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沉潜与创造_第1页
阅读:沉潜与创造_第2页
阅读:沉潜与创造_第3页
阅读:沉潜与创造_第4页
阅读:沉潜与创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沉潜与创造.ppt“不消灭书本和纸张,我死不瞑目。”(比尔·盖茨,西班牙皇家学院演讲)吴雨初(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应“各有其长,部分重合,互不替代,二者共兴”。阅读的意义砥砺思维深广度养成批判性思维铸造精神后花园由“世界读书日”引发的思虑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倡议。

1995年教科文组织决议,将每年4月23日(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辞世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读书日”。中国国民阅读率调查2004年国民人均读书数比较国家数据(本)美国日本法国中国211711备注:4年后的2008年中国下降至人均4.72本。5中国国民阅读率调查2010年国民人均读书数比较以色列日本法国中国644020备注:2010年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4.25韩国11中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拿什么迎接世界读书日?(节选)(《北京青年报》2011年4月23日)4月23日,这是一个充满书香的日子。然而,一年年呈下降趋势的全民阅读数据,让人们开始担心阅读的生存环境。我们素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矜,但多次调查显示,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仅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称:“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该国人的头脑,而头脑则取决于读书多少。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陆建德(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阅读太注重实用性了。如果整个社会实用性阅读太多,出于兴趣爱好的阅读太少,这个国家真正要作出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就很困难。曹文轩(北大教授、作家)“天下的书不一定都是要读的。”这是我的一个见解。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还有一种是打完底子之后再读的书。我还有一种表述,就是天下的书分两种,一种是有文脉的,还有一种是没有文脉的。那种没有文脉的书是没有用的。阅读类型(单选)文艺作品类型(复选)文学作品科普百科史哲美教参教辅61%35%11%3%中外经典时尚励志动漫卡通66%38%24%某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1931-2003)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西方自18世纪后,借助阅读(印刷)完成了启蒙、反思、调控以及对社会、制度、人文的思索,而树立了一套主流价值体系。而中国尚未完成“积淀、寻找、形成本民族的现代价值观”的阶段。因此,“即使全世界阅读都在趋向网络化、娱乐化、轻松化,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依然十分需要深层次的书籍,需要静下心阅读,沉下心思考。”(《破解“浅阅读”下的文化生存困境》)当信息过载而引发注意力崩溃时,保持“部分关注”(ContinuousPartialAttention)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1998年)LindaStone“浅阅读”真的有利吗?“并非说网络不能带来深层次的阅读,但一般情况下,它都会导致快餐式的‘浅阅读’”,“浅阅读”可以让中学生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青少年仍应进行“深阅读”,因为阅读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会使人心变得更浮躁”。中山大学咨讯管理系陈定权博士蒋方舟“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字阅读大多是‘浅阅读’,读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李清照所谓‘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之上’,在当下或许该被表述为‘白纸墨香,乐在‘汉王’和‘iPad’之上。”“浅阅读”碎片化快餐化视觉享受鹦鹉学舌“浅阅读”必然走向“过量浅”希望与曙光,我们的榜样北京三所名校学生阅读对象调查1、书籍:《论语》《荀子》《史记》《黄帝内经》《文心雕龙》《资治通鉴》《理想国》《菊与刀》《国富论》《傲慢与偏见》《人类群星闪耀时》《美丽新世界》《动物庄园》《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哈利·波特》(英文版)。2、作家:老子、庄子、余华、卡夫卡、茨威格、介川龙之介、本尼迪克特。*取样为北京四中、北师大二附中、第166中学。阅读:坐标意识阅读广度阅读精度阅读深度思想勒奈·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思想的形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唐缨)布莱士·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Manisbutareed,themostfeeblethinginnature;butheisathinkingreed.)“思想使人认清世界(向外)更认清自身(向内),人类由此得以不断前进。”(唐缨)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Wesatassilentasastone.——Amemoryofyouth读书与沉潜功夫“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1885—1968)沉潜的大敌:躁浅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湖心亭看雪(节录)明·张岱天与云与山水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人读书“十二法”一、“思·问·习”法。孔子式读书法。重视思考,不懂就问,学而时习。二、“善假于物”法。荀子式读书法。三、“精至”法。东汉王充式读书法。讲究用心专一、直逼内核。四、“不求甚解”法。陶渊明式读书法。宏观把握、抓住要害,删繁就简、独立思考。古人读书“十二法”五、“提要钩玄”法。韩愈式读书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统领全篇。六、“计字日诵”法。欧阳修式读书法。每日定量,绝不以任何借口松懈。七、“一意求之”法。苏轼式读书法。读经典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的定向阅读。古人读书“十二法”八、“体会·循序·精思”法。朱熹诗读书法。读熟而精思,精思而反思,外物心与理合一。九、“五类四别”法。清代唐彪式读书法。“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四别”:“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必治之书,手治之书。古人读书“十二法”十、“五要”法。蒲松龄式读书法。“五要”指:一要天天读。二要夜夜读。三要老年读。四要抄书读。五要分类读。十一、“贵精”法。清代戴震式读书法。讲“精”即讲深度,发他人所未发。十二、“于无疑处求有疑”法。清代焦循式读书法。“焦氏公式”:“读书─寻疑─深思─再读─再思─求解”。语文学习:海纳百川语言学美学哲学历史学政经学思维学宗教学郁盘亭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其北川壑会流,盘郁浓粹,自高平西顾以至灵泉,极矣。”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王维》:“尝于清源寺壁画《辋川图》,岩岫盘郁,云水飞动。”知鱼槛《庄子·秋水》:“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八音涧《尚书·舜典》:“四海遏密八音。”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苏轼《贺韩丞相启》:“付八音于师旷,孰敢争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是这样读《听听那冷雨》的我是这样品出《牡丹亭》的味儿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明·汤显祖【皂罗袍】(杜丽娘)(白)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是这样品出《爱莲说》滋味的贺麟(1902-1992),西方哲学专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要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切己体察,优游玩索,虚心涵泳。须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以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