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考试化学知识汇总_第1页
2023高中考试化学知识汇总_第2页
2023高中考试化学知识汇总_第3页
2023高中考试化学知识汇总_第4页
2023高中考试化学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一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转化

一、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氯气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3.氮气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4.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5.罂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NaA102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HC1

二、典型罪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以氧化性为主以还原性为主

02SCSi

Cl2N2

加热或

与。2反应不反应放电加热或点燃

点燃

点燃或光照反应剧点燃

与氢气反应加热或高温局温难应不反应

烈(爆炸)

歧化反应既作氧化

与水反应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高温下反应不反应

剂又作还原剂

与碱反应卤素单质与碱反应;硫与热浓碱溶液反应;硅与强碱反应;其他不反应

s、C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硝酸、浓硫酸反应;C12、与还原性酸如H2S、H2so

与酸反应3

反应;Si与HF能发生反应

三、典型差属氧化物性质

氧化物

SO2SO3NONO2COCO2SiO2等

①SO2、NO?有刺激性气味;

②NO2是红棕色气体;

物理性质

③除)、SiO处均有毒;

④SO2易液化,SiC)2是坚硬、谁的固体

类型SO2、SO3、CO2、SiO2是酸性氧化物,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与水反应SO2、SO3、NO2、CO2能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SO2,SO3、CO2、SiC>2与OH反应生成酸式盐或正盐

化SO2能氧化H2S.NO?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鬟能在CO电燃烧,SiO2

氧化性

学能被C还原

性SO2具有较强还原性,能被MnO4、Fe3*、HNO3,有aBra12等氧化为SO;

还原性

NO遇O2生成NO2,CO是重要的还原剂(能还原CuO、Fe2O3s比0等)

SO2具有漂白性,CO、NO与血红蛋白结合,SiCh与氢氟酸反应,NO2能自

特性

相结合生成

N2O4

对环境质量的SO2、NO、NO2、CO是大气污染物,SO2、NQ、一酸雨NO、NO-5光化

影响学烟雾CO2T温室效应

四、典型金属氧化物性质

化学式

Na2ONa2O2MgOAI2O3FeOFe2O3Fe3O4

两性氧化碱性氧化

分类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物物

红棕色粉

媚掇Em色固体淡意固体白色粉末白色固体算&粉末

反应生成反应生成与水缓慢反应

与水作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NaOHNaOH和生成Mg(OH)2

反应生成钠反应生成

反应生成钠反应生成反应生成反应生成

与酸作用盐、水和氧亚铁盐和—

盐和水锦环咏铁盐和水

氧化性*mo外氧化性很弱,通常不能用还原剂还原可用c、CO、Al等还原生成单质铁

与C02反应与CO2生成与强碱生与氧化性

其它反应生成Na2c。3和与NH4cl溶液成偏螺酸生成铁——

土卜土卜

rmrm

Na2cO3O2

五、典型金属氢氧化物性质

化学式)

NaOHMg(OH)2A1(OH3Fe(OH)3Fe(OH)2CU(OH)2

自色胶状红褐色亘色

白色固体白色固体蓝色沉淀

沉淀沉淀沉淀

较局温度

加热分解加热分解不稳定易易分解成

稳定加热分解成

稳定性成A1Q3和成Fe。和被氧化成CuO和

不分解MgO和

H2OH20Fe(OH)3H2O

H2O

与酸反应均易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若为氧化性酸则Fe(0H)2还要被氧化

与盐反应,新制

与NH4cl

其他与。2、A1、与强碱溶具有Cu(0H)2悬

溶液反应

反应Si、Al(OH)3液反应还原性浊液被醛

反应基还原

六、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

1.交叉型转化

NaCO

23NN02

2Na2CO3

NaOH

Na6

NaHCO,

NH3HNO3NaHCO3

2.三角型转化

既能与强酸溶泳W反应又肯碱溶液

8与强Al、AI2O3、A1(OH)3、氨基酸等。

反应的物质

弱酸弱碱盐:如(NHSCCh、NH4HCO3、(NH4)2SO3X

强酸「NH4Hse)3等。注意:此时B、C均为气体,A可能是

B

A-------正盐、也可能是酸式盐。

强碱.

C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Ch、Ca(HCO3)2.NaHSCh等

固体加热后不留残渣的物质卜、NH4CI、(NH)CONH4HC0

423Sa

常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Na、K、Na2O2

能同碱反应的单质硫、硅、铝卤素单质

2H2O2图^12H2O+O2T

n1VII1V7■歹^"2丁公以1V1UV2

2

2KCIO3——2KC1+3O2|

MnCh+4HC1(浓)AMnCl2+2H2O+Cl2f

H

N马。2+2°------o2+NaOH

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Na2O2+C02-----*02+Na2CO3

H2s+S02------►S+H20

CO+H20------►H2+C02NOx+NH3------►Nj+H20

CI2+H2O=HC1+HC1O2H2S+3O2=2SO2+2H2O

催化剂

化合物+单质T化合物+化合物

4NH3+5O2—^-4NO+6H2O

3cl2+2FeBi*2=2Br2+2FeCl

3

2Na2so3+O2=2Na2so2FeCl3+Fe=3FeCl2

4

2NO+O2=2NO2

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占燃

2FeCl2+Cl2-2FeCl2co+O2'2CO2

3

C+C02&C0

点燃催化剂

2Na2O+O2---------2Na2C)22so2+O2%加热2sCh

“乜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22VAK2MnO4+MnO2+02?

21NanvO32Na2cO3+HO+CO2T

即:2

Ca(HCO3)2ACaC03+HO+C02T

NH4HCO3ANH3T+H2OT+CO2T

(NH4)2CO3A2NH3T+H20T+CO2T

4HNO3皿力口/2H20T+4NO2T+02T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金辘与碱反应:如NH4cl与Ca(OH)2

的反应。即:Cu、C等与浓H2sO4或硝酸的反应

Na2co3、NaHCCh、Na2sO3、NaHSO.a等与强酸反应。

电解施NaCl溶液、CuSO溶液、AgNO溶液等。

实验制取氯气;C1与NaOH[Ca(OH)]反应

通电

2NaCl+2H2O—2NaOH+CbT+H2t

通电

2CUSO+2HO^^2CU+O2T+2H2so

424

通电

4AgNO3+2H2O---------4Ag+O2T+4HNO3

2一2

COy------------C-------------CO2

.................................................SfiFe

岛科少一单质甲卫与悬祠在溶液中:FeCb—Cl2.一^曼~~^FeCh

22)

(FeBr3B「FeB「

............................................

22

N32O-<------------Na---------------►Na2O2

C『COzFeFe0

M34

A3型的反应:C2

NaOHH20

C02=^Na2C03N02^^^HN03

11LC*U

模块二元素及其化合物考点荟萃

一、氯气的三大常考点

(1)1molCb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必。如反应Cfe+2NaOH===NaCl+NaClO+H2O,1molCl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

3

(2)氯气作为氧化剂使用,如将Fe?,氧化为Fe*o

(3)实验室制CL,除了用MnCh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CU、KCI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

不需要加热,因此酸性KMnCU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

二、次氯酸盐的两大性质及应用

(1)00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IO与SO7、I、Fe?♦均不能大量

2

共存;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Ca+3CIO+SO2+

2t

H2O=CaSO4l+Cr+2HC1O(少量SO2);Ca+2C1O+2SO2+2HQ==CaSO+2Cr+SO4+4H•(过量

SO2)o

(2)C1O体现水解性,因HC1O酸性很弱,CIO水解显碱性,如F6+3c10+3HO===Fe(OHH+3HC10,

所以CIO与Fe3,A产均不能大量共存。

三、硅及其化合物的五大特性与用途

(1)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

(2)SiCh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Si是半导体,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

(3)SiCh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

作用,但SiO?能与HF反应,不过Si。?不属于两性氧化物,因为该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

(4)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但硅酸钠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却是盐溶液且属于一种矿物胶。NaOH

溶液或纯碱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其内壁光滑),但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玻璃塞中裸露的二氧化硅与碱性溶液

反应生成硅酸钠将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之处

(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溶液或CS2,但不能用酒精。

(2)SO2和CL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氯气的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把SO2气体通入BaCL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b改成

Ba(NO3)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Ch沉淀,后者生成BaSC)4沉淀。

(4)浓盐酸和MnO2(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HNCh和Cu(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

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5)足量Zn和浓H2s04反应,随着硫酸变稀,会继续产生氢气。

(6)C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04确定水一品红溶液确定SO2T酸性

KMnCU溶液除去SO2T品红溶液检验S02是否除净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o

(7)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但二氧化硫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因为S元素在+4价和

+6价之间没有中间价态,SO2与浓H2s04不反应。

⑻SO2的“四大性质体现”

序号实验现象性质体现

①使含有酚Hi的NaOH溶液褪色酸性氧化物

②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漂白性

③使漠水、酸性KMnCU溶液褪色还原性

④与H2s反应变浑浊氧化性

五、氮及其化合物的“八大思维盲点”

(1)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NO?不能用排水法,可用排苯法收集。

(2)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而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

(3)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NO单独不能被强碱溶液吸收,NO与N02混合能被NaOH溶液吸收。

(4)NC>2或NO与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0+302+2H2O===4HNO3,4NO2+02+2H2O===4HNO

3

两个方程式,也可以利用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5)强氧化性酸(如HN0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02,而金属

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6)实验室制备NHs,除了用Ca(0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

取,而检验NH,须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彳的存在。

(7)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

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在试管口,以吸收NH3O

(8)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1和N%的相互检验。

六、钠及其化合物的注意防范

(1)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一种思维模式

一%0减小f对溶剂质量的影响

割加入f生成NaOH—与溶质是否反应

Na+H20

液Na反应f生成H2f对装置的要求

对实验环境的影响或对

」放热f

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2)钠的性质的2点注意

①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且该变化为物理变化。鉴别Na、K利用焰色反应,

二者混合时鉴别K元素要隔着蓝色钻玻璃。

②无论Na与O?反应生成Na2O还是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一定相等。

(3)过氧化钠结构与性质的4点防范

①Naz。2的电子式为NaTOO|2Na*,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②1molNa?。?与足量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eo

③NazCh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破坏有机色素的分子结构,具有漂白性。

④NazCh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02+S02==Na2S04o

七、镁及其化合物

(1)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发生反应:2Mg+Ch占q燃=2MgO,此外还发生反应:3Mg+Nz占3燃=Mg3N2、

2Mg+CO2=^==2MgO+Co

(2)Mg3Nz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t0

(3)加热Mg(HCO3)2溶液生成的是Mg(OH)2沉淀,而不是MgCO3沉淀,因为Mg(OH)?比MgCQa更难溶

于水。反应方程式为Mg(HCCh)2=且Mg(OH”l+2CO2to

八、铝及其化合物的“盲点”

(1)钝化的一个误区

很多考生误认为Fe、Al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其实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在金属

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这就是钝化。所以虽然铝是活泼金属,但

是抗腐蚀性相当强。如果加热,反应继续进行。

(2)铝热反应的三个要点

(1)中学化学中唯一一类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2)铝热剂是单质铝与难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并不是A1与所有金属氧化物均能组成铝热剂,该金属氧

化物对应的金属活泼性应比铝弱。

(3)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具体操作是先铺一层KCIO,,然后插上镁条,最后点

燃镁条引发反应进行。

(3)铝三角转化的应用

①判断离子共存:AP与OH、S2、HS、AlCh、CO』、HCO3因为相互促进水解或生成沉淀而不能

大量共存,A102与H-、NH*、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物质的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AlC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NaOH溶液中滴加AlCb溶液现象为:开始生成沉淀立即溶解,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

淀不溶解。

③Al(0H)3的制备:

a.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3NH3-HQ===A1(OH)R+3NHk

b.可溶性铝盐和偏铝酸盐反应:A产+3A@+6HQ===4A1(OH),

c.偏铝酸盐和弱酸反应:AlCh+CO2+2HQ==A1(OH)£+HCO3。

九、铁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l)Fe与CL反应只能生成FeCb,与E反应生成FeL,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2)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2和Fe3O4,而不是Fe2O3o

2

(3)过量的Fe与硝酸作用,或在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均生成Fe\要注意产生的Fe3,还可

32

以氧化单质Fe这一隐含反应:Fe+2Fe^-3Fe-0

(4)NC)3与Fe?,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2

(5)Fe2O3sFe(OH)3与氢碘酸反应时,涉及Fe3,与I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Fe\IHOo

(6)FeCb溶液加热浓缩时,因Fe,-水解和HC1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Fe(OH):灼烧后得到红棕色Fe。

3

固体;而FeMSOS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将得不到Fe(OH)3固体,最后得到的固体仍为

Fe2(S04)3o

(7)注意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

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

十、铁盐、亚铁盐水解原理的四大应用

(l)Fe3,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大量存在,当pH=7时,Fe?一几乎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因此配

制FeCb溶液要加入浓盐酸防止水解。

⑵除去酸性溶液ZnCb中的FeCU,应先通入/或加入使Fe?,转化为Fe?♦再加入ZnO,使Fe3

一水解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3)配制FeCL溶液既要防氧化(加入Fe粉),又要防水解(加入盐酸)。

(4)高铁酸钠(NazFeOQ可以净水的原因有两点:一是Fe处于最高价,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

消毒,二是高铁酸钠被还原为Fe?"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

十一、铜及其化合物常考点

(1)铜的存在。常见的铜矿有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z)、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等。此外

铁在自然界中还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陨铁中。自然界中也存在少量的单质铜。

(2)熟记六种颜色

CuCuOCu2sCuSCu2O铜的焰色反应

紫红色黑色黑色黑色砖红色绿色

(3)制备与精炼。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z)的方法获得铜。用这种方法冶炼得

到的铜,含铜量为99.5%〜99.7%,还含有Ag、Au、Fe、Zn等杂质。要达到电气工业生产用铜的要求,这

种由黄铜矿高温冶炼得到的铜还必须经过电解精炼,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含铜量高达99.95%〜99.98%。

(4)Cu和一定量的浓HNCh反应,产生的是NCh和NO的混合气体,当Cu有剩余,再加入稀H2s0%

Cu继续溶解。

十二、金属冶炼的方法与四点注意

金属冶炼的方法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密切的关系: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电解法热还原法加热分解法物理方法

(1)热还原法中使用的还原剂通常为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在高炉炼铁中,加入的还原剂是焦炭,但

真正作还原剂的是co。

(2)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使用的是熔融的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溶液。钠、镁、铝的冶炼是电解

熔融的NaCl、MgCb、AI2O3;不用氧化镁是因为其熔点高,不用氯化铝是因为A1CL是共价化合物,熔融

态不导电。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虽然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不一定是从

其盐溶液中置换,例如Na由于活泼性太强,不能从CuC12溶液中置换出Cu,但是可以在熔融状态下置换

出铜。

(4)冶炼铜的三种方法:热还原法;湿法炼铜;电解精炼铜。

十三、非金属化合物的“三大酸性规律”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o

(2)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判断酸性强弱顺序,如:

Na2SiO3+C02+H2O===Na2CO3+H2SQL则酸性H2co3>H2sQ;

NaClO+CO2+H2O===NaHCO3+HC1O,贝lj酸性H2CO3>HC1OO

(3)酸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①氧化性酸:HN03、浓H2so4、HC10等,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中心原子被还原,其还原产物为:

HNC)3一NC)2或N0(N2、N2O、NH:等)、H3so乂浓)一SC)2、HC10—CI(或CI2)。

②还原性酸:H2sCh、H2S、HI、HBr、HC1等。

模块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O

玻尔模型

道尔帔模M汤婢生模M卢疑福模型电干云模型

(1904)(1911)(1913)

(1803)(1935)

原子学说韵葡干面包式“带核的原子结构欧f结构轨道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④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X)中子(N)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两个数景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亿)=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质量(A)=质子数(Z)+中子数(M)

(3)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粒子间的关系

7P在质子数确定后

母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T质量数〕

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

二、元素、同位素、核素的比较

元素同位素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

概念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

原子的总称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

微观概念,指元素的具体

对象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所

的某种原子

态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因为质量不同,物理性质

具有真实的质量不同核

特征性质通形成单质或化合:与差异,天然存在的各种同

素的质量相同

物来体现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一般不变

决定

质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因素

三、四种“彝比较

原子的相对元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质蛰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

该元素各种核素原

指某元素某种核素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今原子核内质

।J,外as

定义的一个原子的真实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子数与中子数之

*的比值

质量占原子个数百分比和

的乘积之和

Mr=Mr\a%+M

一个90原子的质量)的相对原子质量r2?0的质量为

实例b%+...(其中〃%+

是2.657x10-26kg约为1618

h%+...=1)

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攀化

离核由近到远

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情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个

分发排

一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布原则

一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如(l)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电子层

+11)281—该层上的

7I))电子数

质子数

(2)N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五、元素金属性、差属性强弱比较

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篇,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②单质与水或裁化性酸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判断

比较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依据

④最羸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Y-->X+Y”,则丫金属性比X强

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差属性越强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蠡属性越强

判断②单质氧化性越强,癌子还原性越弱,差属性越强

性比较

依据③最鬣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越强,靠属性越强

④A"+B-->B"'+A,则B蕤属性比A强

【温馨提醒

⑴比较物质差属性强弱时,应是最甯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的强弱,而不是差属元素对应氨化物

酸幽用弱或

⑵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IIIB族,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WA族。

⑶化学鬟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鬟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

⑷并断有整属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在氢键常见的只有蕤属性较强的元素如N、0、F的氢

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⑸金属性是指金属气态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指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

性质,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仅极少数例外。如金属性Pb>Sn,而金属活动性Sn>Pb。

⑹利用原电池原理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如Al—Mg—NaOH溶液构成

原电池时,A1为负极,Mg为正极;Fe—Cu—HNC>3(浓)构成原电池时,Cu为负极,Fe为正极。

六、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

短周期长周期

序号I234567

元素种数288181832不完全周期,最多

0族元素容纳32种元素,目

21018365486

原子序数前排了26种元素

⑵族

①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第18列除)

列序121314151617

主族

1A11AIIIAIVAVAVIAVHA

序数

②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第8、9、10列除)

列序345671112

族序数IIIBIVBVBVIBVDBIBIIB

③VID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

④0族:第18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⑴分区

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铝、错、锅筋硼、硅、珅、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