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编辑说明_第1页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编辑说明_第2页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编辑说明_第3页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编辑说明_第4页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编辑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荐性国家标准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8月下达2021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正式立项,项目计划号是

20213562-T-339,归口单位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2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分工与资料收集

2021年8月,接到标准编制工作任务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

委员会秘书处组织行业中各相关方成立了由企业研发技术人员、标准研究人员等组成的标准

编制工作组,确定了标准起草思路及任务分工。

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标准编制的需要,搜集了国内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的政策、

法规和标准资料,包括《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国家发

改委2016年第2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

43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

年第35号)、《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工业

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9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46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工

信部联节〔2021〕114号)、《车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1部分:包装运输规

范》(GB/T38698.1-2020)、《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

求》(GB/T33598.2-2020)、《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GB/T33598-201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2部分:拆卸要求》(GB/T34015.2-2020)等。

在对上述材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提纲,确定了该标准的框架内容和技术

要求,并形成标准草案稿。

(2)工作组会讨论

2021年9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

用标准工作组在衢州召开了第九次工作组会议。会上,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

要求》草案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5项修改意见。起草组根据会议要求完善标准草案。

1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起草组会议

2022年7月13日,起草组以线上方式召开标准讨论会议,针对术语和定义部分,将原

有术语按照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三类术语进行分类并完善;增加回收利用原则,明确回收

利用的绿色低碳原则,同时增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在基本要求的章节,确认再生材料、

消费后再生材料的其他要求,同时请回收利用企业反馈是否有数据可以支撑动力电池碳足迹

相关要求;在回收要求部分,评估与明确废旧电池分类与分类表的具体引用方法,完善装卸

与搬运要求,完善搬运的安全要求,贮存与暂存的要求;完善综合利用要求内容。会后起草

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标准草案。

(4)工作组会议

2022年12月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车用动力电池回

收利用标准工作组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要求将尽量保持收录的术语与已发布标准中的术语

一致,减少修改;删除“暂存”这个术语与定义;明确进一步研究消费后再生材料的使用对电

池产生的影响,同时根据产业的具体情况针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增加梯次利用电池与再生

利用电池的不同处理方法,增加碳足迹核算依据标准、碳足迹量化等级要求等内容;结合再

生产品领域相关内容增加相关技术要求,完善标准内容。

会后,起草组根据工作组会议纪要进行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与完善,于2023

年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本标准的编制主要遵循下列原则:

1)协调一致原则,目前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发改委以及工信部等部委出

台了许多政策和行业管理办法,此外也已发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本文件在起草

过程中,保持与上述政策及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2)编写规范性。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

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

3)全面覆盖原则。本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涵盖动力电池生产、退役动力电池

收集、分类、贮存、运输、放电、拆解、检测评估与重组、破碎分选,热处理、有价金属回

收等全过程,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参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的回收利用企业。

(二)本标准的主要内容的编制依据

针对主要章节及具体条款的设置理由,说明如下:

1、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主要界定了3类术语,一是直接来源于已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

例如GB/T33598(所有部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GB/T34015(所有部

2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GB/T38698(所有部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

利用管理规范》;二是对GB∕T34695-2017《废弃电池化学品处理处置术语》、GBT

26989-2011《汽车回收利用术语》、GBT29769-2013《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等相似领域的部分术语进行修改;三是针对行业已约定俗成、但是未定义过的术语进行补充

定义。

术语按照动力电池、回收、回收利用、绿色生产四个部分进行了分类。

(1)动力电池部分共收录以下术语:动力蓄电池、单体蓄电池、蓄电池模块、蓄电池

包、退役动力电池、废旧动力电池。

编制依据: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本部分根据动力电池的结构,收录车

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需要使用到的相关术语,术语来源主要有GB/T19596、GB/T

38698.2等两项动力电池与回收利用领域标准。

(2)回收部分共收录以下术语:回收、收集、回收服务网点、分类、贮存、包装、搬

运、运输、装卸、废旧动力电池安全箱、废旧动力电池放电柜。

编制依据:回收是指废旧动力电池收集、分类、贮存和运输过程的总称。动力电池退

役之后,需要进行收集、分类、贮存、包装、搬运、运输、装卸等流程,通过回收服务网点

进行收集,接着转运到对应的梯次利用企业与再生利用企业进入回收利用环节的生产。本部

分的术语来源主要有GB/T38698.2-202X。

(3)回收利用部分收录以下术语: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拆卸、

余能、剩余寿命、放电、物理放电、拆解、处理、处置、热解、焙烧、破碎、分选、电极材

料粉、火法回收、湿法回收、可再利用率、再生材料。

编制依据: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过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

的术语和定义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术语和定义以及术语的英文译名如下表1所示。

表1术语和定义以及术语的英文译名

回收利用recovery

回收综合利用

Take-back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回收服务网点/包装运输/装卸搬运/

梯次利用

储存能量回收

echelonuse再生利用

Take-backserviceenergy

Repurposing—ULrecycling

network/XXX/XXX/XXXrecovery

Reuse—JP

收集型集中贮存型

电池包模块单体从单体破碎热解裂解

CollectiontypeStoragetype----//

烧掉

分选-冶炼-再生材料

3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绿色生产部分收录以下术语:绿色工厂、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定向循

环、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产品。

编制依据: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

导意见》,指导思想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

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

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

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

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章节,指出推动动力电

池全价值链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全生命周

期监管。优化再生利用产业布局,推动报废动力电池有价元素高效提取,促进产业资源化、

高值化、绿色化发展。

因此绿色发展也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回收利用行业将围绕

绿色工厂、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综合能耗计算与限值、梯次利用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的单

位产品综合能耗、产品碳足迹核算与限值要求、梯次产品与再生产品的绿色设计等,全面推

动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绿色发展。

2、回收利用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应确保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人和物的安全。

(2)绿色低碳原则

回收利用过程应防止、减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环境二次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与

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再利用原则

应优先对回收利用过程产生的物质进行再利用,无法再利用的物质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4)全生命周期原则

应基于全生命周期,从新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未来报废回收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问题。

编制依据:《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第四条【总体要

求】提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保障安全和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原则实施。”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必须保证安全,同时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回收利用的新技

术、新工艺必须以安全、环境友好为前提。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应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其

4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次考虑无害化处理。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新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未来报废回收的梯

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本标准提出了安全性原则、绿色低碳原则、再利用原则、全生命周期

原则这4项基本原则,用以指导所有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方开展电池回收利用。

3、基本要求

1)一般要求

(1)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宜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并满足GB/T19001或国际先进质量管理体系、GB/T45001、

GB/T24001以及GB/T23331的要求。各管理体系宜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

(2)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选择生产效率高、能耗指标先进的生产设施设备,

宜优先采用具备兼容多种电池包、可实现柔性拆解的智能拆解装备。

(3)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宜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厂应符合GB/T36132的要求。

(4)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监测机制与数据

记录管理等,宜具备根据GB/T32150或行业相关标准自行开展组织层面的碳排放核算和产

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的能力。

编制依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提出,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企业环

境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此外,为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身安全、节

约能源,本标准对回收利用企业相关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即:宜建立并实施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实现动力电池的绿

色回收,科学回收,提出了开展绿色工厂评价的建议。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处理、生化处理、化学法处理三种方法。

化学法处理主要分为火法工艺、湿法工艺。物理法处理包括破碎、分选,分离效果好,金属

回收率高。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电池材料,选择性地浸出某些元素,但还不成熟,没有

实际应用。

湿法工艺主要采用酸液或碱液浸泡电极材料,溶解成盐溶液,然后利用沉淀萃取等方

法分离纯化溶液中的金属元素,技术路线比较复杂,对废材料资源化有优势,但在处理过程

中需要使用较多的酸、碱、有机溶剂,三废排放量较大。火法过程相对简单,但无法实现有

价值金属的选择性回收,能源消耗大,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采用物理法处理

和化学发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进行回收。

由于终端汽车企业碳排放及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需要,有必要对产业链上的电池原材

料进行碳足迹的核算,因此本标准对企业碳排放及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能力要求也提出了建议。

2)动力电池产品要求

5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动力电池应按照GB/T34014相关要求进行编码,编码信息应完整,编码应清晰易

见、耐用且不易替换。

(2)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宜符合GB/T34013相关要求,宜采用标准化、易拆解、易于

梯次利用、可回收的产品结构,提高电池产品的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

(3)动力电池宜附有安全技术说明书,注明回收利用相关的注意事项。

(4)动力电池宜优先使用再生材料作为生产原料,减少电池产品的碳足迹。

(5)动力蓄电池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应按照附录A进行计算。

(6)动力电池应在电池标签或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上体现电池基本信息(如制造商信息、

电池编码、电池类型、回收利用信息等),还应体现如下信息:

——电池活性材料中再生原材料含量(包括但不限于钴、铅、锂、镍等四种元素),按

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

——产品碳足迹标识;

——产品电子标识。

(7)动力电池产品宜按照GB/T33761-2017的要求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

(8)动力电池产品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镍、钴、锂元素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按公式(1)计算:

,,

�×100%…………………(1)

�=1��𝑟×���

式中:��=�×��

RX——统计期内,再生材料中镍、钴、锂元素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单位为百分比

(%);

mk,re——统计期内第k种使用物料中所含再生材料的重量,单位为吨(t);

ρk,x——统计期内第k种使用物料中所含镍、钴、锂元素平均含量比例,单位为百分

比(%);

M——统计期内生产的同一类型的动力蓄电池的质量,单位为吨(t);

ρx——统计期内生产的同一类型动力蓄电池中的镍、钴、锂元素平均含量比例,单

位为百分比(%);

x——代表镍、钴、锂单一元素。

编制依据:车用动力电池的设计及生产直接影响后续回收利用,因此有必要对电池生

产前端提出基本要求,这样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国家鼓

励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标准化,提高通用性,以便于梯级利用。通过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动力电池产品绿色设计。

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

应采用标准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产品结构设计,协商开放动力蓄电池控制系统接口和通讯

协议等利于回收利用的相关信息,对动力蓄电池固定部件进行可拆卸、易回收利用设计。电

池生产企业应与汽车生产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汽车

生产企业应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蓄电池编码对应信息。

6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22年2月10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

规”),将电池管控方式由指令上升为法规。新电池法规中,明确提出了车用动力电池中再

生原材料的含量要求及相应时间节点要求,为了今后电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助力国家实现

“双碳”战略目标,因此本标准中要求电池生产企业通过电池标签或说明书等形式披露电池中

再生料含量的比例,同时给出了再生料使用比例的计算方法。

3)溯源管理要求

(1)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电池租赁机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回收

经营机构及综合利用企业等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的单位应开展溯源管理工作。

(2)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电池租赁机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回收

经营机构及综合利用企业等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的单位应建立信息溯源管理制度,做好溯源信

息台账记录统计,并上传溯源信息。

(3)汽车生产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力电池拆卸、拆解、有害物质使用等技术信

息报送及公开。

编制依据:对动力电池在回收利用过程中进行溯源,主要是通过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

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方便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

情况实施监测。溯源管理主要是为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在动力蓄电池回收责任、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围绕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销售、

运输、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置等环节构建回收利用体系。本标准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

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35号),对

各回收利用的各相关方提出了溯源管理要求。

4)安全要求

(1)回收利用企业应制定回收利用作业指导书,回收利用人员在回收利用时应遵守作

业指导书。

(2)回收利用企业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替代人工作业,提高回收利用的安全性。

(3)应对回收利用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消防知识、回收利用技能等相关培训,经考核

通过后的回收利用人员应掌握回收利用的流程、危险性、应急处理方法和消防设备设施的使

用方法。

(4)拆卸、余能检测、拆解、包装、运输、贮存等涉及带电作业的活动应至少双人作

业,涉及带电作业的回收利用人员应具备低压电工证。

(5)应配备绝缘手套、安全帽、绝缘鞋、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相关劳动安全保护用

品,回收利用人员应按GB39800.1-2020的要求穿戴和使用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6)应配备灭火器、沙箱、消防栓等消防设施设备。

(7)应根据回收利用的危险特性设置警示标识,如带电作业区域设置高压警示标识、

易燃易爆区域设置严禁烟火标识等。

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首先要确保人员安全,在预处理阶段,涉及到电

池拆解与放电操作,存在人员触电风险,而在热处理与破碎分选阶段,存在电池爆炸及火灾

的风险;在湿法冶金阶段,存在化学物质腐蚀、中毒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

训,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穿戴。现场张贴或设置各种安全标志与标识。

回收利用企业应具备满足耐腐蚀、坚固、防火、绝缘特性的专用分类收集储存设施,

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废渣的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以及必备的安全防护、消防设备等。

涉及带电作业的活动要求至少双人操作,可保障一人有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其余人员

能及时开展救援,同时回收利用过程中,从事带电作业活动的人员,要求具备相应资格证书,

消除由于人的知识不足引起的风险。

5)环保要求

(1)回收利用企业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涉及湿法回收工艺的企业宜

进入化工园区。

(2)不应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旧动力电池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丢弃、倾倒、直接填埋

或直接焚烧。

(3)回收利用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液、废物应进行收集并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

不应导致二次污染。

(4)应具备满足耐腐蚀、坚固、防火、绝缘特性的专用分类收集储存设施,有毒有害

气体、废水、废渣的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废旧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及排污限值

应按照HJ1186执行。

(5)废旧镍氢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T33062—2016中第7

章的相关要求。

(6)企业应设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

编制依据:电动车的电池大部分是化学能电池,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电池在寿命

到期后如果不经回收处理,直接在大自然废弃,电池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大地、

地下水和空气。所以电动车想要实现零污染,就必须提出配套的电池回收环保管理要求。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

45号提出“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

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2〕98号)提出“化工石化、有色冶炼、制浆造纸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

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要求、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

标的前提下,必须在依法设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布设”。

采用湿法冶炼工艺进行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存在耗能、排放较高的特点,会产生一定固体废

物以及化工副产品,进入化工园区,一方面可促进与其它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间耦合发

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实现“三废”治理由企业分散治理向园区集中治理转

变,并降低安全或环境风险。因此鼓励涉及湿法回收工艺的企业进入化工园区。

8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规定,综合利用

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元器件、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隔膜、电解液等零部件和材料均应采

取相应措施实现合理回收和规范处理。无相应处置能力的,应按国家有关要求交有相关资质

的企业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应做好跟踪管理,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不得将其擅

自丢弃、倾倒、焚烧或填埋。

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工业固废的,应具备环保收集与处理设施设备,符

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保证其正常使用。企业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排污单位自

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等有关要求实施废水及废气的在线监测。

企业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要求,并具备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防治

措施。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具体标准应根据当地人民政府

划定的区域类别执行。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目前,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的污染物控制,已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有:HJ

1186-2021《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以及GB/T33062-2016《镍

氢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可用于指导企业进行污染控制及开展环境管理与

保护。

6)应急管理要求

(1)回收利用企业应建立安全环保应急管理制度,并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或安全事件应

急管理预案。

(2)回收利用企业应具备安全环保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应配备相关的应急救援、应急

处理等专用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理演练。

编制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8号)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

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规定,企业应设

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和完善的安全环保制度,建立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具有突发环境事件或

污染事件应急设施和处理预案。因此本标准对回收利用企业提出了应急管理要求。

4、回收要求

1)拆卸要求

(1)拆卸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应按照HJ348的规定执行。

(2)拆卸过程中的其他要求按照GB/T34015.2的规定执行。

编制依据:将退役动力电池从车上拆卸下来是回收利用的第一步,拆卸过程除了安全环

保要求,还必须保证拆卸电池的完整性与无损性,以便于后续综合利用。目前已发布国家标

准GB/T34015.2-2020《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2部分:拆卸要求》;此外HJ348

9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也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拆卸提出了相关环保

要求,可用于规范企业拆卸动力电池。

2)收集要求

应建立回收服务网点进行废旧动力电池的收集,回收服务网点的建设、作业以及安全环

保与应急要求应满足GB/T38698.2的要求。

编制依据:目前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含

进口商)指定服务网点或委托其他具备回收条件的机构负责废旧动力蓄电池的收集。同时国

家鼓励多家企业通过委托代理或与回收企业、再生利用企业合作等形式,共建、共用废旧动

力蓄电池回收网络,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网络运行效率。本标准引用国家标准GB/T

38698.2-20XX《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2部分:回收服务网点》,确立了收集

过程中的网点建设要求、作业要求(包括收集、分类、放电、贮存、包装运输和信息管理要

求)以及安全环保和应急要求。

3)分类要求

废旧动力电池在包装、贮存、综合利用时,宜先根据动力电池的类型、部件组成差异、

利用方式、安全特性以及带电状态等方式进行分类。

编制依据:电动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梯次利用企业需要负责统计本企业回收

(或委托回收)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类型、型式(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或单体蓄电池)、数

量、重量、去向等信息,因此有必要对收集的动力电池进行分类,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溯源管

理要求。具体分类方式可以参考下表2。

另外,不同的电池,会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及处理工艺,如磷酸铁锂电池宜优先选择

梯次利用,三元电池可优先选择再生利用,同一类型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和用于再生利用,

放电处理过程中其放电截止电压也不相同。此外产品的安全状态和危险特性,还会影响产品

的放电方式、包装和运输,如:正常完好的电池宜优先选择物理法放电,而外观存在破损、

鼓胀、扭曲变形、冒烟、过火、浸水、漏液等一种或多种情况的电池应选择浸泡放电法放电。

出现电解液泄露、经诊断有过充电经历、电压或电阻不在正常范围及经滥用试验的电池宜先

进行放电处理后进行运输。

分类还有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来

源、主要参数(类型、容量、产品编码等)、拆解检测、综合利用、产品流向及废弃物处置

措施等内容,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数据库,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水平。

表2废旧动力电池分类方式与类别

序号分类方式类别

磷酸铁锂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1动力电池的类型

三元材料电池

锰酸锂电池

10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序号分类方式类别

其它

动力电池包

2动力电池的部件组成差异动力电池模块(电池组)

动力电池单体

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

3动力电池的利用方式

用于再生利用的电池

状态完好的电池(A类)

4动力电池的安全特性存在缺陷的电池(B类)

危险型的电池(C类)

带电电池

5动力电池的带电状态

不带电电池

4)包装与运输要求

(1)废旧动力电池在包装运输前,应进行安全性判定并分类,判定及分类依据按照GB/T

38698.1的规定执行。

(2)废旧动力电池包装前应对正负极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短路。废旧动力蓄电池包装

按照GB/T38698.1-2020第6章的要求进行。

(3)废旧动力电池的外包装上应有区分动力电池安全特性类别以及带电状态的标识,

宜有区分其他分类的标识,并在外包装设置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

(4)废旧动力电池的运输箱体宜符合GB/T38698.2—202X中附录A中表A.2的要求。

(5)废旧动力电池的运输过程的物流信息追溯按照WB/TXXXX《新能源汽车废旧动

力电池物流信息追溯管理要求》规定执行。

(6)托运人应按运输方案,观察确认废旧动力蓄电池安全状态良好、堆码方式合理、

运输车辆正常、驾驶员证照齐全,拍照留档后方可发车。

(7)运输服务人员应按GB/T38698.1—2020中第7章的要求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运输。

(8)应使用符合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车规定的车辆进行运输,并在运输车辆的前后及

两侧悬挂符合JT/T617.5—2018中第7章要求的标志。

编制依据:回收的车用动力电池属于危险品,其包装与运输应严格按照有关电池包装运

输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尽量保证其结构完整,采取防火、防水、防爆、绝缘、隔热、

防腐蚀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出现电解液泄露、经诊断有过充电经历、电压或

电阻不在正常范围及经滥用试验的电池宜先进行放电处理后进行运输。本标准主要参考了目

前已制定发布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1部分:包装运输》(GB/T

38698.1-2020)。

5)装卸与搬运要求

(1)应使用专用容器或已做绝缘处理的搬运设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装卸与搬运。

(2)应根据废旧动力电池的安全特性类别单独进行装卸与搬运。

(3)存在安全风险的电池应使用废旧动力电池安全箱进行防护后,单独装卸与搬运。

11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装卸与搬运时应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加以捆绑固定,搬运者应使用合格的搬运工具

(叉车、推车等),轻取轻放,应避免剧烈振动、冲击或挤压。

(5)搬运时应考虑负荷、叠层、方向性等问题,以防物料掉落或损伤。

(6)装卸的其他要求应按照JT/T617.6的规定执行。

编制依据:由于锂是一种特别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易延伸和燃烧,锂电池包装和

运输,如处理不当,易燃烧和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其包装和运输中的非规范行为而导致

的事故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规章范本》的规定,锂电

池被列为第9类危险品,要求二类包装,还必须贴9类危险性标签。其装卸与搬运应按照JT/T

617.6-2018《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进行,本标准结合行

业实际,提出了搬运通用要求。

6)贮存要求

(1)废旧动力电池的贮存要求应按照GB/T38698.2—20XX中5.4的规定执行,其中综合

利用企业的要求应参考集中贮存型网点。

(2)应防止雨淋、太阳直射,应控制场地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场地应硬化、

防渗漏、防腐蚀等,场地耐火等级应不低于GB50016中二级要求。

(3)应根据6.4.2中的分类结果,选用不同的贮存容器,其中A类电池包(模组和单体)

宜选用木箱(纸箱)、托盘、周转箱进行贮存;B类和C类电池宜选用废旧动力电

池安全箱进行贮存。

(4)废旧动力电池宜在放电后再进行贮存。

(5)宜优先选用废旧动力电池放电柜进行放电。放电截止电压应根据电池类型以及综合

利用方式确定

(6)废旧动力电池不应放置于防电柜设备区域,也不应与其他物品混合存放。

(7)应定期检查废旧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发现漏液、漏电、温度过高等异常情况,以及

存放容器不合适时应及时处理。

(8)应做好废旧动力电池的信息登记,如类别、数量、来源、分类、入库日期、存放区

域、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

(9)应对存在危险特性的废旧动力电池优先进行放电、拆解、绝缘处理等,待危险解除

后方可进行存放。

编制依据:废旧电池、电池废料以及回收的中间品等,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引发安全

与环保事故,例如电解液泄露、电池爆炸等。因此必须对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电池贮存进行严

格要求。

废旧动力蓄电池贮存应有专门的场所,贮存场所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当地消防、环

保、安全部门的有关规定,并设有警示标志,且应设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及高压输电

线路防护区域以外。废旧动力蓄电池贮存应避免高温、潮湿,保证通风良好,正负极触头应

采取绝缘防护。废旧动力蓄电池多层贮存宜采取框架结构并确保承重安全,且能够合理装卸。

12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5、综合利用要求

主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

号)、、《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新能源汽

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以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部分:梯次

利用产品标识》(GB/T34015.4-2021)等国家、行业标准,同时结合行业内先进企业实际

做法,分别针对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两种回收方式,从生产工艺要求和产品要求两方面进行

了规范。

5.1梯次利用要求部分的技术要求包括生产要求与产品要求。

5.1.1梯次利用生产要求包括:

(1)废旧动力电池应优先进行梯次利用,无法进行梯次利用或经过梯次利用后报废的废

旧动力电池应进行再生利用,宜采用定向循环技术进行再生利用。

(2)宜优先选择退役动力蓄电池包整包进行梯次利用,其次选择蓄电池模块(组)进行

梯次利用,再次选择蓄电池单体进行梯次利用。

(3)废旧动力电池包和蓄电池模块(组)的拆解应符合GB/T33598的相关要求。

(4)应按照GB/T38698.1—2020中第4章的要求以及依据本文件第6.3条规定对退役动

力电池进行安全判定并分类,只有A类蓄电池并且满足企业规定的可梯次利用要求

时方可用于梯次利用。

(5)应按照GB/T34015的规定检测退役动力电池的余能。

(6)应根据退役动力电池的理论使用寿命、服役时间或其他方法评估退役动力电池的剩

余寿命。

(7)应按照GB/T34015.3评估废旧动力电池剩余价值及规范梯次利用生产。

(8)梯次利用企业应回收本企业梯次产品研发、生产、检测等过程中产生的试验品、残

次品,应集中贮存并移交再生利用企业处理。

(9)梯次利用企业应履行生产者责任,宜采用租赁或置换等方式实现报废后的梯次利用

电池产品可追溯回收。

编制依据:优先进行包(组)、模块的梯次利用,有利于提升利用效率,简化生产工

艺。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也明确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

术及装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优先进行包(组)、模块级别的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企业按照《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GB/T34015)等相关标准进

行检测,结合实际检测数据,评估废旧动力蓄电池剩余价值,提高梯次利用效率,提升梯次

产品的使用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

梯次利用企业应具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剩余容量、一致性、循环寿

命等主要性能指标和安全性的检测技术及设备,建立明确的可梯次利用性判断方法,可对不

同类型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

13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要求,梯次利用企业应规范回

收本企业梯次产品生产、检测等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动力蓄电池以及报废梯次产品,按照相关

要求,集中贮存并移交再生利用企业处理,并按国家有关要求落实信息公开。

由于终端汽车企业碳排放及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需要,有必要对产业链上的电池原材

料进行碳足迹的核算,因此本标准对企业碳排放及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认证也提出了建议。

5.1.2梯次利用产品要求包括:

(1)梯次利用产品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电气绝缘、阻燃、热管理以及电池管理等因素,保

证梯次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2)宜采用标准化、易拆解、可回收的产品结构,以便于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以及报废

后的拆卸和拆解等,提高梯次利用产品的可再利用率。

(3)梯次利用产品应按照GB/T34015.4—2021相关要求进行标识。

(4)梯次利用产品应有商品条码标识,并按GB/T34014统一编码,并保留原动力蓄电池

编码。

(5)梯次利用产品应符合其所应用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应用于通信基站领域梯次利用产品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40165-2021相关要求,电

性能应符合YD/T3768.1相关要求;

——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梯次利用产品的安全性能应参照GB/T36276-2018相关要求执

行,电性能应符合DL/T2315相关要求;

——应用于低速动力领域梯次利用产品的安全性能及电性能应参照GB/T36972-2018及

GB/T36672-2018相关要求执行

(6)梯次利用产品宜通过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宜附有碳标签,如核算依据标准、碳足迹

量化等级等。

编制依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提出,“梯次产品的

设计应综合考虑电气绝缘、阻燃、热管理以及电池管理等因素,保证梯次产品的可靠性;采

用易于维护、拆卸及拆解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以便于其报废后的拆卸、拆解及回收。”第十

四条提出,“梯次产品应进行性能试验验证,其电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等应符合所应用领域的

相关标准要求。”第十五条提出“梯次产品应有商品条码标识,并按《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

则》(GB/T34014)统一编码,在梯次产品标识上标明(但不限于)标称容量、标称电压、

梯次利用企业名称、地址、产品产地、溯源编码等信息,并保留原动力蓄电池编码。”

此外,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

(GB/T34015.4-2021)规定了梯次利用产品标志样式与尺寸要求,标识要求(包括标识的

内容),标示位置与标示方式以及标示要求。适用于对退役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梯次利用产品

进行标识,因此本文件也加以引用。

目前已发布的梯次利用产品标准有YD/T3768.1-2020《通信基站梯次利用车用动力电池

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第1部分:磷酸铁锂电池》、DL/T2315-2021《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

14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当梯次利用产品应用在基站备电及储能领域时,应满足上述标

准要求。

同时,为推动梯次利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梯次利用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设计

产品评价,宜附有碳标签,便于开展电池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评估。

5.2再生利用要求部分的技术要求包括再生利用生产要求与产品要求。

5.2.1再生利用生产要求包括:

(1)再生利用企业宜采用定向循环技术,建立从电池回收、电极材料粉、金属盐、前驱

体、正极材料的全链条一体化产业。

(2)再生利用企业宜具有废旧动力电池安全拆解与再生利用机械化作业平台及物理法

处理工艺,包含动力蓄电池单体自动化破碎、分选等设备。

(3)再生利用企业应具备产业化应用的湿法回收、火法回收或材料修复等化学法处理工

艺,可实现材料修复或元素提取,对不可利用残余物应制定规范处置方案,无相应

处置能力的,应按国家有关要求交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应做好跟

踪管理,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

(4)废旧动力电池应采用外接电路放电法或浸泡放电法进行放电处理后再拆解,废旧动

力电池的放电应按照GB/T33598.3的规定进行;其中蓄电池模块宜优先采用放电柜

进行放电。

(5)废旧动力电池由专业人员按照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所提供的拆解信息进行拆解,无

拆解信息的,按照QC/T1156等标准的规定进行。

(6)废旧动力电池热解工艺过程应在封闭式反应系统中进行,并配置废气处理系统。废

旧动力电池的热解宜按照HG/T5816的规定进行。

(7)废旧动力电池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宜进行能量回收,通过余热利用方式降低单位

产品综合能耗。

(8)废旧动力电池破碎分选工艺应在封闭式构筑物中进行,破碎分选系统要设立分级,

将外壳、集流体、电极材料粉在分选系统中独立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破碎分选应

按照YS/T1174规定进行。

(9)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电解液、废液的处理处置宜按照GB/T33060方法进行;废

冷却液的处理处置可参考HG/T5963。

(10)废旧动力电池采用湿法回收的综合回收率和元素回收率要求应满足GB/T33598.2

的规定,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可参考GB/T33059、GB/T33062,湿法回收处

理技术可参考GB/T33598.2中附录A。

(11)再生利用企业应建立用能考核制度,配备必要的能源(水、电、天然气等)计量器

具。加强对运输、拆卸、储存、拆解、检测、利用等各环节的能耗管控,降低综合

能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5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目前车用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一般包括预处理、电极材料的溶解浸出、浸出

液中有价金属元素的分离回收。其中预处理又包括放电、拆解、破碎分选、热处理等。为保

证各个过程的安全、环保,提高回收效率,需要对各个过程进行规范。

工信部印发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中提出废旧电池回收技术:

镍、钴、锰等高价值化学材料的定向循环技术。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2016年)鼓励研发的新技术中提到: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废新能源汽车动力

蓄电池的模组分离、定向循环利用和逆向拆解技术。通过采用定向循环技术,企业建立从电

池回收、电极材料粉、金属盐、前驱体、正极材料的全链条一体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回收效

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运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废旧动力蓄电池放电可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放电方式。对外壳完好的动力蓄电池宜采

取物理放电,物理放电应采用专业放电器或自动放电系统,应对热能散发环境做好隔热、导

热或热转换措施。对受损严重、无法连接放电器的废旧动力电池采取化学放电,化学放电应

采用吊装设备将废旧动力蓄电池搬运入放电液中,同时应收集放电液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或

交由相关环保处理企业处理。

针对放电等工艺环节,现已发布的行业标准有HG/T5815-2020《废电池化学放电技术

规范》、GB/T33598.3-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第3部分:放电规范》、QC/T

1156-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单体拆解技术规范》、HG/T5816-2020《废电池回收热

解技术规范》、YS/T1174-2017《废旧电池破碎分选回收技术规范》,本标准直接进行了引

用。

针对湿法冶炼环节,已发布的标准有:GB/T33059-2016《锂离子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

利用的处理方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废弃物中镍、钴、锰、铜、铝的湿法回收处理方

法。GB/T33062-2016《镍氢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适用于镍氢电池材料

废弃物中镍、铜、稀土的湿法回收处理方法。

5.2.2再生利用产品要求包括:

(1)再生利用产品应符合对应的产品标准或客户要求。

(2)再生利用产品宜通过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宜附有碳标签,如核算依据标准、碳足迹

量化等级等。

(3)湿法回收得到的中间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粗氢氧化镍钴应符合YS/T1460的要求;

——粗碳酸钴应符合HG/T5740的要求;

——粗碳酸镍应符合HG/T5741的要求;

——粗碳酸锂应符合YS/T1552的要求。

(4)再生利用所得金属盐产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池用硫酸镍应符合HG/T5919的要求;

——工业硫酸镍应符合HG/T2824的要求;

16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电池用硫酸钴应符合HG/T5918的要求;

——工业硫酸钴应符合HG/T4822的要求;

——电池级碳酸锂应符合YS/T582的要求;

——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应符合GB/T26008-2020的要求;

——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应符合YS/T1568的要求。

(5)再生利用所得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应符合以下要求:

——三元前驱体产品应符合GB/T26300的规定;

——磷酸铁前驱体应符合HG/T4701的规定。

编制依据: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产业链包括电池预处理、湿法冶炼、正极材料前驱体合成

等(部分企业会只参与产业链上的部分业务),其过程产物分别为电极材料粉、粗制中间品

或金属盐、正极材料前驱体等。为了规范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市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回收

效率,需要对这些中间品或再生产品的质量提出相应要求。通常,中间品质量由买卖双方合

同约定,为了提高元素回收率、保证下游产品质量,鼓励买卖双方执行现行的中间品行业标

准。目前行业标准有YS/T1460-2021《粗氢氧化镍钴》、HG/T5740-2020《粗碳酸钴》、HG/T

5741-2020《粗碳酸镍》等;同时对于再生利用所得的产品如金属盐、正极材料前驱体,其

质量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26300-2020《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HG/T4701-2021《电池用磷酸铁》、HG/T5919《电池用硫酸镍》、HG/T5918《电池用硫

酸钴》等。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术语与通用要求,不涉及具体的指标

要求,因此没有相关试验验证。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无。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新能

源汽车销量达到688万辆,同比增长93%,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25%。由于新能源乘用车

寿命一般在5-8年左右,未来动力电池将面临较大退役规模,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动力

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37.3万吨,9年间CAGR约为28.3%。保守估计下,2030年我

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总规模将达1000亿元以上。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至80%的剩余容量,如果直接报废回收,就

1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会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

或重组为梯次产品,降级用于储能、通信基站备电、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可以实现余能最大

化利用。此外,通过对废弃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利用,提取其中高价值的镍、钴、锂等战略金

属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能够减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压力、规避上游原材料稀缺和价格波动

风险,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创造较高的回收收益,同时还能避免环境污染。

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仍面临回收成本高、利用率低、行业技术规范

不完善等瓶颈。例如,梯次利用仍存在效率偏低,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等技术不成熟

的问题。此外,尽管废旧电池再生利用行业已有一定规模,但行业还存在锂金属回收率不高、

多种电池回收处理兼容性不强等问题。

目前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已发布10余项,但是缺乏系统性梳理,本标准的

制定有利于给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及技术规范通用要求,统一车用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相关术语,有助于产业中相关主体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资源综合水

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以及再生利用产品的质量,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促进

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资源化、高值化、绿色化

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指导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

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无。本标准没有采用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深入调研了当前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充分结合政府管理的政策

要求与回收利用行业发展需要,规范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相关术语,为行业交流

与继续发展提供统一语言,同时围绕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环节,分别针对电池、综

合利用、梯次利用以及再生利用制定通用性的要求,是整个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

的重要基础标准。同时本标准也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

理暂行规定》《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新能

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

法》等相关管理政策协调一致,为政府管理提供标准依据。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体系是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图见图1。

18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图1汽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体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体系见下表3。

表3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体系

序号类别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进展状态

1GB/T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已发布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