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08卤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_第1页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08卤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_第2页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08卤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_第3页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08卤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_第4页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08卤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8卤素

及其化合物(选择题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一模)下列方程式能准确解释事实的是

A.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4Na+O2=2Na2O

+

B.硫酸铉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NHi+H2θ=NH3∙H2O+H

2+2+

C.氢氧化铜浊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CU+4NH3'[Cu(NH3)4]

D.氢硫酸中通入适量Cb得黄色沉淀:H2S+Cl2=Si+2HCl

2.(2022•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

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B用CU与浓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2水浓硫酸

C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D锌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水浓硫酸

A.AB.BC.CD.D

3.(2022•北京通州•统考一模)将0.2mol/L的KI溶液和0.05mol/LFe2(SO4)3溶液等体

积混合,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②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滴入K,[Fe(CN)J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下列说法不氐晒的是

A.由实验①和②不能说明Fe"与「没有发生反应

B.由实验③和④说明Fe?,与「发生反应

C.由实验①和③说明Fe?+与「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D.由实验②和④说明Fe3-与「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4.(2022・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常温下,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Ca(CIc))2的性质。

实验步骤和现象

i取少量Ca(CIe))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ii取少量Ca(CIO)2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

iii取少量Ca(ClO)2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盐酸,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Ca(ClO)2溶液中存在C(CIO)>c(Ca2+)>c(OH-)>c(H+)

B.根据i中溶液褪色,说明Ca(CIC))2溶液显碱性

C.根据ii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酸性:HClO>H2CO3

D.根据Iii中黄绿色气体生成,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12>C1O

5.(2022.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列事实不能用Cl?+HQHCl+HClO平衡移动加以

解释的是

A.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lz尾气

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C.NaCIO与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

D.漂白粉中加入适量醋酸可增强漂白性

6.(2022・北京•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高镒酸钾结块时,可放在研钵中先敲击成小块,再研碎

B.用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时,基准物应该具有性质稳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等特点

C.烫伤时,应用冷水冲洗,若皮肤未破,可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于伤处

D.不慎滨腐蚀致伤时,先用酒精或甘油洗涤,再用水冲洗

试卷第2页,共12页

7.(2022・北京•模拟预测)氯化钻(COCl2)在实验室常作湿度和水分的指示剂,无水COCI2

为蓝色,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粉红色。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制备无水CoCi”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I处发生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B.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IV处的酒精灯,再打开I处分液漏斗的活塞

C.IILV处均为浓硫酸,其中III处起干燥作用

D.Vl处装NaoH溶液,目的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可防倒吸

8.(2022・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检验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活

A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医用酒精的烧杯中

泼性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KNO3

干燥

清洗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

C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应后所用试管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中间,

D测定次氯酸钠溶液的PH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A.AB.BC.CD.D

9.(2022・北京•模拟预测)含氮化合物过多蓄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需将其从水体中

除去,该过程称为脱氮。常用的脱氮方法有吹脱法和折点氯化法。

吹脱法:调节水体PH至8左右,然后持续向水中吹入空气。

折点氯化法:调节水体PH至6左右,向水中加入适量NaClO。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含氨和铉盐的水体中存在平衡:NH:+OH-NH3H2ONH3+H2O

B.吹脱法的原理是通过鼓气降低NH,浓度,从而降低水中NHjHQ与NH;的含量

l

C.折点氯化法除NH;的原理为:2NH;+3C10=N2↑+3CΓ+3H2O+2H

D.吹脱法无法对含NO;的水体脱氮,但折点氯化法可以对含NO?的水体脱氮

10.(2021.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不少地方都采用了“84”消毒液进

行消毒。“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I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分

析,不正确的是

'e∖

“84。济毒液+石巷

实验IIIIII

滴管

lmL0.0002mol∙L-'的

中的的蒸储水

ImLlmL2mol∙L-'的H2SO4

H2SO4

液体

混合后溶液的混合后溶液的pH=3.2,蓝色

实验pH=9.9,短时间内未混合后溶液的pH=5.0,蓝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

现象褪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迅速褪去,无气体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

色褪去蓝

A.对比实验I和H,∏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H+=HC10

B.对比实验II和III,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的氧化性或Cr的还原性

C.实验HI中产生的气体是C12,由HCIO分解得到:2HC10=CbT+H20

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

11.(2021.北京.统考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3+

A.氢氧化铝电离:A1(OH)3=A1+3OH-

试卷第4页,共12页

B.氯气溶于水:CI2+H2O=2H++CI-+CIO

C.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2C12÷Ca2++2OH-=2Cl+Ca(CIO)2+2H2θ

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酚酸后溶液变红:Mg(OH)2(S)IiI¾Mg÷(aq)+2OH(aq)

12.(2021・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酸性:

A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沉淀生成

H2SO3>HC1O

镁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满C0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

BCO2有氧化性

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有还原性

C将FeCI2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Fe?+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O%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e)H

D淀粉未水解

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A.AB.BC.CD.D

13.(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

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下:

下列分析不氐解的是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

C.不能判断4H+4I-+O2=2H2O+2l2是过程④中溶液变蓝的原因

D.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b

14.(2021•北京平谷•统考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BCD

配制一定物

吸收多余尾气检验和收集SO?干燥NaHCO3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

A.AB.BC.CD.D

15.(2021・北京•模拟预测)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用装置①制备并收集NOB.用装置②制备并收集CL

C.用装置③制备并收集D.用装置④制备并收集NH,

16.(2021•北京•模拟预测)下表提供的试剂,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制备相应气体的是

A.浓盐酸二氧化锌饱和食盐水制备并收集氯气

试卷第6页,共12页

B.稀盐酸石灰石浓硫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C.稀硫酸粗锌浓硫酸制备并收集氢气

D.稀硝酸铜粉浓硫酸制备并收集一氧化氮

A.AB.BC.CD.D

17.(2020.北京朝阳.统考三模)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FeCh饱

和溶液

斯沸水

ɪ

IV

①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③实验m: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正确应用物质性质并规范操作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列

做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钠残渣用乙醇进行处理

B.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拭

C.大量氯气泄漏时,戴好防毒面具,喷稀碱液进行吸收

D.向电石上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19.(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漂白粉和漂粉精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有效成分均为

Ca(ClO)2,相应的生产流程如下。

Ca(OH)2

产」』漂白粉

饱和通电C

食盐水①>52—

湿润的Ca(OH)2

Na2CO3H2O浆料干燥……

Leg®R→neoR→—>漂粉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T

B.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上述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D.制备漂粉精过程中,CL转化为Ca(CIO)2时,CI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20.(2020•北京海淀•二模)84消毒液的主要成份是NaCI和NaCI0。实验小组同学围绕

“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分别取40mL84消毒液和医用酒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C,并产生大量气

Φ

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分别取40nιL医用酒精和蒸储水

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混合均匀,水浴至23℃

分别取40mL84消毒液和蒸镭水

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略有刺激性气味

混合均匀,水浴至23℃

分别取40mL84消毒液、40mL医产生大量气泡,有强烈地刺激性气味,溶液

用酒精和少量白醋,混合均匀逐渐变为淡黄色

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由①②可知,①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

B.由①③可知,①中刺激性气味的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

C.由①②③可推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由①④可推断,酸性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

21.(2020•北京大兴・统考一模)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丙烯所含C—H键数目相同

B.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乙烷和乙醇含有的H原子数相同

C.室温下,PH相同的HCI和NHQ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相同

D.相同物质的量的Ch分别与水和氢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相同

22.(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取某品牌加碘食盐(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下)配成

溶液,加入少量淀粉和稀盐酸后分成2份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配料含碘量(以I计)食用方法

精制盐、碘酸钾、亚铁氟化钾(抗结剂)(35±15)mg/kg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试卷第8页,共12页

①加入FeCl2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加入Kl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04,受热易分解

B.①或②都能说明食盐中含碘酸钾,其还原产物为12

C.一袋(200g)食盐中含I为5x10-5mol时,符合该包装说明

D.食盐中添加碘酸钾与亚铁氟化钾的目的均与反应速率有关

23.(2020•北京•统考一模)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结论

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w(AgCl)<KHAgl)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碱性液体后,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后,沉淀消失。AP+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

CBr•还原性强于Cl-

呈橙红色。

加热盛有NHK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

DNH4Cl固体可以升华

有晶体凝结。

A.AB.BC.CD.D

24.(2020•北京顺义L模)向浓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三种固体,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

的是()

NaBr(S)△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

实验①y

NaeKS)△试管上部无现象,管口

三短厂期现白雾

上-浓HzSO,

Na2SO3(S)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寸小周J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还原性:Br>Cl-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氧化性:Br2>SO2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酸性:H2SO4>HCl>H2SO3

D.由实验可知浓硫酸具有强酸性、难挥发性、氧化性、脱水性

25.(2020•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氧化还原反

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CH≡CH(H2S)CUSo4溶液

BCO2(HCl)饱和Na2CO3溶液

C铜粉(铁粉)过量盐酸

DCl2(HCl)H2O

A.AB.BC.CD.D

26.(2020•北京密云•统考一模)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氨气遇到HCl气体后产生白烟

B.品红溶液通入SCh气体后褪色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CL变蓝

D.在无色火焰上灼烧NaCl火焰呈黄色

27.(2020.北京密云.统考一模)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的是()

abc实验结论

A浓醋酸CaCOsC6H5ONa溶液酸性:碳酸>苯酚

Br?的苯溶苯和液溟发生取代

B铁屑AgNO3溶液

液反应

Ob(I

酸性KMnO4溶

C浓盐酸碘化钾溶液氧化性:C∣2>l2

饱和食盐酸性KMnC)4溶

D电石乙焕具有还原性

水液

A.AB.BC.CD.D

试卷第10页,共12页

28.(2020.北京密云.统考一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

是()

A.NaCl(aq)电解>ch(g)—哭→FeCL(s)

H;O(I)

B.S(s)¾g>SO3(g)>H2SO4(aq)

石灰乳>

C.MgCl2(aq)—Mg(OH)2(S)—Mg(S)

D-D(g)⅞⅛‰>NH3(g)广温>NaHCOMs)

29.(2020•北京♦统考模拟预测)已知:i.4KI+02+2H20=4K0H+2l2,

ii.3i2+6OH∙=IO3+5Γ+3H2O,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久置的Kl固体(呈黄色)溶于

水配成溶液;②立即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滴加酚醐后,溶液

变红;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立即变蓝.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②说明久置的Kl固体中不含有L

B.③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IQτ+5r+6H+=3L+3H2θ

C.碱性条件下,I2与淀粉显色的速率快于其与OH-反应的速率

D.若向淀粉Kl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则证实该试纸上存在ICh-

30.(2020・北京•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所得结论合理证据的是

ABCD

1“

S⅛St⅛l⅛9⅛⅛

1

验ɪ,NaOHWftH

海片”Δ(NegNaH(X)t1NaxSiO,

==,饱和溶液溶液

NaBr溶液变为橙

现Mg条表面NazSiCh溶液中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

色,Nal溶液变为

象有气泡产生出现白色沉淀剧烈

棕黄色

结氧化性:Cl2>Br2还原性:Mg非金属性:O

金属性:K>Na

论〉12>A1Si

A.AB.BC.CD.D

31∙(2020∙北京•统考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储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储法、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D

Δ

【详解】A.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Na2O2固体,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A错

误;

B.硫酸镂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钱根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导致溶液显酸性,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NH:+H2。NH3∙H2O+H+,B错误;

C.氢氧化铜浊液中氢氧化铜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氢氧化铜浊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

液表示为:CU(OH)2+4NH3∙H2O[Cu(NH3)4]2++2θH+4H2O,C错误;

D.CL的氧化性强于S,氢硫酸中通入适量CL置换出黄色S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S+C12=Si+2HCl,D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A.MnO2和浓盐酸常温下不反应,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

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得到NO,集气瓶中混有氧气,会得到NO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

故B错误;

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故D

错误;

故答案选Co

3.D

【分析】由实验的实验现象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硫酸铁溶液混合时,铁离子与碘离子

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2L.'2Fe2++b,反

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碘离子和单质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和碘离子,所以由实验①和②不能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没有发生

反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由实

验③和④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反应,故B正确;

答案第1页,共12页

C.由分析可知,溶液混合时,碘化钾溶液过量,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所以由实验①和③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的是可逆反应,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混合时,碘化钾溶液过量,溶液中存在碘离子不能说明该反应为可逆

反应,所以由实验②和④不能说明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的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4.A

2

【详解】A.Ca(CIO)2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作用:Ca(C10)2=Ca÷+2CI0-,

所以离子浓度:c(C10)>c(Ca2+);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有少量CIO-发生水解反应产

生HClO和OH: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因此

溶液显碱性。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因

此c(Ca2+)>c(OH),则Ca(ClO)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O)>c(Ca2+)>c(OH-)>

c(H+),A正确;

B.Ca(CIO)2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由于Cley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变为

HClO,同时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向Ca(CIO)2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

变为蓝色,同时反应产生的HCK)具有强氧化性,又将蓝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后

来溶液的蓝色又逐渐褪去,故不能根据溶液褪色来Ca(Clo)2溶液显碱性,B错误;

C.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取少量Ca(CIo)2溶液于试管中,通入

CO2,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Hel0,说明了物质的酸性:H2CO3>

HClO,C错误;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根据适中黄绿色气体生成,该黄绿色

+

气体是C12,发生了反应:Cl-+Clθ+2H=C12↑+H2θ,证明微粒的氧化性:C10>C12,D错

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D

【分析】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b+HzOH÷+C∣-+HC10o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则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尾气能用平衡移动加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饱和食盐水能增大氯水中的氯离子浓度,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有利于氯气的溶解度减小,则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能用平衡移动加以解

释,故B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2页,共12页

C.次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生成物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有利于氯气的生成,则次氯酸钠与与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能用平衡移动加以解释,故C

不符合题意;

D.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加入的适量醋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浓度增大,漂白性增

强,则漂白粉中加入适量醋酸可增强漂白性不能用平衡移动加以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A.高镒酸钾为强氧化剂,不能敲击,否则容易发生爆炸,A错误;

B.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纯度高、性质稳定、组成恒定、摩尔质量尽可能大等条件,B错误;

C.烫伤时,立刻用冷水冲洗再处理,若皮肤未破,涂饱和碳酸氢钠于伤处,若皮肤已破,

涂1%的高锌酸钾溶液,C错误;

D.浪易溶于酒精或甘油,先用酒精或甘油洗涤,再用水冲洗,避免对皮肤的伤害,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I处为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式、配平、条件均正确无误,A项正

确;

B.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制备氯气,利用氯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IV

处酒精灯,B项错误;

C.进入IV处加热的气体必须保证干燥,IH处装浓硫酸,起干燥气体的作用,而制得的CoCI2

易潮解,不能让水蒸气进入IV处,V处也应为浓硫酸,C项正确;

D.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同时用倒置的漏斗起

防倒吸作用,D项正确;

答案选B。

8.B

【详解】A.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医用酒精的烧杯中,钠优先与医用酒精中的水反应,无法

检验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A不能到达实验目的;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除去NaCl固体中混杂的KNo3,将固体溶解,蒸发

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去硝酸钾杂质,B能到达实验目的;

C.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所用试管中有硫单质,硫无法溶于酒精,可先用CS2清

洗,再用水清洗,C不能到达实验目的;

答案第3页,共12页

D.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指示剂而

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的pH,D不能到达实验目的;

故答案选B。

9.D

【详解】A.含氨和钱盐的水体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及一水合氨的分解平衡,所以含

有氨和钺盐的水体中存在平衡NH:+OH-NH3H2ONH1+H,O,A正确;

B.通过鼓气降低NH3溶解度从而降低其浓度,则

NH:+OH-NH5H2ONH,+凡0中平衡正向移动,从而降低水中NH3∙H2O与

NH4+的含量,B正确;

C.NH;中N元素为-3价,所以具有还原性,NaClo具有强氧化性,则NH:能被NaClO氧

+

化生成氮气和HCh离子方程式为2NH:+3C1O=N2↑+3C1+3H2O+2H,C正确;

D.吹脱法是利用物理方法脱氮,无法对含NO:的水体脱氮,折点氯化法是利用。C)-的强氧

化性将NO2氧化成N0「N元素不能脱离水体,所以无法脱氮,D错误;

故答案为:D。

10.C

【分析】“84”消毒液存在C10+HzO≠HClO+OH,NaCK)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

【详解】A.H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1O+H+≈HC1O,HCIO的弱酸性和漂

白性使溶液蓝色迅速褪去,A正确;

B.对比实验U和πι,H2SO4浓度越大,酸性越强,Cley的氧化性越强,甚至与Cl反应生

成C12,B正确;

C.实验In中产生的气体是CL,C1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而氯气是由HCIO和

HCIO氧化漂白之后生成的C「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CI0^+CΓ+H÷=C12↑+H2O,C错

误;

D.通过三个实验对比可知,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若是酸性太强,发生

实验In的反应,产生氯气,则会造成安全隐患,D正确;

故选Co

11.D

【详解】A.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电离出H+也能电离出OH,因而其有酸式电离

答案第4页,共12页

3++

和碱式电离:A1+3OH-Al(OH)3.H+A10;+H2O,故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r+HClO,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故

B错误;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U

2+

制取漂白粉,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12+Ca(OH)2=Ca+Cl+ClO+H2O,故

C错误;

D.Mg(OH)2悬浊液中存在平衡:Mg(OH)2(S)I^⅛Mg2+(叫)+20H<aq),滴酚醐后溶液变红,

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比较酸性强弱,A错误;

B.黑色颗粒为碳,说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B正确;

C.亚铁离子被酸性高铳酸钾溶液氧化,表现还原性,但氯离子也能被氧化,故紫红色褪色

不能说明是亚铁离子反应,C错误;

D.该现象说明淀粉还存在,或未水解或未水解完全,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与Ag+反应生成Agl沉淀,促进卜

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和HNO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3,

加入NaCl溶液,将发生Ag+与Cr生成AgCl的沉淀反应,往滤液2中加入Kl溶液,发生

IsHl0、H+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生成b,使溶液再次变蓝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

所以PH明显变小,A正确;

B.过程③中加入NaCI溶液,可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排除Ag+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

的干扰,所以目的是除去Ag+,B正确;

C.过程④中,加入KL可能发生HIO、H+、r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发生反应

4H++4I-+θ2=2H2θ+2L,不能肯定溶液变蓝的原因是哪一个,C正确;

D.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b,也可能是Ag+促进了b与H2θ的反应,

D不正确;

答案第5页,共12页

故选D。

14.D

【详解】A.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不能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应选用氢氧化

钠溶液吸收,故A不选;

B.二氧化硫为有毒有害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所以收集二氧化硫应选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且该装置无尾气处理装置,故B不选;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C装置干燥碳酸氢钠,故C不选;

D.配置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胶头滴管悬空在离瓶口ICm左右处,视线要与刻度

下处于同一水平,故选D。

答案选D。

15.C

【详解】A.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不能用装置①制备并收集NO,A错误;

B.二氧化镭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B错误;

C.用二氧化镭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C正确;

D.不能用加热氯化镂分解来制取氨气,D错误;

故选C。

16.B

【详解】A.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制备氯气需要加热,装置没有加热装置,故无法制备氯气,故

A错误;

B.稀盐酸与石灰石可以制备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

上排空法收集,可以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稀硫酸与粗锌反应制备氢气,用浓硫酸干燥,但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故C错误;

D.稀硝酸与铜粉反应生成N0,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会和

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浓盐酸与二氧化镐制备氯气需要加热,常温下两者不反应是解答易错点。

17.D

【详解】①实验I:振荡后静置,由于上层苯中溶解的澳不断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上

层溶液的颜色最终变为无色,①不正确;

答案第6页,共12页

②实验II:浓硫酸使蔗糖先脱水,后发生氧化生成Co2、SO2等,Co2在酸性KMnO4溶

液中不溶解而以气泡逸出,SCh将其还原从而使颜色逐渐褪去,②正确;

③实验∏L微热稀HNo3片刻,与CU发生反应生成NO等,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

内Nc)与。2反应生成NCh,气体为红棕色,③不正确;

④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

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④正确,故选D。

18.B

【详解】A.Na能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且反应缓和,则少量金属钠残渣可用乙

醇进行处理,故A正确;

B.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NaOH溶液有强腐蚀

性,对皮肤有伤害,故B错误;

C.氯气有毒且溶于碱,则氯气泄漏时,应戴好防毒面具,并喷稀碱液进行吸收,故C正确;

D.电石与水反应速率快,用饱和NaCl溶液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生成的乙烘是易燃气

体,需要验纯后点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9.D

【分析】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可以制得CL,将得到的Cb分别与Ca(OH)2和Na2CO3反应经

一系列流程可以分别制得漂白粉和漂粉精;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r失电子生成氯气发生

阳极反应,水中的H+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剩余氢氧化钠;氯气与氢氧化

钙浆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同时还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湿润的碳酸钠反应生成CLO,Cl2O

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CI0,HClO与氢氧化钙浆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据此分析。

【详解】A.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溶液中Cr发生阳极反应生成CL,阳极的电极方程式

为2Ch2e∙=C12f,A正确;

B.反应②为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B正确;

C.上述过程中反应①②③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为化合反应,反应⑤为复分解反应,C

正确;

D.制备漂粉精过程中,CL转化为Ca(CIo)2时有CaCL生成,Cl原子没有完全转化为

Ca(ClO)2,因此Cl的原子利用率不为100%,D错误;

答案第7页,共12页

故选D。

20.D

【详解】A.①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气泡,而②中医用酒

精和蒸储水混合均匀,水浴至相同温度,却无明显现象,说明①产生的气体不是乙醇蒸气,

证明①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A正确;

B.①中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均匀,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③中84消毒液和蒸馈水混合均匀并水浴至相同温度,产生的现象除

无气泡外,其余与①相同,①中刺激性气味的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B正确;

C.医用酒精和蒸馈水混合,溶液无明显现象;84消毒液和蒸储水混合,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略有刺激性气味;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

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产生了新的物质,C正确;

D.酸性条件下84消毒液中的NaC1、NaCIO会反应产生CL从溶液中逸出,不能说明酸性

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D。

21.A

【详解】A.乙烷CH3-CH3分子中含有6个C-H键和1个C-C键;丙烯CH3-CH=CH2分子

中含有6个C-H键和1个C-C键及1个碳碳双键,因此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丙烯所含C-H

键数目相同,A正确;

B.标准状况下乙烷是气体,而乙醇是液体,则相同体积的含有的H原子数不同,B错误;

C.对于盐酸来说,溶液中H+主要是HCl电离产生,而NH4Cl溶液中H+则是NH4Cl水解产

生的,即由HzO电离产生,所以室温下,pH相同的HCl和NEh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不同,C错误;

D.CL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而Ch与H2生成HCI的反应

是彻底、完全的反应,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CL分别与水和氢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不同,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2.C

答案第8页,共12页

【详解】A∙碘酸钾化学式为KI03,根据“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A

错误;

B.加入FeCI2溶液、Kl溶液,碘酸钾与二价铁离子、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酸钾与

FeCl2反应生成匕B错误;

C.一袋(20Og)食盐中含I为5x10-5mol时,含碘的质量为127x5x1(P=6.35mg,则Ikg

含碘的质量为31.75g,符合该包装说明,C正确;

D.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是为了防止碘缺乏,D错误;

答案选C。

23.C

【详解】A.向Agel悬浊液中加入Nal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发生沉淀转化,氯化银

沉淀转化为碘化银,说明碘化银的溶解度比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二者为同类型沉淀,所以

KW(AgCl)>KHAgI),故A错误;

B.向含Be?+溶液中滴加碱性液体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也会产生

同样的现象,故B错误;

C.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有溪单质生成,发生反应2Br+C12=Bn+2Cl-,说明B「还原性强

于Cl-,故C正确;

D.氯化镀加热分解生成HCI和NH3,二者在试管□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钱,为化学变化,而

升华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4.A

【详解】A.实验①生成棕色气体是漠蒸气,实验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浪离子

氧化成澳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与同一种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浪离子被

氧化成澳单质,而氯离子不能被氧化,说明还原性:Br->C1-,A正确;

B.实验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亚硫酸钠与溟化钠不是同一类型,

所以不能比较Br2、SCh的氧化性,B错误;

C.实验②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不能说明酸性H2SO4>HCl,而实验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

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强酸制弱酸,能说明H2SO4>H2SO3,C错误:

D.实验中不能得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D错误;故答案为:A0

25.A

【详解】A.CH≡CH中含有H2S杂质,H2S可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第9页,共12页

H2S+CuSO4=CuSl+H2SO4,可以达到除杂目的,且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A项正

确;

B.Cc)2也会和Na2CO3溶液反应,除杂试剂选择错误,应选NaHCo3溶液作除杂试剂,B

项错误;

C.铜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