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3.22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近年来,快速城镇化使城市空间文脉逐渐消逝,城市景观同质化现象突出,城市风貌千城一面。而一座城市的历史景观则承载着人居环境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因此,重新认识历史景观有助于延续历史城市文脉、优化人居环境。将历史城市景观融入当下城市景观之中,将历史文化塑造的独特环境观融入现代城市发展中,能有效创新当代城市特色。古代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景观信息,传达出历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文化基因。从诗词文本解读城市空间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了讲词文本具有样本量大、空间信息明确、审美意象突出的特点。不少学者基于诗词解析古代城市空间意境,期望对现代城市空间文脉延续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诗词文本与景观空间具有高度对应关系。诗词是意识化的景观,景观是外化的诗词。诗词塑造的景观空间形象是地域化的文化基因,诗词蕴含的景观空间信息对识别历史景观格局有重要意义。内容上,诗词以城市景观环境为创作本底,反映景观环境特征。诗词经历了从“观物取象”到“立象以尽意”再到“境生于象外”的发展演变,其中,“象”代表城市实体景观要素,是诗词创作的本底。诗词通过描述城市物质要素再现景观风貌,传达个人情感,引发大众对景观的审美认知,形象化城市景观环境特征。城市景观具有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属性,除景观实体空间外还承载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城市文化记忆。诗词与城市景观的双向互动作用形成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独特的环境观与“诗意”的栖居情趣。形式上,诗词对城市空间单元进行要素化处理,通过要素组合展示空间序列,具有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对应性。“庭院”“高楼”“码头”等要素对应空间内的点状景观要素。点状景观要素在诗词中进行要素整合可以营造场景化的诗词意境,与物质要素单元在城市空间内组合营造的城市空间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1页(共一)形态呼应,如“阡、陌”“田、园”构成不同尺度下的线状与面状城市景观形态。点线面不同尺度下景观形态的组合有助于强化群化景观特征,塑造诗意的景观空间环境。成都作为典型的古今重叠的历史城市,在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发展中形成了独特优越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成都以“公园城市”为建设规划主题,倡导城市景观人文特质建设与营造诗意栖居环境。《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提出古今融汇以延续城市空间文脉,营造诗意栖居的城市景观环境。因此,挖掘诗词文本中的特别是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信息,结合其中的方位、色彩、物质构成等景观要素,梳理成都古城景观特征,重新构建成都城市历史景观体系,发挥城市景观环境的历史价值十分重要。宋代是城市形制向自由街巷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景观格局完善、呈现公园城市风貌的重要时期。宋代成都古城整体呈现“内外双城、二江环抱、二水贯城”的城市格局。宋代成都整体具有“水网城市”的特征,范成大曾有诗言成都:“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此外,宋代成都市民游赏之风盛行,节令性集市间隔时间与规模大大超过唐代,涌现了城南麻市、万里桥边鱼市等一系列商业集市,并将唐末五代兴起的游赏习俗发展为游艺兼商业贸易的定期聚会,如上元节“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游赏活动招揽了大批商贩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各项游宴活动活化了城市公共活动流动空间网络,最终使宋代成都城市发展突破里坊制的限制,城市街巷空间得到解放。宋代成都具有城郊互融、城水互生、城人互动的城市景观格局。通过对《全宋词》《全宋诗》《历代诗人咏成都》及根据地名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诗词搜索网站中筛选出的350首描写宋代成都古城景观的诗词的分析,宋代成都古城景观体系由亭台园囿、寺院遗祠、锦水江堤、节令市集、近郊野游、远郊雪岭六类构成。研究发现:宋代成都城市水网密集,依水而建多个园林,已具备“公园城市”的特征,具有参考价值;城市中部的大型水体摩诃池、城郊外的浣花溪等城市水系活力较高,起到了加强城市凝聚力,体现城市精神的作用;成都古城与西侧龙门山脉具有良好的视线关系,从成都古城望西侧雪岭是成都特有的城市景观,规划中应控制成都平原西部建设规模与开发强度,强化雪山城市这一特征景观。(摘编自胡全熠、唐由海《基于宋代诗词文本的成都古城景观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城市的历史景观中发掘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就能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B.“高楼”“码头”与“田、园”的组合,体现出了点线面不同尺度下景观形态的组合。C.宋代成都城市景观格局完善,呈现出公园城市风貌,对于现代成都的建设有参考价值。D.《全宋词》《全宋诗》等描写宋代成都古城景观的诗词将宋代成都景观体系分为六类。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2页(共10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古代诗词具有样本量大、空间信息明确、审美意象突出的特点,现在的一些学者会基于诗词去解析古代城市的空间意境。B.我们能够通过古代诗词所塑造的景观空间形象和其中蕴含的景观空间信息,去把握地域化的文化基因,并识别历史景观格局。C.对待城市历史景观,既不能否认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也要认识到不是所有时代的城市历史景观都能与现代城市建设主题融合。D.如果宋代成都古城不具备“水网城市”的特征,那么宋代的成都就不可能突破里坊制的限制,城市街巷空间也无法得到解放。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宋代成都城市景观格局与当下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相对比,突出借鉴意义。B.文章开头提到近年快速城镇化进程及其造成的结果,是本文论证的前提和基础。C.文章三至五段,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诗词文本与景观空间具有高度对应关系。D.文章为论述类文本,但不失文学性,这与研究对象以及行文中引用的诗文有关。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与表格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语义要素对应空间点位对应景观类型杨柳、花红、庭院、阁楼、池塘、苍苔西园、张园等亭台园囿古柏、山茶、门庭、长塘、碧瓦、古寺青羊宫、武侯祠等寺院遗祠星斗、暮霭、江水、岸堤、轻舟锦江、浣花溪等锦水江堤红楼、酒楼、节令、市井、灯市南门、圣寿寺等节令市集野花、泉水、峰岭、古木、郭城、村落西郊、东郊等近郊野游西山、飞瀑、剑阁、雪山、栈道峨眉山、西岭雪山等远郊雪岭A.宋祁《锦缠道》中“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展现的是“亭台园囿”类景观。B.田况《九日太慈寺蚕市》中“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展现的是“寺院遗祠”类景观。C.京镗《木兰花慢·重九》中“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展现的是“节令市集”类景观。D.陆游《梅雨初晴迓客东郊》中“霁色澄鲜已断梅,江郊隐隐尚轻雷”,展现的是“近郊野游”类景观。5.假设乌鲁木齐市为创新城市特色,在领导留言板中开设“建设我们的乌鲁木齐”专栏,广泛征求意见。请你结合材料中成都建设规划的相关经验,为家乡城市建设建言献策。(6分)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3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的收藏张新军父亲收藏的历史无从考证。从我记事起,我就看见他整日佝偻着腰,肩上搭着一个破麻袋,手里拿着半截铁钩子,为了一点可怜的收藏物在连队四处奔波。收藏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一直到他的生命行将结束。可以说,收藏伴随了父亲整整一生。严格地说,父亲的业余活动根本谈不上收藏。他的收藏纯粹是一个平民为了生活而无奈进行的,与那些社会名流及富有的收藏者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他收藏的物品其实都是别人丢弃的、无用的废物。但我觉得他与一般拾破烂的还有一点不同,他有职业,他是一个农场连队的牧工。父亲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养了我们兄弟几个,让我们活下来的信念在他骨子里像山一样。在我们兄弟眼里,他是一匹疲惫的老马,拉着满载家庭重负的破车,在生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每月微薄的工资养活不了我们,每天捡破烂换一些零用钱贴补家用,成为他天天要做的一件事。在连队的早晨、中午或者黄昏,在家属区的垃圾坑、废弃的旧房子、路边的林带,总有一个罗圈腿、弓着腰的老头在拼命拨拉、寻觅着什么,身上破旧的军装泛着白花花的汗碱。不用细看,他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把捡拾来的东西背回来,攒满一麻袋后,就把麻袋驮到马背上,到团部废品收购站卖掉。这一天我们比过节还要兴奋,中午早早地依在院子门口,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回来。远远看见父亲骑着马归来,我们就像一个月看一次露天电影一样高兴。父亲带给我们的是几米平布衣料,一卷母亲纳鞋底的棉线绳,腌咸菜的颗粒盐和酱油、醋、火柴、煤油,还有几支铅笔、橡皮和拼音本。★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他会给我们带几粒平时很少见的薄荷糖和几块团部食品厂生产的香甜的黑面包。有一年春天青黄不接,四处弥漫飞舞的各类不知名的小蜢虫几乎遮住了太阳,它们将垦区所有的树叶啃噬得干干净净,戈壁滩上的野菜叶子也被咬得支离破碎。母亲天天给我们熬玉米粥就腌萝卜条,一天三顿重样,而这样的饭眼看也快要断顿了。父亲卖光了所有的藏品,日子也维持不到月底。一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叹着气,蹲下身子从床底下捞出一副马鞍子,然后失神地端详着它,这样专注的神情我们很少看见,被生活压弯了腰的父亲甚至很少用这样的眼光看我们。①这副马鞍子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像件出土文物,上面的皮件黑乎乎的,弥漫着一股陈年的膻味和战争的硝烟味,铜制的铆钉锈迹斑斑,显得很是沧桑:但从外表看整个做工却非常精细,鞍头上镌刻的神秘花纹,显然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用细皮条编织的精美穗子挂在两边,依然散发着陈旧而古典的光泽。我知道,这副马鞍子是贫穷的父亲唯一值得炫耀的历史。进新疆时,他曾是部队的一名骑兵,这副马鞍子陪伴他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他一直视之为生命,平时藏在床底下,谁也不让动。只有开春的时候,父亲才把它拿出来在墙根下晒晒太阳。★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他会给我们兄弟几个讲他过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4页(共10页)

去与战马的故事。我们有时候甚至有点嫉妒,父亲对马鞍子比对我们兄弟几个都好。父亲的老朋友、牧羊人贾法得知父亲藏有一副马鞍子,多次上门央求以物换取,但都被父亲沉着脸一口回绝。这天晚上天黑透了,父亲一句话没说,铁青着脸扛起马鞍子出了家门。第二天起床,我们看见屋子中央堆着满满两麻袋玉米棒子。后来才知道,父亲用马鞍子换了贾法的玉米。这年秋天,连队的秋收结束后,②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赶羊似的把我们兄弟几个往地里赶,拼命四处搜索、拣拾地里遗落的玉米,连队所有的玉米秆子都被我们兄弟几个翻了个遍,我家院子里堆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下酷霜的一个早晨,父亲装了满满两麻袋玉米,推着架子车一声不吭地走了。中午,父亲拉着架子车回来了,上面放着他的马鞍子。父亲虽然很穷,但为人却很直爽义气,送给别人的东西犹如泼出去的水,是绝对不会去要的,但为了这副马鞍子,他却失信并得罪了多年的老朋友。③从这以后,这副马鞍子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父亲。后来我们长大了,都有了工作,父亲也不去捡破烂了。但他一辈子没有其他嗜好,退休后收藏废品仍然是他的最爱。家里的牙膏盒、空纸箱、旧鞋子,他一个不丢。生活好了,日子也觉得过得特别快。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已瘫痪在床,他的生活需要我们料理。我们兄弟几个决定把老房子卖掉,把父亲接到我们身边,轮流伺候尽孝心。在我们兄弟几个处理他的收藏品的时候,神志不清的父亲显得很痛苦,但又无可奈何,只是我们把那副马鞍子从床底下拉出来时,他一下子显得很激动,睁大眼睛挣扎着要坐起来,嘴里大声叫嚷,我明白了他的意思,附在他的耳边告诉他,马鞍子不卖,继续给他留着,他才慢慢平静下来。父亲的收藏就这样结束了。他收藏一生,唯一留下的藏品——那副破旧不堪的马鞍子,也随着他走到哪里,搬到哪里,轮流由我们兄弟几个收藏。至于它的最后归宿,已经失语的父亲已无法交代。只是有一次,我看见他独自一人坐在床上,长时间地望着墙角的马鞍子愣愣发呆,傍晚的余晖弥漫在他身上,使沉浸在往事中的父亲显得更加孤独。我慢慢走过去,上前搂住他的肩膀悄悄告诉他:“你走的时候,我把马鞍子放进灵柩里,让它永远陪伴着你。”④父亲吃力地听完我说的话,缓缓抬起头,两眼定定望着我,浑浊的眼睛骤然放出光来,摇摇晃晃举起他的右手,重重地在我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这时候我发现,一生倔强、几乎从不流泪的父亲突然老泪纵横。(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一二段,叙述了父亲辛苦从事收藏活动时留在“我”记忆中的很深刻的一个场景,由此展开对父亲的回忆。B.父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收藏者,他是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捡破烂以补贴家用的卑微的牧工,他真正的“收藏”只有马鞍。C.年幼的我们不知生活甘苦,不解家庭艰难,在父亲卖掉废品带回难得一见的薄荷糖和黑面包时,更是显得格外兴奋。D.父亲的马鞍承载的内容厚重,既有军旅生涯这一令父亲引以为傲的历史,也有艰难生活里不得已失信于老友的经历。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5页(共1页)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多角度细致描写了马鞍的皮件、铆钉、做工等,突出其古旧、独特、精美等特点。B.句子②中的“赶”,既是父亲的职业惯性动作,也是他想要换回马鞍的急切心情的外化。C.句子③单独成段,结构上与上下文相关联,既表达了强烈的感情,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D.句子④使用“摇摇晃晃”“重重”等叠词展现出父亲内心巨大的情感波动,极富画面感。8.文中两个★处,都写到“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都给作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文中父亲的形象都不美,也并不高大。《背影》中“父亲”身形肥胖、举动笨拙,本文中的“父亲”是个“罗圈腿、弓着腰的老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种创作意图的理解。(6分)链接材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感尊亟临荜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①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节选自《孔丛子》)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6页(共10页)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故古者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罔置②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注】①卢胡:笑声发于喉间。②罔置(wǎngjū),泛指捕猎的网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臣羁旅于此A而辱B君之威C尊D亟E临F荜门G其荣H多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褊小,文中指狭小,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国虽褊小”的“褊小”意思相同。B.审,指清楚、明白,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意思相同。C.劝,文中指劝勉,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劝”意思不同。D.得意,文中是得行其意、达到目的之意,与成语么得意洋洋”中的“得意”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卫君降低身段亲自去驿馆探望子思,希望他能不吝赐教。子思表示愿为其举荐贤才,以示自己对卫君的忠诚。B.子思向卫君举荐李音,卫君却明确表示,世家子弟尚且都没有全部任用,更何况像李音这种父祖是农民的人。C.墨子借圣王之言谈任用贤才,就应给他高的地位、丰厚的俸禄、决断的权力,否则,百姓就不会对他敬畏信服。D.伊尹、闳夭、泰颠被起用,与孟子所说的胶鬲、百里奚等人被起用的方式类似,都体现出用人者的不拘一格。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2)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尚贤”,但子思与墨子对贤才的认识却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7页(共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①辛弃疾千里渥洼种①,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⑤。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为时任漕司的皇室宗亲赵介庵写的祝寿词。②渥洼种:出自《汉书·武帝纪》,后世常用其形容天马。③流霞:传说中的仙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运用“渥洼种”的典故,喻指自己是天马,曾经才气非凡,声名惊动朝廷。B.“带得无边春色”以下三句,既赞美赵介庵如春风般造福于民,也祝福他年华不老。C.下片描绘了宾主欣赏歌舞、众人为赵介庵敬酒祝寿畅饮的场面,整体氛围欢快轻松。D.本词不落俗套,词人以神采飞驰的笔触,表达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笔调高昂委婉。16.这首词借祝寿寄托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情怀,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描绘了洞庭湖水势浩瀚的恢弘气象。(2)柳永在《望海潮》中既以“”描绘钱塘的湖山之美,又以“”摹写人们的喜笑颜开。(3)甲辰龙年第一节班会课上,小艾同学用含有“龙”的古文名句“,”,强调了在学习上要重视积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每逢“考试季”,不少学生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担心:每天这么聚精会神,大脑会不会像电器那样①呢?其实,大脑具有自我保护能力,不易出现因负荷过大而“过载”的问题。首先,当脑细胞的代谢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②,人脑自然而然会通过睡眠缓解这种困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8页)(共10页)倦。其次,大脑中含有大量的抑制性神经元,它们对信号输入进行选择、对信号输出进行调整,这使得大脑始终处于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再次,人脑的工作原理是传递和产生电信号而不像肌肉那样通过消耗太量ATP来做功,然而和肌肉相比,人脑是典型的“低耗能”、器官。一个人进行③时饭量会大增,而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时饭量与平时差不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脑不会因为思考问题而过度耗能,不容易出现“过载”的问题。其实,大脑是“越用越灵”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①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③茂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③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④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20.文中第一段有四处“笑”,若在“笑”前填写词语,下列不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①和颜悦色B.②莞尔C.③虚心诚恳D.④揶揄2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处“意思”表意上的不同。(4分)(1)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2)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9页(共10页)22.下列与文中“难为他怎么想来!”一句中感叹号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致的一句是(3分)A.“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B.植物学家、教育专家、援藏干部……他就是钟扬!C.王利发:有您在我这坐坐,我脸上有光!D.他(柔石)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还有两个多月,高三学子将迎来毕业季。乌鲁木齐市厚德中学高三(1)班的李云飏同学,想在毕业典礼上为全体师生送上寄语:“失去的,是无数的日子;获得的,是永恒的情谊。”其实,关于“失去”和“获得”,还有人曾说过:人总是一边失去,一边获得……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第10页(共10页)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中凡主观题回答,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一、(35分)1.C(A项过于绝对;B项曲解文意,只有“点”和“面”,没有“线”;D项张冠李戴,“将宋代成都景观体系分为六类”的是研究者。)(3分)2.D(条件不足,还有宋代成都盛行的市民游赏之风及大量的商业贸易活动等。)(3分)3.A(无对比。)(3分)4.B(展现的应是“节令市集”类景观。)(3分)5.①确立一个主题,如成都以打造“公园城市”为主题,乌鲁木齐也可依据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确定一个建设规划主题;②做好长期规划,如《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③挖掘诗词文本中关于乌鲁木齐的城市历史景观信息,特别是有时代代表性的,结合景观要素,梳理历史景观特征,重构乌鲁木齐历史景观体系,如成都借鉴宋代成都古城的历史景观体系;④强化特有的城市景观,统筹协调以凸显城市建设主题,如成都强化雪山城市这一特征景观的做法。(写出三点即可)(6分)6.C(文中并未体现“年幼的我们不知生活甘苦,不解家庭艰难”的方面。)(3分)7.C(没有点明“文章的主旨”。)(3分)8.两次这样写,可见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有高兴的时候。①第一处:表现父亲对我们的疼爱,即便是在家庭生活极为穷苦艰难的时候,他也尽可能地想给儿女们一点惊喜和满足。②第二处:表现父亲质朴内敛的性格,他没有将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经历时时挂在嘴边炫耀,只有在高兴时才偶尔提及。(5分)9.①真实地展现父亲平凡普通的形象,用文字纪念父亲,记录真实的生活,表达深挚动人的情感。②这样的“父亲”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他们承担家庭重负,关爱子女、勤劳节俭、质朴坚韧,其身上凝聚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时代记忆。(6分)二、(35分)10.ADG(根据文意,应如此停顿。)(3分)11.B(“审容膝之易安”的“审”是深知、详知的意思。)(3分)12.A(“以示自己对卫君的忠诚”有误,子思为卫君举荐贤才是为回报卫君对自己的礼遇。)(3分)13.(1)卫国并非没有贤能的人,您却没有好的政绩,这(就)是贤才不被重用的缘故啊。(4分)(2)把这三样授予贤能的人,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想要让他做事能成功。(4分)14.①子思认为不论其出身,有实际才能就是贤才;②墨子认为尚贤是国本,贤才要德才兼备,尤其是德行。(3分)15.A(天马喻指赵介庵,而非自己。)(3分)16.①借祝寿赞美朝廷宗室赵介庵金銮殿奏草笔走龙蛇,才华出众,“回首”之间就能回到皇帝身边,隐约流露自己希望能被举荐之意。②借席间谈论得知朝廷要“西北洗胡沙”之事,借此表达希望出兵北伐、复兴家国的志意。(6分)17.(1)吴楚东南垛乾坤日夜浮(2)重湖叠巘清嘉嬉嬉钓叟莲娃(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每空1分,共6分)三、(20分)18.①因负荷过大而“过载”②人就会感到困倦③高强度的体力劳动(6分)1

19.人脑的工作原理是产生和传递电信号,而不像肌肉那样通过消耗大量ATP来做功,(因此/所以)和肌肉相比,人脑是典型的“低耗能”器官。(4分)20.D(根据语境,此项最佳。)(3分)21.(1)句中的“意思”指含义、意味、意蕴等;(2)句中的“意思”指理解是对的,表示肯定、赞赏。(4分)22.B(B项与例句均表佩服、赞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