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车辆 3.5t以下挂车 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_第1页
道路车辆 3.5t以下挂车 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_第2页
道路车辆 3.5t以下挂车 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_第3页
道路车辆 3.5t以下挂车 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_第4页
道路车辆 3.5t以下挂车 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80.10

CCST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道路车辆3.5t以下挂车联结球用焊接牵

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控制

Roadvehicles—Trailersupto3.5t—Controlofweldedtowingbracketsfor

couplingballafterfatiguetesting

(ISO18207:2006,MOD)

(征求意见稿)

GB/TXXXXX—XXXX

II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8207:2006《道路车辆3.5t以下挂车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

后的控制》。

本文件与ISO18207:2006相比做了下列结构调整:

a)删除了ISO18207:2006的前言;

b)删除了ISO18207:2006的引言;

c)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

d)删除了ISO18207:2006的第4章;

e)合并ISO18207:2006的7.1.4.5、7.1.4.6;

f)删除了ISO18207:2006的第9章;

本文件与ISO18207:2006的技术差异及原因如下:

a)更改了ISO18207:2006第5章的人员要求,主要原因是ISO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与国内不符,根据

国内从业人员资格提出了检测人员要求;

b)增加了“当油漆、涂层厚度大于等于50μm时,应在检测前验证其灵敏度”的要求(见6.1.4.1),

这是因为当油漆、涂层厚度大于等于50μm时,检测灵敏度减低,影响缺陷的检出率。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用标准改为对应的国家标准,并增加相关标准;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春田科技车辆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

研究院、烟台爱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嵘野房车制造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正泰希尔专用汽车有限公

司、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帝盛(常州)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希春、张学礼、董金慧、宗成强、于晓阳、张红卫、焦延昌、鞠洪波、王国

忠、李雷刚。

III

GB/TXXXXX—XXXX

道路车辆3.5t以下挂车联结球用焊接牵引支承支架疲劳试验后的

控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牵引车与轻型挂车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疲劳试验后质量控制的目的和原则、人员要

求、方法选择、检测要求和结果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由钢、锻钢或铸钢(一般为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其失效会导致连接件断裂的机械连接

装置的所有部件。

注:如果使用其他材料,制造商将需要检查其与无损检测方法的兼容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ISO9712:2012,IDT)

GB/T25988道路车辆牵引旅居挂车或轻型挂车的牵引连接装置机械强度试验(ISO3583:1994,

IDT)

GB/T26951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ISO17638:2003,MOD)

3术语和定义

GB/T25988标准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质量要求的目的和原则

疲劳试验后质量要求的目的是检测强度试验(按照GB/T25988的规定)后产生的缺陷,即发现所有

缺陷中可能存在的扩展缺陷,而所有缺陷不一定都影响疲劳强度。

疲劳试验后的控制包括对产生的各类缺陷进行检测、测量、标记,必要时绘制检测示意图,并对疲

劳试验前的显示和疲劳试验后控制的显示进行比较。

5人员要求

从事检测的人员应满足GB/T9445的要求。

6方法选择

6.1类别

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是拖曳件无损检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1

GB/TXXXXX—XXXX

6.2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可检测材料表面下的裂缝是可检测的,且检测时无需要去除油漆。

6.3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无需专用设备,但被检测对象外表面不应有油漆或其它表面处理。

7检测要求

7.1磁粉检测

7.1.1磁化

7.1.1.1通用要求

磁化应与缺陷的方向相适应,当缺陷的方向接近于与磁感线垂直的方向时,缺陷的检测效果会更好。

7.1.1.2方法

磁化应使磁通量沿两个垂直方向的通道进行,所使用的指示物为在白光下可检测的磁悬液。

7.1.1.3磁化强度

应使用霍尔效应切向场强测量装置进行磁化强度检测,测量值应在2000A/m至4000A/m之间。检测过

程中应使用标准试片检查磁化强度。

7.1.2指示物/对照剂

应使用黑色磁悬液进行缺陷的检测,磁悬液由悬浮在载液(对油漆无腐蚀性)中的磁性颗粒制成。载

液应具有较弱的表面张力(良好的润湿性),不应破坏待检测表面。如果磁悬液为气溶胶以外的形式,应

定期搅拌均匀,并定期检查其浓度。

7.1.3照明

被检零件表面的照度应不小于500lx。

7.1.4检验过程

7.1.4.1表面处理

产品表面应无任何油脂、灰尘等痕迹,油漆、涂层可不处理。当油漆、涂层厚度大于等于50μm时,

应在检测前验证其灵敏度。灵敏度验证参照GB/T26951的5.10要求。

7.1.4.2目视检查

应在不小于500lx的照度下,用肉眼或必要时使用最大放大倍率为6倍放大镜对整个总成进行目视检

查。

7.1.4.3磁化方法

在对零件进行磁化之前,测试区域应涂上一层良好的反差增强剂。同时,当零件受到磁场作用约5

秒时,应在磁化过程中加入磁悬液。

2

GB/TXXXXX—XXXX

7.1.4.4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使用磁粉检测标准试片;

——使用相同类型且已知表面缺陷的试件。

7.1.4.5检查

待被检表面应均匀地覆盖磁悬液,其所包含的磁痕图像在被检前不应发生变动。如有疑问,应进行

补充检查,以确保图像的真实。检查结束后检测对象不需要退磁。

7.2渗透检测

7.2.1检测用材料

渗透检测用材料应包括以下材料:

——去除剂;

——渗透剂;

——显像剂。

7.2.2检测表面处理

待检测表面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待检测表面应无残渣、油漆、油脂等;

——必要时进行化学或机械清洗,便于渗透剂能够渗入任何不连续的缺陷内部;

——清洗后应进行干燥处理,以确保无残留清洗剂。

7.2.3渗透剂使用

采用涂刷或喷雾方式将渗透剂施加在待检测表面上,根据渗透剂的使用要求,渗透时间应在5min

到60min之间,检测温度应在10℃到50℃之间。

7.2.4过剩渗透剂清除

应选用以下方法清除过剩的渗透剂:

a)水清洗:喷水或湿抹布擦拭,水压应小于0.2MPa,温度应小于50℃;

b)溶剂清洗:先用干净的无绒毛抹布除去过量的渗透剂,再用浸有溶剂的抹布清洁,不应将清

洗溶剂直接喷在待检测表面上。

7.2.5干燥

待检测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清除后应尽快采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干燥:

a)使用清洁、干燥、无绒毛抹布;

b)使用气流温度不高于80℃的吹风机进行高温蒸发,使被检零件的温度保持在50℃以下;

c)无油压缩空气(压力小于0.2MPa)。

7.2.6显像剂使用

干燥过程结束后,应尽快通过均匀的喷淋来施加显像剂,显像剂喷淋时应稍微润湿待检表面,并形

成均匀的薄膜。

3

GB/TXXXXX—XXXX

7.2.7显像与检查

显像持续时间应在10min至30min之间。第一次检查应在显像剂干燥后立即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应在

显像结束时进行。

7.2.8照明条件

检测对象表面的光照度应不小于500lx。

8结果判定

尺寸不小于2mm的所有痕迹线性或圆形均应进行评估。

以下任一情况的显像判定为不符合:

——疲劳试验中产生的裂纹;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扩展的裂纹或在疲劳试验开始前就存在的裂纹出现扩展。

4

GB/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质量要求的目的和原则................................................................1

5人员要求............................................................................1

6方法选择............................................................................1

7检测要求............................................................................2

8结果判定............................................................................4

I

GB/TXXXXX—20XX

a)不带脚跟挡块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b)吊挂式加速踏板

c)带固定脚跟挡块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d)带搁脚板的落地式加速踏板

图2AHP的定义

8

GB/TXXXXX—20XX

表2踏板位置和布置

尺寸单位为毫米

项目规定值推荐值备注

1加速踏板

1.1AHP坐标(X/Y/Z)0/≤300/00/≤250/0

1.2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5°~15°12°

1.3怠速位置32°~60°43°~49°a

1.4操作角度12°~30°20°

1.5操作力20N~45N30N~35N

1.6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纵向间隙(X方向)≥50

1.7加速踏板和车身之间的横向间隙(沿Y方向)≥30

1.8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之间的间隙≥3050~75

1.9加速踏板宽度≥40

2制动踏板

2.1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0°~8°5°

2.2怠速位置43°~60°43°~49°a

2.3操作角度20°~30°25°

2.4最大制动力≤700N≤250N

2.5制动踏板宽度≥60

制动踏板与踏板左侧任何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例如,转

2.6≥30

向柱盖

3离合踏板(如有)

3.1踏板纵轴到0-Y平面的距离−115~−165−130

3.2踏板相对于0-Y平面的旋转角度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