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科目: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PAGE"pagenumber"pagenumber/SECTION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单选题]1.下面谱例表现的是布谷鸟欢快地飞过山林农田时的情景,适合此段音乐的速度标记是()。A)AdagioB)LentoC)LargoD)Allegro答案:D解析:A选项为柔板,每分钟56拍,速度较慢;B选项为慢板,每分钟52拍,比柔板还要慢:c选项为广板,每分钟46拍,速度最慢;D选项为快板,每分钟132拍,速度比较欢快。布谷鸟欢快地飞过山林农田.快板比较符合.因此正确答案为D。[单选题]2.下面谱例出自施光南的哪一首歌曲()A)《祝酒歌》B)《在希望的田野上》C)《打起手鼓唱起歌》D)《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答案:C解析:谱例中给出的歌曲是施光南先生作曲、关牧村演唱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单选题]3.图2中的乐器属于我国哪一个民族()A)侗族B)藏族C)朝鲜族D)壮族答案:B解析:图中的乐器是蟒筒,是宗教仪式上的吹奏乐器,藏语叫热阿冻。形制有大有小,长的3米余,短的l米余,由三节组成,从上至下由小到大,下端有一喇叭口。顶部吹口,形如拉管号嘴。管身有木制或铜制,多处装饰环圈。无音孔,能发基音,8度音,5度音。音量洪大,闷浊、低沉。[单选题]4.工尺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记谱法,广泛应用于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下面谱例中的?四、上、合、凡、工、尺?等文字表示的是()。A)节拍B)音高C)歌词D)速度答案:B解析: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0、re、mi、fa(或升fa)、sol、la、si。[单选题]5.下列作品中,哪一首是赵元任的合唱曲()A)《卖布谣》B)《也是微云》C)《听雨》D)《海韵》答案:D解析:《海韵》是由音乐学家赵元任于l927年以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第二集的同名长诗所作的大型合唱曲。最早发表于1928年《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创作的一部大型合唱作品,此作品成为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合唱作品的最高标志,为我国合唱音乐文献中最经典的合唱作品之一。是由女高音领唱及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合唱作品.[单选题]6.运用?有机音乐?的观念创作了《纸乐》《水乐》《地图》等作品的当代作曲家是()。A)谭盾B)刘谖C)朱践耳D)王西麟答案:A解析:谭盾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戏剧系列、有机音乐系列、歌剧等。其中.有机音乐系列包括首部作品《交响协奏曲:水乐》,第二部《纸乐》,第三部《壶乐》,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的代表作《地图》,由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独奏、谭盾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于2003年世界首演。[单选题]7.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是()。A)约翰·列侬B)大卫·鲍威C)鲍勃·迪伦D)迈克尔·杰克逊答案:C解析:2016年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l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单选题]8.下面谱例出自巴赫的哪一部作品()A)《半夜幻想曲与赋格》B)《马太受难曲》C)《音乐的风险》D)《G弦上的咏叹调》答案:D解析:《G弦上的咏叹调》由巴赫作于l722年,原标题为《咏叹调》,是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三首》的第二曲。[单选题]9.下面谱例出自柴科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哪一段音乐()A)《场景音乐》B)《王子与奥杰塔的双人舞》C)《四小天鹅》D)《圆舞曲》答案:C解析:通过演唱可以清晰地判断这就是《四小天鹅》的曲谱,《天鹅之舞》又名《四只小天鹅舞》,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的音乐。在大管轻快的音的伴奏下,两支双簧管以平行三度的形式奏出小天鹅活泼、热情的主题。[单选题]10.20世纪90年代,下列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取材于鲁迅《狂人日记》的同名歌剧()A)郭文景B)施光南C)吴祖强D)谭盾答案:A解析:郭文景,中国电影作曲家,l956年出生于重庆。1970年至l977年于重庆市歌舞团工作,并学到了大量四川民间音乐。其代表作有室内歌剧《狂人日记》、合唱交响乐、三首协奏曲等。[单选题]11.下面谱例出自普罗科菲耶夫的哪一部作品()A)《古典交响曲》B)《罗密欧与朱丽叶》C)《彼得与狼》D)《灰姑娘》答案:C解析:《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为世界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l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单选题]12.下列谱例出自哪一个省的民歌()A)河北B)云南C)青海D)辽宁答案:B解析:根据谱例可以看出这是《弥渡山歌》,这是一首流传在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歌词用比兴手法。含蓄、婉转地表达了青年男女问的爱慕之情。[单选题]13.图4展示的是哪一个剧种或曲种的伴奏乐器组合()A)评弹B)昆曲C)京韵大鼓D)京剧答案:D解析: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京剧的场面,基本上是沿袭皮黄戏旧制逐渐丰富发展而成,按乐器的性能,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有弦乐器胡琴(又叫京胡)、京二胡,弹拨乐器月琴、小三弦(又叫弦子)。吹管乐器笛子、唢呐、海笛和笙。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如图可以看出这都是京剧的伴奏乐器。[单选题]14.?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在欣赏卡上注明乐曲中法国号一共演奏了几次主题A?,这一课堂活动突出的是()。A)模唱B)编仓C)律动D)听辨答案:D解析:题干中强调教师要求学生标记旋律出现的次数,表明是一种昕辨的活动,聆听乐曲,辨析旋律出现的次数。A项?模唱?是指聆听乐曲,跟随乐曲进行模仿演唱的活动:8项?编创?是指进行独立创造。的活动过程;C项?律动?是指跟随旋律进行动作展示。由此分析,A、B、C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D。[单选题]15.?老师请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用?嘴?发出声音的方式(尖叫、弹舌、口哨等),做音乐,并分组表演?,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探索音乐B)讲解知识C)提高审美D)训练技巧答案:A解析:题干中说明的是寻找出用?嘴?发出声音的方式,表明是一种探索音响的过程。B项?讲解知识?是指通过语言、理论等方式阐明知识内容,重点强调的是理论的理解;C项?提高审美?是指通过聆听不同。的乐曲作品,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升:D项?训练技巧?是指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多种方式方法。[单选题]16.师将南京当地的白局艺术引入学校并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学唱和编创新曲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当地音乐文化?,这一课程的性质是()。A)基础课程B)专业课程C)校本课程D)国家课程答案:C解析:题干说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入当地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的音乐文化,是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单选题]17.图1是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演出照,图中的哪一件乐器不属于钢琴五重奏的常规编制()A)小提琴B)中提琴C)大提琴D)低音提琴答案:D解析:钢琴五重奏的主要乐器是一架钢琴和四件其他乐器组成的室内乐重奏形式.这四种其他乐器通常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图右侧为低音提琴.不符合钢琴五重奏的常规编制。[单选题]18.下面谱例出自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其中两乐之间的关系是()。A)模进B)模仿C)变奏D)重复答案:A解析:模进亦称移位,这一手法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模进通常有:①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模进的方向),二度模进或三度、四度、五度模进等(模进的音程关系)。②首调模进(模进仅限于一个调性的范围内)或转调模进(模进是从原有的调转到另一个新调)。[单选题]19.《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的一首琴歌,其中?三叠?的意思是()。A)有三段歌词B)有三件乐器C)有三个乐章D)变化重复三次答案:D解析:三叠指一个曲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之意。[单选题]20.下面谱例第2小节的和弦编配是()。A)I级和弦B)Ⅱ级和弦C)Ⅳ级和弦D)Ⅵ级和弦答案:A解析:谱例给出的是d小调的旋律,第二小节为I级主和弦的五音。因此正确答案为A。[单选题]21.下列哪一种乐器在探戈音乐中最常用()A)排箫B)小六角风琴C)风笛D)尤克里里答案:B解析:探戈音乐最典型的乐队形式,是由钢琴和贝斯演奏节奏.六角手风琴和小提琴演奏旋律。其中源自德国的六角手风琴是最具特色的探戈乐器。从六角手风琴的旋律中.我们能听出阿根廷人浓浓的乡愁。[单选题]22.下面谱例出自哪一位作曲家的交响曲()A)柴科夫斯基《悲怆》B)柏辽兹《幻想》C)贝多芬《命运》D)海顿《惊愕》答案:C解析:此谱例为贝多芬的《命运》,又有《c小调第五交响曲》之称,是贝多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作品中蕴含着贝多芬对命运、人生的思索。[单选题]23.图3中西塔尔琴是哪一个国家的传统乐器()A)越南B)印度尼西亚C)印度D)日本答案:C解析:西塔尔琴是印度的代表性乐器,印度还有萨朗基、塔布拉鼓、坦布拉、帕克瓦基鼓等乐器。[单选题]24.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欣常课《走进亚洲》教学的前一周。老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这种评价方式是()。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说的进行问卷调查,就是指的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是指为某一内容建立一定的动态发展评价.为教学提供一定的价值判断信息.[单选题]25.图5所示的中国古代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乐教,该体系起源于哪一个朝代()A)基础课程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A解析: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的内容,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主要是指古代的?六艺?。其是西周之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第2部分:问答题,共5题,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问答题]26.旋律写作:要求:(1)分别以谱例中乐句作为第1句和第3句,创作第2句和第4句。(2)完成后的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答案:解析:[问答题]27.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4)写出l~3小节方框所示两个乐汇之间的发展手法。答案:(1)C自然大调。(2)曲式结构图为:(3)单一部曲式。(4)采用了模进的发展手法。解析:[问答题]28.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舒曼《梦幻曲》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习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中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附谱例:答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梦幻曲》,理解音乐的情绪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提高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知识与技能】了解《梦幻曲》的乐曲A-B-A?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并能跟音乐哼唱乐曲主题旋律。【教学过程】(一)感知乐曲1.初听乐曲,教师揭示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一首。并提问同学听完的感受,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得出乐曲旋律温馨甜美的结论。2.复听乐曲,教师提问:你们想到了童年的哪些情景(学生自由发言)(二)探究乐曲1.教师播放《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用字母表示乐曲的段落。(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答:三个部分。)2.教师引领学生分段对乐曲展开赏析。(1)播放乐段A,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思考:乐段A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并说出理由。(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特点:该乐段的调性为F大调。旋律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分为2个乐句,后面的每一句音乐都是从第一句音乐变化而来的,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4)教师播放8乐段,提问:8乐段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跟A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设计意图】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思考问题,随后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作为引导者总结发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5)学生自由发言。(生:跟A段有相似的感觉,第一句的情绪变得有些低沉,到了第二句开头的音高了,后面的旋律也跟着升高.仿佛是浓雾里出现的太阳.它的音乐色彩是明亮的)(6)教师讲解:B乐段分为两句,材料来源于A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7)完整聆听8段。(8)师生共同欣赏A?乐段,教师提问:这一段和哪一段相似(9)教师讲解:这一段的第一句,与A段的第一句完全相同,第二句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所以给这一段的名字是A?。(10)教师提问:结尾什么样的带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缓慢的,依依不舍的感觉,对童年回忆的想念和不舍)3.完整聆听《梦幻曲》,试着哼唱主题乐句。【设计意图】在欣赏和分析完乐曲后,哼唱主题旋律是对乐曲巩固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记住并掌握乐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的感知力、音乐鉴赏能力。4.教师提问并总结乐曲的结构。(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充分地了解了,谁来说一说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F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分为两个乐句(4+4),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B材料来源于A段.其结构形态依然是4+4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A?是A乐段的原样再现,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有利于良好的记忆,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次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拓展延伸介绍舒曼生平成就,欣赏舒曼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在学会乐曲的基础上,拓展其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解析:[问答题]29.案例:张老师对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张老师也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这是一个问题案例。张老师的音乐课违背了音乐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在此案例中,张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觉上课没意思,上课无法调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