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8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1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8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2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8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8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专题阐释一、城市化的演进1.西方的城市化进程(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①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②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3)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建筑技术的革新(1)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钢铁管道用于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2)煤气灯、电灯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3)电报、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4)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5)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2.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3.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4.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对应训练1.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在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2.1864年,英国决定以优惠的利率贷款给地方政府,用以建造公共设施。曼彻斯特利用这一机遇,于1868年贷款购地建成了亚历山大公园及阿德威克绿地公园。在伯明翰,市议会也从私人地产主手中购置土地,建成卡霍普公园、阿斯顿公园以及阿德利公园。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发展B.城市的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自由经济理论逐渐被抛弃D.城市化进程出现逆转趋势3.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4.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年份197819801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7.5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年份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平均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在近代中国,一批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率先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并带动交通和工矿类型城市的兴起与传统城市的转型,原有的管理行政中心型的城市制度已不适应。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各地富有的工商业者逐渐掌握所在城市的政治权力,并导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专门管理城市的行政单位“市”的出现并推及全国。“市”的设置依据人口数量和税收性质,不取决于行政中心的地位,对城市的管理亦具有相当浓厚的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的性质。——摘编自吴松弟《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城市革命及其性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城市管理变化的积极影响。微专题8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A解析材料中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的人口迎来爆炸式增长,反映出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人口,故无法与城市人口对比,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乡村发展状况,排除C项;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排除D项。2.B解析政府购置土地建设公共设施并不是干预经济的发展,而是用政府手段去解决一些城市问题,故A项错误;从题干“1864”“英国”“曼彻斯特”可知考查的是英国早期工业化产生的城市问题,而英国政府出资购买土地建成各种公园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中污染和生活空间拥挤问题,从而使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故B项正确;英国政府只是购置土地建造公园等公益性城市设施,和抛弃自由经济理论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建造公园是为了给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3.C解析根据材料“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可知,1961—1965年,中国为应对经济困难,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故选C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此时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排除B、D两项。4.B解析材料表格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说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乡村发展,无法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排除A项;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1953—1957年实行的“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城市的地区差别以及产业差别,无法看出是否具有不平衡性,排除D项。5.参考答案(1)特点: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发展缓慢;地域发展不平衡。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列强的侵略;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2)积极影响: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近代化;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表格可知,从总体上看,1843—1893年中国近代城市化率由5.1%发展到6.0%,反映了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发展缓慢;地域上看,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化率最高,云贵地区最低,地域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第二小问,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原有的管理行政中心型的城市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