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第25课《活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5课《活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第25课《活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第25课《活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活板》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25.活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一、基础题

1.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板印书籍。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若止印三二本。D.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为活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D.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3.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B.本文在介绍活板时,是按照从“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层说明的。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介绍活版印刷术做了铺垫。

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二、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乙】

磁石指南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腊(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⑥。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磁石指南》)

【注】①方家:指精通某种技术并以此作为职业的人。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则以纸帖之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测①帖: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参考成语法:妇孺皆知②皆:

莫可原其理查阅字典法:原:①水源;②推究、探究;③平原。③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B.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C.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D.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4)结合课文《活板》全文和【乙】文简述“活板印刷”与“指南针"的“活”分别体现在哪里?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根据【乙】文简要说说沈括发现了指南针的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火烧令坚

③则第二板已具

④木理有疏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其"代指“铁板”的一项是()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C.其印自落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②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4)阅读文章,请说说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关键是什么。25.活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一、基础题

1.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板印书籍。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若止印三二本。D.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A.“板印书籍”句意为:用雕板印刷书籍。“板"同“版”,雕版;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句意为: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已”同“以",以后;

C.“若止印三二本”句意为:如果只是印刷两三本。“止"同“只”,只是;

D.“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句意为: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没有通假字;

故选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为活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D.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明/成为;

B.都是“放”的意思;

C.如果/你;

D.平时、向来/不加装饰的;

故选B。

3.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答案】D

【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结合第②段“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所以,D项说法有误;

故选D。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B.本文在介绍活板时,是按照从“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层说明的。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介绍活版印刷术做了铺垫。

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结合文本“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文章是按照从“制字"到“排版”,再到“印刷"的程序来说明的,本项说法不当。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乙】

磁石指南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腊(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⑥。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磁石指南》)

【注】①方家:指精通某种技术并以此作为职业的人。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则以纸帖之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测①帖: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参考成语法:妇孺皆知②皆:

莫可原其理查阅字典法:原:①水源;②推究、探究;③平原。③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B.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C.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D.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4)结合课文《活板》全文和【乙】文简述“活板印刷”与“指南针"的“活”分别体现在哪里?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根据【乙】文简要说说沈括发现了指南针的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用标签标出。都推究

(2)B

(3)①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②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针就总是指向南方。

(4)《活板》的“活"指的是:制作字模活、排版活、拆版活、贮存字模活。“指南针”的“活"指的是转动灵活。指南针的特点:用磁石摩擦针尖,指南针方向不准,微偏东;放在指甲上或碗边,运转的速度特别快,只是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则以纸帖之”句意: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测。帖:用标签标出。

②“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句意:我家指南、指北的针都有。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皆,都。

③“莫可原其理”句意:没有办法探究其中的道理。根据查阅字典法。原,推究。

(2)本题考查断句。本句句意:行家用磁石摩擦针尖,(针尖)就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是指南。“则"表示顺承关系,其前面应断开,“然”表示转折的连词,其前面应断开,“不全南也"是对“常微偏东”的进一步补充,故可断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旋,旋即。

②悬,悬挂;则,就。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一问,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句指的是制作字模活。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句写的是排版活、拆版活、贮存字模活。结合乙文“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句可知,“指南针"的“活”指的是转动灵活。

第二问,结合乙文“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句可知,介绍了指南针的特点:用磁石摩擦针尖,指南针方向不准,微偏东。“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句写出了指南针的特点:放在指甲上或碗边,运转的速度特别快,只是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火烧令坚

③则第二板已具

④木理有疏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其"代指“铁板”的一项是()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C.其印自落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②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4)阅读文章,请说说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1)都;使……坚硬。准备(好了);木头的纹理。

(2)A

(3)①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②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4)①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可以连续排版;②可重复使用,多次印刷;③采用了按音韵贮存字模的科学检字法。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