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政治革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刚健豪宕,雄浑老苍,有“诗豪”之称。散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二、故事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答谢白居易。三、问题归纳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喟。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诗人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课文主题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2023上·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诗中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2)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3)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4)表达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楚、凄、赋、翻、凭”等字的写法。2.(2023上·天津滨海新·九年级校考期中)下面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首回赠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为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作。B.“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被放逐、被“抛弃”的无限酸楚和悲凉。C.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人世变迁的感慨。D.全诗虽有积极进取之意,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有误;故选D。3.(2024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西塞山①怀古唐·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④。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⑤,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②下益州:王溶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③千寻铁锁:东吴的亡国之君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④石头:石头城,指南京(金陵)。⑤今逢四海为家日:四海为家指江山一统,但当时割据势力正有抬头趋势。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弃”字表达了诗人因自身被贬多年而产生的积愤之情和辛酸之感,乙诗中“伤”和“依旧”表达了对人事频迁、山川依旧的感慨。B.甲诗颔联“闻笛赋”“烂柯人”用了典故,让这首诗内蕴丰富;乙诗首联和颔联“怀古”,目的是借古讽今。C.甲诗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诗人被贬归来后心平气和、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D.乙诗中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苍凉意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表现出诗人被贬归来后心平气和、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有误。甲诗颈联“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这两句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融为一体。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春”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悲苦,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故选C。4.(2024上·辽宁葫芦岛·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下面对着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指白居易。B.【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凄凉”这个词来概括。C.刘禹锡和元稹与“乐天”友情非常深厚,只有刘禹锡受到权贵的打击,被迫离京。而元稹没有这样的遭遇。D.【甲】诗作者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是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而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C.元稹和刘禹锡都曾经受到权贵的打击,被迫离开了长安。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元稹写道:“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表明他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和挫折。因此,选项中“只有刘禹锡受到权贵的打击,被迫离京。而元稹没有这样的遭遇”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故选C。5.(2024上·新疆喀什·九年级统考期末)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点明被贬谪的无限辛酸与悲凉。B.颔联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借两个典故表达了怀念旧友和物是人非的悲痛怅惘。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D.尾联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有共勉之意,感情真挚,感染力强。【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有误。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帆”“万木”比作新生事物。故选C。6.(2024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②。亦知合③被才名折④,二十三年折太多。【注释】①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②蹉跎:受挫,这里指失意贬官。③合:应该。④折:折损,损害。【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甲诗“国手”尽显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赏识,“寂寞”和“蹉跎”则饱含不平之气。B.乙诗紧承甲诗尾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流露出无尽辛酸与悲凉。C.两首诗中,“歌”字遥相呼应,使两位诗友久别重逢、醉酒而歌的情景跃然纸上。D.与甲诗消极悲观的格调相比,乙诗颈联则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有误,甲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并没有”消极悲观的格调”;故选D。7.(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第七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③。【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因“直道事人”而三次遭贬黜。③有所思:古乐府篇名,原诗本为情诗,这里用以喻指诗人与友人不忍离别的情状。对以上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都是七言律诗,甲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乙诗抒写的是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生死不渝的情谊。B.两诗都运用了典故。甲诗的“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乙诗的“名惭柳士师”表达了诗人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以及对柳的敬重之意。C.甲诗的颈联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既惆怅又乐观,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忧伤。乙诗颈联中的“并”“尽”二字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凄婉的传达出来。D.甲诗尾联点明酬答之意,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也表达共勉之意。乙诗尾联语意双关,长吟远慕,寄离情于山水,用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意余言外。【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甲诗的“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故去老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故选B。(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9.请说说尾联的意思并简析其作用。【答案】8.D9.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此句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也表达共勉之意,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本诗首先紧承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造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所以“整体基调是悲凉的”理解有误。故选D。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此句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意,也表达了共勉之意。“长精神”的意思是振奋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遇了许多的挫折,但是诗人最终决定要振奋精神,要重新投入生活,由此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023·湖南益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
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两首诗中“二十三年”的位置及【甲】诗题目中的“酬”字可以看出,【甲】诗是对【乙】诗作者的回赠。B.【乙】诗中的“国手”是指【甲】诗的作者刘禹锡;【甲】诗题目中的“乐天”是指【乙】诗作者白居易。C.从【甲】【乙】两诗看,【乙】诗作者认为【甲】诗作者被弃置于巴山楚水是因为其虽然才华横溢,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D.【甲】诗作者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抒发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乙】诗作者通过叙事抒发情感,深切而且强烈。11.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甲】【乙】两诗抒发的情感。【答案】10.B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诗人被贬的愤懑,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坚韧不拔的意志,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了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的同情和极度不平,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讽刺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B.根据乙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可知,其意思是: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国手,指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徒为尔,白白努力。所以,【乙】诗中的“国手”可以看出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和高度评价;但并不只是指【甲】诗的作者刘禹锡;理解有误;故选B。1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甲:根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其意思是: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表达诗人被贬的愤懑;根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可知,其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其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可见,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诗人借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根据“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知,其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既点明了酬答的题意,也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由此可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诗人被贬的愤懑,也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乙:根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可知,其意思是: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一同狂饮,我为你拿着筷子敲碗碟吟唱诗歌。可见,刘白二人相互赏识,也只有这样才有了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欢、吟诗作乐;根据“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可知,其意思是: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国手”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面。这两句为下文刘禹锡的坎坷命运做铺垫;根据“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可知,其意思是:放眼别人风风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独寂寞。满朝文武都在升迁,只有你却频繁遭遇种种不幸。一个“国手”遭遇的却是“长寂寞”,不能不说刘禹锡的命运太“蹉跎“了。作为刘禹锡的好友,诗人感到愤怒、失望,为刘禹锡抱打不平;根据“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可知,其意思是: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说遭受点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可见,诗人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这种直率与坦诚绝不是写给一般人的,只有友谊深厚才有如此言语。诗人在为刘禹锡鸣不平的同时,实际上将矛头指向了上层统治者,批判了那些不珍视人才,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由此可知,《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点睛】参考译文【甲】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乙】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一同狂饮,我为你拿着筷子敲碗碟吟唱诗歌。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放眼别人风风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独寂寞。满朝文武都在升迁,只有你却频繁遭遇种种不幸。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说遭受点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2023·陕西西安·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2.【甲】诗流露出诗人的伤感忧愤之情,而颈联笔锋一转,既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又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沉郁中见豪放,堪称酬赠诗之上品。(填上恰当的理解)13.两首诗都是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后的有感而发之作。结合两首诗中的画线诗句,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答案】12.示例: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事物积极乐观13.示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晋人王质的典故写出自己遭贬谪时间之久,表达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选取“落花”这一典型意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喟叹。【解析】1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1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联系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可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久,世事沧桑,暮年返乡恍如隔世,满含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怅惘。“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时节”意思是江南暮春之时,正是春花凋落的时节,点明时令。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此时的唐王朝经过那场浩劫已经没有了开元盛世的繁华,如果将唐朝前期的繁盛用繁花似锦来概括的话,那此时的唐朝的确已经是“落花时节”了,所以此句也表现了诗人感叹国运的衰微。结合诗人创作背景来看,在开元盛世之时,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的动荡,社会动乱、民生凋敝,正如“落花”,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颠沛流离,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所以“落花”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慨叹。(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4.首联中“弃置”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15.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答案】14.①“弃置”意味抛弃,扔在一旁。这里指不被任用;②交代了被贬的遭遇,流露出诗人无限的心酸和愤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5.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作者感慨身世的悲凉之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示例二: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出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首联意思为: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弃置”,意思为扔在一边,废弃。也指不被任用。联系诗词作者刘禹锡被贬谪的经历,可以读出抛弃的意味;②“二十三年弃置身”交代了作者被贬二十三年的遭遇,“弃置”一次流露出诗人无限的心酸和愤慨。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干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①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驼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②从哲理角度来看,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是美好的,社会是向前发展的。③从情感上来看,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洒脱的情感。(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7.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16.示例一:运用典故。“闻笛赋”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示例二: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17.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解析】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及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下《思旧赋》,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诗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打柴,看人下棋,等到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柄已烂,回到家才知已经过了百年。这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对物是人非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其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一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由“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一方面诗人感谢白居易作诗,让他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虽长期遭贬,但不会消沉,会重新振作起来。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白居易的勉励,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共勉不要因为遭到贬谪而消沉,表示相互之间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从中充分表明了诗人胸襟的开阔及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8.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妙联,请赏析其妙处。19.阅读【链接材料】,试分析本诗尾联如何体现“合”句的特点。【链接材料】律诗结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起”(首联)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颔联)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颈联)即转折,是转折变换诗意;“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答案】18.诗人从“千帆过”“万木春”中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社会总是在前进,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自然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迪。19.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是全篇境界的升华。【解析】18.此题考查诗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用这两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同时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19.此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链接材料】中“‘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可知,解答此题围绕尾联分析其作用即可。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面对坎坷的经历,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结合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是“振作精神”的意思,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全诗境界的升华。(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②古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皇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威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20.试品析【甲】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1.【甲】诗颈联、【乙】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案】20.“凄凉地”一语双关,既指诗人被贬的“巴山楚水”,荒凉僻远,“凄凉”还表现了诗人被贬的心酸;“弃置身”,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