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三月2024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你能说出它们各代表哪种吗?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自然经济①自给自足;②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③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①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②自由开放;③富有侵略性。(3)洋务经济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②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③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1、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1927-1956年间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组成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形态。2、经济成份: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3、历史进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4、产生条件和前提: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5、时间:从1927年在革命根据地产生起到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止。6、意义: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胜利。这一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①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②为中共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也改善了人民生活。③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必然趋势,它为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为中共领导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2.表现:3.特点:4.影响:前提条件:直接、根本原因:思想基础:主观原因: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6课标1,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5全国1.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广东文综1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8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中西自然经济解体的比较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忙于本国的工业革命,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外战争相对较少。封建统治、内外交困、中外勾结、顽固派掌实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未产生或刚产生,但其规模?资金?技术?外商先进技术的影响西方侵略,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新思潮的萌发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体西用,维护清统治没有触及旧制度的改革,没有新制度的建立创办民用工业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护封建统治。①原因没有经过手工工场阶段,没有连续性,不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途径:没有机器的发明,直接从西方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③过程: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④内容: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⑤根本目的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①经济:②军事:③外交:④教育:⑤思想:⑥生活:⑦政治: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用史观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第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5.全国2.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A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一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①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造轮船不为功”。②“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答案:经济目的:用于漕运,与洋商争夺货运市场。军事目的:建设水师,加强海防。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2·四川文综卷·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二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地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得瓜”?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7全国卷2.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③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①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洋务运动的推动;③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康熙年间和19世纪70年代的矿产政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政策,主要推动者,社会需求等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项目民族工业洋务企业资金来源创办形式生产目的性质私人资本官府和私人资本私人兴办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营投放市场,赚取利润赚取利润、辅助军事工业资本主义性质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和封建性质区别联系都是使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洋务的民用企业既推动又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IAGCDBFEHJK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继续发展濒临破产陷入绝境获得新生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濒临破产陷入绝境获得新生继续发展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社会基础:(2)主要条件:劳动力?市场?1.历史条件:(5)利润的刺激和诱导(3)重要条件:技术?(4)重要条件:资金?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时间、标志、地区、部门、著名企业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标志: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地区:部门:著名企业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3.影响:成为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经济基础②经济:日益瓦解着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①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的社会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产生于半殖半封社会,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必然是一个具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阶级。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④加快城市化进程④对近代社会生活变革也产生重大影响③思想领域的变化:早期维新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出现。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3·高考北京文综卷)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D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影响:政治: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经济: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思想:维新思想的发展,革命思想的产生。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7全国3.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办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017全国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A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影响:政治上:阶级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经济上:瓦解、抵制思想领域: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二(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实业之梦——张謇传》(2)依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其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说明理由。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2)①振兴实业必须以棉铁(尤其是棉)工业为中心;②适当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③加强经济立法。不能。因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很难发展。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四)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为抗日奠定一定的基础。原因:表现:影响: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一1927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1)成就:①成功进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②实现关税自主;③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④轻工业等领域有较快发展。问题:①忽视急需的农村社会改革;②实行不负责任的财政赤字政策。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仅停留在“萌动”状态的原因。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的萌动是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但仅仅是一种萌动,无法迅速发展起来。30年代的国民党政府,实施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对民主政治打压扼杀;知识分子的讨论只是昙花一现的理论喧嚣。政府的“贫困化”也是制约这次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是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难有权威和效力。而同一时期苏联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恰恰得益于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原因:①维持一党专制,政府缺乏权威,②脱离人民群众;③官僚资本的压榨;④社会动荡不安;⑤受日本侵华的影响;⑥脱离中国国情。启示:①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②现代化的开启有待于民众的广泛参与;③现代化的实行必须有政府的有力推动;④现代化的选择务必要从国情出发;⑤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贫困化”等和所学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五)抗战期间——濒临破产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表现:影响: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含义: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内容:①依靠外援,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②垄断金融。③扩增税收。④实行专卖制度。⑥涨发纸币,通货膨胀。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的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1)特点:①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②扶植傀儡政权;③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④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理解:①政治: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②经济: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苏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并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2)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初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和作用。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背景: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②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③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效果;④学术界兴起的统治经济思潮;⑤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作用:①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②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③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六)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原因:表现: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七)最后的结局:三大改造获得新生①国家工业化建设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②合理调整工商业;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恢复发展;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成;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表现:影响: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特点:①产生的途径不正常。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没有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即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工厂。②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分布不平衡;④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关系:与本国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政策、原料、市场等联系。⑤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与外国资本主义也有相当多的联系。如资金、技术、机器等联系。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改良主义思潮的出现正是资本主义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开始发展的结果……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才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维新派,也才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发生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材料二:……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所以,他们……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它们所愿意反对的敌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民主制度演变)。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工业演变)。②政治: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如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是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力军,在推翻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支持中国共产党,对赶走日帝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他们也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他们是运动的主力军。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与国民党合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则是消灭蒋家王朝的主力军。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化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思想:④处境: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阻碍因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封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政府的鼓励。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三座大山,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

②善于抓住和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教兴国。

⑤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保证资金充足,国家大力扶持。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复兴之路”如何走远?(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带来的启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表现: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手工棉纺织业衰败;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沉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③机器工业开始出现(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

原因:

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②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③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快: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曲折缓慢: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主角一直是资产阶级,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着工业化进程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作用很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资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洋务企业一上来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试析其胜利的历史意义。1、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1927-1956年间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组成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形态。2、经济成份: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3、历史进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4、产生条件和前提: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5、时间:从1927年在革命根据地产生起到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止。6、意义: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胜利。这一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①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②为中共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也改善了人民生活。③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必然趋势,它为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为中共领导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