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某县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1.社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能源,推动能源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下列能源属于化石能源

的是()

A.风能B.潮汐能C.石油D.核能

2.202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为“种植粮食,而非烟草”,下

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3.石油古称“滴水”,《汉书》中“高奴县治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

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治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4.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A.H2cO3B.MnO2C.SO2D.O2

6.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水生动物可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中

7.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超市出售的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8.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B.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消失

C.铁丝燃烧质量增加

D.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9.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移走可燃物

D.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

10.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

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

11.在烟花的火药中加入硝酸铜【Cu(NO3)2],燃放时能发出绿色的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CU(NO3)2£2CUO+O2T+4XT,其中气体*是()

A.NOB.N20C.N02D.N205

12.春节期间,多次报道小朋友在玩耍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

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

下说法错误的是()

命表示碳原子

OO点燃

OTO+o表示氢原子

OO。表示氧原子

甲烷分子氧分子二碳分子

A.甲烷在空气中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B.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3.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煤气”泄漏时,应先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

B.遇到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离开着火区域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在加油站可随意接听和拨打电话

14.王华同学的化学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必须在该物质后面注明“T”

B.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C.实验室可利用氯酸钾或高镭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D.在实验室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5.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分类B.化学与环境

①石油、自来水——混合物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氯化钠、氢气一一化合物②植树造林可减缓温室效应

C.化学与安全D.物质性质与用途

①进入地窖一一先做灯火实验①氧气能供给呼吸一一可用于医疗

②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一一可用于食品防腐

A.AB.BC.CD.D

16.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煤尘,不利于环境保护。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

产品,用途广泛,其中煤的液化过程中得到的汽油、煤油等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煤的液化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储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煤燃烧产生的C02、co和粉尘是主要空气污染物

D.煤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KMnO4=K2MnO4+MnO2+02T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02+Ca(OH)2=CaCO3I+H20

C.在空气中加热铜丝:Cu+02=CuO2

D.金属铝在空气中被氧化:2A1+=2A10

18.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及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类别甲乙内T

反应前质量/g241624

反应后质量/g48232

A.该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7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

20.正确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下列选项中,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和电0,则该物质中一定含C、H、0三种元素

B.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改变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探究氧化铁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2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等方面着手,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

(以上两个空至少答四点)。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

铁、铜等,请你写出镁、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与某

些反应,如:氢气、碳、磷等,请你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与某些反应,如甲烷、丙烷(C3H8)等,请你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正确构建知识体系,可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图是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转化关

系(已知:Z物质常温时易分解),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Y、Z的化学式:X,Y,Z。

(2)反应①、②和⑥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填反应类型)

(3)冬天,使用煤炉取暖,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煤炉内

的燃料燃烧正旺时,再加入一些煤炭(反应条件为高温),此时炉火的温度会降低,说明该反

应会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若要证明该反应生成了Z,可向反应后的装置内滴加

,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将上述溶液加热(或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某学习小组以“探究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不属于上述物

质燃烧时的共同点的是(填字母序号)。

A.剧烈反应

B.产生气体

C.发光放热

D.氧化反应

(2)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和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焕焰是乙快(C2H2)燃烧时的火焰。请你写出

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如图所示A、B两个实验,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B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能证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现象是

干燥的空气-产—干燥的空气

80七热水日磷

红磷不燃烧燃烧

白磷不燃烧

AB

【任务三】应用燃烧

(4)周末外出野炊时(须有大人陪伴),将木柴填充到炉膛内时,要将木柴架空,原因是

若炉火燃烧不旺,可用扇子向炉膛内扇风,炉火就会燃烧更旺,原因是。

【任务四】调控燃烧

(5)周末野炊完毕后,将炉膛内的木柴熄灭,你用到的灭火方法是(任答一条)。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用双氧水和MnOz制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A〜E装置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A〜E装置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是(填A〜E装置字

母),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A〜E装置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气

体应从导管口(填“m”或"n”)端进入,验满的方法是将放在导管口的

(填“m”或"n")端,若观察到,证明已经收集满。

(4)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两组对照试验:一组取了20g大颗粒石灰石,二组取了20g小颗粒石灰石

(两组石灰石的成分相同),分别跟150mL相同的稀盐酸混合,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二氧

化碳

质里

你认为图中所示的两条反应曲线中,反应曲线甲表示的是组(填“一”或“二”)。

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的反应速度跟有关。

(5)查阅资料:

①通常状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②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氢氧化钙【Ca(OH)2]和硝酸镂(NH4NO3)两种固体药品制取氨气,同时

还生成硝酸钙【Ca(NO3)2]和另外两种物质。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字母);可用D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

25.“化学实验T观察现象T分析推理T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

题:

已知: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1=2NaCl+H2O+CO2T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

律。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三组实验中只有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另

外两个实验被否定的原因是、o

(3)利用丁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因此在日常生产、

生活中利用上述二氧化碳性质用来。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盛稀盐酸的试剂瓶上

的标签被腐蚀,课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测定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盐

酸的挥发)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烧杯中樽

质总量/gH

20,:_加入盐酸驾

0100的质量g

已知:稀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液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氯化氢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就

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1)产生C02的质量为go

(2)求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解:A、风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错误。

B、潮汐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能源之一,故选项正确。

D、核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

石油、天然气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能源的知识,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答案】D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石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B、石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石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一种黏稠状液体,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了分析,难度不大。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进行解答。

【解答】

在化学变化中,五个“不变”:从宏观上看,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上看,原子种

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不会变化。

两个,,一定变”: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①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即产生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①错误;

②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即产生新的分子,所以分子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②错误;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故③正确;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故④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A.碳酸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不合题意;

B.二氧化锌是由二氧化锌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不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不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

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

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不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不易溶于水,水生动物可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中,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粽子采用真空包装隔绝了氧气,防止粽子发生缓慢氧化,可以延长保质期。

故选:Co

食物中的有机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变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食物的缓慢氧化

就是其中的一种。

8.【答案】B

【解析】解:A、蜡烛燃烧,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蜡烛质量减少,

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消失,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铁丝燃烧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

意,故选项错误。

D、纸燃烧产生灰烬,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可以用质量守

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

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D

【解析】解:A、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错误;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

度即着火点,而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故正确。

故选:AD«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

更大。

10.【答案】B

【解析】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

互转化,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化学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

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

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

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NC)3)222CuO+02T+4XT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铜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生

成物中含有:2个铜原子、4个氧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贝灯中含有1个氮原子

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NO2。

故选:C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

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A

【解析】解:A、甲烷在空气中点燃时,若达到了爆炸极限,则会发生爆炸,若没有,则不会,

该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均

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A、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反应微观过程的应用,结合物质的性质、微粒的构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D

【解析】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煤气”

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电,故正确;

B.遇到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防止产生危险,故正确;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

炸,故在加油站不可随意接听和拨打电话,故错误。

故选:Do

A.根据煤气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发生火灾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油易燃的性质进行分析。

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无需在该物质后面注明“T”,故

选项说法错误。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由于要证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酸钾或高镒酸钾可以制取氧气,是因

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A、根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等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①石油、自来水都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②氯化钠是由Na、Cl两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B.①焚烧植物秸秆,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②植树造林可减缓温室效

应;故错误;

C.①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进入;②室内着火,

不能立即开窗通风,否则会引起火势蔓延;故错误;

D.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故正

确;

故选:D。

A.根据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回答;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和氮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

排除该选项)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16.【答案】D

【解析】A、煤的液化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有汽油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储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粉尘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故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等污染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煤的液化加工进行分析;

B、根据石油分储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D、根据镁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7.【答案】B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02T,

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铜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U+C)2£2CUO,故选项错

误。

D、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正确

的化学方程式为4A1+302=2Al2O3,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1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答案】A

【解析】解: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但其质量守恒的原

因却是由于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故A不正确:

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在改变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不改变物质的总质量;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故C正确;

D、定量研究化学变化所需要的仪器精密度越高,结果越精确;故D正确;

故选:Ao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物

质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由于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本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进行考查,体现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与理解。

19.【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0g:28g=5:7,由于不知道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该反

应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5: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由表中数据可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4g-4g=20g,则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少

了16g-8g=8g,则乙也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

后丁的质量增加了32g-4g=28g,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

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

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B

【解析】解: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电0,则该物质是和氧气反应,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

而CO?和也0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该

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0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

分子,水分子发生了改变,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但其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探究氧化铁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仅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还设计

实验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A、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水实验、氧化物和催化剂的概念,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

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2Mg+

;CH

。2警2MgO3Fe+2O2",=Fe304非金属单质2H2+02"'=2H20化合物38+

占燃

502=3CO2+4H20

【解析】解:(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着手;

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等。

(2)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铁、铜等;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5誓2MgO;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警FesO/

氨气、碳、磷等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非金属单质,则氧气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

反应;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警2H2。;

甲烷、丙烷均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则氧气能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2'警3CO2+

4H2。。

故答案为:

(1)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

(2)2Mg+02'=2Mg0;3Fe+202'=Fe3O4非金属单质;2H2+022H2O化合物;C3H8+

点燃

502="3c。2+4H2。。

(1)根据物理性质的内容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2)根据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来分析;

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来分析;

根据氢气、碳、磷等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来分析;

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来分析;

根据甲烷、丙烷均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来分析;

根据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

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CO?CH2C03化合反应c+o2C02吸收C02+C2C0C02+H20=

H2C03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溶液变成紫色H2C03=H20+C02T

【解析】解:Q)由分析可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02;Y是碳,化学式为:C;Z是碳酸,

化学式为:H2c。3;

(2)反应①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②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

氧化碳,反应⑥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①、②和⑥都符合“多

变一”的特征,都属于化合反应。

(3)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CO2;碳和二氧

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誓2C0,该反应会吸收热量。

(4)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显酸

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若要证明该反应生成了碳酸,可向反应后的装置内滴加紫色石蕊试

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若将上述溶液

加热(或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溶液变成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3=H20+

C02To

故答案为:

(1)CO2;c;H2CO3;

(2)化合反应;

点燃眼|出高温

;

(3)C4-02=C02蚁叫C02+C=2C0;

(4)C02+H20=H2CO3;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溶液变成紫色;H2c。3=H20+

C02

如图是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Z物质常温时易分解,则Z是碳酸;碳酸易分解生成水

和二氧化碳,则X是二氧化碳;Y能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则Y是碳;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

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B2c2H2+5。2.4co2+2心0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必须

与充足的氧气(空气)的接触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增大氧气的浓度用水浇灭或用沙土掩埋

【解析】解:(1)A、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均为剧烈的燃烧现象,不符合

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蜡烛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都是产生气体,符合题意;

C、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均出现发光、发热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均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

不符合题意:

;

(2)C2H2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02望4c。2+2H2O

(3)实验A中酒精燃烧,水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实验B中,试管中的

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

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必须与充足的氧气(空气)的接触;试管中的白磷(与

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

点)不燃烧,即可证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4)将木柴填充到炉膛内时,要将木柴架空,原因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充分燃烧;

若炉火燃烧不旺,可用扇子向炉膛内扇风,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使炉火就会燃烧更旺:

(5)周末野炊完毕后,将炉膛内的木柴熄灭,可以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用

沙土掩埋(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1)B;

点燃

;

(2)2C2H2+502=4C02+2H2O

(3)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必须与充足的氧气(空气)的接触;试管中的白

磷燃烧,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4)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5)用水浇灭或用沙土掩埋。

(1)根据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

应,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C2H2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A中酒精燃烧,水不燃烧,实验B中,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

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进行分析。

(4)根据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充分燃烧进行分析。

(5)根据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用沙土掩埋,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进

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

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锥形瓶BC或E2H202M号22H2O+O2TBEm燃着的木条n木条熄灭二接

触面积或颗粒大小Ca(0H)2+2NH4N03=Ca(NO3)2+2NH3T+2H2O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

度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钵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

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用C或E;化学方程式为:2H202M吧22H20+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

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一般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收集装置可选用E;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导

管口m端进入,当n端处有二氧化碳逸出时•,说明二氧化碳集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

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的n端,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证

明己经收集满;

(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石灰石的颗粒越小,与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但

最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反应图线甲表示的是二,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的反应速度跟颗粒

大小(或接触面积)有关;

(5)氢氧化钙Ca(0H)2和硝酸钺(NH4NO3)两种固体药品制取氨气,同时还生成硝酸钙Ca(N03)2和

另外两种物质,该反应是碱与盐反应,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氨水,氨水不稳定易

分解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