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_第1页
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_第2页
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_第3页
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_第4页
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高考语文备考研究魏国良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一、《考试手册》研究

1.现代文阅读考试要求;《手册》规定的现代文阅读考试要求:(1)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2)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3)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4)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5)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能评价其思想性和艺术性;(6)能写出著名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化常识。考试要求涉及的概念或说法:内容

要点

大意

主旨

意图

作用

思路

结构

语言环境

常见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鉴赏

评价

主题思想

文学现象

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

思想性和艺术性等。2.古诗文阅读考试要求;《手册》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直接要求:(1)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3)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4)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5)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和名句。《手册》中文言文阅读的间接要求:(1)筛选、整合文中信息;(2)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3)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4)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5)能写出著名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常识。3.写作考试要求;《手册》中的写作考试要求:三组关键词:(1)题意准确——中心明确——有新意;(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有布局;(3)语言顺达——方式多样——有文采。二、考试题型研究题型是学科考试要求具体而微的表达、可操作性的体现。高考语文试题将《考试手册》转化为可检测的形式、方式呈示于卷面,以便借助考生的答题评判其语文素养的状况。对于一个应考的学生来说,具备应考的语文素养是基本的主要的努力,但适当地了解、研究考试题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备。高考常见的题型1.阐释题这一类题型是要求对选文中的特殊用法或另有意思的语词予以阐释、说明,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作者给予突出表达的语词的敏感与理解程度。例如,2001卷第2题要求写出“第①段‘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思”、2002卷第2题要求指出“透视图”在文中的意思、2003卷第12题要求就文中的“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等就属于这一类题型。“真假山”在文中不是指真的假山,而是具有假山特征的真山;“透视图”也不是指制图上的具有透视效果的图形,而是文中有关读书应把握书的脉络的意味;这一类题型的解答,要求能够看出文本作者“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即“借他词表此意”的另有所用,也要能够借助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对这一类语词给出阐释。阐释不同于解说,当然是简短而精当的。2.概括题这一类题型是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纷繁的佐证材料、复杂的语言结构或众多的表述头绪的理解与表达:能否在阅读中保持思路、线索的同一并提领其中的主要信息。例如,2001卷的第一个阅读文本是叶圣陶先生的《假山》,其中一节文字引述了《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的一长段话“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命题者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问题:“第②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阐发”其目的是什么?这就既要考虑引述材料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引述者的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概括出“目的”。2002卷的第6题要求写出“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这在文本中有近600字的介绍,要将一长段概括为30个字左右,仅依靠删繁就简还难以奏效,还需要提取要点、连缀成文句。概括题型可以有概括或概述,它们虽然简要程度不同,但都要求能够统领某一个阅读“区间”。3.推断题与概括题的“已有信息的聚拢”不同的是,推断题是根据文本的已有表述要求作表意、结构、作用、意蕴等可能性的推断,而这一推断文本中一般是没有的或者是不明确的。这一类题型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阅读语感或“悟性”。2001卷第14题要求对“乙段说‘永远活在游子心里的,是那些终古长流的长河’”的原因作说明,而原文中并没有对此予以叙述、解说。2002卷的第10题是对文中所写的“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推断“作者的心情”亦即文中“我”的心情,文中也未对此予以直接的描写。推断题型的关键是利用已有的文本信息作出合乎文本、作者认识的合理性地推断,而不是以答题者所怀有的认识去取代文本本身作推论基础,后者是这一类题型答题中常见的错误。4.类比题类比题型是另外给出一个虚拟文本内容作为考试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的同类参照或比附。这一题型在2000卷出现,被称作“再举一例”题。2003卷有了发展:并不拘泥于同类举证,而是不同语境(关系、道理等)下的比照文本例证予以举证。其中的第4题就属此类。题意为“请联系生活举两个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而文本中只有“目光能聚集”、“目光有光压”、“目光有颜色”等并没有“目光有温度”,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新的语境即论题或论点,要求举例来证明。解答这一类题型其实就是类比文本的相关内容:比照其意蕴、表达或结构。同样的在2003卷的第16题“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而考试阅读文本标题是《小桥》。显然,这需要由“小桥”而“桥”的参照、比附,才能很好的完成答题。这同样也是一种类比题型,只是要叙写的容量更大一些罢了。5.解证题解证就是解说证明,包括两部分:解说与例证。前者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一内容理解的程度,后者考查所表述“理解”的依据性水平。这一题型也可以通过给出“解说”即在题干中表述,而只需要考生在答题中作下位的分说或例证。例如,2001卷的第5题“从全文看,文末画线句中所说的真山真水的‘趣味’有数处,写出其中的两处”,这一题干的“真山真水的‘趣味’”表述的是主要旨意,“写出其中两处”是就此作下位的例证(只要写出符合旨意的两个例证就满足了答题要求),而“从全文看”给出了符合题干要求的有关信息搜寻的范围。6.拓展题与类比题型不同的是,它是拓宽、延展,并不需要与文本相关内容构成参照、比附关系。因此,拓展题也可以说是联系题,这一类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宽度:由课内到课外、从文学到文化等。例如,2003卷的第11题,要求写出苏轼对王维作品的赞誉就属于此类题型。唐代诗人王维是山水诗人(其实他的边塞诗也写得很著名),同时也是一位画家,这样才有了苏轼的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试题的题干用的是“作品”而不是诗作。2002卷的第9题,要求对社会生活中广告语言中的滥改成语现象作分析,看起来似乎是社会评论,其实,它要求的是将考试阅读文本中的相关内容作应用性拓展:既然成语属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所在,它有一种经典形式,戏谑式的偶一用之是可以的,滥改无度则是亵渎、是不适当的。7.鉴赏题鉴赏包括评说与赏析,是对作品进行审美衡量的一种形式。作为题型,是要考查学生文学审美评价的语文素养。这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有共识的一类题型。例如,2003卷的5题要求对阅读文本“全文构思的巧妙之处”作鉴赏,这里限定的是“全文”、“构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品匠心所在。这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大多熟稔的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之类,而对作品的“构思”,会说这个语词却难以鉴赏。同样的题型在试卷的第8题也出现了:“在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特点就是突出的、显著的表征或征象,还是属于鉴赏题型,即从审美上对“发问方式”的特点、特色作评说。三、指导解题研究解题研究是对解答者的解答符合考试题型预设题意要求的一种探究,目的在于实现考生考试答题价值。解题涉及多方面问题,诸如认知水平、学习准备、考试心理等,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依据不同题型的题干表达来推断答题要求。1.题干语言题型通过题干语言予以表达。一般说,题干语言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标明题型的语言,如“选出”、“完成连线”之类的客观题(选择题、匹配题等)与“概括”、“分析作用”之类的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一是指示主题(或对象)的语言,如“构思”、“联想”、“鉴赏”之类;一是指明答题行为的语言,如“谈谈你的看法”、“写出其中两处”之类。2.题干举例例如:根据第①段中“特殊”、“似乎”等词语,说明全文构思巧妙之处(2003年第一篇第5题)分析:“说明”一词既是题型标志,又是答题行为要求。即:本题是一道主观题,要求写几句话说明本文写作在构思上特点。“巧妙之处”,是要求具体地说明本文构思处理中属于“巧妙”这一特色的。“构思”是指示主题的语言,即就写作构思处理方面些说明而非其它。“构思”,指作者提炼主题、设计形式、谋篇布局的过程或特点。本题要求答什么呢?题干给出了限制性话语:“根据第①段中“特殊”、“似乎”等词语”。其含义是,目光是心理、社会活动或取向的体现,本非“光”;作者故意将目光视作“光”、当作物理学的“光”来陈说,就使文章具有了文学趣味。这就是本文构思特点。题干的“特殊”、“似乎”是提醒考生注意答题点:就目光似是而非的光学特性中所蕴含的社会学意义来分析作者文章构思的巧妙。题型解题思路1.简要叙述题甲,题例:(1)从全文看,文末画线句中所说的真山真水的“趣味”有数处,写出其中两处(2001年第一篇第5题)(2)2002年第一篇第5题;(3)2004年第二篇第14题。乙,分析:简要叙述题是对文本的某一方面作简要的概述。包括两类,其一是对文本部分要点的叙述,其二对全文要点的概述。前者是弹性题,在若干要点中选取其中的2、3点来解答,如(1);后者全称题,是逐一写出全文的要点,如(2)、(3)。丙,答题:(1)如:“浑然一气”,亭、树等与山“相称”,山上的绝壁、危梁、岩洞、石屋等并不“应有尽有”,绝顶可以“一览宇宙之大”等。(2)如:毫不停顿地读完第一遍,粗略了解整体;进一步找寻第一遍所跳过的地方,开始精读。(3)舞蹈的美表现在外美之形与内美之神。前者表现在舞蹈的人体、衣饰等,后者表现在情感、音乐、舞姿等,以及舞者与观众的交流、沟通。2.例证理解题:甲,题例:(4)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艺术欣赏的理解(2000年第二篇第9题)(5)请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2003年第一篇第4题)乙,分析:例证理解题是就文本中观点与例证,另举文本外的例子来证明文本中的观点。包括两种:一是再举一例以阐述原观点,如(4);一是依照文本中的例证方式,另举例子来证明一个新的观点,如(5)。丙,答题:(4)本文的观点是,创造者要关注欣赏者的“再创造”。当年崔嵬与一批文艺爱好者上演了反映抗日的话剧“拿起枪杆”。当演到剧中父母被日寇迫害致死的时候,从台下忽然跳上来一个汉子,手指红缨枪就要刺扮演日本鬼子的崔嵬。又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面是几只蜜蜂盯着飞奔的马蹄。画面并无所“踏”之“花”,但观画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5)目光也有温度。热情的目光给人以“温暖”,冷峻的目光让人“胆寒”。3.加工说明题:甲,题例:(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2004年第一篇第6题);(7)2005年春考第一篇第6题;(8)2005年春考第二篇第8题。乙,分析:加工说明题是对文本中有关材料进行加工,使之合乎题意要求。有三种情形:一是对一些人物资料进行搜聚,以完成一则人物小传,如(7);一是对一些事物资料进行搜聚,以完成一则事物说明,(8);一是介绍个人喜好或特长,如(6)。这类题型的答题,一方面要求具备基本的要素,另一方面要遵循一个说明顺序,并通过答题的层次体现出来。这就叫“体例”。丙,答题:(6)我最喜欢阅读上海青年报。这份报纸有如下两方面特色:一是版面设计十分活泼,具有现代感。例如,版面上做到了图文并茂,很吸引人阅读。一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问题所持观点十分新颖,具有时代感。例如,对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就认为负担是因人而异的,一概说“过重”不合乎发展的观点。(7)梅兰芳是我国京剧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梅派”唱腔艺术,一生排演、创作了400出剧目。其中,《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梅派”艺术风格。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德国的戏剧艺术,并称“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4.感悟解说题:甲,题例:(9)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2003年第三篇第16题)(10)2002年第二篇第9题。乙,分析:感悟解说题是就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按照某一个设定要求来具体谈感受与认识。这一类题,是借助一个新情境来考察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9)要求从文本的“小桥”拓展到“桥”,通过这一新情境来展示阅读的深度;(10)要求就广告语中的成语谐音运用现象进行分析,表达个人的认识。这类题型的答题,所持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观点、有例据、有条理的陈说。丙,答题:(9)人们把能实现人与人沟通的称之为“桥”。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身染重症的清华学子该怎样获得各国专家的救助?即便是海边小渔村,如果没有简陋的广播,面对汹涌的海啸,全村人也只能徒唤奈何了。这样的桥就是助人、救命之桥。(10)我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