去的蜻埃。河南的樱桃已经开了,而河北,绒絮还在风里扯着。河北那是产煤的地方,到处都是些小煤窑。夜里如果有了流星,朝着流星坠落的方向去寻陨石,那峁呀梁呀下面会发现一个洞,洞斜着就钻进去了。这些洞差不多靠近某一个村庄,三里路或者五里路,路都是黑的。沟岔底的那个洞,和别的洞不一样,洞旁边搭了个棚,还种了一窝南瓜。因为有了一场好雨水,藤叶大如头,竞爬上了棚顶。下面坐着一伙媳妇,她们是来送饭的。罐子都是一样,罐子里的饭却不同。有的是红豆米饭,炒了土豆丝或烧了萝卜;有的是油泼的捞面;有的是四个杠头馍,全掰开了,夹了辣子酱豆和葱,还有一疙瘩蒜,说:我那人饭量大。立本年前就害上了胃疼,顺顺给他摊了煎饼,为了软和,煎时在面糊里多加了西葫芦丝,饼子都煎得不囫囵,她羞于给别人看,把罐子抱在怀里了,暖着热气。煤卖不动,而窑上事又不断,许多煤窑就关停了,或者廉价转售。从河北回河南的人多起来,或一脸灰黑,背着被褥卷儿,或拖家带口的,男人在前边走,妇女拉着孩子老撵不上。老笨很忙,夜里还得撑一次船。立本没有回河南,却谋划着和另一个人要把沟岔底的小煤窑买下来。两人回到河南来筹款,顺顺在新草帽上搓麻什给他们吃。立本把购窑的事说给顺顺,顺顺吓了一跳,不敢同意,立本就反复给她讲,现在的煤窑设备不行,又没有木支护,所以老出事故。顺顺想了想,说:我依你吧。就同意了。决定了买煤窑,那人出五十万,立本也要出五十万,而立本总共积攒了十万,还准备要修老屋的。立本去贷款,信用社不给贷,顺顺说:我给你过三十六吧。三十六是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岁数,河南的乡俗就是摆宴席,亲朋众友来相贺。立本的生日原本在腊月,顺顺却给他提前过,为的是能收一笔礼,还可以向亲戚们借钱。三天后,所有的钱都拿到手了,九十八万,顺顺又卖了要修老屋的一副大梁担,还有她的一双银镯子,共两万整数。账一笔一笔写好,账本装在一个盒子里,顺顺抱着盒子要放到屋梁上去,一只老鼠在看她,又担心老鼠会咬盒子,便把盒子用铁丝吊在梁上,铁丝上还加个旧电灯罩。有了自己的小煤窑,立本很辛苦,扩拓了坑道,加固了木支护,又新招了一批煤黑子,忙得不可开交。顺顺让老叔继续推销,自己也在窑上忙活,她办了一个大灶,媳妇们都不各自送饭了,省了的人手都运煤装车。她不愿意窑后的坡上只是野棉蒿,从河南挖了一棵桃树栽在那里,时常提了水去浇,希望能活。桃树真的活了,可顺顺一年下来,人瘦了一圈,再穿那件红底碎花衫,又宽又长,衣不附体,风一吹,大家都说:你要上天呀!不觉得就春节了,回到河南,立本说:初五把亲戚都召来吃顿饭吧。饭菜吃了一半,立本给各位敬酒,却说这一年窑上的煤依然卖不动,还伤了三个人,总之,是赔了。亲戚们七嘴八舌议论了半天,都是不再缴钱了,怨恨自己当初发财心切,不该听立本的话。顺顺的娘家人再不和顺顺往来,顺顺的眼泪流到了正月十五。仅仅是过了四个月,谁也没想到,窑上的煤突然卖得快了,而且价格越来越高,已经用不着去推销了,拉煤车在每一个窑前都排队,还是现金交易,来人提着一口袋一口袋的钱。立本觉得奇怪,顺顺更是要呆了,晚上关了门,两个人在炕上数钱,手指头把嘴里的唾沫都蘸干了,还没数完。于是,立本谋划着再买几个窑,可跑了几个地方,窑都涨了价,是以前的五倍,而且第一次去问一个窑五百万,过了几天,又成了八百万。等到下了决心再去买吧,已经是一千二百万了。立本当然掏不起这么多钱,回来就喝酒,发酒疯,顺顺劝他,他踢凳子,把凳子腿都踢断了。顺顺说:你疯啦?立本说:煤疯啦,河北疯啦!河南的人又多往河北跑,跑得像一窝蜂。老笨撑船的次数比往常多了五趟,就让儿子在岸边搭了个茅屋,杷被褥拿来,也支了锅灶,基本上就不回家了。河北的矿区现在成了一个新的镇,四面八方的人全来讨生活,求发财。立本从镇街上走过,许多人都问候他,尤其河南来的人更希望能在他的公司寻个活干。之后,立本在省城的大医院经过确诊,患的是癌症,很快就做了手术。手术是傍晚开始做的,顺顺在手术室外的椅子上坐不住,跑到楼下的花园里哭,哭到天黑。顺顺也就在省城买了房,出院后在新房里伺候立本。伺候了半月,立本就让顺顺回河北料理公司的一摊子事,顺顺不愿意回去,立本必须让她回去,顺顺就雇了保姆,让司机也留下,她回到了河北。顺顺在月底的一次电话里告诉立本,有十多个公司的窑已经关停,是不是咱们的窑也关停了,或者先关停一个,因为卖出去一吨就亏本一吨,既然亏本就不卖了,既然不卖了就不挖了。立本却在电话里说:不能关停!我不是病也一天天康复吗,挖,继续挖!两个窑就继续生产,煤堆了那么大的一堆,又是一堆。公司的钱没有进的,只是每日投入,所有的钱都变成了煤,堆得沟岔里到处都是煤。倒流河上的船还在撑,船千疮百孔了。过河的人说:老笨呀,你真要换换船了。老笨说:是该换换了。过河的人说:那怎么不换呢?老笨说:政府说修桥呀修桥呀,这几年了也没见修起来,我能换得起吗?过河的依然很多,是河南的去河北的少,河北的回河南的多。三天四夜的雨冲走了所有的煤,河里涨了水,波涛满河满船,船不能撑了,河北岸崖上还聚了好多人,他们要回河南,大声叫喊:船过来哟——老笨!看着船停在那里,船上没有了老笨。老笨也没有在茅屋,茅屋三个月前就拆了,他在村里的老屋睡着,做了个梦,梦见到了一大筐的鸡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塑造农村妇女的群体形象,写她们精心为丈夫准备家乡味道的饭菜,展现农村的日常生活状态,富有生活气息,使故事更加真实。B.写政府说要修桥,可“几年了也没见修起来”,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政府无力承担修桥的费用,借老笨之口批判政府的不作为。C.写河北煤炭经济火热,“煤疯啦,河北疯啦”,往河北渡河的入增多,老笨就带着被褥住在渡口不回家,可见老笨的视财如命。D.写顺顺的娘家人因为煤窑赔钱再不和她往来,“顺顺的眼泪流到了正月十五”,“眼泪”说明顺顺发现立本的利欲熏心,意识到将来挣对的钱都会化为泡影。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河北气候恶劣,及“到处是小煤窑,路都是黑的”的特殊地理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B.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方法和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顺顺勤劳贤惠、坚强包容的形象特点。C.小说通过一河两岸的生命景象,以老笨撑船为线索,将乡村的人与事、人生的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D.小说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风吹沙般粗粝的乡土腔调,一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作者所构建的独特陕南疆域情境之中。8.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蕴含丰富的信息,透露着文章的神采和旨趣。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倒流河”的意蕴。9.贾平凹在《倒流河<创作谈>》中说,世事变化无常,而人性里的东西却恒定着,不管折腾和不折腾,结局似乎都是一样,人生的主题总透着凉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凉意”的理解。【答案】6.A7.B8.①指河流横跨河南河北两地的自然地形。②以立本、顺顺和老笨为代表的“河南”“河北”两地乡民的故事围绕倒流河展开,蕴含社会的浮沉变化(写人物命运波折起伏、回到原点等也可酌情给分)。③在逐利的时代里,人们在生活的河流中挣扎、救赎,回到可以疗伤的故土,表达作者对传统乡土不舍的眷恋情怀。9.①利益的诱惑让不安分的乡民开始走出传统的生存模式,开启人生的逐利时代,乡民身上的纯朴、要强、上进转变为狡黠、虚荣、扭曲等等,是社会层面的悲凉。②立本抓住经济的风向,把煤变成钱,又因经济危机“所有的钱都变成了煤”,又回到原点,是投机倒把者最终都拗不过时代的宿命的悲凉。③顺顺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勤劳,但是对丈夫盲目地言听计从,让人对她又爱又恨,这是当代女性的悲凉。④老笨是中国传统乡民的缩影,他老实、本分、孱弱,是“河南”“河北”的摆渡人,也是立本、顺顺的摆渡人,是“悲凉”的见证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借老笨之口批判政府的不作为”错,应是“借老笨之口传达出无奈之情”。C.“视财如命”错,老笨甘当河南河北两地的渡手,体现老笨“勤劳善良”的特点。D.眼泪不能体现顺顺内心的觉醒,因为顺顺是个一味顺从丈夫的农村女性,在文章最后写道她明知经济不景气还听丈夫的话让煤窑继续挖煤。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无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小说塑造顺顺的手法就是正面写她的肖像、动作、心理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要由浅入深,逐层分析。①从浅层含义看,文中说“有一条倒流河,河北是两个镇,河南是三个镇”,可见“倒流河”指河流横跨河南河北两地的自然地形。②小说围绕“倒流河”写了几个人的故事,立本和顺顺是夫妻,立本原本在河边的煤窑干活,后来和另一个人搭伙买了一个煤窑,自己挖煤,开始赔钱,后来发财了,再后来立本得病做手术,他们的煤窑不顾市场行情继续生产,赔了很多钱,煤也在大雨中被冲没了,两人的生活又回到原点。而老笨是撑船人,在河北干活的河南人回家都要过河,老笨在煤窑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撑很多趟,后来船已经千疮百孔了,但政府没钱修桥,老笨的船也换不起,加上大雨让河水爆满,没法撑船了。总之,以立本、顺顺和老笨为代表的“河南”“河北”两地乡民的故事围绕倒流河展开,蕴含社会的浮沉变化(写人物命运波折起伏、回到原点等也可酌情给分)。③立本为了挣钱不惜的贷款,借钱也要买煤窑,也曾经辉煌过,但最后市场不景气,煤卖不出去,他还坚持生产,结果煤都被大雨冲走了,他又一无所有了。其他的人在煤窑干活,最后还是只能回到故乡河南。“倒流河”象征着在逐利的时代里,人们在生活的河流中挣扎、救赎,回到可以疗伤的故土,表达作者对传统乡土不舍的眷恋情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①河北的煤窑挣钱的时候,河南很多人都去那里打工挣钱,利益的诱惑让不安分的乡民开始走出传统的生存模式,开启人生的逐利时代;顺顺为了帮立本筹钱,甚至想出了提前过生日收礼金的办法;立本为了钱,自己做了手术还不让关停煤窑,乡民身上的纯朴、要强、上进转变为狡黠、虚荣、扭曲等等,是社会层面的悲凉。②立本趁着煤窑不挣钱到时候,抓住经济的风向,和另一个人一起买了煤窑,熬过了最初的艰难,煤窑开始大把挣钱,把煤变成钱;后来立本做了手术,让顺顺去看着煤窑,生意不好也不让关停,煤堆的到处都是,最终让大雨都冲没了,立本又因经济危机“所有的钱都变成了煤”,又回到原点。这样的“回归”是投机倒把者最终都拗不过时代的宿命的悲凉。③顺顺是立本的妻子,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勤劳,比如立本有胃病,她就给他摊煎饼吃;立本要买煤窑,顺顺感到吃惊,最后还是说“我依你吧。就同意了”;立本生病,顺顺看煤窑,发现别人都关停了,但立本不让她关,她就接着生产。顺顺虽然是个好妻子,但是对丈夫盲目地言听计从,让人对她又爱又恨,这是当代女性的悲凉。④老笨是撑船的人,是中国传统乡民的缩影,他老实、本分、孱弱,河南人到河北的煤窑去做工,要坐他的船,立本的生意好的时候“老笨撑船的次数比往常多了五趟”,煤窑生意不好的时候,“过河的依然很多,是河南的去河北的少,河北的回河南的多”,他是“河南”“河北”的摆渡人,也是立本、顺顺的摆渡人,是“悲凉”的见证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劝学》)文本二: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睃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觚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①。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醴郁②,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节选自韩愈《进学解》)[注释]①苴(jū):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罅(xià):裂缝。皇:大。幽:深。眇:微小。②沉浸釀(nóng)郁:沉浸在内容醇厚的古籍中。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断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其字形像四只手抬着一副坐轿,本义指抬、举,引申指车,文中的“舆”指的就是车。B.“假”字原作“叚”,意为“非原本的”“借的”,文中解释为“借助”。与蒲松龄小说《狼》中“乃悟前狼假寐”中“假”的意思相同。C.晷:日影、日光。焚膏继晷的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现在用来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D.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与现在所说的“博士”意思并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第二段连用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日”字的使用有力地回应了开篇的观点。B.文本一第三段进一步论述学习的作用。将“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这里的“学”应该指利用外界事物,从生活实践中学习,从而改变人性“恶”的本质。C.文本二首先假设国子先生教训诸生,引出全篇的议论:当今“登崇睃良”,有司明而公,业精行成,必能获选,学生们应努力进学。表明只要学生努力进学,必能得到朝廷重用。D.文本二第二段是学生对先生“进学”教诲的反驳,本段借学生之口,讥讽执政者贤愚不辨,大材小用,抒发作者不被重用反遭贬谪的愤愤不平之气。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4.文本二中“诸生”是从哪几方面赞扬“国子先生”的?【答案】10.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11.B12.C13.(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行为没有过失)了。(2)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14.①治学之勤恳;②儒学的功绩;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有幸而获选”,“而”字表因果,连接前后两部分,中间不断开,“获选”后断开;“诸生业”是偏正结构,作主语,其前断开;“患……”“无患……”意思相对,中间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借助车马的人。B.错误。借助;假装。句意: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C.正确。D.正确。现在的博士是一个学位称呼,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历的学位,是最高级别的学位。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表明只要学生努力进学,必能得到朝廷重用”错,“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意思是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但并未说选项中的意思。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见识。(2)“不见信于人”,被动句;“跋前踬后”,进退两难;“咎”,指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可知,治学之勤恳;②由“觚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可知,儒学的功绩;③由“沉浸醴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可知,文章的境界;④由“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可知,为人的成功。参考译文:文本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文本二: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里中女(唐)于溃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徒惜越娃①貌,亦蕴韩娥音②。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拋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越娃:指西施。②韩娥: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15.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中女》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以“池鱼”比“桑女”,以“海水”比“华堂”,自然贴切。B.句式结构上,《里中女》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与《苯莒》写法类似。C.《插秧歌》精确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表现农事紧张忙碌。首联用白描勾勒图景,颔联用比喻传达精神。D.《插秧歌》后四句写一家老小播种结束也不得休息,要照管秧苗、鹅儿、雏鸭,借对话展现情态。16.两诗均写劳作,而《里中女》以对比揭露现实、表达情感,试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D16.写生活状况对比、外貌形象的对比、桑下女处境与内心的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巨大、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掠夺压榨的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作者的不平与无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一家老小播种结束也不得休息”错,“莳未匝”是指田里还没有裁插完毕。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题干明确了是对比手法,找出诗歌中的对比,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和作用。生活状况对比。五、六句中“苦机杼”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鸣杵砧”的“鸣”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揭露了贫富差距之大。外貌形象的对比。作者以“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满髻钗黄金”。这些装饰品正是从千万个“桑下女”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处境与内心的对比。诗歌以“越娃”(西施)“韩娥”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双明眸”,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珠玉不到眼”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桑下女貌美好音而湮没无闻,却有纯洁质朴之心。而这又是由不见珠玉的处境导致,表现作者的不平与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积累的必要性。(2)韩愈《师说》中剖析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诗词中常用鸟和鱼来绘景抒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位卑则足羞④.官盛则近谀⑤.鹰击长空⑥.鱼翔浅底(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跬”“至”“谀”“鹭”“鳜”“羁”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但是当他绝望地感觉到自己无法理解这本巨著时,热忱很快便消退了。①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阅读一本书造成的。但还不止如此,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读懂自己所挑选的第一本书,用不着再读其他相关的著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__B_,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②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你如果先读前一位的作品,他可能会帮助你了解后人的作品。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③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④我们说过文章的脉络有助于找出共识与主旨,诠释字义与句子。而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⑤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书藉。尤其是阅读哲学书时,因为哲学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在小说与戏剧中,这就比较不重要了。如果真是好作品,可以单独阅读。18.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19.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B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19.①去掉“造成”:②“你”和“如果”互换位置;④“诠释字义与句子”与“找出共识与主旨”互换位置。【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需要理解下句中的“他”是谁,后面画线句中有“一般人”,由此可知,“他”应指“一般人”;再理解“绝望”,由“无法理解这本巨著”“热忱很快便消退了”可知要填的是: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B处,由“不只是”可知此处应有“而且”,再理解后面的“这”,由“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等内容可得出“写作顺序”的内容,可填: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掉“造成的”。②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如果”应该方到“你”之后。④语序不当,“找出共识与主旨,诠释字义与句”顺序不合逻辑,从字句到主旨,应有逻辑顺序,“诠释字义与句子”与“找出共识与主旨”互换位置。(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门外是刑场,此处的东门桥是全县唯一的一座铁板桥,桥南桥北水位落差很大,河水倾跌下来,声音很吓人。当地人把这座桥叫作掉魂桥,说是临刑的犯人到了桥上,听到水声,魂就掉了。李小龙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铁板桥了。他的脚板踏得桥上的铁板当当地响。天骤然黑下来了,雨云密集,天阴得很严。下了桥,他就掉在黑暗里了。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到一条灰白的痕迹,是马路;黑乎乎的一片,是稻田。好在这条路他走得很熟,闭着眼也能走到,不会掉到河里去,走吧!他听见河水哗哗地响,流得比平常好像更急。听见稻子的新秀的穗子摆动着,稻粒摩擦着发出细碎的声音。一个什么东西窜过马路!——大概是一只獾子。什么东西落进河水中——“扑通”!他的脚清楚地感觉到脚下的路。一个圆形的浅坑,这是一个牛蹄印子,干了。谁在这里扔下一块西瓜皮!差点摔了我一跤!天上不时扯一个闪。青色的闪、金色的闪、紫色的闪。闪电照亮一块黑云,黑云翻滚着,绞扭着,像一个暴怒的人正在憋着一腔怒火。闪电照亮一棵小柳树,张牙舞爪,像一个妖怪。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坚强,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B.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C.“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D.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21.文中的叙述人称由“他”转换成“我”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2.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D21.①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增加真实感和现场感;②转换为第一人称是为了更直观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③人称的转换使得行文富有变化,表达更灵动。22.①拟物。把黑云当作某种动物来写,表现天气的恶劣;②比喻,把黑云比作一个暴怒的人,形象的写出暴雨来临前天空的可怕,表现了李小龙的勇敢。【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A.是总结上文;B.是话题的转移;C.是声音的中断;D.是解释说明。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人称变换及作用的能力。“他”是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我”是第一人称,带有主观色彩。①从文中来看,写的是李小龙独自走夜路,采用第三人称描写他细腻的感受,比如“他听见河水哗哗地响,流得比平常好像更急……他的脚清楚地感觉到脚下的路。一个圆形的浅坑,这是一个牛蹄印子,干了”,就在此时,突然插入“谁在这里扔下一块西瓜皮!差点摔了我一跤!”,转换成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增加真实感和现场感;②“差点摔了我一跤”就是当时人物的心理,转换为第一人称是为了更直观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③同时,叙事由第三称转换为第一人称,使得行文富有变化,表达更生动、更灵活。【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闪电照亮一块黑云,黑云翻滚着,绞扭着”,“翻滚”“绞扭”是活的的动物的动作,这里用来写黑云,是把黑云当作某种动物来写,属于拟物手法。黑云的扭动、翻滚,加上闪电,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