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1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2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3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4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①为太阳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C.③为大气逆辐射D.⑤对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⑥—③C.③—④—⑥D.②—④—⑤“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4.“庸、蜀之南,恒雨少日”会导致()A.①减弱B.②不变C.③减弱D.④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5题。5.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知识点二大气热力环流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题。6.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B.丁处必为晴朗天气C.丙处为高压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孔明灯是一种传统的汉族手工艺品,其原理与热气球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其升空,据此完成7~8题。7.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8.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列图中热力环流画法正确的是()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知识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abcdB.abdcC.badcD.cbad12.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甲——风向D.丙——地转偏向力14.此图表示的半球是()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15.随着海拔的降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变大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郑州市2019年12月11日、12日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1~2题。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2.与11日相比,12日气温日较差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③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减弱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甲图)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2014年11月5日APEC峰会在北京雁栖湖拉开帷幕,2017年5月上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峰会让雁栖湖的名字声誉鹊起。现在雁栖湖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据此,完成3~5题。3.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乙图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B.地势起伏不同C.地表物质不同D.人为原因差异5.暑假,小明一家去图示度假村度假,其原因可能是()A.白天有清凉的湖风B.白天有温暖的湖风C.夜晚有清凉的湖风D.夜晚有温暖的湖风6.下面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下图为莱芜雪野湖沿湖区域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处右侧彩旗随风飘扬。据此完成7~8题。7.据图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观测时为夜晚B.②处可能为阴雨天气C.①处为湖风,观测时为夜晚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8.对①、③两处风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风力大,因为①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①处风力大,因为①处摩擦力小C.③处风力大,因为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D.③处风力大,因为③处摩擦力小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下图分别示意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景观和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1~2题。1.上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的形成与水汽和二氧化碳有关,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地面辐射2.每年的7月份,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大气压强会产生水平差异,下图为受热力环流影响南半球某日大气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近地面气温状况是A处>B处B.近地面气压状况是A处小于B处C.A、B两处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AD.A处可能为晴朗天气,B处可能为阴雨天气4.P地近地面的风向()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5.(真实情景—生活情境)读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1)、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画出①②③④间的热力环流。(2)试比较①②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3)说出滨海地区近地面的实际风向。(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云层的反射作用,A错误;②为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⑥表示地面辐射,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③对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错误。故选C。第2题,大气增温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先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温,即②,然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即⑥,大气增温后进行大气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即③。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辐射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辐射为地面辐射,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④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②辐射为地面辐射。故选B。第4题,四川盆地属于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汽充足,空气潮湿,阴雨天多;云雾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①不变,阴雨天多,④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②减弱,阴雨天多导致③增强。故选D。答案:3.B4.D5.解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降低大气的逆辐射,减轻温室效应,所以可以使④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A错误;影响②的主要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少CO2排放不能造成②增强,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C错误;减少CO2排放,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即④减弱,D正确。故选D。答案:D6.解析: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水平方向甲气流流向乙,甲处气压大于乙,A错误;丁处气流上升,易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丙处气流下沉,为高压,C正确;近地面,丙处温度低、气压高,丁处温度高、气压低,丙处气温较丁处低,D错误。故选C。答案:C7~8.解析:第7题,当孔明灯中的火焰点燃时,火焰处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此时火焰处的气流会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运动至火团的正上方即将接近孔明灯的顶部时,气流会分为两只,向两侧继续运动,当向两侧运动的气流在即将撞到孔明灯灯壁时,这两只气流会下沉至孔明灯的底部,火焰处由于温度较高,周围的空气会持续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这样在孔明灯的内部便形成了一对完整的热力环流,B正确。故选B。第8题,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气流是应该上升的,而图A中的温度较高的地方的气流是下沉的,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地在白天升温是比较快的,气温较高,该处的气压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温较慢,温度较低,该处的气压较高,因此在近地面气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气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处气流是下沉运动的,在裸地处气流是上升运动的,B正确;读图可知,C表示的夜晚,夜晚在山谷里应该吹的是山风,而C图中吹的是谷风,C错误;市区的温度较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而D图中的市区处的气流是下沉的,D错误。故选B。答案:7.B8.B9~10.解析:第9题,由于高空气压总是低于相应近地面气压,因此①②处气压低于③④处气压。根据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可知,③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而④处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因此③处气压大于④处气压。故选C。第10题,③处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④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③处气温小于④处气温;由于高空气温低于相对应近地面气温,因此①处气温小于②处气温。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A。答案:9.C10.A11~12.解析:第1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的是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风向对应的是c;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的是d。故选B。第12题,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当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成180°角时,三力平衡,风向斜穿等压线,D正确。故选D。答案:11.B12.D13~15.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与甲方向相反,表示地转偏向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故选A。第14题,做水平运动物体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由图可知,风向向右偏,因此此图表示北半球。故选D。第15题,随着海拔的降低,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风向逐渐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因此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变大。故选D。答案:13.A14.D15.D关键能力综合练1~2.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图甲可知④为地面辐射,故选D。第2题,据图乙可知,12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导致白天气温较11日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导致夜晚气温较11日高,因此气温日较差变小。综上所述,12日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读图甲可知,图中②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②减弱,③增强。故选B。答案:1.D2.B3~5.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在夜晚风是从度假村吹向湖泊的,白天风是从湖泊吹向度假村的,读图可知乙图中③④可以正确的表示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B正确。故选B。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度假村和湖泊的地表物质不同引起了度假村和湖泊的热力性质的差异。故选C。第5题,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沿湖地区陆地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晚风从沿湖地区陆地吹向湖区,白天风从湖面吹向沿湖地区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度假村是位于雁栖湖旁边的,夏季白天该度假村有清凉的湖风,暑假在此度假是比较舒服的,A正确。故选A。答案:3.B4.C5.A6.解析: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即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图示四幅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相同,相邻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只看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即可。四地风力大小为②>①>③>④,A正确。故选A。答案:A7~8.解析:第7题,读图根据彩旗随风飘扬的方向,判断出风是由湖面吹向陆地,吹湖风,应为白天,A、C错误;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④处可能为阴雨天气,D正确;而湖面增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②处可能为晴天,B错误。故选D。第8题,①③是同一地点的近地面和高空的风,①是近地面的风,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③是高空的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③处风力大,D正确。故选D。答案:7.D8.D9.解析:第(1)题,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市中心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据此画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市中心是低气压,郊区是高气压,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东南风。第(2)题,城市地表性质受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大,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而郊区有大面积绿地、水面,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人口多、工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多,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第(3)题,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钢铁厂位于甲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将污染物带到市区;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搬迁到乙处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第(4)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如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人工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通风廊道,便于热量散失;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避免过度集中等。答案:(1)绘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西北风东南风(2)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比郊区大面积绿地、水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学科素养升级练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A错误;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B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即散失的少量大气辐射,D错误。故选C。第2题,7月,正值南昌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B正确。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高空D为低压,对应近地面A为高压,气温较低;高空C为高压,对应近地面B为低压,气温较高。近地面气温状况是A处小于B处,A错误;近地面气压状况是A处大于B处,B错误;根据城市热岛效应推测,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