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B.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2Mg+O22MgO B.SO3+2NaOH=Na2SO4+H2O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2NaOH=Na2SO4+Cu(OH)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的体积C.塞紧橡胶塞 D.稀释浓硫酸4.2018年11月12日,我国大型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相比于核裂变,“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聚变可以释放更大的能量,而且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属于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B.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C.可以减少白色污染D.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5.向一定质量的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的颜色呈无色B.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Fe2+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6.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选项文摘理解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述中有物理变化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述中有化学变化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D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A.A B.B C.C D.D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 D.液体取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C.紫外线常用作遥控器的信号D.保持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同样具有惯性9.如图是气密性检查的实验操作,实验失败主要原因是()A.烧杯中的水太少B.手捂得不够紧,导致热量不够C.锥形瓶中没有水,导致长颈漏斗没有液封D.导气管的橡皮管处没有弹簧夹10.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后质量/g1.6x0.92.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x=53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D.丙、丁一定是单质11.图示分析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的分类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C.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D.燃烧的条件1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证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13.朱砂又名辰砂,是天然的硫化汞(HgS),具有鲜红色泽,很早就被人们作为颜料使用。我国殷墟出上的甲骨文上涂有朱砂。下图是汞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B.质量相等的汞和硫,汞比硫所含的原子数目少C.汞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D.汞单质的熔点比硫低14.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15.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A.稀硫酸 B.二氧化碳C.碳酸钙 D.紫色石蕊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氮元素,糖类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如图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标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2)~(4)题用标签中的序号填写]: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标签中所标注的,还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是_____;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的是_____;能与碘水作用呈蓝色的淀粉属于_____;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请根据下列各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仪器a、b的名称:a_____,b_____;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_____端(填“c”或“d”)进入。若用C装置制取CO2,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该操作后,C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字母e、f、g对下图进行排序)。实验室需制备1.1gCO2,理论上需含杂质20%的石灰石多少克?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8分)(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H2SO4=MSO4+H2↑;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兴趣小组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探究如下。(比照实验)小组同学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ⅠⅡⅢ步骤现象无色溶液变红色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探究)实验Ⅳ:向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实验梳理)根据上述实验总结碳酸钾的化学性质(除实验Ⅰ外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实验Ⅰ_______________;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实验Ⅳ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6)完善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在横线上方填写的数字为_____________。(7)通过上面的四个实验不难发现,碳酸钾与碳酸钠的的化学性质很是相似。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A草木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结构B所有可溶性盐溶液的pH=7CCO32-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D草木灰可与尿素混合施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水和甲醇,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C【解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有2种,生成物有2种,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错误;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3、D【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选项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故选项操作错误。C、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等正确操作图示。4、C【解析】
A、该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产生粉尘,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正确;
B、该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
C、该能源的利用与塑料制品的利用无关,与减少白色污染没有关系,错误;
D、该能源的利用,可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正确。
故选:C。5、A【解析】
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向一定质量的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时,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详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因此滤液M不是无色溶液,故A不正确;B、滤液M中一定存在没有反应的Zn2+、反应生成的Fe2+,故B正确;C、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故C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析出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因此滤渣N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活动性顺序表,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6、C【解析】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做饭有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而合金的熔点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低的,选项错误;
D、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选项正确。
故选C7、B【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8、D【解析】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氯化铵等盐溶液,故A错误;B、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和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到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使用了催化剂,故B错误;C、紫外线较短,常用于消毒杀菌,红外线常用作遥控器的信号,故C错误;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
锥形瓶内没有水的话,即使捂住锥形瓶,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也不能使烧杯冒气泡,气体会从没有液封的长颈漏斗逸出,导致实验失败。故选C。10、C【解析】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10g+10g=1.6g+x+0.9g+2.2g,x=15.3g。【详解】A、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丙、丁的质量增大,数生成物,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10g+10g=1.6g+x+0.9g+2.2g,x=15.3g;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0g-1.6g):(15.3g-10g)=84:53;故选项正确;D、丙、丁是分解反应的产物,可能是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11、B【解析】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但其他剩余元素之和大于铝元素含量;故选项正确;C、柠檬汁呈酸性,pH<7;故选项错误;D、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故选:B。12、B【解析】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中,当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同样体积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压强不变,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D、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与氧气接触,都是可燃物,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3、C【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硫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序数=质子数=16,不符合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原子的实际质量,质量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个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原子的个数越多,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硫,故汞比硫所含的原子数目少,不符合题意;C、汞属于金属元素,硫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汞常温下为液态,硫常温下为固态,故汞单质的熔点比硫低,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A、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钠,故错误;B、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也能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故错误;C、由B分析,正确;D、反应①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故选C。15、D【解析】
A、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溶液浑浊,选项无法一步鉴别;B、二氧化碳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无法一步鉴别;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选项无法一步鉴别;D、稀盐酸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澄清石灰水显碱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澄清石灰水中,溶液颜色变蓝,选项可一步鉴别。故本题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维生素蛋白质糖类水和无机盐【解析】
(1)人体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所以还缺少维生素。(2)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3)生活中的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4)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水和无机盐中都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铁架台长颈漏斗2KMnO4K2MnO4+MnO2+O2↑DC关闭活塞gfe需3.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解析】
(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b的名称长颈漏斗;(2)A是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利用排水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3)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C端进入。(4)若用C装置制取CO2,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关闭活塞;该操作后,装置内压强的变大,将酸液压回到长颈漏斗内,所以C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gfe。(5)设需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解得:X=3.125g;故答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D;(3)C;(4)关闭活塞,gfe;(5)需3.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18、N>Fe>M置换反应Cu、Ag3【解析】
根据⑴中三个方程式可以看出,都是置换反应,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即活泼金属能将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根据第一个方程式可知,活动性:M>H,根据第二个方程式可知,Fe>M,根据第三个方程式可知,N>Fe,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Fe>M。⑵①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先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即硝酸银反应,若锌粉不过量,则一定有硝酸铜剩余,溶液呈现蓝色,若溶液无色,则硝酸铜无剩余,锌粉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锌粉过量,此时固体中一定有置换出来的银和铜,不一定有锌。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一种情况是锌粉和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成分为硝酸锌;一种情况为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晶莹玻璃清洁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日晒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码机芯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中厚板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绣花工艺杯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ABS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立式超细微球磨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硫酸腺嘌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儿骶管麻醉
- DB11-T 864-2020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 FBZ-3076低周减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书
- 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 数学 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课件
- 小红书搜索推广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项目沟通管理培训》课件
-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 围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
- 工程推动会监理单位总监办发言稿
- 石家庄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指南(2024年版)
- 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监控与应急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