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限时集训(十一)点赞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皖南八校”联考)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这一变化()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家天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C[根据材料“‘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蛮夷先进,自称“华夏”,这些民族在交往中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从而有助于“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故选C项。]2.(2020·韶关调研)“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D[诸侯国之间不再以夷夏之辨进行舆论攻击,说明频繁的文化交流使诸侯国之间互相认可对方的华夏族身份,即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故选D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存在,“消失”说法欠妥,排除A项;战国晚期仍是诸侯纷争,天下一统的观念仍未形成,排除B项;“夷夏之辨”是一种观念,且当时仍存在一定的尊卑秩序,排除C项。]3.(2020·渭南质检)《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华夏”被周边少数民族逐渐认同,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故选C项;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已经逐渐形成,“开始”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被周边少数民族认同,B项未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认同,与阶级关系无关,排除D项。]4.(2020·诸暨诊断)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代,境内的百姓逐渐被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A.中央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B.郡县制度消除了地域差异C.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D.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刺史、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强化能培育一种纯粹的领土爱国主义和对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忠诚感,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故选A项。]5.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 B.门阀士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 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A[由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可知,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民族融合与民族认同有所增强,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门阀士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认同而非君权神授,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夷夏观念日渐弱化,排除D项。]6.(2020·广州调研)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C[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戎氏墓志的变化反映了其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变化,体现了其汉化过程,是民族交融的表现,故选C项;材料反映宗法观念,但“影响广泛”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戎氏融入汉族,未涉及唐朝统治区域扩大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是西域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排除D项。]7.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B[材料“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做法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8.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D[根据材料“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及官员,故D项正确。]9.元朝统一后,作为祖宗“龙兴”之地,岭北行省在全国占有特殊地位。元廷不断派遣内地各族人民,给予牛具种子进入牧区,打井开渠,在和林、称海、谦州、吉利吉思、五条河及杭海、金山之北等地大力兴办屯田。这些举措()A.旨在加速蒙古贵族的汉化进程B.有利于发展改善边疆地区经济C.使岭北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地D.说明元代重视发展自耕农经济B[从材料看出元代注重对岭北地区的开发建设,这有利于发展和改善边疆地区的经济,故B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岭北不一定都是蒙古贵族,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屯田制下的农民一般不属于自耕农,错误。]10.(2020·攀枝花统考)甲午战败后,寿富、盛昱等满族人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B.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D.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关联性D[根据材料“甲午战败后,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可知,中华概念随着政治事件的演变逐渐具体,中华民族意识逐步增强,故选D项。]11.(2020·青岛质检)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科目内容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A.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B.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C.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D.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A[材料中时间“1932年”可知,当时正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沦陷,局部抗日战争开始,材料“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反映出当时学校教育对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视,企图唤起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A项。]12.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C[由材料“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注重以文化认同为基础,C项正确;材料所述并非是宗教画,A项不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公共活动的相关信息,D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丹东质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华夏与四夷之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以齐桓公首霸为标志的春秋霸业,并没有真正做到“尊王攘夷”,周王室已无可挽救地衰落下去,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称王,且鲸吞“汉阳诸姬”,饮马黄河,问鼎之轻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摘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材料二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材料三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个方面,少数民族在建立众多地方政权的同时,还建立了北魏、元、清等中央政权,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张甜甜《论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形成的特点及其表现。(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可知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根据材料一“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可知荆楚独自称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根据材料一“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可知百家争鸣促使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中“(楚)鲸吞‘汉阳诸姬’,饮马黄河”可知随着诸侯争霸,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根据材料一“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可知两种文化不同,南北文化存在差异。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可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统治才能长久;根据材料二“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可知少数民族政权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先进的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可知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可以通过行汉法维护本民族的统治、加强了对汉民族的统治;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汉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可知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可知汉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中原文化;根据材料三“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根据材料三“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可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答案](1)主要特点: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荆楚独自称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百家争鸣促使思想解放;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南北文化存在差异。(8分)(2)原因:历史证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统治才能长久;少数民族政权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先进的文化。影响:维护了本民族的统治;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强了对汉民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10分)(3)特点: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表现:汉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中原文化;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