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列强矛盾激化A.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B.表现主要矛盾表现①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②

法德矛盾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③

贸易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奥匈与俄矛盾争夺④,使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A.目的:⑤。

B.概况: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⑥”;英国、法国、俄国组成“⑦”。

C.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4)导火索——⑧

A.时间:1914年6月28日。B.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2)性质:⑨的帝国主义之战。

(3)进程A.1914~1915年:⑩,标志着德国“”破产;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B.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C.1917~1918年: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建立: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和《》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2)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国际联盟的建立(1)性质、宗旨:国联是第一个由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2)评价: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表现地区国家概况东亚中国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的英租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镇压而失败;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南亚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A.第一阶段(1920~1922年):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

B.第二阶段(1930~1934年):甘地进行“”,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C.第三阶段(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基础判断]1.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爆发第一次世界性大战,客观上反映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最终形成,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正确【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2.英德矛盾是引发一战的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这是因为不同于法德矛盾、俄奥矛盾的区域性,英德矛盾具有全局性。英德两国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面争夺,如争夺工业霸权、殖民霸权等。()正确【详解】英德矛盾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演变。3.德国之所以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挑起国,主要在于近代德国确立的代议制政体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错误【详解】主要在于统一以来德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以及德国对外政策从“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的转变。国家实力增强是其政治野心膨胀的前提。4.一战前意大利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一转变说明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错误【详解】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英法向意大利表示,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国家利益影响其对外政策。5.一战初期美国实行“中立”政策;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美国参战表明其放弃了自“门罗主义”以来所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错误【详解】当时美国孤立主义政策并没有破产,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仍然在延续。6.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主权。英美转变态度的原因是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反日斗争高涨。()错误【详解】英美态度转变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的抗英斗争(1)领导力量:以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

(2)斗争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3)斗争结果: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国家;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抗争(1)表现: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2)成果: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2)结果: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阿根廷工人罢工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概况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斗争结果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对内推行,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答案】①英德矛盾②领导地位③德俄矛盾④巴尔干半岛⑤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⑥同盟国⑦协约国⑧萨拉热窝事件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⑩马恩河战役速决战日德兰海战美国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山东主权门户开放主权国家全体一致十月革命汉口、九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退出印度扎格鲁尔君主立宪里夫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精神之父土地改革[概念阐释]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图解历史][视野拓展]1.同盟国战败的原因协约国最终战胜同盟国的首要原因是协约国的综合国力要远远强于同盟国,这也是同盟国希望“速战速决”的重要原因。其次,同盟国长期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最后,同盟国海军较弱,基本断绝了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被封锁在欧洲大陆。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奴役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国际体系。它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体系内包含的各种矛盾决定的,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命题提醒]本讲要重点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形势造成的影响,特别注意一些结合历史地图类的题目。【培优磨尖课】主观题突破层级一信息提取: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材料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年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①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美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②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提取信息】根据材料,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教你提取】①→从国联卫生组织的权威和效力来看;②→从国联卫生组织在国际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来看。试答:评价: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未能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组织,抗疫效果有限。层级二历史解析:“焦虑的时代”材料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6月,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5月,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革命。1920年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29年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探究问题】有西方学者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称为“焦虑的时代”。依据以上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焦虑的时代”作出解释。【教你探究】试答:一战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日益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诸多的矛盾,国际秩序极不稳定。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罚,导致了战败国的不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局部战争,形成大战的策源地;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总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尤其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所谓的“焦虑的时代”实质上是对世界危机尤其是战争危机的预判。层级三开放写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据陈祥《被夸大的甘地——解析<甘地的武器>》整理【写作题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你写作】先审题,明要求提取信息,解释说明再读材料,定信息时空定位近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期关系定位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分析解读后解释并分析解释原因依据材料从甘地的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分析时代背景分析影响指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试答:解读:(从原因、影响角度)原因:个人的天赋;吸收东方的元素;利用媒体。影响: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解;推动了印度的最终独立。【选择题突破】【样题透析】(2022·浙江6月·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A.“结伴不结盟”B.“集体安全”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情境设置学习情境:英国的外交取向聚焦考点一战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问题要求“英国的外交取向”:思维主题易错排查A项不符合史实“结伴不结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总结与坚持,而材料是英俄结盟B项不符合史实“集体安全”指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C项不符合史实英国外交针对的是德国,不符合“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且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合理推论面对德国的不断强大,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这说明英国的外交取向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故选D项【类题精练】1.(2022·山东·1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而参战。为了维持均势,英国在战争初期向法国进行有限援助,又在法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时,全力与法国合作,B项正确;A项不是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联合法国是为了对抗德国,而非控制欧洲,排除D项。2.(2020·山东·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欧洲联合的思想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联合思想有利于增强欧洲实力,故选A项。【创新衍练】[新情境]历史地图1.(2022·山东临沂三模)下图为“俾斯麦的外交体系”示意图。据此推断当时德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是()。A.打击遏制法国 B.谋求与英国合作C.扩大东欧势力 D.维护维也纳体系【答案】A【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德国与除法国之外的欧洲大陆主要大国都进行结盟,这说明当时德国的外交目的主要是孤立法国,打击遏制法国,以此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和平稳定,A项正确;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德国不会谋求与英国合作,B项错误;德国不会扩大东欧势力,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上升,它希望摆脱维也纳体系的束缚,D项错误。[新视角]聚焦变化2.一战期间,西线战场上曾出现“鼠患”。战争初期,前线官兵还曾多次组织捕灭老鼠行动,而到战争后期,官兵饲养小动物成为风气,不仅老鼠和广大官兵化敌为友,其他动物如狗、猫、狐狸,甚至幼狮,也都成为士兵们的战友或吉祥物。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一战期间()。A.官兵生活条件恶劣 B.环保思想得到发展C.交战过程异常残酷 D.军队纪律观念淡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线官兵从最初的捕灭老鼠,到后来官兵饲养小动物成为风气,甚至与老鼠化敌为友,将狗、猫等动物当作战友或吉祥物,从侧面反映出一战期间交战过程异常残酷,C项正确。3.(2023·山东滨州高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