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车辆 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员工作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编辑说明_第1页
道路车辆 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员工作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编辑说明_第2页
道路车辆 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员工作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编辑说明_第3页
道路车辆 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员工作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编辑说明_第4页
道路车辆 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员工作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编辑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荐性国家标准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

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

描述和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

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0年4月28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了汽标委[2020]23号文《关于加快推

进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工作的通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根据通知要

求组织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20年6月提交了

ISO16121系列标准进行转化的立项申请。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08-27下达了2021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

标准外文版计划,其中包括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GB/TXXXXX-20XX《道路车辆专线行

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计划编号为

20213605-T-339。

2.背景和意义

在城市和城际服务的专线行驶大客车中,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设计不当,会加重驾驶员的

身体和精神上的负担。在德国开展了“专线行驶大客车的驾驶区”研究课题并提出了“VDV

234建议”,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瑞典和英国也都开展了关于提升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设计

方面的研究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制订了ISO16121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

针对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设计规定了相关要求,我国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

较少,现有客车标准体系中也没有同类标准,转化该标准一方面可以完善我国客车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对于促进我国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性能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工作过程

(1)2020年5月,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的协调下成立了ISO

16121-1:2011(E)标准转化筹备组,由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牵头负责。

(2)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负责对ISO

16121-1:2011(E)进行了翻译和校核,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GB/T

XXXXX-20XX《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

1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描述和基本要求》标准草案。

(3)2021年9月,标准立项计划下达后,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的

协调下正式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对标准起草组进行了任务分工。起草组成员包括:厦

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

司、郑州森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

限公司等。

(4)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项目组各单位按工作安排分别对标准草案以及行业

产品状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及调研,2022年3月4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

委会组织召开了线上标准讨论会,项目组16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对标准草案逐条进行了

讨论,会后根据本次会议讨论的统一修改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

稿。

(后续补充内容)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编制原则

(1)规范性原则。标准的内容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标准

的编写和表述方法遵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

(2)科学性原则。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6121-1:2011(E)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

和文本结构上基本保持一致,在编写过程中,修改内容及技术指标确认充分考虑了行业内相

关领域的现行标准,深入调研了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技术现状。

(3)适用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过程考虑了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各项技术指标

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技术条款与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相协调,具体方法便

于操作实施。

(4)广泛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写过程广泛考虑了低地板客车及其他客车驾驶区人体工

程学设计方面的需求,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兼顾了不同客车类型。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共四个章节,

具体内容介绍说明如下:

2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线行驶大客车驾驶人乘坐位置人体工程学和舒适度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九座以上(包括驾驶人座椅),最大质量大于或等于5kg,宽度大于或等

于2.30m的低地板专线行驶大客车的驾驶区。

【说明】

适用范围与ISO16121-1:2011(E)相同,考虑其他类型客车同样有对驾驶区环境的要求

且基本相同,因此增加了其他客车可参照执行的内容。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2575道路车辆操纵器、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Roadvehicles--Symbols

forcontrols,indicatorsandtell-tales)

ISO6549道路车辆H点和R点确定程序(procedureforH-andR-point

determination)

ISO10326-1机械振动评价车辆座椅振动的实验室方法第1部分:基本要求

(Mechanicalvibration.Laboratorymethodforevaluatingvehicleseatvibration.

Part1:Basicrequirements)

GB/T18707.1机械振动评价车辆座椅振动的实验室方法第1部分基本要求(ISO

10326-1:1992,IDT)

ISO16121-3道路车辆专线公共汽车驾驶员工作地点的人体工程学要求第3部分:

信息设备和控制装置(Roadvehicles—Ergonomicrequirementsforthedriver's

workplaceinline-servicebuses—Part3:Informationdevicesandcontrols)

【说明】

1、原引用文件ISO10326-1:1992已转化为国标,因此本标准采用转化后的国家标准

GB/T18707.1;

2.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3.1

专线行驶大客车inline-servicebuses

按固定路线行驶且有固定站点的大客车。

[增加]

【说明】

原文中没有此定义,为避免引起歧义,特增加此定义。

2.3.2

3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低地板lowfloor

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乘客门至最后轴中心线(或超过中心线)间的中央

通道区地板形成一个无踏步的单一区域,每个乘客门踏步都是一级踏步的城市客车。

[来源:GB19260一2016,3.1]

【说明】

为适应我国国情,删除原定义,引用国标术语。

2.3.3

规定值requiredvalues

适用于驾驶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值。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3.4

推荐值recommendedvalues

驾驶区最佳人体工程学条件的值。。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3.5

踵点acceleratorheelpoint(AHP)

加速踏板踵点。二维人体设计样板根据自由状态下的铰支式加速踏板和H点定位后,其

鞋跟与地板表面(或搁脚板)的接触点。

[来源:GB/T13053一2008,3.4.19]

【说明】

为适应我国国情,删除原定义,引用国标术语。但考虑到目前不少车辆有搁脚板,所以

对国标进行了修改。

由“加速踏板踵点。二维人体设计样板根据自由状态下的铰支式加速踏板和H点定位后,

其鞋跟与地板表面(考虑地板的压塌量)的接触点”改为“加速踏板踵点。二维人体设计样

板根据自由状态下的铰支式加速踏板和H点定位后,其鞋跟与地板表面(或搁脚板)的接触

点”。

2.3.6

0-X平面zero-X-plane

通过加速踏板踵点(AHP),垂直于客车纵向中心平面的横向平面。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3.7

0-Y平面zero-Y-plane

4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平行于客车纵向中心平面的驾驶人的中心平面(处于驾驶状态)。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3.8

0-Z平面zero-Z-plane

通过加速踏板踵点(AHP)的水平面。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3.9

脚后跟线heelpointline;AHPline

0-X平面与0-Z平面的交线。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2.4基本要求

2.4.1尺寸要求

2.4.1.1参考坐标

参考坐标系由互相垂直的0-X平面,0-Y平面和0-Z平面组成(见图1)。驾驶区内的所有

尺寸均为参考坐标系内的尺寸。

三个平面的交点(即坐标原点)对应于AHP点在0-Y平面上的投影。

以车辆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确定X轴、Y轴和Z轴的方向,0-X平面前面、0-Y平面左面

和0-Z平面下面为负。

2.4.1.2公差

除另有规定外,尺寸测量时,允许±10mm的公差。当尺寸为指定的范围时(例如:X

=10mm~30mm),此公差不适用。

【说明】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作了编辑性修改。

2.4.13加速踏板踵点

四种典型设计的加速踏板的AHP定义如下:

a)落地式加速踏板(见图2a)),AHP是被压下的地板表面或其他脚跟支撑与加速踏

板上表面延长线的交点。

b)吊挂式加速踏板(见图2b)),AHP是以踏板表面中心为原点,半径为200mm的弧

线与地板表面或其他脚跟支撑的交点。

c)带固定脚跟挡块的落地式加速踏板(见图2c)),AHP为脚跟挡块与踏板表面之间

的交点。

d)带搁脚板的落地式加速踏板(见图2d)),AHP是以距离踏板转轴中心150mm处为

原点,半径为200mm的弧线与搁脚板脚跟支撑面的交点。

5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在所有情况下,AHP均应位于踏板的垂直中心线上。

【说明】

根据我国常用加速踏板的形式,增加了列项d)并增加了图2d)。将钢琴式改为落地式,

悬摆式改为吊挂式。其他内容与原文一致。

2.4.2驾驶区总体要求

2.4.2.1驾驶区的大小

2.4.2.1.1驾驶区的长度

驾驶区的长度(内部尺寸)应保证驾驶人能不受约束地对座椅实现全角度范围的调节(见

表1及图3),包括座椅的旋转(如装有旋转机构)。脚部空间的深度应至少为AHP向前延

伸320mm(见图4)。

【说明】

由“脚部空间的深度应至少为AHP向前延伸350mm(见图4)”改为“脚部空间的深度

应至少为AHP向前延伸320mm(见图4)”。

根据4.1.3及GB13053—2008中3.4.51的要求,此尺寸为:200+120=320

表1驾驶人座椅尺寸及调整角度

尺寸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X=600~650

座椅H点参考位置(位于座椅前后和

1Y=0

上下方向调节范围的中间)

Z=490~508

2座椅前后调节行程≥200≥230

3座椅上下调节行程≥60≥100

4座垫深度400~450390~500(可调)

5座垫宽度(总计)≥450≥480

6座垫倾斜角度5°±5°5°±10°(可调)a

7座椅靠背高度≥500≥600有头枕

8座椅靠背宽度(总)≥475—

9座椅靠背宽度(腰部区域)≥270300~340

+10°~+25°

10靠背倾斜范围(与垂直方向夹角)0°~30°(可调)

(可调)

11头枕顶部边缘高度(座垫上方)≥840—b

12头枕高度≥120—b

13头枕宽度≥250—b

14用于座椅缓冲的调节配重45kg~130kg

a正角=座垫前部朝上。

6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b如果座椅配置了头枕。

【说明】

1)第1项规定值中“Z=510”改为“Z=490~508”,按国人高度,建议更改为490~508,

同时GB13053-2008,H5推荐405-508;

2)删除表1第1项中的备注,对正文无影响;

3)删除表1第2项中的备注,保证总的范围即可;

4)表1第3项,规定值则100改为60,推荐值同130改为100,删除备注,QC/T633

要求规定值≥60mm即可,同时修改推荐值;

5)表1第7项,根据实际情况,备注增加“有头枕”

2.4.2.1.2驾驶区的宽度

2.4.2.1.2.1驾驶区的宽度,应保证驾驶区内所有内饰表面与驾驶人(从侧面看,即从驾

驶人头部到脚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同时保证足够的腿部活动空间,包括座椅旋转所需要

的空间。座椅周边件表面与座椅表面的距离应不大于或等于25mm。

2.4.2.1.2.2行驶过程中,肩部活动范围的横向肘部空间在所有座椅位置状态下均应大于

或等于800mm。

【说明】

与原文一致。

驾驶区的通过性

2.4.2.2.1驾驶区建议布置在离地板高度为300mm±50mm,通过一级踏步即可到达的平台

上。如果平台高度大于350mm,则应提供相应的踏步台阶,每级踏步的最大高度应小于等

于250mm,最小高度应大于等于125mm。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2.2.2通道宽度应大于等于450mm,以确保人员畅通无阻地进入驾驶人工作空间。

【说明】

依据《JTT1241-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中7.2要求护栏

门门洞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由“通道宽度应大于等于500mm”改为“通道宽度应大于等

于450mm”。

2.4.2.2.34.2.2.1和4.2.2.2规定的是驾驶区入口的要求,不适用于附加的紧急出口。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2.3储物空间

7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2.4.2.3.1驾驶区内应提供存放驾驶人随身物品的储物空间。此储物空间应保证驾驶人能方

便取放物品。储物空间应具备防滑功能。

2.4.2.3.2驾驶舱内宜设置挂衣钩或衣架。挂在衣钩上的衣物不应干扰驾驶人操作,且不妨

碍驾驶人的视线。

2.4.2.3.3宜设有可上锁的用于存放贵重物品储物格。

2.4.2.4驾驶区挡板

驾驶人座椅后方应设置驾驶区挡板。

【说明】

在原文的基础,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2.4.3驾驶人座椅

2.4.3.1定位,座椅尺寸和调整范围

方向盘的中心线应与驾驶人的中心线对齐,允许25mm的最大偏移量。

座椅H点应与表1中座椅H点参考位置相重合。(见图4)。座椅尺寸和调节范围应满足表

1的要求(另见图5)。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3.2座椅控制

应保证驾驶人乘坐时,无需借助任何工具,能手动对座椅进行调节。调节功能包括:

a)座椅纵向和高度调节;

b)同时推荐座椅靠背角度、座垫倾斜度和深度、腰部支撑高度和曲率以及头枕(如果

有)高度和倾斜度的调节功能。

允许安装带有记忆功能的电动座椅。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3.3旋转机构

如座椅为旋转座椅,应为驾驶人提供足够的腿部空间。旋转范围通过集成的限位块限制。

座椅在驾驶位置时应能自动锁止。解锁控件应易于触及。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3.4座椅悬架

应配备座椅悬架。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应考虑整车的固有频率。在典型工况下,通过保

持传递率<1的方式达到整个悬挂系统的协调。

注:“传递率”的定义,见GB/T18707.1。

【说明】

8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内容与原文一致,引用文件改为国标。

2.4.3.4座椅面料

座椅面料应具有透气性。可选配具有加热和/或内部通风功能的座椅。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3.5操作手册

座椅控制器应按ISO2575的要求进行清晰标记。应提供附加的使用说明解释调节座椅

的方法。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4踏板

2.4.4.1踏板的设计

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布置应保证其操作是通过脚部的转动来实现的。

【说明】

与原文一致。

2.4.4.2位置和安排

踏板的位置、布置和操作力应满足表2中引用的值(见图6)。

【说明】

与原文一致。

操作力是指杠杆臂为200mm(踏板处于初始位置时,从脚跟点到踏板表面中心的距离)

时的力。

【说明】

“踏板处于怠速位置时”改为“踏板处于初始位置时”,怠速仅适用于加速踏板,制动

和离合踏板无怠速的概念,应改为“初始位置”。

为方便驾驶人左右腿的对称运动,离合器踏板应布置与制动踏板高度接近。

【说明】

“为方便驾驶员人左右腿的对称运动,离合器踏板应布置与制动踏板等高。对于图2b)

所示的悬摆式踏板,制动器踏板和离合器踏板之间的高度差应≤20mm。在侧视图中,高度

差用人体模型脚与每个踏板垫的接触点之间的矢量距离表示。参见图2b)。”改为“为方便

驾驶人左右腿的对称运动,离合器踏板应布置与制动踏板高度接近。”

踩离合和踩制动踏板的动作不一样,可不作规定。

9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标引序号说明:

1——离合器与车身之间的横向距离,见表2;

2——踏板纵轴到0-Y平面的距离,见表2;

3——AHP坐标,见表2;

4——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见表2;

5——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见表2;

6——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横向间隙(沿Y方向),见表2;

7——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纵向间隙(X方向),见表2;

8——AHP线;

9——搁脚纵深(从AHP线起向车前进方向延伸),见表2;

10——离合器踏板宽度,见表2;

11——制动踏板宽度,见表2;

12——加速踏板宽度,见表2;

13——离合器踏板和踏板右侧任何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见表2;

14——制动踏板与踏板左侧任何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见表2;

15——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之间的间隙,见表2;

16——转向柱;

17——座椅中心线。

图6脚部控制的布置图

【说明】

第9项,同“脚垫纵深(从AHP线起向发动机舱延伸)”改为“搁脚纵深(从AHP线起

向车前进方向延伸)”,我国国内大客车一般为后置发动机,方向定义有问题。

表2踏板位置和布置

尺寸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1加速踏板

1.1AHP坐标(X/Y/Z)0/≤300/00/≤250/0

1.2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8°~15°12°

10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1.3怠速位置32°~60°43°~49°a

1.4操作角度20°~30°20°

1.5操作力25N~40N30N~35N

1.6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纵向间隙(X方向)≥50

1.7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横向间隙(沿Y方向)≥30

1.8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之间的间隙≥3050~75

1.9加速踏板宽度≥40

2制动踏板

2.1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0°~8°5°

2.2怠速位置43°~60°43°~49°a

2.3操作角度20°~30°25°

2.4最大制动力≤700N≤250N

2.5制动踏板宽度≥60

制动踏板与踏板左侧任何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例如,转

2.6≥30

向柱盖

3离合踏板(如有)

3.1踏板纵轴到0-Y平面的距离−115~−165−130

3.2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0°

3.3踏板在踏板运动方向上的行程≤170150

3.4踏板力≤150N20N~120N

3.5离合器与车身之间的横向距离≥100100~150

3.6离合器踏板宽度≥60

离合器踏板和踏板右侧任何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例如,转

3.7≥30

向柱盖

4搁脚空间

4.1搁脚纵深(从AHP线起向车前进方向延伸)≥350

a加速踏板的位置不得高于制动踏板,相差范围在10mm~30mm之间。

【说明】

——根据实际情况,表2中1.2规定值,“8°~15°”改为“5°~15°”;

——根据实际情况,表2中1.4规定值,“20°~30°”改为“12°~30°”;

——根据实际情况,表2中1.5规定值,“25N~40N”改为“20N~45N”;

——根据实际情况,表2中1.8规定值,增加“≥30”;

——表2中2.4规定值,增加“≤700N”(GB7258—2017的要求);

11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表2中4.1,由“脚垫纵深(从AHP线起向发动机舱延伸)”改为“搁脚纵深(从AHP

线起向车前进方向延伸)”;

——修改表2中的表脚注a,增加具体的要求;

——删除表2中的表脚注b,根据GB7258—2017的要求,直接把数字标在表格中;

2.4.4.3歇脚踏板

为了支撑左脚,应在离合踏板的左侧或转向柱的左侧(当无离合踏板时,应在转向柱的

左侧)布置尺寸如表3所示的歇脚踏板。

【说明】

编辑性修改

表3歇脚踏板位置和布置

尺寸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与水平面的夹角25°~30°

长度≥200≥350

宽度≥60≥150

与右侧障碍物的侧向间隙≥30≥50

【说明】

表3中最后一项,由“与离合器踏板(如有)的侧向间隙”改为“与右侧障碍物的侧向

间隙”。

2.4.5方向盘

方向盘调整装置,应确保驾驶人在正常驾驶位置上无需解开安全带就能实现对方向盘位

置的调节和锁定。方向盘位置和尺寸必须满足表4中标为“规定值”列的要求(见图7)。

方向盘辐条的布置方式应符合ISO16121-3所定义的A区器械的要求。

【说明】

与原文件内容一致。

表4方向盘位置和尺寸

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12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1X=170~220a

2方向盘所在平面的中心位置Y=0±25

3Z=800±40Z=770

4方向盘安装倾角α=27°b

5直径≤500450±25c

6上下方向的调节范围≥50≥110d

7倾角调节范围α±5°α±10°

a方向盘中心点和AHP线之间的推荐距离取决于参考H点和AHP线之间的距离。参考H点与方向盘中心之间的距

离应为430mm;

bα为方向盘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

c根据转向功能的法规要求确定方向盘的最小直径;

d最佳的轴向调节范围为距离方向盘中心点+55mm~-55mm,方向盘中心点的由项目1、2、3确定。

【说明】

根据座椅的调节范围和人体工程学,表4中第6项的规定值由“≥80”改为“≥50”。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参与该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多为国内主流客车生产企业,代表了客车行业整体技

术水平,各参研单位分别对各自生产的相关产品对照标准技术内容进行验证分析,认为标准相

关要求合理且能够满足或实现。

综上可以认为该标准技术要求科学且检测可操作性强。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

驾驶区人体工程学性能的好坏一方面与驾驶员驾驶车辆时的舒适性、方便性以及驾驶员

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到驾驶安全及乘客安全。国际上对汽车驾驶区

人体工程学性能一直都很重视,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为薄弱,该标准的实施将会

强化国内设计人员注重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也会大力促进低地板专线行驶大客车的驾驶

区人体工程学性能提升,对于维护大客车的行驶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通过本标准的实

施也可推动人体工程学设计在其他客车甚至货车领域的应用,有利于道路车辆的健康、繁荣

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ISO16121-1:2011(E)标准在国际上代表了客车驾驶区人机工程学在驾驶区尺寸设计方

13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面最为先进的水平,本标准修改采用了ISO16121-1:2011(E),对其中不具体和明确的内容进

行了修改完善(详见第二章中说明)。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从客车驾驶区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以

及相关标准不矛盾。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无重大分歧意见。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该标准确定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标准发布即实施。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

求》标准起草组

2022年03月15日

14

《道路车辆专线行驶的大型客车驾驶区人体工程学要求第1部分:总体描述和基本要求》(工作组讨

论稿)编制说明

目次

一、工作简况.........................................................................................................................1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依据.....................................................1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2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13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13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13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14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4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14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4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14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4

GB/TXXXXX—20XX

a)不带脚跟挡块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b)吊挂式加速踏板

c)带固定脚跟挡块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d)带搁脚板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图2AHP的定义

8

GB/TXXXXX—20XX

表2踏板位置和布置

尺寸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1加速踏板

1.1AHP坐标(X/Y/Z)0/≤300/00/≤250/0

1.2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5°~15°12°

1.3怠速位置32°~60°43°~49°a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