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冷疑回流装置-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_第1页
微 冷疑回流装置-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_第2页
微 冷疑回流装置-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_第3页
微 冷疑回流装置-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_第4页
微 冷疑回流装置-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冷疑回流装置

考法探究了

01

近年来“有机实验”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的实验探究等。有

机物的制备及分离提纯,常常与蒸储、冷疑回流、分液操作相联系,其中把教材中的蒸储操作迁移至冷疑回流

屡见不鲜。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冷凝回流可以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

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有机物的制备及分离提纯,要注意来年的高考中,有机物的制备实验的

考查可能性也不低。

真题展现

02

题目Q(2023-湖北省选择性考试,8)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

1421),实验中利用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69℃)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

烷(沸点81℃),其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691

C.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题目团(2022.全国甲卷,27)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

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

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芒硝(Afa2SO4-10H2O)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8,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o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

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②关闭冷凝水③移

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填标号)。

A.①②③B.③①②D.①③②

(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o过滤除去的杂质为

o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o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洗涤,干燥,得到Na2S-xH2O.

题目叵〕(2021•全国乙卷,27)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

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转置如图所示):

I.将浓其SO4、M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A仇O4粉末,塞

好瓶口。

II.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储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III.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馆水,而后滴加WQ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IV.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V.蒸储水洗涤沉淀。

VI.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仪器6的进水口是(填字母)。

(2)步骤I中,需分批缓慢加入KMiOa粉末并使用冰水浴,原因是。

(3)步骤II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

(4)步骤III中,HQ?的作用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IV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SO广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

(6)步骤V可用pH试纸检测来判断CT是否洗净,其理由是o

解题策略,

03

回流冷凝管内管为若干个玻璃球连接起来,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适用于各种沸点的液体O

1.直形冷凝管

一般是用于蒸馆,冷凝生成物。或用在蒸储法分离物质时使用(斜放)。下面进水,上口出水。

2.球形冷凝管

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冷凝反应物。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使反应更充分彻底,同样是下面进水,上面出水。

3.蛇形冷凝管

反应物的沸点很低时,要使用蛇形冷凝管代替球形冷凝管冷凝反应物。

04

面目可锡为第W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rJi的熔点为144.51,沸点为364.5℃,易水

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2722s皿4制备族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J

装置i*

入U的CCL

B溶液

Sn、碎鎏片

图K37-3

A.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B.5加?4可溶于Ct兀中

C.装置I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D.装置II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心

题目5I有机物1-澳丁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有机合成中作烷基化试剂。实验室用浓硫酸、

NaBr固体、1-丁醇和下列装置制备1-澳丁烷。

图K37-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作用包含制取HBr、吸水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等

B.气体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Br,防止其污染空气

C.分液装置中要进行水洗分液、10%的2。。3溶液洗涤分液、水洗分液等操作以除去杂质

D.图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均为a口进6口出

I题目回(2024•江西景德镇高三联考)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自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

子液体。离子液体一般采取2步法合成,某离子液体Z(Mr=284)的制备原理如下:

H3C-N^N+C4H9Br隹吧些[依—-—。4H9「pF6

\=JLH3CC13\=JJ\=j0

XYz

i.中间体y的制备(装置见下图,省略部分夹持及加热仪器)

C4HgBr

1■甲基咪噗的

三氯乙烷溶液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6.0g(0.072mol)X(l—甲基咪嗖),加入20mL1,1,1-三氯乙烷做溶剂,在磁力搅拌

下,用仪器A缓慢滴加正澳丁烷10.2g(0.072mol),约40min滴完,加热回流2月,反应完毕。用旋转蒸发

仪将1,L1-三氯乙烷蒸出,得到y,为淡黄色黏稠状液体。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加热方式为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后,_______(填具体操作),再进行加热。

(2)X中五元环成键晟询苯,指出1号和3号N原子上孤电子对所在轨道的位置、。

II.离子液体Z的制备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0.02molV、0.02mol氟磷酸镂和10mL水,在磁力搅拌下,进行阴离子交换,在

室温下搅拌反应1h.反应液分为两相,倾出轻相,并反复水洗重相,分液后,重相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

80℃干燥至无失重,得无色黏稠液体Z5.44g»

(3)写出检验产品已洗净的操作0

(4)计算Z的产率为o(保留3位有效数字)

III.离子液体Z的表征

(5)取一定量步骤II中制备的Z进行红外分析,得谱图如下,经数据库比对,发现只有3428处的峰与标准谱

图不一致,已知3428峰说明有O—H键,则出现该峰的可能原因为。

(6)根据所学知识,预测离子液体Z一种用途。

题目可苯甲酸乙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试剂,常用于配制水果型食用香精。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COOCH2cH3

COOH

6纯era

试剂相关性质如下表:

苯甲酸乙醇苯甲酸乙酯

常温性状白色针状晶体无色液体无色透明液体

沸点/℃249.078.0212.6

相对分子质量1224615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

溶解性与水任意比互溶

乙醛等有机溶剂乙醇和乙醛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提高原料苯甲酸的纯度,可采用的纯化方法为=

(2)步骤①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将一小团棉花放入仪器B中靠近活塞孔处,将吸水

剂(无水硫酸铜的乙醇饱和溶液)放入仪器B中,在仪器。中加入12.2g纯化后的苯甲酸晶体,30mL无

水乙醇(约0.5mol)和3mL浓硫酸,加入沸石,加热至微沸,回流反应1.5~2鼠仪器A的作用是

仪器。中反应液应采用方式加热。

(3)随着反应进行,反应体系中水分不断被有效分离,仪器B中吸水剂的现象为0

(4)反应结束后,对。中混合液进行分离提纯,操作/是;操作n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外还有

(5)反应结束后,步骤③中将反应液倒入冷水的目的除了溶解乙醇外,还有;加入试剂X为

(填写化学式)。

(6)最终得到产物纯品12.0g,实验产率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题目回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

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约为KF',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

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

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

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

热前还要加几粒O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

(3)提取液需经“蒸储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蒸储浓缩”需

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储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填标号)。

・♦

A.直形冷凝管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和吸收o

上棉花

扎有小孔

a重的滤液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J—So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

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O

题目回过氧乙酸(CH3coOOH)不仅在卫生医疗、食品消毒及漂白剂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应用于环境工程、

精细化工等领域。实验室利用醋酸(CH3coOH)与双氧水(氏Q)共热,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制备过氧乙酸

(C&COOOH),其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I.先在反应瓶中加入冰醋酸、乙酸丁酯和固体酸催化剂,开通仪器1和8,温度维持为551;

II.待真空度达到反应要求时,打开仪器3的活塞,逐滴滴入浓度为35%的双氧水,再通入冷却水;

III.从仪器5定期放出乙酸丁酯和水的混合物,待反应结束后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

(1)仪器6的名称是,反应器2中制备过氧乙酸(CHQOO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反应中维持冰醋酸过量,目的是提高;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分离的方法是

(3)实验中加入乙酸丁酯的主要作用是(选填字母序号)。

A.作为反应溶剂,提高反应速率

B.与固体酸一同作为催化剂使用,提高反应速率

C.与水形成沸点更低的混合物,利于水的蒸发,提高产率

D,增大油水分离器5的液体量,便于实验观察

(4)从仪器5定期放出乙酸丁酯和水的混合物,待观察到(填现象)时,反应结束。

(5)粗产品中过氧乙酸(网8。07?)含量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样品VaL,分成6等份,用过量K7溶液

与过氧化物作用,以O.lmoLLT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la+ZSzCr:2厂+SQ/);重复3次,平均消耗

量为UmL。再以0.02mol-L-1的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滴定样品,重复3次,平均消耗量为%mL。则样品中

的过氧乙酸的浓度为

题目历实验室以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

浓H2soi「'Y

反应原理:+C2H5OH^___-+H2O

物质颜色、状态沸点(℃)密度

苯甲酸无色晶体249(100°。升华)1.27

苯甲酸乙酯无色液体212.61.05

乙醇无色液体。78.30.79

环己烷无色液体80.80.73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0mL环己烷、5mL浓硫酸、沸石,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60mL

(过量)乙醇,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鼠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T)

蒸储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关闭旋塞,继续加热维持反应。

步骤3:将三颈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3至溶液呈中性。

步骤4: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醛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

物进行蒸储,低温蒸出乙醛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七的储分,得到产品lO.OOmL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备苯甲酸乙酯时,应采用方式加热;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2)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最适宜规格为。

A.100mLB.150mLC.250mLD.500mL

⑶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O

(4)装置中分水器的作用是;判断反应已经完成的标志是o

(5)步骤3若加入Afa2c。3不足,在之后蒸储时,蒸储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6)步骤4中对水层用乙酸再萃取后合并至有机层的目的是。下图关于步骤4中对水层的萃取分

液的相关操作的正确顺序为(用编号排序);对粗产物进行蒸储时应选用的冷凝管(选填

“直形”益“球形”或“蛇形”)。

nI汽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

(7)本实、

V/

(),

"孑归

科1M

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