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康德卷)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康德卷)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康德卷)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康德卷)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康德卷)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民为邦本”源出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民惟邦本”一般习惯引作“民为邦本”。这篇文字根据《书序》的介绍是大禹的孙子夏王太康因为无德而失国之后,其昆弟五人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诚、抒发怨愤之情,作歌以讽喻的文章。虽说这一训示不一定都是夏禹的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殷商时期,中国人处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多神崇拜转变的时期,人们祭天地、星辰、日月,祭鬼神,此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并且将其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因此周王称“天子”,是受了“天命”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体会到《尚书》中所讲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从而对“天”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而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败,礼乐崩坏,原来维系着周王朝统治的封建制、宗法制纷纷崩溃,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本身能力和地位的肯定使得民本思想进一步变化,更加强调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作用.因此,有了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消解了“天”的神圣性。与此同时,各国并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让一部分君主和大臣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发生转变,感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在统治过程中加强了对民生的关注。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和思想争鸣过程中,从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爱民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出现,消解了“天”“天命”的神圣性,使得中华文明走向了不同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使得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构成了中国文化特色之一。(摘编自赵璐璐《民为邦本:中国的民本思想及其恒久价值》)材料二:杜甫民本思想有着不同于孟子的特珠角度,孟子谈民本,是站在谋臣的位置上,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在孟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论及民的重要性和申说仁政的各个具体方面时,他经常对君王重复的一句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告诉君王,你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达到无敌于天下的目的。这样看来,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无敌于天下”,他的民本思想只不过是谋臣为了让君王达到这一政治目的而献上的良策,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所谓民本亦可以视为一种“牧民”之道。杜甫固然也以臣的身份谈民对于国、对于君的重要性,但长期困苦生活的特殊境遇更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杜诗更多的是从民的角度为民请命,呼唤民本。杜甫将“请为父老歌”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希望在诗作中表达黎民的心声,像《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诗就是为民而歌的代表作。在杜甫表达民生疾苦的诗歌中,他全然没有孟子那种儒家士大夫不动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是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这句句“安得”,声声“谁能”,是身处社会现实之中,欲救民于水火而不得的杜甫的无助但又焦虑的血泪之声。孟子认为儒家理想的人生态度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他的民本思想也仅仅要求统治者在“达”的境遇下能想到施恩于民。然而,杜甫一生不论穷达,都执着固守着“兼善”之志,将济世安民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孟子做到的仅仅是“达”时推己及人,而杜甫却做到了“穷”时舍己为人。在爱子夭折的极端伤痛中,他想到的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在风雨交加、寒瑟难眠的长夜中,他高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使杜甫的民本思想达到了一般儒士难以超越的高度,也使杜诗在千载之后仍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儒家传统观念要求“臣为君讳”,虽然承认诗可以“怨”,但也指出应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杜甫在诗作中常常打破这些训条,面对昏庸无道、一意孤行、置民生死于不顾的君王,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要为民请命,他做的远比孟子更大胆、更无畏。杜甫称自己是“嫉恶怀刚肠”“疾恶信如仇”。他敢对朝廷大胆责难:“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其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无畏。(摘编自冯建国《论杜甫的民本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为邦本”源自《尚书》,原是大禹对其孙子太康训诫的话,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B.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对“民”的认识加深而形成的。C.君王与杜甫民本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而后者是看到了人民的疾苦。D.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当中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都是出于功利性政治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本思想虽然产生于夏朝,但是到周王朝打败商王朝,人们才有更深刻的认识。B.随着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周王室对于“天”的崇拜也随之产生动摇。C.周王受“天命”统治天下,与西方传统“君权神授”,都是为了强调王权的神圣。D.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漫长,至孟子真正形成,至杜甫才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项是(3分)A.汉代董仲舒说:“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B.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C.宋代朱熹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D.清代黄宗羲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4.孟子与杜甫的民本思想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作答。(4分)5.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结合材料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表述,找出支撑这一论断的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白采朱自清①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个人,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体诗词稿,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茫然若失了一会,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惨酷了些——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②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③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李芳将他的诗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正在这时,平伯转来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无消息。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解,听之而已。④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给我看。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觉得大有意思。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平伯大约也告诉了他。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但现在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⑤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有一次谈起白采,他说他姓童,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的一间亭子间。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间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里照的。又从他的遗札里,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故,也未可知。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得和他见了一面。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这一天,学园的朋友说白采要搬来了;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他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别。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就是最后的一面呢!⑥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我得此小影,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这回来到立达学因,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已经删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留在箱子里。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有删节)文本二:①近代散文早已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②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那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能近取譬”罢了。③上面所说的两种特质,朱先生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④最后,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摘自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有删节)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①段中“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表达了对白采惨死于船中的震惊和痛心,也表达了作者因杂事而未能完成对其诗歌评价的歉疚。B.文本一第②段中“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既表达对白采不愿让人知晓自己身世的遗憾,也表达了对其不为人理解的同情。C.文本一最后一段作者“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因为误解白采而产生的深深自责之情,同时也表达着自己因无法向其致歉的遗憾。D.文本二最后一段“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指的是朱自清散文叙写的是生活中细小乃至琐屑的小事,但却表达着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详细地叙写白采留在立达学园的遗物,一方面是为了表达睹物思人的悲凉,同时也是为了引出后文给白采的诗写评论的叙写。B.文本一将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李芳诗集出版侧面表现了白采的仗义,“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侧面表现白采的诗意。C.文本二通过“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以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学理论说得生动形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D.文本一第⑤段中叙写了延陵夫妇的话语和居所,是因为访白采不遇,只有以实写虚,从而见白采的为人,是文本二所谓“能近取譬”的明证。8.文本一第④段写到“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白采“有趣”在作者的笔下也有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9.文本二第①段说近代散文“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宜情达意的语言符号”,这在文本一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公资颖悟,自童孺力学,嶷然如成人。弱冠,有声场屋间,四赴庭试。贞佑兵兴,家业荡尽,以世故试补御史台掾。汴都下,北渡,侨居成安县,故相史公开府真定,闻其名,聘充经历官。乙未,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军士多避役亡去,获必戮以厉余者,公极言其不可,后配之穴城而已。光州下,革山农民团结为固,开府令攻之,公曰:“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从之,皆相继来降,全活者不可胜计。板荡后,民耗弱不任差役官从胡商货子钱以充贡赋谓之羊羔利。岁久来责所负,有破产不能偿者,公言于开府,请于朝,止一本息付之。升真定府参议,兴滞补弊,多所裨益。由是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矣。岁丁未,王遣使来召,问曰:“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公曰:“典兵者,军无纪律,专事残暴,所得不偿其失,害固为重.若司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蠹亦非细。”王默然良久曰:“然则奈何?”公曰:“莫若更选族人之贤如口温不花者,使主兵柄,勋旧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公在朔庭期年,每进见,延访圣贤道德之奥,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详明切直,多所开悟。故呼字赐坐,赉锡之礼殊渥。至元五年春,起公侍御史,辞不拜。有言沿边将校冒代,军士虚耗廪币者,上怒,敕使按治,仍以其事谕公陈奏,公奏曰:“在昔将校备尝艰阻,与士卒同甘苦。今年少子弟袭爵,或以微劳进用,岂知军旅之事乎!致朝廷遣使覆按,此省院素失约束耳。若悉痛绳以法,则人不自安。今但易其部署,选武毅有才略者任之,则军政自新,时委风宪官体究,庶革其弊。”上曰:“可徐行之.”(节选自《元朝名臣事略》)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民耗A弱B不C任差役D官E从胡商F贷G子钱H以充I贡J赋K谓之L羊羔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场屋,指封建时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作科场,也引申指科举考试。B.团结,文中指集结,与“团结一致”中“团结”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一致。C.胡商,胡常用作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泛称,来自这些地方的商人通称胡商。D.宰,指主管,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的“宰”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德辉天资聪慧,从幼年时期就奋力学习,曾四次参加皇帝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后因为家世补任御史台官。B.张德辉在前宰相史公开设的府署中担任经历官,受到史公的倚重,他多次向史公进言,获得史公的认可。C.张德辉认为当时统领军队的人军纪不严,行事残暴,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主张任用口温不花来管理军队。D.对于戍边军官冒名顶替和士兵空耗国家财富的情况,张德辉并不主张严惩,建议更换部署,重新选拔人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乡民为自保计,当以祸福开谕,如或旅拒,加兵未晚。译文:(2)故呼字赐坐,赉锡之礼殊渥。译文:14.前人评价张德辉“以实惠及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张德辉是如何“以实惠及民”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夫台苏轼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俜.[注]本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冬,此前诗人回四川眉山葬母,守丧甫毕,便在朝廷的催促下与苏辙、苏洵经长江南行返京。作者曾在《望夫台》题下自注:“在忠州南数十里。”《郡国志》载:“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久乃化为石。”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随江流宛转在船上远望望夫石所见到的情景。B.千百年来望夫石前船去船来,忙忙碌碌,都未曾因为望夫石而停驻,这让诗人倍觉伤感。C.众多沿江而下的过客就如浮萍一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其中也蕴含诗人的身世之感。D.诗歌尾联想象山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在望夫石上,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表达空间。16.诗歌末句的“空”字和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的“空”字意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首先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正面设喻打开话题,从而引出了“_____,”的观点。(2)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李白借酒浇愁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曹操《短歌行》中自问自答的诗句“__________?”聊以抒怀。(3)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霜林枫叶常是古代诗词中营造意境的物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題共3小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甲】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作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青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①。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②的字眼们。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乙】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下列四个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最不相同的是(3分)A.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B.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C.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D.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20.文段中甲、乙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转折复句,但偏句与正句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新发现的香料,特别是来自印度的黑胡椒将15世纪欧洲富人们的味蕾迷得神魂颠倒,不过①,因为威尼斯一直垄断着这种香料的贸易。为了打破垄断,寻找一条便宜的路线到达香料之都印度,西班牙君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支持了哥伦布的航行。当哥伦布首次登陆时,他自以为到达了心中的目的地,于是就将这些岛屿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②,却发现当地人把一种红色果实放到食物中,他们称之为“阿吉”(aji)。哥伦布认为③,于是将其命名为西印度群岛胡椒,并带回了西班牙。我们今天称为辣椒的植物在那时的新大陆十分常见。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辣椒是在7000年到4500年前被培育出来的,不过科学家们认为野生的原始辣椒在人类到达中美洲和南美洲之前就已经在那里生长了,它与黑胡椒之间没有任何植物学上的联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述辣椒传入欧洲的经过。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有记者在采访作家铁凝时问道:“您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对生活保持最直接的接触?许多专业作家去体验生活,有时也不会写出好东西来。”铁凝回答说:“每个作家的情况不一样,我觉得应该把‘体验’去掉,因为‘体验’本身就有做作、演戏的成分,应该是去生活。一个作家尽可以去表现生活中的表演,但一个作家不能表演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大禹训诫其后代,并非专指训诫太康。2.C。A,夏禹的训示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不能得出产生于夏朝的结论。B,对“天”的崇拜产生动摇与对“天”与人关系认识的深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原文说的是杜甫的民本思想达到了“一般儒士难以超越”的高度,并非所有人难以超越。3.A。董仲舒的观点是效法先王,实现改制作乐,讲的是君王如何治理天下。4.①立场与位置不同:孟子站在谋臣位置,从帝王治国方略的角度谈民的重要作用;杜甫虽为臣,但更多站在 民的立场为民请命,呼唤民本。②际遇与处境不同:孟子是基于“达”时施恩于民,有一种儒家士大夫不动 于心的雍容姿态;而杜甫不论穷达,都固守“兼善”之志,怀着强烈的焦虑为百姓呼号呐喊。(每点2分,共4分)5.①从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历史看,人民群众具有改朝换代的武装力量。②从生产力的发展看,人本身能力和 地位,以及主观能动作用需要肯定和突出。③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 ④诗文里有呼唤民本的强烈的感人力量,也有杜甫那样的读书人具有的为民请命的勇气和胆量。(一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6.C。自责不是因为对白采的误解,而是因为自己的计较。7.C。A“为了引出后文给白采的诗写评论的叙写”无依据。B李芳诗集出版不是侧面描写,桌椅也不能表现白采的诗意。D既不是“以实写虚”,也非“能近取譬”。8.①对人真情到执拗。为了李芳的诗集出版,去信催促,甚至借所写小说讥讽。②既掩藏自己又关注别人 对自己的评价。他不愿和人谈及自己情况,但又催我写文章以期了解“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③对人既冷又热。面对我长信辩解,他“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较为冷漠,但是却一直将长信留在箱子 里,而且删改了小说中“讥讽我的话”。(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9.①所选取的材料是充满生活意味的日常小事。无论是来信还是给“我”寄来一张小影,这些事情都寻常而琐 屑,但意义深远。②表达人世间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所写的白采是普通的人,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③语言自然,文风朴实。文章表达的情感浓郁,但是语言却以淡雅自然,叙事无波无澜,自然中透出平和。(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给分)10.D、H、K。11.B。感情色彩不一致,文中“团结”是中性词,“团结一致”中“团结”是褒义词。12.C。不是直接任用口温不花,而是选用像口温不花这样的族中贤才担任。13.(1)这是乡里百姓自保的策略,当用什么是祸患什么是福气的道理来启发劝说他们,如果聚众抵抗,再用 兵也不晚。(每个分句1分,共4分)(2)所以大王称呼他的字赐给他座位,赏赐的礼物特别优厚。(每个分句2分,共4分)14.①进言开府放宽对避役逃亡军士的惩处。②劝说开府以祸福之理晓谕聚集抵抗的荜山农民,使之得以保全。③建言开府向朝廷请示等额本息偿还高利贷。④向大王建议让勋旧主掌民政,减轻税负。(一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15.C。“沿江而下”错,从颔联“船去船来”可知,此处的“过客”应理解为“沿江往来”。16.①意思不同。王诗“空”字意为空旷,本诗“空”字意为徒然、白白地。②意境不同。王诗“空”字营造了 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本诗“空”字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③情感不同。王诗“空”字传递出诗 人内心的恬淡安逸,蕴藏着诗人超然物外、归隐恬适的情怀;本诗“空”字传递出诗人对“望夫石”的同情, 暗含诗人丧母的哀痛和对母亲的思念。(每点2分,共6分)17.(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8.①哀而不伤②老气横秋(每空1分,共2分)19.B。B标示着重强调的内容。其他项标示具有特殊含义。20.①甲句前偏后正,是正常语序,语义重心在“不老”上,很好地承接前文“阁下并不老”,并统摄下文对“显 着年青”原因的解释。②乙句前正后偏,是倒装句,语义重心落到“它也许是个神猫”上,强调此特征更能 体现作者对该猫的厌弃。(每点2分,共4分)21.①价格也十分高昂②并没有在那儿发现黑胡椒③它与胡椒肯定有所联系(每处2分,共6分)22.哥伦布为香料寻找新航线,却误把美洲当印度,并以为那里所产的“阿吉”与黑胡椒有联系,因此将其带回。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