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五 灸法_第1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五 灸法_第2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五 灸法_第3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五 灸法_第4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五 灸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灸法01灸法的概述灸法的概念灸法是指以艾绒或其他物质为灸材,通过烧灼、温熨或熏烤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借用灸火的热力和(或)药物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施灸的材料很多,如灯心草、桑枝等,但因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所以以艾叶制成的艾绒为首选的施灸材料,临床应用也最为广泛,现主要介绍艾灸法。根据艾灸法的施灸用物不同,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灸法的分类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作艾炷。每燃1个艾炷,称灸1壮。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艾炷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对皮肤刺激程度不同,分为无瘢痕灸(非化脓灸)和瘢痕灸(化脓灸)两种。①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前,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或大蒜汁,以增加黏附性,然后将艾炷放上,从上端点燃,当燃至2/5〜1/2,患者感到烫时,用镶子将艾炷夹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疱,不留瘢痕。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②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灸后皮肤留瘢痕且刺激强,所以在施灸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及合作。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大蒜汁,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或过半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施术部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按前法再灸,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消炎药膏,大约1周可化脓(脓液色白清稀),形成灸疮。灸疮5〜6周愈合,留有瘢痕。在灸疮化脓期间,需注意局部清洁,每天换药1次,以避免继发感染。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痕痂等。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将选备好的间隔物置灸处,再把艾炷放于其上,自艾炷尖端点燃。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间接灸①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不起疱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外感表证等。②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3〜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此法多用于治疗瘤痂、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间接灸③隔盐灸:因本法只用于脐部,故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一般可灸3〜7壮,如是急性病证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症状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④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脆T穴或患处,点燃施灸。一般可灸5〜10壮。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于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宫寒不孕和疮疡久溃不敛等。间接灸

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即为艾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分为药艾条和清艾条。按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悬灸、实按灸两种。艾条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悬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①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艾条灸——悬灸②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一般每穴灸5分钟。③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移动范围3cm左右,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一般病证均可使用悬灸,其中温和灸、回旋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艾条灸——悬灸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十几次。根据临床需要不同,艾条中掺进的药品亦不同,最常用的是太乙神针、雷火神针。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实按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3cm的艾条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法适用于痹证、痿证等。温针灸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灸盒灸:将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的中央,点燃艾条段或艾绒后,置于灸盒内中下部的铁纱网上,盖上盒盖。灸至患者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为度。温灸器灸(2)灸架灸:将艾条点燃后插入灸架顶孔,对准穴位固定好灸架;(3)灸筒灸:首先取出灸筒的内筒,装入艾绒后安上外筒,点燃内筒中央部的艾绒,待灸筒外面热烫而艾烟较少时,盖上顶盖。术者在施灸部位上隔8〜10层棉布或纱布,将灸筒放置其上,以患者感到舒适、热力足而不烫伤皮肤为宜(图1-30)o温灸器灸施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艾炷先小后大,壮数先少后多。先灸上部、背腰部,后灸下部、胸腹部;先灸头身部,后灸四肢。如遇特殊情况也应灵活变通,应因人因证而宜,不可拘执不变。如脱肛的灸治,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施灸的先后顺序灸法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补泻效应,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合理选穴,按照治疗需要选择适宜的施灸材料,并通过补泻操作来保证补泻效应的产生。一般而言,虚证可以用灸的补法,实证可用灸的泻法。1.选用不同的腧穴灸治:如气海穴为补气穴,对于气虚患者行气海穴处灸法,则补益之效倍增;肺俞穴为解表散寒穴,对于风寒表证者可在肺俞穴处行化脓灸或一般灸泻法,则可疏风解表,宣肺散寒;温和灸百会,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等病,起到补气升提之功效。2.选择适宜的施灸材料: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加入艾绒中(药艾),或隔物灸,可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饼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此三种隔物灸就寓有补泻之意。3.选择不同的施灸手法:艾灸的补泻关键在于操作上的徐疾和艾火的大小。补法,即点燃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缓进,发挥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扶阳益气、行气活血、强壮机能的温补作用。泻法,即点燃艾灸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或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谓开其穴而邪气可散,可使火毒邪热由肌表而散,从而达到以热引热的目的。施灸补泻方法灸量是指施灸治疗对机体刺激的程度,取决于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及施灸疗程等因素。施灸的剂量与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施灸部位、病情等多方面决定。一般每次施灸时间10〜40分钟,5〜15次为1个疗程,瘢痕灸一次间隔6-10天。凡体质强壮者,肌肉丰满处,灸量可大;久病、体弱、年老和小儿患者,皮薄或多筋骨处,灸量宜小。急性病疗程较短,有时只需灸治1〜2次;慢性病疗程长,可灸数月至1年以上。施灸剂量适应证1.实热证、阴虚发热、邪热内炽者禁灸或慎用。2.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者等。3.颜面部、心前区、五官、大血管、关节、肌腱处等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及孕妇的小腹部、腰散部不宜施灸。4.一般空腹、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禁忌证灸法的禁忌症孕妇:避免在腹部、腰骶部等部位施灸01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在出血部位施灸,以免加重出血03皮肤病患者:避免在患处施灸,以免加重病情02过敏体质者:避免在过敏部位施灸,以免引起过敏反应04醉酒者:避免在醉酒状态下施灸,以免发生意外05过度疲劳者:避免在过度疲劳状态下施灸,以免加重疲劳感0602灸法的评估及注意事项1.病情包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是否对烟雾的刺激敏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灸法、灸器。2.局部皮肤根据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灸部位。3.心理状态患者对本病与此项操作的认识,对热感、痛感的耐受性。4.病室环境有无易燃易爆品,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保护隐私等。评估治疗盘,治疗卡,艾炷或艾条,火柴(或打火机),小口瓶,凡士林,棉签,镶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按需要备姜片、蒜片或少许盐等。用物准备1.评估操作者着装整洁。核对医嘱,床边评估患者,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2.准备洗手,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3.体位根据病情选择好的施术部位(穴位),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4.定位根据病情或遵医嘱明确施灸部位或穴位,并正确取穴。5.施灸根据不同施灸方法进行操作,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或取掉残留的艾炷,防止灼伤皮肤和烧坏衣物。6.观察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对于呼吸道疾患的患者,还应注意呼吸情况,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感受。7.结束施灸完毕,立即熄灭艾火。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健康宣教。清理用物,酌情通风。洗手、记录签名。操作步骤1.体位是否合理,取穴及施灸方法是否正确、手法熟练,患者是否安全,有无皮肤灼伤、烧伤。是否沟通到位、做到人文关怀。2.施灸后局部皮肤是否潮红;患者是否觉得温热、舒适,症状缓解,取得预期效果。评价灸法的注意事项01施灸前,安置好患者体位,确保舒适,不能摆动,防止燃烧的艾炷或燃尽的热灰滚落燃损皮肤和衣物。03施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对施灸的反应。02施灸前,取穴要准,灸穴不宜过多,火力要均匀。04施灸过程中应注意艾条或艾炷燃烧的情况,应随时弹艾灰或取掉艾炷灸法的注意事项05施灸的患者如是皮肤感觉迟钝或小儿等,施术者可将拇、示二指或示、中二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