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

性的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课文编排

围绕单元主题,教材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以及口语

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

字,行文简要精当,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

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

“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的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

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我们都来讲笑话”,

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笑话,进一步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

表现力,感受笑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欢乐,同时养成良好的讲述与倾听习惯。本单元习作“漫

画的启示”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漫画,看懂漫画的图意,将图意和从中获得的启示清楚的表达

出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与思辨的能力。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

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

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

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

有侧重:《杨氏之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主客之间的对话,感受杨氏子的机智;《手指》引

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

交流感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

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

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单元核心目标】

1.要求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

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

趣,培育他们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情,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3.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

期他们能够拓宽学习空间,利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用

语文,实现自身的主动构建,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L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了解汉字的历史,品味汉字蕴含丰富的内涵。

3.欣赏书法艺术。

1.理解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2.理解汉字因义构形的构字特点及两维方块的字形特点蕴含着深厚的

文化内涵。

3.理解汉字是一种非常美的文字,很容易被美化为艺术,汉字的书法艺

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L能够通过网络或报刊,搜集与汉字起源、字体演变有关的资料,了解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汉字的悠久历史。

2.能搜集字谜,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能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办一

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能够通过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

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展开简单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4.通过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感受汉字的丰富内涵,增

强对汉字的热爱,树立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单元任务群设计】

⅛“口语交际”中的环节用于开业典礼

学习濠文《杨氏之子》和《手指》,学习如何恁受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制作"推荐W和自壬设计展销活动打好基说.

最畅销“商品”评选——O所有幽默..商品,展销后,进行评选.

21杨氏之子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

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解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

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

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

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聪”

等4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吗?(出示课件3)

2.出示图片,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引导:古文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语言凝练,意义深远。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有谁还记得《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于哪部文学作品吗?(点

生回答)

预设:《世说新语》

4.教师过渡:你记得可真牢。今天这篇文言文同样选自于《世说新语》。我们先来回顾

一下作者刘义庆。(出示课件4)

5.简介《世说新语》,出示课件。(出示课件5)

6.教师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21课,《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7.理解课文题目(出示课件6)

(1)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2)理解“氏”的意思

(3)借助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4)教师引导:这么说,我该是胡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同桌吗?

(5)点生回答

8.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

读得有滋有味吗?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教师播放范读,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出示课件7)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杨氏之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教师指导认字

(1)课件出示“诣”“禽”,全班拼读。(出示课件8)

(2)去拼音点生读。

(3)教师指导:同学们,“禽”是象形字,本义:走兽总名。“擒”的本字。我们可以

通过它的汉字演变过程来记住它。

4.教师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课文要求书写的生字。(出示课件9)

(2)生字归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3)学生把生字书空两遍。

(4)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梁”一一教师提醒:上下两部分占位大体相等,上半部分的“言”和“办”要紧凑,

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出示课件10)

“禽”一一教师提醒:上窄下宽,点写在田字格竖中线上,中间的“凶”稍扁,“门”

下部略微内收。(出示课件11)

(5)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重难点字。

(6)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再读课文,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杨氏之子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出

示课件12)

2.点生回答

预设:孔君平

3.课件出示孔君平简介,点生朗读介绍。(出示课件13)

4.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填空,点生填空。(出示课件14)

5.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再读课文,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些,并在课文上标注出停顿处,把课文读

通顺。(出示课件15)

(2)课件出示句子,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小题。(出示课件16)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教师示范朗读:先听老师朗读,注意认真听,根据老师的朗读,尝试划出停顿节奏

和重音。

(4)课件出示停顿线和重音。

(5)全班齐读,读出停顿和重音。

(6)课件出示全文,教师引导: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多读。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范读

一遍课文。(出示课件17)

(7)提示注意“为”“应”的读音。

(8)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自读。

四、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教师引导:课文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相信大家也能大概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读完以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出示课件18)

2.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看到课文的第一句话。(出示课件19)点生说一说句意。

预设: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2)教师继续引导: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他的性格特点,

谁来说一说。

预设:人物是杨氏子,人物特点是很聪明。

教师小结:像这样交代了故事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总起

全文。

(3)课件出示第二句。点生说一说句意。(出示课件20)

预设: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4)教师追问:从这句话我们看出杨家和孔家的关系怎么样?

预设: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他和孩子也很熟。

(5)课件出示第三句。(出示课件21)

教师提问:通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为”是替、给的意思,“设”是摆放、摆设的意思。

那是谁为谁设果呢?

预设: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教师继续问:那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预设: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6)课件出示第四句。(出示课件22)

教师引导:在这句话中,又出现了省去主语的情况,请问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

(点生回答)

预设:杨梅

教师提问:现在谁可以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呢?(点生回答)

预设: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7)课件出示第五句。(出示课件23)

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技巧了,难不倒你们。借助注释,大

家尝试着一起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预设: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分析,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知道知道每句话的意思了。现在请你

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说说这篇古文的大意。

(1)学生在四人小组说故事主要内容

(2)指名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3)课件出示全文翻译(出示课件24)

5.教师小结:故事中,孩子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玩笑话。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课

文风趣的语言。(出示课件25)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6、27)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儿童一一杨氏之子(教师板书课题:杨

氏之子)杨氏之子的机智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28)

2.读课文,思考:故事中,杨氏之子只回答了孔君平一句话,为什么就说他“甚聪惠”

呢?(出示课件29)(点生回答)

预设: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3.教师过渡:那我们就聚焦这一句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30)

4.教师提问: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

预设:他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氏。

5.教师小结:由杨氏想到杨梅,再想到君家果,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有趣。谁能把

孔君平话里的风趣与调侃读出来呢?

6.教师示范朗读,指导朗读。

教师继续引导:面对孔君平说的话,杨氏子是怎么说的呢?谁能读一读。(出示课件31)

7.教师提问:从杨氏子的回答,你感受到妙在哪里?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1)同桌交流

(2)全班分享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预设:孩子马上听懂了对方是在用姓氏打趣,他想到孔君平的姓氏,又联想到孔雀

的第一个字也是孔,便说:“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4)教师小结:由孔君的姓想到孔雀,再想到夫子家禽。果然是妙啊。

8.教师引导:孔君平和杨氏子都分别在姓氏上做了文章。(出示课件32)这样一说一

答,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读到这里,说一说,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杨氏之子是一个反应快、思维敏捷的孩子。

9.教师过渡:杨氏子不仅聪明,身上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课件出示句子)(出

示课件33)比一比这两句话的异同,为什么孩子不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

预设:第二句话回答更婉,显得有礼貌。

教师小结:是啊,孔君平是长辈,杨氏子的回答婉转,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而且这足以

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让我们再读读这段对话,体会

本文风趣的语言。(出示课件34)

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L教师引导: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

课件35)

2.全班交流分享。

预设:孩子,你真厉害!老夫甘拜下风。

3.同桌互演,教师点评。

4.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明天“李君平”来拜访,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子应该如何回答?(出示课件36)

预设:儿应声答曰:“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教师追问:如果是“李君平”“石君平”来呢?同样的情况,杨氏子应该如何回答?

预设:儿应声答曰:“未闻石榴是夫子家果。”

预设:儿应声答曰:“未闻龙眼是夫子家果。”

5.教师小结:看来你们也“甚聪慧”。

6.教师引导:课文学到这里,你能来概括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

语句。(出示课件37)

(1)点生汇报

预设:我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待客热情的孩子。从“为设果”可以看出,家里来了客人,

他第一时间拿出水果招待。

预设:我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反应敏捷聪明机智的孩子。从“应声答曰"可以看出他的

反应很快,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

预设:我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从“夫子”可以看出,这是对孔君平的尊

称。

(2)教师小结:真是一群善于分析人物形象的孩子。杨氏子不仅如课文中所说的“甚聪

慧”,还机智有礼貌,待客热情。让我们夸一夸他吧。(出示课件38)

(3)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39)

(4)教师引导:请你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词语,用自己的话夸一夸他吧。

7.教师小结:孔君平的玩笑话信手拈来,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年方九岁就能妙语应答,

难怪作者夸他“甚聪惠”。这就是语言的精妙和智慧啊!(出示课件40)

8.背诵全文

(1)出示课文填空,全班口答(出示课件41)

(2)教师指导背诵:根据提示入情入境地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杨氏之子招待客人的

情境,背诵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三、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1.教师引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这篇课文中,我们重点

关注了人物的对话格外精彩,一个信手拈来风趣幽默,一个答的自然,机智巧妙,既彰显了

人物的智慧,又感受了语言的魅力。(出示课件42)

2.师生梳理文脉:文言文的第一句为本篇课文的总起,通过这句话我们得到的信息是?

预设:杨氏之子聪明

3.后面的内容分别从孔君平和杨氏子说的话语中表现了两个人的人物性格。可谓是格外

精彩。

4.课件出示填空题,全班齐答。(出示课件43)

5.拓展延伸:《世说新语》里除了有王戎和杨氏子这两个有趣的人物,还有很多,我们

再来认识一位才女。(出示课件44、45)

四、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6、47)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孔君平杨梅君家(杨家)果

对话甚聪慧

杨氏子孔雀夫子家(孔家)禽

【教学反思】

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

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师

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拓展思维。

2.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所以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重点,同

时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

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3.学习这篇文言文是本课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努力时激发学生学

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

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很有必要。

22手指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

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解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

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

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

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

道理。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本文的语

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

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

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

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

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

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引出课文题目

教师:同学们都特别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吧。五个姐妹,住在一起,有血有

肉,高矮不齐。(出示课件3)

预设:手。

教师引导:对,谜底就是“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引

导学生一次说出五个手指的名字)

2.教师过渡:五根手指的美丑和作用,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深入的思考。越熟悉的事物往往越

容易被忽视,今天我们跟随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手指》,去重新认识我们的手指,感受每一

个手指的独特。(板书课题:手指)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为下文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谈谈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出示课件5)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6)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提示“弦”的读音,不要误读成XUdn。

(3)教师提示“窈窕”的读音都是三声,连读的时候“窈”会发生变调。

(4)教师相机正音。

(5)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书写,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出示课件7)

(1)学生观察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出示课件8、9、10)

“骚”:中间的点不遗漏

“貌”:注意左半部分的笔画

“痒”“庸”:撇画舒展

“仓”:下面部分不要写成“匕”

“享”:注意和“亨”的区别

(5)学生练写重难点字

(6)教师巡视,指导书写

4.词语解释

(1)教师引导:“窈窕”这个词的读音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先请你们在课

文中找到它,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出示课件11)

(2)词语解释:文静而美好。

(3)教师引导:放在文中,我们可以怎么理解呢?

预设:文中指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那般曲线优美、体态秀丽。

5.再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画出全文的关

键句。(点生回答)(出示课件12)

预设: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教师小结:这句话统领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手指的特点。抓住关键句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13)(板书: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性

格和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L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教师引导: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大拇指的,用“/”给第

2自然段分层。(出示课件14)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出示课件15)

(2)说一说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预设: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是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

家少一个关节。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预设:最肯吃苦的。

(4)教师引导:你们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预设:同意。

教师继续引导:大拇指的肯吃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点生回答)

预设: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掀电铃。

教师小结:作者先概括大拇指的特点,然后举例具体说明。(出示课件16)

(5)教师继续引导: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排比。

(6)教师指导: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我们再继续看

这个句子,找一找动词有哪些?(出示课件17)

预设:抵住,按住,顶住。

教师追问:你能连着前面的形容词一起说吗?

预设: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

教师小结:一个“肯吃苦”的大拇指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了。作者的用词真精准。

(7)教师提问: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最肯吃苦,那它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预设:不好大喜功。

教师提问: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预设:“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感谢的是其它四指”。(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大拇指的特点和作用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8)指导朗读

教师提问: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

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出示课件19)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四、品读课文,深入研究

1.了解文章构段方式

(1)教师引导: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与第2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出示课件

20)

(2)同桌讨论

(3)全班汇报,点生回答

预设:先写手指各自的外形,再写各自的作用。

2.教师引导:自由读第3-5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写其他四根手指的姿态和作用的有关语句。

(出示课件21)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2)集体反馈汇报,教师适当引导。

3.教师过渡: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按顺序汇报,先说说手指的姿态,再说手指的作用。

4.学习食指

(1)点生汇报

预设L食指的姿态是不窈窕的。(出示课件22)

教师引导:为什么说食指不窈窕,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2:食指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2)教师提问:食指的作用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预设3:食指的工作多而复杂。(出示课件23)

5.学习中指

(1)点生汇报

预设L中指地位最优,相貌堂堂。(出示课件24)

教师小结:中指的位置最独特。还有谁来补充。

预设2:他的姿态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理解“养尊处优的"?结合课文说一说。(出示课件25)

预设3:无名指和食指贴身左右,而且他永远不会受到外物冲撞

教师引导:这样的优势位置,他的作用一定很大了。

预设4:中指只出面不出力。

教师引导: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的?

预设5: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只在旁略为扶衬。

(2)教师小结:你们发现了吗?这段描写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拟人。

6.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出示课件26)

(1)明确拟人的概念

(2)了解拟人的作用

(3)出示仿写练习,全班齐答(出示课件27)

7.学习无名指和小指

(1)点生汇报

教师引导: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体态秀丽但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出示课件28、29)

(2)教师继续引导:老师发现这个段落里有一个句子值得我们聚焦。课件出示:舞蹈演员的

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出示课件30)

预设:这是一个设问句。

8.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通过刚才的学

习,你能完成以下表格吗?(出示课件31)

(1)学生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答案(出示课件32)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3、34、35)

2.教师讲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手指中指:养尊处优,略为扶衬

无名指:秀丽可爱

小指:能力薄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品析课文,感受语言

1.教师导入: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充满趣味性,请同学们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觉得有趣的语

句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再选择几处抄写下来。(出示课件36)

(1)同伴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2)进行语句积累

2.品析句子

(1)教师出示句子(出示课件37):同学们,来看看老师积累的句子。你从哪里可以体会

到有趣呢?

预设:我从曲线优美和养尊处优可以看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预设:曲线优美一般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态,养尊处优指人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

享乐。

教师引导:作者联系中指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的确很有趣。

(2)教师过渡: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有趣在哪里。(出示课件38)

预设:第二个句子语言更加的生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手指的样子和人物之间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

更生动、活泼。所以我们会更喜欢第二个句子。(出示课件39)

3.教师引导:我们除了从句子的表达手法可以感受语言的风趣和幽默,通过朗读也可以体会

语言的风趣与幽默。(出示课件40)

(1)教师:大家先来回忆或演示一下下面这些情形。

(2)学生表演

(3)教师提示重读词语

(4)教师范读

(5)点生朗读

(6)全班评议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体会语言风趣的方法都有哪些?(出示课件41)

预设1:从用词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与幽默

预设2:从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与幽默

预设3: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风趣与幽默

5.教师总结: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感受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

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

练。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习得课文的写作手法。)

二、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教师导入: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用原文回答)(出

示课件42)

预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

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教师小结:这也是本篇课文的主旨。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作者为

什么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出示课件43)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以下问题。

3.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出示课件44)

(1)学生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大拇指让我想到了勤劳朴实、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

教师追问:你想到了哪些职业呢?

预设:清洁工、修理工等

教师继续引导:食指呢?你们有什么联想。

预设:食指让我想到了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的人。

教师提问:比如哪些职业?

预设:消防员、警察、边防战士等。

(3)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人的确如同五个手指,姿态各异,各有所长。(出示课件45)

4.探究含义

(1)教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思考主旨句的两层含义。试着体会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

(2)同桌交流

(3)点生回答,教师点拨

(4)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人也是人人都有用,团结有力量。

(出示课件46)

三、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7)

2.教师提示:

(1)先思考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这五官的特点和作用,再选择其中一个来写。

(2)落笔前要考虑周详。(出示课件48)

3.学生自由仿写

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四、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1.教师过渡: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再来读一

读课文,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感受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2.教师总结: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

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并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出示课件49)

3.主题概括:课件出示填空题,全班齐答。(出示课件50)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课文教会了我们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其实还有很多名言警句也告诉了我们这样

一个道理。

2.课件出示有关团结的名言。(出示课件51)

(1)教师讲解大意

(2)学生齐读

3.朗读诗歌《手》(出示课件52)

4.欣赏手指舞图片。(出示课件53)

5.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6.布置作业:课后修改完善小练笔。(出示课件56)

【板书设计】

芦拇指一一最能吃苦

食指一一能干机敏

Y

手指中指一一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一一能力薄弱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

句子。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

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

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

特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

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团

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

方式。

23童年的发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阅读中外作品的差异,体会表现幽默方式的异同。

语言运用: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理解文中较难的句子。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

审美创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体会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课前解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采用倒叙手法,通

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

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用于探索。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

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风趣,把“我”的“童年发现”写得意趣盎然。

全文一共有十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讲“我”

在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第二部分(第

3-13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讲述‘‘我”发现胚胎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主要讲四年后,在上课时发生的趣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

“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

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

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

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

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和想象。你的童年时光中曾

有怎样的发现呢?(出示课件3)

2.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板

书课题:童年的发现)

4.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

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试着说说“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谈谈对于“我”的这个“发现”,你有什么

看法。(出示课件5)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出示课件6)

(2)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在全班齐读。

(3)词语解释:祸患的意思是祸害、隐患。

4.词语解释(出示课件7、8)

(1)澄澈:水清见底。

教师提问:你能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吗,放在句子中,澄澈指的是什么?

预设:文中指湖水很清,一眼能看到底。

(2)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教师提问:你能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吗,放在句子中,指的是什么?

预设:文中指“我”在梦中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3)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教师追问:在文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文中指“我”认真思考“人为什么是九个月才出生”这个问题。

(4)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文中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们的嘲笑,不知道怎

么办好。

(5)选择喜欢的一个词语说句子。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教师导入: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小组合作梳理出探究

的过程。(出示课件9)

2.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步骤来梳理。(出示课件10)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3.全班交流

(1)任务1:找出文中写探究过程的语句读一读。(出示课件11)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预设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预设2: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

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预设3:我想得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预设4:终于想出了眉目。

(2)任务2:把相关内容概括成简单的一句话或短语。(出示课件12)

点生回答。

预设:①“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

②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

③一起去问老师

④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痴迷于研究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眉目

(3)任务3:在白纸上画出探究过程。

教师继续引导:接下里我们按照脉络在纸上画一画探究的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参考图。(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出示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

交流、汇报、反馈自学成果。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

础。)

三、品味语言,感悟趣味

1.教师过渡:现在小组合作读第1、2自然段,读出“我”既自豪又似乎在跟人逗趣的语气,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出示课件14)

(1)展示朗读

(2)教师示范读

2.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再默读课文,先找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作一些批

注,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15)

(教师提示: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去体会趣味。)

3.聚焦第3自然段

(1)教师提问:在这个自然段中,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出示课件16)

预设: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趣,有趣在哪里呢?

预设:描述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

教师小结:就这样一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任务形象就生动了起来。

4.聚焦第4T1自然段(出示课件17)

(1)教师引导:在这几个自然段中,又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呢?谁来说一说。

预设1: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预设2: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预设3:人怎么会是鸟?

(2)通过这几个有趣的地方,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预设:刨根问底,好奇心旺盛的小男孩。

5.聚焦第13自然段(出示课件18)

(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趣的地方。

(2)师生交流:在朗读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课文的语言非常有趣,充满童真。

6.聚焦第19自然段(出示课件19)

(1)教师过渡:在这个自然段中,老师关注到了这个词一一还不笑塌房顶!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预设:夸张。

教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2)理解“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教师提问: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我”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

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

教师小结:不仅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在写法上,也照应了开头的“惩罚”,起到了

前后呼应的效果。(出示课件20)

7.教师总结: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希望你们每个人

都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

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出示课件21)

8.交流分享:你有过自己的“发现”吗?试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发现”过

程中的喜怒哀乐,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哦!(出示课件22)

(1)提示一一内容提示:“发现”要有意义语言提示:幽默活泼

感受提示:大胆创新、坚持不懈……

(2)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评价,点拨

四、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1.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再来梳理本课的内容。故事的起因是?(出示课件23)

预设: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继续引导:故事的经过是?

预设:梦中飞行,得知人的生长,由此猜出规律,并在生物课上被人误解。

教师小结:最终“我”因发笑受驱逐。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大胆求知,勇于探究的小男孩。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

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2.主题概括,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填空,全班回答。(出示课件24)

3.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探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里有两句关于探究的名言,我们一起来齐读。(出

示课件25)

(2)教师讲解名言的意思。

(3)了解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出示课件26、27)

4.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8、29)

5.教师讲解题目。

【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一一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绞尽脑汁,惊人发现一一执着探索

I遇到挫折,悟出道理一一幽默风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课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组

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

的了解,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

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对于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我明白了一一世界上重

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收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起来感到

有些突兀,在这里,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对于这句话有了充分的理

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难点。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语言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语言运用: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思维能力: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审美创造: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幽默感。能从

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课前解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我们都来讲笑话”,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的笑话,进一步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感受笑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欢乐,

同时养成良好的讲述与倾听习惯。

教材的第一部分布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一一讲笑话,并提示了收集笑话的渠道

和内容要求。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了讲笑话要注意的问题,意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次讲笑

话的任务。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即先选择两三个好玩的笑话,在家

自己试讲,听取家人意见后加以改进,最后再课堂上以“笑话大会”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中要注意的两个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要求。一是要

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二是要用心倾听,做个好观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

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教学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笑话激趣,导入课题

L教师导入(出示课件2):一位老师问学生:“谁来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一个学生回

答:“吃得好,穿得好。”

老师问他:“你的理想能不能更高些?”学生说:“吃得更好,穿得更好。”

2.教师引导:

看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合的,老师就知道我的笑话讲得比较成功。讲笑话能活跃气氛,

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讲笑话。(出示课件3)

3.教师板书课题:我们都来讲笑话。全班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板书课题:我们都来

讲笑话)

二、了解笑话,聚焦特点

1.作业反馈

(1)教师提问:在家里练习讲笑话的时候,家人给你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觉得要讲好笑话,

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5)

(2)全班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的确,想要把笑话讲好,也是需要一些“秘诀”的。

2.指导“秘诀”

(1)教师引导: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秘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6)

(2)学生默读秘诀,思考自己不懂的地方。

(3)教师引导:有没有哪一条秘诀是你不理解,不懂的呢?点生回答。

预设:老师,我不懂“口头禅”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7)

(4)词语解释:有的同学在讲笑话的过程中,经常发出“嗯…嗯…”的声音,每句话结束都

加上''然后”“后来”等词语。这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就是口头禅。

(5)教师继续引导:那为什么我们克服“口头禅”呢?

预设:口头禅会让听的人感觉很着急,容易不耐烦,就不觉得笑话好笑了

(6)教师小结:是的,口头禅会让讲笑话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

“口头禅”(出示课件8)

3.学习“秘诀”

(1)教师指导:现在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对这些“秘诀”的理解吧!(出示课件9)

(2)同桌交流,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