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2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2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2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遗址分布星罗棋布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部落联盟战争频繁 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2.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3.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揽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能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外戚势力膨胀C.豪强地主横行 D.宦官把持朝政4.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与发展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5.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7.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8.宋代乡民职业选择日趋多元化,或可租佃土地转化为契约下的佃农,或可转为小手工业者,或可流入城市做手工业作坊及服务性行业中的雇佣劳动者。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阶层分化出现缓和 B.官府对社会控制适当放松C.社会等级观念开始淡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废止9.辽朝贵族墓志资料中保留的以“中央”一词嵌入国名的情况非常普遍;女真文中“伟大的中央金国”与汉文中“大金”是彼此对应的;元朝建立以后,则出现了“中央蒙古国”的蒙古语国名,该国名被其西北宗藩察合台汗国所采用。这些现象反映出()A.北部王朝“中国意识”增强 B.政治中心逐渐向北方转移C.少数民族注重学习汉文化 D.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10.读《元朝形势图(1330年)》。对图中数字所指区域的地方管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由中书省直辖 B.②地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C.③地为宣政院辖地 D.④地设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11.有学者称赞某个历史人物的作为:“廓清了东西方海上交通道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完成了中国对外交往从陆路向海路的重大转折”,“增进了当时中国对国外的了解”,“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他赞扬的应是A.玄奘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12.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彻底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B.促使政府掀起洋务运动C引导时人关注世界形势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3.19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 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清末新政C.加强边疆治理,新疆台湾设省 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14.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15.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对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均主张“中体西用” 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16.如图为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变化状况。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下面()A列强对华投资规模扩大 B.民国建立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政体C.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 D.民国政府实行了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奏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最高统治者选择的主要统治思想并列举秦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地方管理制度。(2)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日趋于完善。图示如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具体时代,简析图示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2)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创新?试列举两个,并说明其创新之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朝鲜内乱,中国因朝王请求而出兵。而后是日本因中国出兵而出兵。此前,日本已倾力于扩充武备,练兵演习,构建战时机构。因此,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战争中。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但列强各有怀抱,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最后的结局只能决定于暴力和暴万的对此总被动的中国不能不成为失败一方。——摘编自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材料二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把“变法”不是定义为枝节修补,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金宪。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