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一、江南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江南”的概念、范围。在历史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它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直到秦汉时期,“江南”的含义略显明确,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湖南全部和江西。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江南最确切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从元代开始“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明代已经将苏、松、常、嘉、湖五府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就是在今天,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的界定,也常有歧异。较早对江南的含义提出讨论的是王家范,他认为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至迟在明代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村市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刘石吉在其《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表示,江南是指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和太仓直隶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地区。洪焕椿、罗崙主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书,也对江南下了一个定义: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明清时期即为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地区,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区。陈忠平在研究明清江南市镇时,将江南的地域范围界定为长江以南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各府。日本学者对于江南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苏、松、常、嘉、湖、太五府一州之地。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江南的核心,或者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李伯重对“江南”概念曾作过一个比较科学的界定。他指出,对江南的地域范围作界定,在标准上不但要具有地理上的完整性,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应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据此,江南的合理范围应当包括今天的苏南浙北,即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及后来由苏州府划出的太仓直隶州;这八府一州之地不但在内部生态条件上具有统一性,同属于太湖水系,在经济方面的相互联系也十分紧密,而且其外围有天然屏障与邻近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分隔。这与刘石吉在《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中的界定,基本一致。在后来学者们关于传统市场的探讨中,涉及江南的大多受到了李伯重的影响,采用他的观点,将江南定义为上述八府一州之地。“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的位置。“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到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镇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市,多是商贩和行商,商业规模较小;镇,则坐贾较多。二者在工商业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因为镇的工商业较发达,在经济上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至为重要,因而设“官”以收税,设“将”以弹压。所以有人说“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防遏者谓之镇”。“镇市”作为一个具有经济意义的新名词,正式出现于北宋的熙宁、元佑年间,到南宋以后常见于官方文书以及地方志中,成了一个专门用语。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这些市镇都是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中心地,是介于州县城与乡村之间的新兴小城镇。在明清的方志中,其间的市镇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如弘治吴江县志谓“人烟凑集之处谓之市镇”,乾隆湖州府志也说“田野之聚落为村,津涂之凑集则为市为镇”,嘉靖仁和县志所载杭州附近各市镇则均“市镇”或“镇市”连名。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虽然明清时代一般镇大于市,但也有不少是市大于镇,到了清末,市镇的标准已经没法分判了。江南市镇的基础奠定于宋代。宋代的农业革命与商业革命,以及“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为江南市镇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不少江南市镇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像乌墩镇(即乌镇)、梅溪镇、四安镇、南浔镇都是。比较有名的震泽镇的前身震泽市就形成于宋代。“通观江南市镇的发展,明代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宋代以来,直到十五世纪末(明成化、弘治年间),可以说是市镇的萌芽与形成时期。明代的苏、松、杭、嘉、湖等府不仅是财赋重地,也是农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中心。农家经营的商品化与市场化,需要有比集市更高层次的市场与之相适应,这就给市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以苏松常杭嘉湖六府而论,在明代该地区市镇确实有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除了该区域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苏松接近上海的沿海地区以外,近代市镇的基本规模和分布格局,可以说是在明代奠定的。清代江南市镇继续发展,市镇作为江南地区最活力的经济中心地,作为全国多层次市场中的重要环节,伴随着康雍乾盛世的出现,进入了江南市镇发展史上的第二波高峰。清末民初,是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明清江南市镇的繁荣表现在市镇数量的增加、市镇人口的大量增长、市上升为镇等方面。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三百年间,尤其是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清代,江南地区的市镇明显地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尤其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江南市镇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极盛时代。台湾学者刘石吉做过统计,就以苏州府为例:在明初只有30个市,到正德时已经增加到45个市镇了,到清乾隆时增加到100个市镇,光绪时达到206个。其它府的市镇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呈增长趋势。从明代前期开始,经明中后期到清前中期,江南诸多市镇都先后增长了数十户乃至数千户,其人口数量并在明中后期及前中期形成了两个增长的高峰,从而形成了一些千户左右以至万户左右的特大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市在明清时由市上升为了镇。像清代松江府的吴家桥市、陆家浜市后来升为了镇。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市镇兴盛的根本原因。明清江南市镇如此兴盛其根本原因同样也是由于这个地方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业、细致和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江南市镇是在农家经营商品化、农业经济商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市镇的兴盛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得本地区成为商品外销点而发展成为市镇。(粮食,丝织业、棉纺织)另一方面,远地的农业、手工业发展,其产品需要远距离运销,使得交通汇点成为市镇。(米市)其次,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江南市镇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甚至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地区,单凭良好的交通条件(地理环境)也可以发展成为繁华的市镇(举例说明:浙西的市镇)。在封建社会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路是最方便、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所以商都重水路。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河流,犹如人的血管,靠着它输送血液,保证营养供给。,明清江南的商品经济很活跃,加之社会分工更专业,商品的转运很频繁,而商品的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河网水路,所以在河流的两岸就形成了市镇并发展、繁荣。江南市镇它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河流横贯镇市,商店、民居多傍水而立,因水成衢,因水成市。市河内农船穿梭往来,直通镇区。第三,在明代,苏松杭嘉湖地区的两大经济作物——蚕桑和草棉的种植,也对江南市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人口和重赋的压力,以及劳动技术、生产经验优势的推动,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该地区发展迅猛。苏松地区草棉的种植到明代迅速推广,特别在许多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如嘉定县、青浦县和后来的南汇、川沙)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杭湖地区由于嫁接桑由采叶法改成剪株法,并育成了叶质好、产量高的拳桑,丝的质量与产量大幅度提高。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地,必树之以桑”。蚕桑生产具有的技术优势,促使丝织业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丝”与“棉”闯入乡村的经济生活,从两方面推动了明清江南市镇的发展:一是四乡农民因副业比重增大,消费购买能力也相应随之提高。正如明王士性所说:“浙十一郡,惟湖最富……湖多一蚕,是每年两有秋也。”唐甄在《潜书》中亦说:“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是以虽赋重困穷,民未至于空虚。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此蚕之厚利也”。二是使农民日益被卷进了商品经济中,对市镇的依赖大为增加。他们手中的丝、棉以及加工成的绸、绢、棉布交换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市镇。以上是对明清江南市镇发展原因的简要叙述。三、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一)“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由于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河道纵横,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夹河而市”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市廛都在河道的两边与跨河桥畔,形成为江南水乡市镇。吴江的同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南浔在南京时立为镇,但明正德时居民还不算很多,至明末兴盛起来,据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载:“市廛云屯栉比,周遭四讫自东栅至西栅三里而遥”。到清乾隆时这里已是:“烟火万家,商家云集。”的巨镇。明清诗文中对这个水乡市镇的市容有许多的描绘,如:“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寨人家水上耕。”“东西水栅市声喧,小镇千家把水圆。”又如鲍珍的南浔小泊诗:“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长廊连蔀屋,斥堠据通津。”在江南运河沿线,自宋元以来即形成了一批市镇,如丹徒、吕域、谏壁,横林、望亭、严望等等。由于交通运输的方便,一些繁荣的商业巨镇,大都分布在运河沿线或附近。(二):从江南市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地区。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和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明清以来兴起的许多市镇,都与棉纺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南翔,充王镇等地都是棉布业发达的市镇。其中南翔镇“布商辏集,富甲诸镇。”松江府“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促助耕。”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奉贤县的庄家行“居民繁绸,布缕充斥。”华亭县的拓林“为海人辐辏之处。”叶谢:“居民稠密,商贾辐辏。”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的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三):在江南市镇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性的特点的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种行业著称;有的是农村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等。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明代以来为制铁业仍很发达,其产品有农器,厨器,兵器。方志说:“诸类物产皆通邑所有,唯铁工则本村所独有,故诸铁器亦惟此地为多。”檀邱市亦:“多以铁冶为业。”常州宜兴的张渚,里也是冶铁业发达的地方。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造窑及织汗巾为业。”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苏州的枫桥和平望都是运河线上的商业市镇。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元时设有茶园领所以掌茶税,明朝也设有批验茶引所,清初这里也是“商旅骈集”的地方。这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的形式,反映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也是明清以南市镇发展的重要标志。(四):工商业巨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浔,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而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这些市镇的形成以及繁荣,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例如苏州元和县的唯亭镇离城三十里,地处娄江上,为太仓,昆山,松江,崇明之要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有纺织,织布,毛毯,染作,切纸,织作等手工业。镇上每天有许多等待雇佣的工匠。由于棉布业发达,有许多商人到这里来“坐床收布”。(五)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是它的又一特点。江南市镇的交易情况与时间,除“日中为市”外,国各地生产,生活习俗的不同,还有早市,晚市,夜市等,其中早市也较普遍。如嘉定县的“棉布,蒲溪,竹器”等交易,“以黎明或清晨为市。其意谓早市早回,既充一日之用,不妨一日之功。”章练塘“镇东新街至轿子湾,街道摩肩,繁盛为一镇之冠”。江阴县的华墅镇,市东西相距三里,南北二里,“邑中纸镇之大者称华墅,青阳。列肆繁盛,百货皆备,濒江各乡贸布者,向以午夜率明灯列市,今则改易镇西南。”苏州的安亭镇,居民以南北两桥为市,“黎明而集,日中而散”,“自早至日中,涩沓相竞,市声沸水面”。盛泽是个繁荣的大镇,“四方大贾辇金而至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江南市镇的出现,兴起于宋元而发展于明清。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及清朝康熙以来,市镇的分布已遍及江南各地,并涌现出一批工商业繁盛的市镇。这些市镇的发展与繁荣,标志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也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些大小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分包施工管理办法
- 肉鸽育雏期管理办法
- 考核评定及管理办法
- 规划设计监理管理办法
- 询价管理办法及流程
- 中学外籍教师管理办法
- 业务超市开发管理办法
- 《审计现场管理办法》
- oa督办平台管理办法
- 西藏旅游景区管理办法
- 小学二年级下安全课件
- T-CSEA 25-2022 批量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 继发性肥胖症的临床特征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报价函(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料)
- 2024年中级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国际商务单证》课件
- 电力增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2版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培训课件
- 论高校思政教育宏大叙事的有效性建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