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下册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_第1页
统编五年级下册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_第2页
统编五年级下册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_第3页
统编五年级下册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_第4页
统编五年级下册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五年级下册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解析)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填上空。

①“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病人,更衬托出他。

②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内心的和。朗读这句话时要用(A.激动高昂B.低沉缓慢)(填序号)的语调。

(2)选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沃克医生呢?

(3)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下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刘伯承。

2.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顶碗少年(节选)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地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艳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他的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1)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对顶碗少年的描写,把下列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补入文中的空白处,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歉疚

B.沉着镇静

C.不知所措

(3)第3段中“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4)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人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老人的描写。此时老人低声说什么,才能让少年镇静下来?

(5)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写了台下观众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

荷兰郁金香

①荷兰,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说起荷兰,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国花一郁金香。

②在花卉的天地里,郁金香堪称大名鼎鼎的洋花。1863年,它从土耳其传至荷兰,在土耳其语中,其含义是郁金香花像包着头巾的伊斯兰教少女一样美丽。热爱奇花异卉的荷兰人对它那种美妙的酒杯形花朵如痴如醉。传说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位送她皇冠,一位送她宝剑,一位送她金块。但她对谁都不予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根,这样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这个故事更加深了荷兰人对它的热爱。

③不少人认为“没有郁金香的富翁不算真正的富有”。荷兰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有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郁金香当之无愧地成为国花,也无愧与风车、奶酪、木鞋一道被定为荷兰“四大国宝”。

④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但开黑色花的郁金香,却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其实,纯黑的花是没有的,只是红到发紫罢了。

⑤荷兰的郁金香誉满全球,为热爱它的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1)请在文章第③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郁金香是从土耳其传至荷兰的,荷兰人非常喜欢这种花。

②荷兰人特别热爱郁金香,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

③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荷兰已经拥有8000多个郁金香品种了。

(3)法国作家大仲马是怎样赞美黑郁金香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一说郁金香为什么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5)郁金香深受荷兰人喜爱,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空城计》,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填,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这个故事改编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下面哪个回目名称与这个故事有关?请在横线上打“√”。

A.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B.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C.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2)“蜂拥而来”的意思是,这一词写出了。

(3)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填写完整。

(司马懿兵临城下)﹣﹣(司马懿退兵)

(4)画线句子表现了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怎样的性格特点?

(5)“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这两句中都有“笑”,请你透过不同的笑猜想两人的内心活动。

司马懿:

诸葛亮:

(6)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成功?请写出两点理由。

5.

半截钱里的父爱

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娘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自言自语,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直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

当我离家上学时,竟有“巨款”5500元!另外,亲戚们这个10元,那个20元,学费总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拐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我蜷缩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大学还有四年,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一想到这里我就魂不守舍,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沓百元纸币。

我疑惑地看着他。“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向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的后面,送他上车。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辗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魂不守舍:

污渍斑斑:

(2)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路程太遥远,鞋垫都被磨平了。

②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这里的“暖和”仅仅指天气暖和。

③爹后来给“我”的600元生活费,其实是他卖血得来的。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描写和描写,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4)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请你根据例子,给前两件事拟定小标题。

————邮寄半截钱

(5)“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他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屏幕……

⑤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每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了,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就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一点,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了大拇指,我也要为你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上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小张每天要为,可是给“我”送报纸却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

(2)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张外貌的描写,通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到。

(3)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张语言的描写,通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小张的内心。

(4)认真阅读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内容填上空。

①“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指的是。

②小张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指的是。

(5)文中第④自然段对“我”的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6)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送报的小张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并结合短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7.阅读图表,完成问题

(1)下面是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某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条信息。

某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经常有时很少没有

百分比5.9%52.9%35.5%5.7%

解决方式对父母说对同学说对老师说不说

百分比23.6%35.5%5.9%35%

(2)学校近期将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学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你认为哪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②明天更美好③手拉手,心连心

8.阅读选文,完成题

张大力

冯骥才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③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④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⑤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⑥张大力听了,正色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⑦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⑧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⑨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⑩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联系上下文猜出第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Ⅰ撂:

Ⅱ赛:

Ⅲ问一问:

(2)细读句子,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A.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神态描写

①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②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

③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④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3)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

(4)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张大力举起石锁的表情,衬托出他。

(5)你觉得张大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暑假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病人很冷静,更衬托出他惊人的毅力。②阅读句子“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可知,这个句子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内心的敬佩和赞扬。朗读这句话时要用激动高昂的语调。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可知,这是对沃克医生的动作描写,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刘伯承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刘伯承手术前坚决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数清刀数,手术后谈笑自若,无不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超乎常人的非凡气概。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故选D。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您受了那么严重的伤,却坚决不使用麻醉剂,手术中居然清清楚楚地数着医生的刀数。您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您真了不起!

故解析为:

(1)①很冷静惊人的毅力②敬佩赞扬A;

(2)描写沃克医生,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刘伯承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3)D;

(4)您受了那么严重的伤,却坚决不使用麻醉剂,手术中居然清清楚楚地数着医生的刀数。您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您真了不起!

2.(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马戏团里的顶碗少年在失败两次后仍顶着巨大的压力,敢于直面挫折,并且沉着冷静地再次迎接挑战,最终在第三次顶碗表演中成功了。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句子“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可知,第一空应选择词语“沉着镇静”,结合句子“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可知,第一空应选择词语“歉疚”,结合句子“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可知,第三空选择词语“不知所措”。

(3)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结联系上下文回答即可。即:唉,我怎么又失败了。观众一定很失望,我现在该怎么办?是站在台上再表演一次,还是赶紧下台呢?我已经连续失败了两次,观众们会不会已经不想再看我继续表演了?

(4)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可知,这句话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阅读句子“他的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可知,这句话是对老人的神态描写,此时老人会对少年说:“不要紧张,沉住气,再试一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5)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可知,这句话写了台下观众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对台下观众的表现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写观众捂住眼睛,表现出当时气氛紧张。为下文少年沉着应对挑战以及最后获得成功做铺垫。

故解析为:

(1)马戏团里的顶碗少年在失败两次后仍顶着巨大的压力,敢于直面挫折,并且沉着冷静地再次迎接挑战,最终在第三次顶碗表演中成功了。

(2)BAC;

(3)唉,我怎么又失败了。观众一定很失望,我现在该怎么办?是站在台上再表演一次,还是赶紧下台呢?我已经连续失败了两次,观众们会不会已经不想再看我继续表演了?

(4)动作神态不要紧张,沉住气,再试一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5)对台下观众的表现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写观众捂住眼睛,表现出当时气氛紧张。为下文少年沉着应对挑战以及最后获得成功做铺垫。

3.(1)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为句中一般性停顿,故用逗号。“世界花后”表特定称谓,用双引号,且在句末要用句号,句号在引号外。即: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①根据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题干表述正确。②由“荷兰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可知,题干表述正确。③由“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可知,题干中“荷兰”的表述错误。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可知,是法国作家大仲马赞美黑郁金香的句子,突出黑郁金香的美丽。

(4)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这个超级拳头产品的出现,使郁金香当之无愧地成为国花,也无愧与风车、奶酪、木鞋一道被定为荷兰“四大国宝”了。从这几句话可知,因为郁金香传说美、行销广、品种多而且誉满全球,所以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5)考查了语言表述能力。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花,阐述理由即可。

故解析为:

(1)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

(2)①√;

②√;

③×;

(3)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突出黑郁金香的美丽。

(4)因为郁金香传说美、行销广、品种多而且誉满全球,所以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5)我最喜欢牵牛花,因为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好像在催我们早起。

4.(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空城计”取自《三国演义》,结合“三国时期”“诸葛亮”等内容也可以得到解析。结合“诸莫亮因错用马课而失掉战略要地一街亭”“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等内容可知,选B。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分析。结合“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可知,蜂拥而来指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写出了司马懿大军来势汹汹,势不可当的样子。

(3)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文章第一段写司马懿兵临城下;第二段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写了他摆空城计的事情,可以归纳为:诸葛亮摆空城计;第三段的主要人物是司马懿,写了他看到诸葛亮的弹琴的气势后,中计不敢进攻,可以概括为司马懿中计;最后写了司马懿退兵的事情。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结合事件以及人物描写理解,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的情形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可知,司马懿是一个多疑、谨慎的人。

(5)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注意结合细节分析,通过阅读可知,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且司马懿兵临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摆下“空城计”,让司马懿感到意外且无法相信。而诸葛亮摆下“空城计”是要迷惑司马懿使其退兵的,他要表现得从容镇定。

(6)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对于当前的形势和敌人司马懿的了解和掌握,从诸葛亮的语言、行为等都能看出他的胸有成竹。据此展开作答即可。

故解析为:

(1)三国演义;

A.×;

B.√;

C.×;

(2)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司马懿大军来势汹汹,势不可当;

(3)诸葛亮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

(4)多疑、谨慎;

(5)我们大军逼近,他诸葛亮如此应对,不是当儿戏吗?

司马懿生性多疑,我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定不会贸然前进。

(6)第一,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第二,对司马懿非常了解,他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5.(1)考查词语的解释。魂不守舍: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文中指“我”因为大学四年生活费差一大截而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污渍斑斑: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文中指钱上面附着了很多脏东西斑点。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由“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可知,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父亲把垫在鞋底的钱给了“我”,钱拿出来“鞋垫”自然变薄了,故题干鞋垫被磨平的说法不正确。②“暖和”一词反衬了“我”极其悲凉的心情。因为我的生活费还差一大截,何况还有四年的大学时光,使“我”忧心忡忡,以致心灰意冷,凄凉的心境与外界的高温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我”觉得很“暖和”。故题干表述不正确。③根据“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父亲后来给“我”的600元生活费,是他卖血得来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3)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不反悔!’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是对父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父亲为了儿子上大学不得不卖掉好寿方,体现了父亲为“我”付出的代价巨大,体会到了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

(4)考查给文章起小标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通读选文可知,前两件事围绕父亲写了为凑学费痛卖寿方、卖血换钱。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

故解析为:

(1)指“我”因为大学四年生活费差一大截而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

指钱上面附着了很多脏东西斑点。

(2)①×;

②×;

③√;

(3)语言动作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

(4)为凑学费痛卖寿方卖血换钱;

(5)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

6.(1)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替父亲送报,小张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可是给“我”送报纸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是在路上摔了一跤。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小明天要去大学报到。

(2)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述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文中“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这句话是对小张的外貌描写,一大早,小张就已经在忙着送报了,而且汗流浃背,这写出了小张的勤劳,同时体现了小张是个非常能吃苦的孩子。据此可作答。

(3)本题考查句意理解。文中“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这句话是对小张的语言描写,小张因为送报纸晚了而说话吞吞吐吐,这体现了小张内心的愧疚和不好意思。

(4)本题考查阅读理解。①联系上文小张说的“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这句话可知“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原因是小张明天不用再早起送报纸了。

②联系小张说的话“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更要闻鸡起舞了“可知小张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是指大学不是用来享受生活的,进入大学之后更要勤奋学习才行。

(5)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本文主人公是小张,但是却对“我”的儿子进行了大量的描写,通过人物的对比让两个人物形成强烈反差,通过写“我“儿子的盲目自大、养尊处优来反衬少年的懂事有礼貌,让少年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

(6)本题考查文意理解。由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