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学完整版本_第1页
植物系统学完整版本_第2页
植物系统学完整版本_第3页
植物系统学完整版本_第4页
植物系统学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系统学

(Phytogeneticbotany)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参考书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张宏达等,种子植物系统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孙萌,药用植物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概述一、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是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学科。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中国约有5万种。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入手。1、准确鉴定植物种名。2、调查了解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3、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建立分类系统,为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1、人为分类系统林奈根据植物雄蕊数目划分一雄蕊纲、二雄蕊纲...…共24纲,纲以下再根据雌蕊的构造分类。这被称为人为分类,由此建立的系统称人为分类系统。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Linnaeus,1707-1778)2、自然分类系统

达尔文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从而得知复杂的物种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能显示它们的血统上的亲缘关系。因而,有了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建立的分类系统,称为自然分类系统。所用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

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1859发表《物种起源》(OriginofSpecies)更加推动了植物亲缘关系和更完善的自然分类系统的建立。目前较为有影响的系统有:恩格勒系统(A.Engler)哈钦松系统(J.Hutchinson)塔赫他间系统(A.L.Takhtajan)克朗奎斯特系统(A.Cronquist)(一)形态分类学(modaltaxonnomy)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野外采集、观察和记录等野外研究和实验室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外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建立分类系统或对分类系统进行修订。(二)植物解剖学(botanicanatomy)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构造,提供植物的分类依据。(三)超微结构分类学(ultra-structuraltaxonomy)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植物的细微结构从而为植物分类学提供依据的方法学科,主要包括孢粉学和各种表皮的微形态学。(四)实验分类学(experimentaltaxonomy)利用异地栽培或观察环境因子和植物形态的关系,解释物种起源、形成和演化的学科。(五)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利用染色体资料探讨植物分类问题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染色体的数量特征和结构特征,确定物种间及种下居群的亲缘关系。(六)化学分类学(chemosystematics)

利用化学特征研究各植物类群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类群的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探索各分类等级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和合成途径,探索和研究各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用于分类的化合物主要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类群中分布有限,而成为有价值的特征。(七)数值分类学(numericaltaxonomy)借助数学、统计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利用数量方法评价有机体类群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类群归成更高阶层的分类群的科学。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分支分类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分析。(八)分子系统学(molecularsystematics)

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植物学分支学科,是目前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利用生物大分子数据,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生物体间以及基因间进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发育系统重建居群遗传结构分析等主要方法:同功酶标记DNA分子标记植物分子系统学中的DNA分子标记技术1.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smDNA,RAPD)应用人工合成的含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来检测DNA多样性的技术。可以进行广泛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在对物种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适用于近缘属、种间以及种以下等级的分类学研究。2.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ca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

通过对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来检测DNA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适用于种间、居群、品种的分类学研究。3.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

基因组DNA经特定的内切酶消化后,产生大小不等的DNA片段,利用单拷贝的基因组DNA克隆或cDNA

克隆为探针,通过southen杂交检测多态性的技术。适用于研究属间、种间、居群水平甚至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系统发育与演化。4.简单序列重复长度多态性标记(lengthpolymorphismofsimplesequencerepeat,SSRLP)也被称为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是由2~6个核苷酸为基本单元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不同物种其重复序列及重复单位数都不同,形成SSR的多态性。SSRLP即检测SSR多态性的技术。适用于植物居群水平的研究。5.SCAR标记通常是由RAPD标记转化而来的。一般表现为扩增片段的有无,也可表现为长度的多态性。可用于中药栽培品种和某些中药材的鉴定。6.DNA测序(DNAsequencing)通过比较某一DNA片段序列差异研究植物亲缘关系的方法,是目前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于DNA测序的主要有叶绿体基因组的rbcl、matK等约20个基因、核基因组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等。三、植物的分类等级中

名拉

文英

文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Division纲

ClassisClass目

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

GenusGenus种SpeciesSpecies种以下分类单位:

亚种

subspecies变种

varieties变型

forma

以水稻为例,说明其在分类上的隶属关系:

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

单子叶植物纲(Momocotyledoneae)亚纲

颖花亚纲(Glumiflorae)目

禾本目(Graminales)

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yza)种

稻(OryzasativaL.)种

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

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不断的发展演化。

品种

是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而不是植物分类中的一个分类单位,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近亲杂交: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远缘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间的杂交。

四、植物命名法

每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以世界之广,语言之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叫法。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俄语称помидор;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俄语称кертофечь。所有这些名称,都是地方名或俗名,这种现象称为同物异名。另外还有同名异物现象,例如我国叫“白头翁”的植物就有10多种,其实它们是分别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等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名称不统一,往往造成许多混乱,妨碍国内和国际间的科学交流。

为此,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简称ICBN)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CultivatedPlants,简称ICNCP)给每一个植物分类群制定世界各国可以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name),并使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统一、合法有效。(一)植物种的名称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倡导的“双名法”(binominalnomenclature)。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

GinkgobilobaL.。

1.属名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简述如下:

(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Papaver罂粟属,Rosa蔷薇属,Piper胡椒属,Morus桑属,Pinus松属。

(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Oryza稻属,Myrtus香桃木属,

Colocasia芋属,Platanus悬铃木属,Zingiber姜属。(3)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Sagittaria慈姑属,Sagitta示箭,意指叶为箭头形;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Rhizophora红树属,Rhiz-用于复合词,示“根”,phora示“具有”,意指种子在母体上时即已生根;Helianthus向日葵属,heli-用于复合词,示“太阳”,anthus示“花”,意指头状花序随太阳转动。Lagenaria葫芦属,lagenos示“长颈瓶”,意指果呈长颈瓶状。

(4)根据颜色、气味命名如leucobryum白发藓属,leuco-用于复合词,示“白色”,bryon示“苔藓”,意指叶多呈白色;Rubus悬钩子属,rubeo示“变红色”,意指果红色;Osmanthus木犀属,osme示“气味”,anthus示“花”,意指花具香味;Meliosma泡花树属,meli示“蜜”,osme示“气味”,意指花具蜜味。

(5)根据植物体含有某种化合物命名如Saccharum甘蔗属,sacchar示“糖”,意指茎秆含糖;Eucommia杜仲属,eu示“良好”,kommi示“树胶”,意指其含有优质树胶。(6)根据用途命名如Sanguisorba地榆属,sanguis示“血”,

sorbeo吸收之意,指供药用有止血功效;Ormosia红豆属,ormos示“项链”,意指其鲜红色的种子可供制项链。

(7)纪念某个人名如Linnaea林奈木属,系纪念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Davidia珙桐属,系纪念法国传教士PereArmandDavid,他曾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Tsoongia钟木属,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

(8)根据习性和生活环境命名如Actephila喜光花属,aktis示“光线”,philos示“喜欢”,指某些种喜生于阳处;Dendrobium石斛属,dendron树木之意,bion示“生活”,指本属植物多附生在树上。(9)根据植物产地命名如Taiwania台湾杉属;Fokienia福建柏属。

(10)以神话或文字游戏来命名如Artemisia蒿属(艾属),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名;Narcissus水仙属,为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扑捉自己水中的倒影而落水溺死,死后变为水仙。又如Saruma马蹄香属,系将Asarum细辛属的第一个字母调到末尾而成;Tapiscia银鹊树属,系将pistacia黄连木属的中间2字母调到字首而成。

(11)以原产地或产区的方言或土名经拉丁化而成如Litchi荔枝属,来自广东方言;Thea茶属,来自闽南土语。又如Ginkgo银杏属,来自日本称银杏为金果的译音经拉丁化而成。

(12)采用加前缀或后缀而组成属名如Pseudolarix金钱松属,系在Larix落叶松属前加前缀pseudo-(假的)而成;Acanthopanax五加属,系在Panax人参属前加前缀acantho-(有刺的)而成;Gentianella假龙胆属,系由Gentiana龙胆属加后缀-ella(小形)而成;Sequoiadendron巨杉属,系由Sequoia北美红杉属加后缀-dendron(树木)而成。

2.种加词

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来源不拘,但不可重复属名。如用2个或多个词组成种加词时,则必须连写或用连字符号连接。用形容词作种加词时,在拉丁文语法上要求其性、数、格均与属名一致。例如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Castanea栗属(阴性、单数、第1格),mollissma被极柔软毛的(阴性、单数、第1格)。所有字母小写。种加词的来源(1)表示植物的特征通常用性质形容词,如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圆锥花序式的);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轮生的);小叶石楠Photinia

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alba(白色的)。(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东方的);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西方的)。(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药用的);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产漆的);芋Colocasia

esculenta(可食的)。(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

scandens(攀援的);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水生的);高山灯心草Juncus

alpinus(高山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季的)。(5)人名。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Senecio

oldhamianus

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按规定,用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的,要先加-an-(以a接尾的只加-n-),然后再加表示性、(单)数、(主)格的结尾。如Cyperus

heyne-anus(-a,-um)来自Heyne;Verbenahassler-ana(-us,-um)来自Hassler;Aspidium

bertero-anum(-a,-us)来自Bertero。若以辅音字母(-er除外)结尾的,要先加-ian-,再按照属名的性别加单数、主格的结尾。如Rosawebb-iana(-us,-um)来自Webb;

Desmodium

griffith-ianum(-a,-us)来自

Griffith。(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

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ginseng(汉语人参)。(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以形容词的形式作种加词,按性别有不同词尾,而且通常采用下列词尾:-ensis(-ense),-(a)nus,-inus,-ianus(-a,-um)或-icus(-ica,-icum)。例如: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来自Brasilia巴西);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来自Formosa台湾);亚洲石梓Gmelina

asiatica(来自

Asia亚洲)。

(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采用这类名词多是用以纪念某人,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时,则按照被纪念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费氏葶苈Draba

fedtschenkoi来自Fedtschenko(男性),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

hookeri来自Kooker(男性);何氏山楂Crataegus

coleae来自Cole(女性)。惟男性姓名以元音-a结尾时,则加-e,如苦梓含笑Michelia

balansae来自Balansa。若以辅音字母(-er除外)结尾时,则要先加-i-,然后再按照被纪念的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青榨槭Acerdavidii来自David(男性)以wilsoniae来纪念Wilson(女性)以及用verlot-iorum来纪念verlot兄弟,用braun-iarum来纪念Braun姐妹。

(9)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

3.命名人

植物学名最后附加命名者之名,不但是为了完整地表示该种植物的名称,也是为了便于查考其发表日期,而且该命名者要对他所命名的种名负有科学责任。

(1)命名人通常以其姓氏的缩写来表示,并置于种加词的后面。命名人要拉丁化,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缩写时一定要在右下角加省略号“·”。如Linnaeus(林奈)缩写为Linn.或L.(L.一字母,只限用于

Linnaeus一人,因他为特别著名的分类学家,无人不晓之故,其他命名者的名字,均不作一字母的缩写)Maximowicz缩写为Maxim。两命名人如为同姓,则可在姓前加上名字缩写,以免造成混乱,如RobertBrown缩写为

R.Br.和

NicholasEdwardBrown缩写为N.E.Br.。命名人如为双姓,二个姓都要缩写,如

Handel-Mazzetti缩写为Hand.-Mazz.。如果命名人为两人,则在两个人的姓名中加“et”或“&”(和),如TangetWang。如果由二人以上合作为同一植物命名时,则在第一人名后加“etal.”(alii其他人)或etc.(etcetera等等)。

(2)当父子(女)均为命名人时,儿子或女儿的姓后加上“f.”或“fil.”(filius儿子,filia女儿)。如Hook.代表WilliamJacksonHooker,其儿子

JosephDaltonHooker通常写作Hook.f.。

(3)如一学名系由甲植物学家命名,但未经正式发表,后经乙植物学家描述代为发表,则甲与乙都应作为学名的命名人,甲作者置于前,乙作者置于后,在两作者的姓名中间加“ex”(从)来表示。

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exZ.Y.SuetC.Y.Wu的名称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创建,后苏志云和吴征镒在整理罂粟科紫堇属(Corydalis)植物时,描记了特征合并发表,所以在W.T.Wang之后用ex相连。(二)植物种以下等级分类群的名称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其缩写分别为subsp.(或ssp.)、var.和f.。如: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L.subsp.ChinensisH.Andces是圆叶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L.的亚种;山里红Crataey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N.E.Br.是山楂Crataeyus

pinnatifida

Bge.的变种;重瓣玫瑰Rosarugosa

Thunb.f.plena(Regel)Byhouwer是玫瑰Rosarugosa

Thunb.的变型。(三)栽培植物的名称在种加词后加栽培品种的品种加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单引号,后不加定名人。如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的不同药用栽培品种:亳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Boju’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Chuju’贡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Gongju’湖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Huju’小白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Xiaobaiju’小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Xiaohuangju’(四)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Ⅰ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活植物。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

Ⅰ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1.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2.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5.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6.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7.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采集人与采集日期不尽相同,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Ⅱ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或废弃。Ⅲ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Ⅳ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自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Ⅴ优先律原则

植物名称有其发表的优先律(priority)。凡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唯一的正确名称。种子植物的种加词(种名)优先律的起点为1753年5月1日[即以林奈所著而在1753年5月1日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plantarumed.1)为起点];属名的起点为1754与1764年[即自林奈所著《植物属志》(Generaplantarum)的5版与6版开始]。因此,1种植物如已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合用名称。

例如,银线草有3个学名,先后分别发表过3次: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inNov.Act.Nat.Cur.14(2):681.1829.Chloranthus

mandshuricus

Rupr.,Dec.Pl.Amur.t.2.1859.Tricercandra

japonica(Sieb.)Nakai,Fl.Sylv.Koreana18:14.1930.按命名法规优先律原则,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发表年代最早,应作合法有效的学名,后两名称均为它的异名(synonym)。

Ⅵ学名之改变

由于专门的研究,认为此属中的某1种应转移到另1属中去时,假如等级不变,可将它原来的种加词移动到另1属中而被留用,这样组成的新名称叫“新组合”。原来的名称叫基原异名(bisionym)。原命名人则用括号括之,一并移去,转移的作者写在小括号之外。例如,杉木最初由Lambert定名为Pinus

lanceolataLamb.(1803年)。1826年,RobertBrown又定名为Cunninghamia

sinensis

R.Br.exRich.。1827年,

Hooker在研究了该种的原始文献后,认为它应属于Cunninghamia属。但Pinus

lanceolataLamb.这一学名发表最早,按命名法规定,在该学名转移到另一属时,种加词“lanceolata”应予保留。故杉木的合用学名为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其他两个学名成为它的异名,而Pinus

lanceolataLamb.称为基原异名。

Ⅶ保留名(nomina

conservenda)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但由于历史上惯用已久,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作为保留名。例如某些科名,其拉丁词尾不是-aceae,如豆科Leguminosae

或为Fab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等。

Ⅷ名称的废弃

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予以废弃和变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1.同属于一分类群而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所作多余的发表者,在命名上是个多余名(superfluousname),应予废弃。2.同属于一分类群并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由另一学者发表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为晚出同名(laterhomonym),必须予以废弃。3.将已废弃的属名,采用作种加词时,此名必须废弃。4.在同一属内的两个次级区分或在同一种内的两个种下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名称,即使它们基于不同模式,又非同一等级,都是不合法的,要作为同名处理。属名如有下述情形,如名称与现时使用的形态术语相同,种的模式标本未加指定,名称为由两个词组成,中间未用连字符号相连等时,均属不合格,必须废弃。种加词如有下述情形时,即用简单的语言作为名称而不能表达意义的;丝毫不差地重复属名者;所发表的种名不能充分显示其为双名法的,均属无效,必须废弃五、植物界的分门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

1.裸藻门(Euglenophyta);2.绿藻门(Chlorophyta);3.轮藻门(Charophyta);4.金藻门(Chrysophyta);5.甲藻门(Pyrrophyta);6.褐藻门(Phaeophyta);

7.红藻门(Rhodophyta);

8.蓝藻门(Cyan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

六、植物的起源、进化

生物一直在演变,在进化蓝藻、细菌真核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陆地海洋水生陆生不同类型植物产生年代距今:50~15亿年前产生细菌、蓝藻

15~5.7亿年前藻类植物

2.8亿年前低等维管植物

2.6~1.3亿年前裸子植物

0.6亿年前被子植物植物进化方向无机→有机简单→复杂单细胞→多细胞水生→陆生低等→高等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约2万余种,多数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少部分生活在土壤、树皮、岩石等陆地上。藻类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所以它们的分类一般只能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细胞内所含色素、贮藏养料和生殖方式以及生活史等来进行。藻类植物植物体具有多样类型,有单细胞、群体(各细胞形态构造相同,没有分工)和多细胞个体。藻类植物含有多种不同的色素,如叶绿素a、b、c、d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其它多种色素,由于叶绿素与其它色素的比例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之分。藻类各门的分类特征及代表植物请自学菌类现有的菌类植物约有9000种。植物多不含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是异养的。菌类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也是为着方便而设的。它们可分为:(一)细菌门(Bacteriophyta)(二)粘菌门(Myxomycophyta)(三)真菌门(Eumycophyta)细菌门

Schizomy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