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答版)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8分)
1.(8分)八年级开展以“云南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云同学在报刊上摘选的文章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昇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提到的长虹大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开远通往昆明公路干线的南盘江上,全长171.2米,单孔跨(kuā)径112.5米,南端设桥头堡,是当时国内单孔跨径最大的空腹式石拱(gǒng)桥。外形状观,气势,形如江上临空飞架的彩虹(hóng),故名“长虹大桥”。这座大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造石拱桥的高超技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桥梁,至今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滇越铁路人字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人字桥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人类历史上最的三大工程。这座轻盈而坚固的桥梁被列入《世界名桥史》。滇越铁路是第一条云南史上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人字桥是连接滇越铁路的“咽喉”桥梁,同时也是标志性建筑,了当时山区铁路桥梁设计的顶尖技术水平。全桥钢结构用铆钉连接而成,整座人字桥没有一根支撑(chēng)的骨架。当时,人字桥的每一个部件都在法国量身定做,运到云南后,由中国工人一段一段地背上山。
(1)文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kuā)
B.拱(gǒng)
C.虹(hóng)
D.撑(chē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状观
B.坚固
C.连接
D.量身定做
(3)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横跨伟岸艰苦表现
B.贯通雄伟艰苦代表
C.横跨雄伟艰巨代表
D.贯通伟岸艰巨表现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滇越铁路是第一条云南史上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
B.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也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
C.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
D.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
2.(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翠湖”是昆明城内一个典型的古典滇式园林,,,,。到民国时期,唐继尧以“海心亭”为中线将翠湖划分为东西堤和南北堤两片区域,两侧有“观鱼堂”和“水月轩”的古典建筑。
①最著名的莫过于“海心亭”
②是当时云南巡抚王继文建设的亭台楼阁之一
③湖中大量古建筑均是清朝时期建设的
④始建于明朝但发展于清朝
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3.(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B.《昆明的雨》的是汪曾祺,他的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具有平淡自然的独特韵味。
C.《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选自其中。
D.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6分)根据提示填上空。
(1)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清淡闲适的状态,又表现了山静穆自在的情味。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5.(4分)学习与探究。
八年级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云南非遗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项目存续困难,传承后继乏人,保护基础相对薄弱,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政策保障力度和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材料二
2022年9月14日,云南省政协在昆明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强云南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深入协商对话。专家们建议,要逐步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培训、管理和传承机制,对传承人的技能、技艺等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实行有效保护,并为传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平台。
材料三
如下图。
(1)阅读材料一与材料二,综合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三是文化遗产日的图标,仔细观察图标,简要说明其画面的主体构成及寓意。
6.(3分)名著阅读。
小南同学在制作《昆虫记》阅读资料卡时,把记录的昆虫图片弄乱了,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帮他从下面三幅图中选出对应的昆虫图片。(只填序号)
《昆虫记》阅读资料卡
昆虫名①②③
内容摘录它把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看看里面的食物情况,然后再留下给自己的孩子。自从它下到洞中,它什么都没有吃过,绝对没有去碰那个大面包……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我看见它用大颚尖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薄膜撕破,扯下……犹如温柔慈爱地舔食胎衣的母羊和母猫。
阅读感悟:在昆虫的生命里,也有让人动容的母爱。
7.(1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8.(1分)下面是书法家田英章的书法作品,请你仔细欣赏,并从诗句中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把它们钞写在田字格中。
9.(1分)汉字经历了多种字体的演变过程,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美,篆书圆劲均匀,隶书蚕头燕尾,楷书形体方正,行书行云流水。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属于()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三、阅读(共32分)
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的表述效果。
(2)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11.(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隐》:左思写的表述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经宿方至
④人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述了怎样的心境?
(4)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12.(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苍山洱海间
李景平
①洱海清流,源头在天上,源头在山里,源头在地下,而洱海清与浊的源头,却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房子里。
②白房子就是洱海岸畔的古城和村庄。地上的白房子与天上的白云彩,白得一样,似乎白房子就是天上降落的云彩。白房子落在山下,似乎山下就飘着了白云,白房子就是白云的故乡。白房子围着洱海,就好似洱海镶嵌了白云,洱海就是白云的天堂。白的云彩在天上连绵,绿的苍山在云下逶迤,白的房子在山下伸延,蓝的洱海在白房子外跌宕。白房子住在苍山洱海的样子就像住在童话、神话里。住在白房子里的人,梦在天上;走出白房子的人,心在远方。出没在白房子的人,孩提时代想着一个筋斗翻上云端,想着光着脚板走过海面,但祖辈足迹留给人的只是山和水的选择,梦从天空降落到大地,人就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
③原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是瞄准资源饭。靠山吃山的人举起铮亮的机械,砍向苍山,树木被砍成长长短短的木头,树木砍过了,又将山体切成高高矮矮的石雕,花花绿绿的山色破碎了,碎成花花绿绿的钞票。靠水吃水的人驾驭雪白的帆船,犁开洱海,鱼儿们被装进密密匝匝的渔网,鱼捕尽了,又将洱海隔成方方块块的网箱,鼓鼓囊囊的渔网撑满了,撑起鼓鼓囊囊的腰包。苍山以苍白的撕裂,洱海以惨白的战栗,圆了白房子结结实实的梦想,也胀了白房子蓬蓬勃勃的欲望。靠山吃山愈演愈烈,山里的石料,把白房子盖得伸向了海边;靠水吃水愈来愈狂,养鱼的饲料,投进网箱也投进洱海。人进湖退了。结果,洱海污染了。只得禁山禁伐禁海禁渔,山上连茅草都不许割了,海也消停了白帆。
④之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又选择了商业饭。靠山吃山的人也选择吃水,水流和高磷的现代化肥,河流一样浇进了种植的土地,绿油油的大蒜林在田野上起舞,高额的利润回报来了,密集的行商坐贾来了,飘着蒜香的土地,流着钞票。靠水吃水的人也寻求着吃山,苍山伸向洱海的白房子,渐渐变成灯红酒绿的客栈,客栈喧嚣了杯盏的狂欢,狂欢和喧嚣起伏之间,生意和生意流动之间,醉意正酣的白房子,堆起了银钱。然而客栈的污水流进了洱海,种植的肥水流进了洱海,城乡的废水流进了洱海。洱海浑了浊了脏了臭了,屡屡爆发绿油油的蓝藻。蓝藻污染成了洱海的病,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的病。白房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梦竟变成了噩梦。于是禁磷禁污禁排禁废,禁绝一滴污染流进洱海。
⑤再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转向了生态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们其实是钟爱绿色的,但钟爱绿色不是钟爱绿得瘆人的蓝藻。蓝藻污染给了人们一个惊醒,人们终于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破了山、吃坏了水,一切就没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洱海不仅全湖禁污且环湖禁污,洱海不仅全湖治污且环湖治污。苍山洱海间,铺开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治理:贴近洱海的民宿客栈,全部拆除、搬迁,退离洱海近岸;漫向洱海的高磷种植,全部摒弃、淘汰,转向生态农业;环绕洱海的城市乡村,全部开挖长长的地下沟壕,埋设现代管网;流向洱海的污水废水,全部收入繁复的净化工程,进入循环运行。人退湖进了。洱海视域里敞开了绿茸茸的生态廊道,洱海碧波间,绽开了水灵灵的圣洁的花。
⑥是啊,洱海开花了,洱海开花了!住在白房子里的人终于看到了洱海开花。洱海开花,不只是碧波间绽开了白浪花,而且是浩渺里盛开了海菜花。海菜花是洱海圣洁的花。海菜花静静地盛开在洱海上,洱海欣欣地捧起海菜花,海菜花成了点缀在洱海的星星花,星星花就成了洱海的美丽风景。
(选自《中国环境报》2022年11月30日,有删改)
(1)洱海岸畔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先后都有哪些方式?各有怎样的结果?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白房子?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委屈的小鸡
王奕君
①我家最早出现的活物儿,是几只小雏鸡。
②那天清早,母亲抱回一个大纸盒。打开来,伴随着“叽叽叽”清脆而急切的叫声,6只毛茸茸的小鸡簇拥在一起,欢快地扑打着小翅膀……
③“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我摸摸这只,捏捏那只,还抓起来看看。母亲一边泡小米,一边警告我:“快放下,回头让你折腾死了。”
④谁料想,母亲的话,竟一语成谶。那些小鸡仅幸存了三只。
⑤我们院儿共有五户人家。院子虽小,可家家都深藏着开疆拓土的野心,盖房的盖房,搭棚的搭棚,把小小的院落,堆砌得密不透风。我家门前,也有一个砖砌的小棚子,平时堆着蜂窝煤和杂物。眼见三只小鸡长得飞快,纸盒显然住不下了,父亲就动手将那棚子改成了鸡舍。
⑥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⑦白天,父母上班,我上学。三只鸡被关了禁闭,吃饱喝足,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
⑧下午,我一到家,便隔着鸡舍缝隙,朝里面张望。三只鸡听见动静,不管是横躺的,还是竖卧的,都会立刻起身,溜达几步,叫几声,这只是预热,真正的解放,要等父母回来以后。
⑨那得“解放”的瞬间,犹如一场盛大狂欢。门一开,三只鸡一齐往前冲,边冲边拼命扑打翅膀。门口太拥堵了,它们一个踩着一个,争抢着向外蹦跳。按个头儿,我给它们排成了老大、老二和老三。
⑩院子虽小,可对于三只鸡来说,简直就是广阔天地。天地一广阔,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它专冲着人多的地方跑,比如,它有时突然冲向院子里扎堆玩耍的孩子,惊出一连串儿尖叫声,有时冲向水池前洗菜的大妈,引来厉声呵斥,它还专门欺负那位七十岁的老大爷,老人家在前面走,它猝不及防地冲上去,先张嘴叼住老人的裤脚,同时张开两个翅膀,快速扑打,整个身形呈欲飞之势。老人吓得一回头,只见鸡毛乱飞,叫声尖利。老人到底是邻居,欲骂还休地一边朝我家张望,一边连连说:“这哪儿行?这哪儿行啊!”
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傍晚,我都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一阵子精彩的鸡飞鸡跑,直到母亲将那三只依依不舍、东躲西藏的鸡,一只一只赶回鸡舍,我才悻悻地回屋写作业。
有一段时间,姥姥来我家住。她说乡村院子里的鸡都是儿女成群的。它们在房前屋后散步、捉虫、撒欢儿。母鸡孵小鸡时,可以不吃不喝。有外敌来侵时,母鸡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它的宝宝们。那样的场景,想一想都让人感动。
姥姥走后,母亲却嫌它们太麻烦,不顾我的哭闹,把它们全都送了人。
鸡去舍空。从傍晚到天黑前,我依然坐在院子里写作业,内心却很怅然。
几年后,我家搬进楼房。我独居一室,开始筹划养个宠物时,自然又想起了那几只小鸡,它们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那时的我们,还过着简衣粗食的清淡日子,那些鸡不过是苍白岁月的一点调味剂而已。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0月28日,有删改)
(1)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事件刚见到小鸡家有“萌宠”的日子③
“我”的感受①②内心很怅然
(2)文章标题为什么说三只小鸡是“委屈的小鸡”?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3)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三只小鸡的个性特征。
四、作文(共40分)
14.(40分)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15.我感受到了_______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8分)
1.(8分)八年级开展以“云南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云同学在报刊上摘选的文章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昇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提到的长虹大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开远通往昆明公路干线的南盘江上,全长171.2米,单孔跨(kuā)径112.5米,南端设桥头堡,是当时国内单孔跨径最大的空腹式石拱(gǒng)桥。外形状观,气势,形如江上临空飞架的彩虹(hóng),故名“长虹大桥”。这座大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造石拱桥的高超技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桥梁,至今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滇越铁路人字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人字桥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人类历史上最的三大工程。这座轻盈而坚固的桥梁被列入《世界名桥史》。滇越铁路是第一条云南史上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人字桥是连接滇越铁路的“咽喉”桥梁,同时也是标志性建筑,了当时山区铁路桥梁设计的顶尖技术水平。全桥钢结构用铆钉连接而成,整座人字桥没有一根支撑(chēng)的骨架。当时,人字桥的每一个部件都在法国量身定做,运到云南后,由中国工人一段一段地背上山。
(1)文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跨(kuā)
B.拱(gǒng)
C.虹(hóng)
D.撑(chē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状观
B.坚固
C.连接
D.量身定做
(3)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A.横跨伟岸艰苦表现
B.贯通雄伟艰苦代表
C.横跨雄伟艰巨代表
D.贯通伟岸艰巨表现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滇越铁路是第一条云南史上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
B.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也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
C.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外的铁路。
D.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
(1)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A.有误,“跨”应读作“kuà”;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A.有误,“状观”应写为“壮观”;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根据“南盘江上”的提示,第一空选“横跨”恰当;根据“气势”的提示,第二空选“雄伟”恰当;根据“三大工程”的提示,第三空选“艰巨”恰当;根据“当时山区铁路桥梁设计的顶尖技术水平”的提示,最后一空选“表现”恰当。
故选:C。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语序不当,应该先说“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再说“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
故选:D。
解析:
(1)A
(2)A
(3)C
(4)D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2.(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翠湖”是昆明城内一个典型的古典滇式园林,,,,。到民国时期,唐继尧以“海心亭”为中线将翠湖划分为东西堤和南北堤两片区域,两侧有“观鱼堂”和“水月轩”的古典建筑。
①最著名的莫过于“海心亭”
②是当时云南巡抚王继文建设的亭台楼阁之一
③湖中大量古建筑均是清朝时期建设的
④始建于明朝但发展于清朝
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述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由前文“翠湖”及选项可知,后面应承接所建的时间,所以应接④,③由后文的“海心亭”及选项可知,①②是写“湖心亭”,②是它的建造者,故①在②后。故排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B。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3.(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B.《昆明的雨》的是汪曾祺,他的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具有平淡自然的独特韵味。
C.《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选自其中。
D.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D。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6分)根据提示填上空。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清淡闲适的状态,又表现了山静穆自在的情味。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长河落日圆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入则无法家拂士(重点字:拂)
(4)半卷红旗临易水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5.(4分)学习与探究。
八年级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云南非遗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项目存续困难,传承后继乏人,保护基础相对薄弱,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政策保障力度和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材料二
2022年9月14日,云南省政协在昆明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强云南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深入协商对话。专家们建议,要逐步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培训、管理和传承机制,对传承人的技能、技艺等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实行有效保护,并为传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平台。
材料三
如下图。
(1)阅读材料一与材料二,综合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三是文化遗产日的图标,仔细观察图标,简要说明其画面的主体构成及寓意。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结合“云南非遗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项目存续困难,传承后继乏人,保护基础相对薄弱”“专家们建议,要逐步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培训、管理和传承机制,对传承人的技能、技艺等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实行有效保护,并为传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平台”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此题要根据题干“结合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及材料一的内容”的提示来考虑其寓意。材料一“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再联系图标中间四只鸟围绕太阳飞行的图案,从保护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追求光明的寓意等方面作答。
解析:
(1)云南非遗保护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加强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2)图标的正中间描绘的是顺时针旋转的太阳,周围飞翔着四只鸟。图标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我国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6.(3分)名著阅读。
小南同学在制作《昆虫记》阅读资料卡时,把记录的昆虫图片弄乱了,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帮他从下面三幅图中选出对应的昆虫图片。(只填序号)
《昆虫记》阅读资料卡
昆虫名①C②B③A
内容摘录它把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看看里面的食物情况,然后再留下给自己的孩子。自从它下到洞中,它什么都没有吃过,绝对没有去碰那个大面包……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我看见它用大颚尖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薄膜撕破,扯下……犹如温柔慈爱地舔食胎衣的母羊和母猫。
阅读感悟:在昆虫的生命里,也有让人动容的母爱。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本题考查对昆虫的识别。根据“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看看里面的食物情况”可知是象态橡栗象;根据“绝对没有去碰那个大面包……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可知是西班牙蜣螂;根据“它用大颚尖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薄膜撕破,扯下……”可知是朗格多克蝎。
解析:
①C②B③A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1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本题考查对名著书名含义的把握能力。“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解析: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1分)下面是书法家田英章的书法作品,请你仔细欣赏,并从诗句中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把它们钞写在田字格中。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钞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钞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析:
示例:明月长征飞将胡马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9.(1分)汉字经历了多种字体的演变过程,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美,篆书圆劲均匀,隶书蚕头燕尾,楷书形体方正,行书行云流水。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属于()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本题考查对字体的识别和字体特点的理解能力。识别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牢记各种字体的根本特点。
该作品如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所以是行书。
故选:D。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以欤侧代替平整;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以圆转代替方折。
三、阅读(共32分)
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的表述效果。
(2)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的赏析。“草木深”意思是说春天来临,草木旺盛。但是结合前句中的“国破”,就可以感受到一片战乱,四处荒草丛草的凄凉、荒芜,突出战争的深重灾难。
(2)本题考查的归纳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
(1)“深”字写出了长安城里杂草丛生、荒芜破败、人烟稀少的景象,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2)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因伤时忧国、思念家人而频频搔首的苍老诗人形象。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隐》:左思写的表述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②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③经宿方至到
④人问其故原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述了怎样的心境?
(4)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②句意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
③句意为:经过一夜才到。至:到。
④句意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亦,也;寝,睡;相与,一同;于,在。句意: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重点词:本,本来。兴,兴致。行,出行。返,返回。何,为什么。必,一定。句意:我本来是乘着一时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3)本题考查对情感态度分析理解能力。文篇末的议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闲人”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却被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4)本题考查描写角度的理解。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月光的清凉明净。文“四望皎然”意思是: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此句属于正面描写,直接写了月光的洁白明亮。
解析:
(1)①考虑,想到②大概是③到④原因
(1)①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3)此句表述了虽遭贬谪却旷达悠闲的心境,也隐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月光的清凉明净。文用“四望皎然”来正面描写月光的洁白明亮。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述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2.(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苍山洱海间
李景平
①洱海清流,源头在天上,源头在山里,源头在地下,而洱海清与浊的源头,却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房子里。
②白房子就是洱海岸畔的古城和村庄。地上的白房子与天上的白云彩,白得一样,似乎白房子就是天上降落的云彩。白房子落在山下,似乎山下就飘着了白云,白房子就是白云的故乡。白房子围着洱海,就好似洱海镶嵌了白云,洱海就是白云的天堂。白的云彩在天上连绵,绿的苍山在云下逶迤,白的房子在山下伸延,蓝的洱海在白房子外跌宕。白房子住在苍山洱海的样子就像住在童话、神话里。住在白房子里的人,梦在天上;走出白房子的人,心在远方。出没在白房子的人,孩提时代想着一个筋斗翻上云端,想着光着脚板走过海面,但祖辈足迹留给人的只是山和水的选择,梦从天空降落到大地,人就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
③原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是瞄准资源饭。靠山吃山的人举起铮亮的机械,砍向苍山,树木被砍成长长短短的木头,树木砍过了,又将山体切成高高矮矮的石雕,花花绿绿的山色破碎了,碎成花花绿绿的钞票。靠水吃水的人驾驭雪白的帆船,犁开洱海,鱼儿们被装进密密匝匝的渔网,鱼捕尽了,又将洱海隔成方方块块的网箱,鼓鼓囊囊的渔网撑满了,撑起鼓鼓囊囊的腰包。苍山以苍白的撕裂,洱海以惨白的战栗,圆了白房子结结实实的梦想,也胀了白房子蓬蓬勃勃的欲望。靠山吃山愈演愈烈,山里的石料,把白房子盖得伸向了海边;靠水吃水愈来愈狂,养鱼的饲料,投进网箱也投进洱海。人进湖退了。结果,洱海污染了。只得禁山禁伐禁海禁渔,山上连茅草都不许割了,海也消停了白帆。
④之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又选择了商业饭。靠山吃山的人也选择吃水,水流和高磷的现代化肥,河流一样浇进了种植的土地,绿油油的大蒜林在田野上起舞,高额的利润回报来了,密集的行商坐贾来了,飘着蒜香的土地,流着钞票。靠水吃水的人也寻求着吃山,苍山伸向洱海的白房子,渐渐变成灯红酒绿的客栈,客栈喧嚣了杯盏的狂欢,狂欢和喧嚣起伏之间,生意和生意流动之间,醉意正酣的白房子,堆起了银钱。然而客栈的污水流进了洱海,种植的肥水流进了洱海,城乡的废水流进了洱海。洱海浑了浊了脏了臭了,屡屡爆发绿油油的蓝藻。蓝藻污染成了洱海的病,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的病。白房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梦竟变成了噩梦。于是禁磷禁污禁排禁废,禁绝一滴污染流进洱海。
⑤再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转向了生态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们其实是钟爱绿色的,但钟爱绿色不是钟爱绿得瘆人的蓝藻。蓝藻污染给了人们一个惊醒,人们终于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破了山、吃坏了水,一切就没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洱海不仅全湖禁污且环湖禁污,洱海不仅全湖治污且环湖治污。苍山洱海间,铺开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治理:贴近洱海的民宿客栈,全部拆除、搬迁,退离洱海近岸;漫向洱海的高磷种植,全部摒弃、淘汰,转向生态农业;环绕洱海的城市乡村,全部开挖长长的地下沟壕,埋设现代管网;流向洱海的污水废水,全部收入繁复的净化工程,进入循环运行。人退湖进了。洱海视域里敞开了绿茸茸的生态廊道,洱海碧波间,绽开了水灵灵的圣洁的花。
⑥是啊,洱海开花了,洱海开花了!住在白房子里的人终于看到了洱海开花。洱海开花,不只是碧波间绽开了白浪花,而且是浩渺里盛开了海菜花。海菜花是洱海圣洁的花。海菜花静静地盛开在洱海上,洱海欣欣地捧起海菜花,海菜花成了点缀在洱海的星星花,星星花就成了洱海的美丽风景。
(选自《中国环境报》2022年11月30日,有删改)
(1)洱海岸畔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先后都有哪些方式?各有怎样的结果?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白房子?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本文主要讲了洱海岸畔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先后的方式对洱海环境和人们自身的影响,表述了对洱海的喜爱以及启示人们保护洱海环境,减少污染。
(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原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是瞄准资源饭”“结果,洱海污染了”“之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又选择了商业饭”“城乡的废水流进了洱海。洱海浑了浊了脏了臭了,屡屡爆发绿油油的蓝藻。蓝藻污染成了洱海的病,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的病”“再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转向了生态饭”“人退湖进了。洱海视域里敞开了绿茸茸的生态廊道,洱海碧波间,绽开了水灵灵的圣洁的花”可概括出解析。
(2)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第②段“地上的白房子与天上的白云彩,白得一样,似乎白房子就是天上降落的云彩。白房子落在山下,似乎山下就飘着了白云,白房子就是白云的故乡。白房子围着洱海,就好似洱海镶嵌了白云,洱海就是白云的天堂。白的云彩在天上连绵,绿的苍山在云下逶迤,白的房子在山下伸延,蓝的洱海在白房子外跌宕。白房子住在苍山洱海的样子就像住在童话、神话里”详细描写苍山洱海间白房子美好的样子,与下文洱海受到污染的样子形成对比,也与后文洱海重新净化形成呼应;同时白房子是洱海清与浊的源头,描写白房子为下文不同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贴近……全部……”“漫向……全部……”“环绕洱海的城市乡村……全部……”“流向洱海的污水废水……全部……”连用四个“全部”,构成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列举了治理洱海的四个具体措施,条理清晰,语气强烈,突出了人们治理洱海的坚定决心。
解析:
(1)①资源饭。人进湖退,洱海污染了。②商业饭。洱海浑了浊了脏了臭了,蓝藻污染成了洱海的病,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的病。③生态饭。人退湖进,洱海碧波间,绽开了水灵灵的圣洁的花。
(2)①详细描写苍山洱海间白房子美好的样子,与下文洱海受到污染的样子形成对比,也与后文洱海重新净化形成呼应。②白房子是洱海清与浊的源头,描写白房子为下文不同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做了铺垫。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治理洱海的四个具体措施,条理清晰,语气强烈,突出了人们治理洱海的坚定决心。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委屈的小鸡
王奕君
①我家最早出现的活物儿,是几只小雏鸡。
②那天清早,母亲抱回一个大纸盒。打开来,伴随着“叽叽叽”清脆而急切的叫声,6只毛茸茸的小鸡簇拥在一起,欢快地扑打着小翅膀……
③“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我摸摸这只,捏捏那只,还抓起来看看。母亲一边泡小米,一边警告我:“快放下,回头让你折腾死了。”
④谁料想,母亲的话,竟一语成谶。那些小鸡仅幸存了三只。
⑤我们院儿共有五户人家。院子虽小,可家家都深藏着开疆拓土的野心,盖房的盖房,搭棚的搭棚,把小小的院落,堆砌得密不透风。我家门前,也有一个砖砌的小棚子,平时堆着蜂窝煤和杂物。眼见三只小鸡长得飞快,纸盒显然住不下了,父亲就动手将那棚子改成了鸡舍。
⑥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⑦白天,父母上班,我上学。三只鸡被关了禁闭,吃饱喝足,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
⑧下午,我一到家,便隔着鸡舍缝隙,朝里面张望。三只鸡听见动静,不管是横躺的,还是竖卧的,都会立刻起身,溜达几步,叫几声,这只是预热,真正的解放,要等父母回来以后。
⑨那得“解放”的瞬间,犹如一场盛大狂欢。门一开,三只鸡一齐往前冲,边冲边拼命扑打翅膀。门口太拥堵了,它们一个踩着一个,争抢着向外蹦跳。按个头儿,我给它们排成了老大、老二和老三。
⑩院子虽小,可对于三只鸡来说,简直就是广阔天地。天地一广阔,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它专冲着人多的地方跑,比如,它有时突然冲向院子里扎堆玩耍的孩子,惊出一连串儿尖叫声,有时冲向水池前洗菜的大妈,引来厉声呵斥,它还专门欺负那位七十岁的老大爷,老人家在前面走,它猝不及防地冲上去,先张嘴叼住老人的裤脚,同时张开两个翅膀,快速扑打,整个身形呈欲飞之势。老人吓得一回头,只见鸡毛乱飞,叫声尖利。老人到底是邻居,欲骂还休地一边朝我家张望,一边连连说:“这哪儿行?这哪儿行啊!”
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傍晚,我都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一阵子精彩的鸡飞鸡跑,直到母亲将那三只依依不舍、东躲西藏的鸡,一只一只赶回鸡舍,我才悻悻地回屋写作业。
有一段时间,姥姥来我家住。她说乡村院子里的鸡都是儿女成群的。它们在房前屋后散步、捉虫、撒欢儿。母鸡孵小鸡时,可以不吃不喝。有外敌来侵时,母鸡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它的宝宝们。那样的场景,想一想都让人感动。
姥姥走后,母亲却嫌它们太麻烦,不顾我的哭闹,把它们全都送了人。
鸡去舍空。从傍晚到天黑前,我依然坐在院子里写作业,内心却很怅然。
几年后,我家搬进楼房。我独居一室,开始筹划养个宠物时,自然又想起了那几只小鸡,它们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那时的我们,还过着简衣粗食的清淡日子,那些鸡不过是苍白岁月的一点调味剂而已。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0月28日,有删改)
(1)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事件刚见到小鸡家有“萌宠”的日子③母亲将小鸡送人
“我”的感受①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②过得特别充实内心很怅然
(2)文章标题为什么说三只小鸡是“委屈的小鸡”?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3)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三只小鸡的个性特征。
本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养三只小鸡的经历。母亲带回了6只毛茸茸的小鸡,后来仅幸存下三只小鸡。起初三只小鸡养在纸盒里,因为三只小鸡长得飞快,父亲就动手改建了鸡舍,家中养着“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后来因母亲嫌它们太麻烦,把它们送了人。几年后,搬进楼房的“我”又想起了三只小鸡。
(1)本题考查情感的梳理。依据③段“‘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可知,“我”刚见到小鸡的感受是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依据段“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可知,家有“萌宠”“我”的感受是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依据段“姥姥走后,母亲却嫌它们太麻烦,不顾我的哭闹,把它们全都送了人。母亲将小鸡送人”,依据段“鸡去舍空。从傍晚到天黑前,我依然坐在院子里写作业,内心却很怅然”可知,“我”因为母亲将小鸡送人,内心很怅然。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依据⑦段“白天,父母上班,我上学。三只鸡被关了禁闭,吃饱喝足,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可知,三只小鸡因为被关了禁闭,只能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依据段“又想起了那几只小鸡,它们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可知,三只鸡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奔跑跳跃”是对三只小鸡从纸盒里出来后的动作,表现三只小鸡即将搬到新鸡舍时的兴奋快乐,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叽叽喳喳”是一个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三只小鸡从纸盒里出来后杂乱细碎的叫声,突出三只小鸡喜迁新居的热闹、欢乐的场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⑩段“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可知,老大沉着而冷静;依据“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可知,老二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依据“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可知,老三最活跃,到处闹腾。
解析:
(1)①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
②过得特别充实
③母亲将小鸡送人
(2)因为它们被关了禁闭,只能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它们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
(3)“奔跑跳跃”形象地写出了三只小鸡即将搬到新鸡舍时的兴奋快乐;“叽叽喳喳”是一个象声词,用在这里形容三只小鸡杂乱细碎的叫声,突出小鸡喜迁新居的热闹场景。
(4)老大沉着而冷静;老二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老三最活跃,到处闹腾。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四、作文(共40分)
14.(40分)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关键词“模样”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分别为:表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表示约略的情况(只用于时间、年岁),形势、趋势、情况;状况。本题中可理解为“样子”或状态。结合“才是”,可理解为以前没有,现在才有。“这”至当前拥有的某种样子或状态。“少年的模样”可从多角度衡衡量,因而“这”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从品德、行为、追求、态度、干劲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选材和立意,如诚信、言谈举止、志存高远、严谨认真、努力拼搏等。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首先应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这”的内涵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文体,选取材料,布局谋篇。如写成记叙文,应先写以前什么样子或状态,现在什么样子或状态,为何现在的样子或状态是“应有的模样”,要用当前样子或状态达到的好的结果或人们好的评价来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色素失禁症的临床护理
- 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终总结模版
- 银行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社会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一建消防师考试题及答案
- 药厂安全消防试题及答案
- 自动装置技术监督管理继电保护及安全的制度
- 学生寒假消防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海外分公司设立与区域市场开发合作协议
- 瘦脸针的临床护理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幼儿园伙食费管理制度
- 【MOOC】学术英语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现代邮政英语(English for Modern Postal Service)-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应激性心肌病指南解读
- 【水利水电】李想 案例专项班教案 02-案例专项班(二)
- 教室租赁合同范本教程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供应链管理》课件 第7章 供应链运输管理
- 三管三必须-新安法宣贯课件
- 书法测评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