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_第1页
浅谈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_第2页
浅谈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_第3页
浅谈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摘要: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是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超载放牧加上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长期形成的。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治理,要从易而难,科学施策,遵循自然规律,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打破恶性生态平衡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恢复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形成原因及修复策略。关键词:理县;干旱河谷;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一、理县干旱河谷特点理县是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的发源地,朴头至桃坪沿杂谷脑河流域相对河谷高差100-1000m的阳坡、半阳坡分布着1.83万hm2干旱河谷区,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2%,其中干旱河谷草地占0.55万hm2。理县干旱河谷,分布于海拔1500-2800m范围内,有坡度大,土壤含沙量大,水分含量少,蒸发量大,地质灾害点多,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盖度低,生态恶化,形成荒山荒坡,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等特点。二、理县干旱河谷生态退化成因正常的生态系统是各项因素相互作用的平衡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某种因素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超过平衡的临界点,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并对自然、人为干扰较为敏感,抵抗力降低。(一)人为因素理县干旱河谷地区,海拔适中,靠近河流水源,是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心。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木材、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土地压力逐渐增大,人为地随意砍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杂谷脑流域的植被和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且未及时进行生态修复,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使干旱河谷的范围不断扩展,致使该区域形成了荒漠、半荒漠景观。(二)自然因素理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峡谷地带,夏季东南季风携带的大部分水汽被龙门山阻挡,冬季该地区受西风急流南支的影响,形成半年以上的旱季。并且河谷与山脊之间的高差在2000-3000米之间,河谷较为狭窄,平均宽度在2-4公里之间。如果气流流经山体并下沉到谷底,就会产生“绝热增温效应”。上述两个原因形成了该地区河谷地区独特的“干旱河谷”气候类型。此外,理县的干旱河谷区地处高山河谷地带,坡度陡、坡长、地表破碎、岩石抗腐蚀能力弱,进而出现风蚀现象,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极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三、干旱河谷治理现状随着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提高,对干旱河谷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项目也逐渐增多。目前,干旱河谷治理主要以种植耐旱树种为主,通过整地、挖坑、种植、覆盖、浇水、管护等程序进行修复,管护期2-3年,以树种成活率为生态修复指标。干旱河谷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践证明,经过种植耐旱树种并精心管理,树种成活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地区成活率较低,管护期后,树种生长缓慢或逐渐干枯。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后,能够看见一排排树苗成活,但整体来看,植被盖度仍然较低,没有有效改变干旱河谷区域特点,水土流失仍然严重,自然灾害点仍然较多。四、树和草的生态功能分析森林和草原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森林和草原都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相同生态功能。具体来说,树和草从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周期各不相同,其生态功能侧重也不尽相同,比如树高大抗倒,对防风固沙作用较大,而草根系较小,生长周期短,对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壤形成作用较大。因此,根据干旱河谷地区的地貌、气候特征,种植耐旱草种比种植耐旱树种更易见成效。五、干旱河谷区生态修复治理策略(一)提高对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的认识理县干旱河谷区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人为及自然原因形成的生态脆弱区,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弱。我们应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干旱河谷区的认识,让农牧民自觉加入到生态修复治理保护中来,减少生产、开发活动,自觉形成封山育林育草的氛围。(二)强化项目投入干旱河谷区域是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破坏,经过长时间自然演替逐渐形成的。生态破坏易,生态修复难,生态修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加大项目投入,做好长期攻坚克难准备。1.加大资金投入干旱河谷区,地势险要,灾害点多,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低,干旱河谷区生态修复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增加单位面积生态修复资金投入才能保证生态修复更见成效,同时增加农牧民补助,让因生态保护而收入降低的农牧民受益。2.加大科技投入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干旱河谷区科研基地,从科学实践中研究土壤成分、整地措施、灌溉措施、益种植物等,有效治理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同时,根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科学规划林业草原项目治理干旱河谷区域。3.加大时间投入干旱河谷区生态修复治理短期难以完成,应建立长期治理机制,按照“先易后难,从河流上游向下游,河谷坡面上、下部向中部逐步推进,从宅旁、有水源的沟谷向四周扩展”的原则分步分区开展修复治理工作。加大项目实施周期,一是增加修复步骤,生态较脆弱区,实行先种草再种树,生态较好地区种树,树木间隙种草等措施,二是延长管护期限,确保项目实施后,在无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生态演替向好的方向发展。结束语:以上,通过对理县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切实有效的对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修复,需要提高认识,以科学为准则,遵循自然规则,利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长时间的科学规划治理,循序渐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本文结合理县的地貌特点、气候特征对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能促使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理县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参考文献:[1]陈小平,杨素香,何建社,等.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4,035(002):62-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