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先果后因倒装句式起笔,倾泄了满腔感喟,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C.“睫在眼前长不见”,指人们经常看不到自身的长处,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安慰。D.“道非身外”,是杜牧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16.有人认为尾联是“劝慰之金句”,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15.C16.【参考答案】①“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表现杜牧对张祜的推崇之高。“千首诗轻万户侯”,一个“轻”字表现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赞善他的清高豁达。②尾联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张祜的赞美、同情、慰勉、敬重之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评分细则】①翻译尾联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或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1分)。“千首诗轻万户侯”,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或以一个“轻”字表现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1分)。②赞美他的才华或赞美他的清高豁达(2分)。③委婉表达对张祜的同情(1分),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或为张祜打抱不平(1分)。

【主要问题】基本的答题思路还不清楚,不知道从浅层到深层答题,前两点大部分能答出来,但有些学生对第二句的理解有偏差,理解成了以千首诗当上了万户侯,第三点基本答不出。可见,平时诗歌的训练除了让学生理解基本含义之外,还要提升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另外,学生不认真读诗歌,太多人把张祜的“祜”写错了(没扣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下列对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16.比较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6分)15.B(比喻不是借代)16.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或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愤懑1分)和自我宽慰、安慰(1分)。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或者落寞给或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1分),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翻译或者宁愿过贫贱生活,也不愿在官场同流合污1分)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写到乐观或自信给1分),思想境界更高(1分)。d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老将一首克庄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②芦管:即芦笳,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B.“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C.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D.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16.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15.(3分)B(从“解兵符”“起旧人”可推知,老将并非记性变差而忘记旧事,只是欲说还休,有难言之痛。)16.(6分,每点2分)①老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②老将幻想着君王能重新起用旧人,忠君报国之志不改。③老将自知这只是“万一”,可能性极小,心生报国无门之悲。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京,原指秦国都城,“秦京道”代指通往京都的道路,点明此诗写的是诗人前往长安途中遇大雪时的所见所感。B.“积雪”一句,正面写雪,给人苍茫空阔的视觉冲击,细细品味,又暗含与李白“将登太行雪满山”类似的感慨。C.第六句中,“噪”字与“蝉噪林逾静”中的“噪”字一样,有以声衬静之妙,更好地营造出静谧恬淡的环境氛围。D.尾联中,“客”是诗人自指。与诗人另一首诗《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客”所指相同。16.本诗抒情方面很有特色,诗歌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5.C(“营造出静谧恬淡的环境氛围”错误。“静谧恬淡”给人安静、恬适之感。而语境中“苍茫”“穷阴”“积雪”“迷”“客愁”“空”“不见有人烟”则给人阴暗低迷、沉郁悲凉之感。故由整体意境可知,“噪”字营造出的是“苍凉寂寥”的环境氛围。)16.①寓情于景,委婉含蓄。首联,“苍茫岁暮天”写下雪前的暮色苍茫之景,又暗示了诗人忐忑不安的心情。/颔联,“连续的阴天”“积雪的山”“冰冻的河”,营造出阴郁、苍茫、寂寥的意境,也暗示诗人此时艰难的境遇,是诗人此刻忧郁、迷茫、无助的内心的外化。②借物抒怀,耐人寻味。颈联,低飞的大雁找不到沙渚栖宿,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觅食。诗人借“落雁”自喻,写自己像“落雁”一样迷失方向。写饥饿的乌鸦,暗示诗人对赴京后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③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尾联,“不见有人烟”写眼前冷清之景,实则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共6分,每点2分:特色1分,分析1分。“/”前后答出一个即可。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17题,9分)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B.《蜀相》颈联两句“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16.两首诗虽然都写了诸葛亮,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5、B.课下注释(关注课本)两朝,解释错误。16、要答出不同点(要点各2分,分析1分)共同点:《蜀相》“三顾频烦”“出师未捷身”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不同点:《蜀相》(1)对诸葛亮功业未竟,壮志未酬的惋惜。(1分)(2)通过表达对蜀相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表达出希望当世能有挽救大唐危局的贤相之才(1分)。(3)对自己身世漂浮,屡不得志,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哀叹。(这一点其实是相同点,可酌情给分)《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诸葛亮和自己的对比,借诸葛亮的典故表达诗人自己蹉跎岁月(1分)、壮志难酬(1分)的感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唐)李白西羌延①国讨,白起②佐军威。剑决浮云③气,弓弯明月辉。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④凛相顾,寒风生铁衣。【注】①延:请,此意为招引。②白起:战国秦之名将,这里借指白利。③决浮云:出自《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o"关于云的古诗词"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断。④抗手:举手拜别。15.对本诗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巧用典故,隐含激励。B.颈联两句是对未来战场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